張藝謀導了奧運會,陳凱歌拍出了《霸王別姬》,還算能吹一吹。其他的呢?是怎麼回事?

張藝謀:本質農民攝影師+團體操導演,講故事水平同代最差,沒有好本子只能拿團體操串場,審美暴發戶,饑渴的女性和猥瑣的中國農民偷情是他的最愛,醜化國人迎合國外胃口,當代都市題材為零

陳凱歌:本質窮書生+小作坊導演,暗搓搓夾帶私貨(黑體質黑TG,炫耀自己老婆漂亮),霸王別姬、梅蘭芳以及妖貓傳都有嚴重的精日嫌疑,贏得一幫文青吹捧,自以為陽春白雪實質脫離觀眾

馮小剛:本質衚衕串子+投機者,電影語言粗糙至極,早年電影幾乎等同於段子串燒,唐山大地震拍成電視劇版《媽媽再愛我一次》,罵觀眾垃圾罵豆瓣大尾巴狼

姜文:本質土匪頭子+毛粉,拍什麼電影都是一股濃濃的HWB小將的自戀味,老婆演技辣眼睛還部部女主,票房撲街質量尷尬,看不起觀眾,罵觀眾是豬

大家都知道,「中國電影四大導演」分別是馮小剛和張藝謀、陳凱歌、姜文

相比而言,馮小剛則以喜劇著稱,以氏幽默詼諧的言語加上戲謔的手法描繪社會底層老百姓等小人物的故事。馮小剛導演曾經的商業片票房大賣,近幾年,也開始嘗試著拍攝一些文藝與商業相結合的片,內涵深刻。

是各有各的特點。一個是情節高度集中,飽含情感,人物刻畫深刻,容易打動讀者,引起共鳴;另一個是前期輕鬆歡快、後期舒緩深刻,將觀眾帶入到那個年代,描繪了文工團里每一個人物的命運變幻莫測,故事情節豐富,但略顯雜糅。

同是出自嚴歌苓的小說,《歸來》和《芳華》兩者其實在表示方式上有所不同,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特點。一個是情節高度集中,飽含情感,人物刻畫深刻,容易打動讀者,引起共鳴;另一個是前期輕鬆歡快、後期舒緩深刻,將觀眾帶入到那個年代,描繪了文工團里每一個人物的命運變幻莫測,故事情節豐富,但略顯雜糅。

不過,兩部電影題材本身「自帶流量」,都能或多或少地滿足了人們想了解那段歷史的好奇心。不得不承認的是,從優秀的文字作品到更為大眾化的影像作品的轉化,確實是有難度的,從這點看,這兩部作品的改編都算是很出色的。期待他們能拍出更多感染人心的作品分享給大家。


 陳凱歌

  《霸王別姬》 第4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第51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第6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風月》《孩子王》《荊軻刺秦王》戛納電影節參賽影片

  張藝謀

  《紅高粱》 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我的父親母親》 第50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這一年鞏俐是評委會主席(*^__^*) 嘻嘻……)  

  《活著》 第47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秋菊打官司》 第49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一個都不少》 第5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

  張藝謀憑《老井》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中國的首個A類國際電影節影帝。

  《英雄》、《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均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也算一部大作

馮小剛除了電影票房,沒有幾個拿得出手的國際大獎,所以不一樣。


張藝謀 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1987年,張藝謀完成了他的導演處女作———《紅高粱》,這也是中央戲劇學院青年女演員鞏俐主演的第一部電影。此後,他們又接連拍攝了《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一系列在國內國際影壇享有盛譽的影片。

在農村插過隊、當過國棉廠工人的張藝謀,1978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1982年畢業,張藝謀和陳凱歌等一起成就了「中國電影第五代」。在近二十年中,張藝謀是站在中國電影最前沿的人物之一

馮小剛 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1984年擔任劇情片《生死樹》的美術助理,從而進入電影圈;1991年擔任電視系列喜劇《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並憑藉該劇在中國內地獲得關注;2011年6月,憑藉《唐山大地震》獲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2015年,憑藉電影《老炮兒》獲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2016年11月,憑藉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第53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12月13日,獲第一屆澳門國際影展終身成就獎;[3]2017年,獲第19屆遠東電影節終身成就金桑獎、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2018年5月6日,憑藉《芳華》獲第二十五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8月10日,憑藉《芳華》入圍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 2019年7月5日,參與配音的動畫電影《愛寵大機密2》在中國內地上映,在劇中為魯叔配音。

陳凱歌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1984年,執導影片《黃土地》,獲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1993年,憑藉《霸王別姬》斬獲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1998年。執導歷史片《荊軻刺秦王》。2002年,憑藉劇情片《和你在一起》獲得第2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2005年,執導史詩片《無極》。2008年,獲得第2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黑澤明獎。2010年,執導古裝片《趙氏孤兒》;同年獲得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2013年,擔任第2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14年,獲法國文化及通信部頒授的法蘭西藝術與文學勳章中最高等級的「司令勳章」。2015年7月,擔任上海電影學院院長。2016年8月,執導劇情片《妖貓傳》。2018年12月14日,獲第三屆澳門國際影展電影精神成就獎。同月,憑藉《妖貓傳》獲得第10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提名。 2019年1月21日,獲1978卓越大獎改革開放40年全國十佳導演提名。


既然提到檔次,如果以影片數量和質量做比較的話,張藝謀略高,馮小剛其次,陳凱歌墊底。

但是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當然始終拿一部電影比較的話不太厚道)。

張藝謀早期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紅高粱】以及【歸來】等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也屢獲佳績,論獲獎數量張藝謀排第一自無異議。

而馮小剛的電影更多在國內收穫人氣,從早期的【編輯部的故事】開始,到【北京人在紐約】【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大腕】【手機】【天下無賊】【非誠勿擾】等電影在國內影壇斬獲頗豐,形成了獨特的馮式黑色幽默的電影風格。

令人遺憾的是,自打張藝謀【英雄】開創了所謂中國大片模式之後,三位名導都開啟了中國式爛片之旅,馮小剛的【夜宴】,陳凱歌的【無極】,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等等,彷彿為了證明自己「國師」的地位,張藝謀一個勁的帶路玩高大上主題電影,在爛片排行榜終於拔得頭籌。當然爛片絕不會僅僅是這三位,只不過這仨人頭冒得比較高,所以這裡也僅僅提他們的爛片,什麼小時代富春山居圖之類已經爛到泥底的不提也罷。

漸漸的,中國式大片場面越來越大越來,陣容越豪華,畫面越來越精美,特效也從「5毛」晉陞到「1元」了。但!電影最基本的「講故事」能力,這群著名導演正在漸漸喪失,變得不會講故事了!彷彿大片一定要有個高尚的主題,一定要深沉隱晦,一定要故弄玄虛玩出花才能叫「大片」。從【英雄】到【長城】,十多年了,除了畫面特效越來越精美,場面越來越大以外,「內核」毫無完善和進步,這也證明了中國這些大導名導還駕馭不了大片,駕馭不了高大上的主題,不知道如何去生動而又深刻闡述「高大上」的主題思想。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剛從紅高粱紅土地里摸爬滾打出來的農村人一時還領會不到/品味不出/描繪不準大都市的繁華和時尚脈絡。


@鑫爺 文【馮小剛與張藝謀、陳凱歌,藝術水平各有千秋,平分秋色】

一.馮小剛、張藝謀和陳凱歌他們都是同時代導演的巨子,他們仨都是在同一水平線上。

二.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享有一定的聲望。

三.他們仨的藝術成就都有一定造詣,且都擁有自己的數億現眾和粉絲。

四.他們仨在國內或國際上獲得的各種大小獎項更是無數,使之大家無法統計。

五.馮小剛的代表作有《大腕》、《天下無賊》、《老炮兒》等。

六.張藝謀的代表作有《紅高粱》、《秋菊打官司》、《活著》等。張藝謀特別是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藝術成就,達到了其人生價值的最高峰。

七.陳凱歌的代表作有《霸王別姬》、《無極》、《妖貓傳》、《梅蘭芳》等。

感謝題主!


那肯定超過他兩人,馮小剛是中國難得一見的大導演,雖面相沒有他兩人出眾,但才華卻勝些少許。馮小剛才華橫溢,自成一種"馮氏風格",並征服了不少觀眾,他的作品很有特點,戴著馮小剛詼諧.幽默的風格,特別是他獨創的"賀歲片",經常令人捧腹大笑,給人一種愉悅的享受,馮小剛拍藝術片也有一套如:《一九四二》.《集結號》.《唐山大地震》.《芳華》,可見馮小剛對電影是專情用心,化費了不少心血。現雖已年事已高,還要遭受"白癜風"的病痛折磨,但還是殫精竭慮為中國電影發展出謀劃策。最後用魯迅一句話作結束語:不知怎地我們便都笑起來,是互相嘲弄和悲哀。


首先是陳凱歌,他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代表作品有《黃土地》、《孩子王》、《霸王別姬》等,連張藝謀都曾經只是他的攝影指導。(謠傳說陳很以此事為資本,乃至在張最輝煌的時候也對其不以為然。)陳凱歌最新的作品是《妖貓傳》,對比他最經典的作品《霸王別姬》(在此先不提是否是其父代為導演),很多人會覺得這兩部作品差別很大,但實際上他們的導演意識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陳凱歌的核心並沒有變,這個核心也就是陳凱歌一直引以為傲的一點——「人文意識」。這個人文意識我們可以理解為陳一直在電影中表現人類間的不同情感和社會給人帶來的各種壓力,簡單來說就是陳凱歌總是在關心人生命體的本身,在關心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不過縱觀他所有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陳凱歌總是喜歡在一部作品中表現很多的道理和價值,以致於他呈現出來的片子信息量過於飽和而讓人看不明白,或者說是讓人一時來不及反應;另外,這樣做也會對他電影的敘事節奏和故事完整度帶來干擾。因此,我一直認為陳凱歌這樣做是相當於賭博,賭贏了、做好了就能像《霸王別姬》一樣名垂影史,賭輸了就會像《無極》一樣引來一片罵聲。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看到陳凱歌近兩年在技術和形式上的全新嘗試和突破。《道士下山》和《妖貓傳》兩者一個動作設計高超,一個畫面場景華美,尤其是《妖貓傳》的視聽藝術簡直是達到了國產電影的一個小巔峰,這樣看來,消沉了十多年的陳凱歌依然還是有追求的。接下來我們談張藝謀,張藝謀應該是我們這個國家中最為知名的導演了,沒有之一。這不僅是因為他指導了令全世界震撼的北京奧運會,更是因為他開創了國產商業大片的先河,他的作品《英雄》當年火遍整個東亞,自他之後國內導演和製片方才懂得了利用大場面和明星效應是多麼重要。張藝謀的代表作品有《紅高粱》、《菊豆》、《活著》和《英雄》等等。他的作品場面宏大,氣勢逼人,擅長利用顏色和畫面為影片添彩。老謀子對畫面排場、陣仗和顏色的使用已至化境,能將其有機的和故事融合在一起,其中最為出彩的我認為就是他的處女作《紅高粱》和他的商業代表作《英雄》。《紅高粱》中大紅色的深度使用配合著音樂實在是把莫言筆下高密東北鄉的原始野蠻,人物的悍性表現的淋漓盡致;而《英雄》更是不必多說,隨著故事的變幻,那顏色的變化能把人拉入虛構與現實的交界。但是老謀子的近作《長城》卻出現了意外,他對於顏色的使用已經變成了噁心,不知道老謀子是不是故意想要一種丑到極致便是美的效果,實在無法理解,願他的新作品能不辣眼睛。對於張藝謀影片的敘事我還是想多說兩句,很多人都是因為關注張藝謀電影的畫面、場面和鏡頭使用而忽略了他對故事的把控,實際上老謀子每次的故事都總是能講的很完整,節奏也很均勻恰當,他的劇本很規整,很有格律,這也是張藝謀能蜚聲海外的原因之一。最後再說馮小剛,馮小剛最近幾年曝光率比較高,顯得很引人注目,可實際上他跟之前兩位相比是有著一定差距的。馮小剛應該是最先讓北方觀眾知道賀歲片這個說法的,但同時他之前的一些作品如:《甲方乙方》、《不見不散》等也只能供北方觀眾欣賞,南方觀眾根本get不到他的一些點,因此在電影的共性上,他起步太晚,輸了一大塊。不過作為一個北京人來看,我認為馮小剛是三個導演中最幽默、最細緻的一個,他這個人也挺有那種北京人「爺」的特點,比較真性情,這既是優點也是弱點。回到電影上面,馮小剛近些年的作品可以說一直是在藝術和市場之間做爭鬥,所謂的「想站著把錢掙了」,但是這很難,他《1942》和《我不是潘金蓮》在票房上的失敗估計是給了他沉痛的打擊,所以這次的《芳華》馮小剛才選擇了這樣一個有點投機取巧的宣傳手法,不過還好這次他賭贏了。對於《芳華》我個人不是特別喜歡,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取得的良好成績乃至全民討論的熱潮,我想這也正是馮小剛自己想看到的。前幾年的馮小剛我一直認為他是在追隨張藝謀的腳步,甚至是在較勁,張藝謀拍《黃金甲》用了「雷雨」的故事,請了大牌,那我就用「哈姆雷特」的故事拍《夜宴》,也請一票明星;你張藝謀拍《十三釵》請老外,我拍《1942》也請老外,還請倆。這使我一度對馮小剛很不屑。但是這些年我已經能明顯看到掙扎沉淪之後的馮小剛的變化和成長,他現在是在認認真真的做故事,相比前兩位的些許退步,馮小剛後期就變得很有力量。——————對於這三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間的共性,我還是有一些話想說的。第一、他們是經歷過文革的一代人,他們對那段歲月有著很深的感情,所以在他們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的總會出現關於那段記憶的批判和緬懷。第二、這三位導演的演技都很不錯,馮小剛和張藝謀都拿過影帝,陳凱歌也在《末代皇帝》和《大宅門》這些作品客串過,演技可見一斑。第三、他們對整個中國社會和中國歷史都有著眷戀,他們的作品裡也都有一種厚重感,這種沉澱出來的厚重是之後的導演目前所不能達到的。第四、也是我個人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他們三個人心中的美好,他們那一代人是心懷希望的一代人,即使他們的作品不免深刻和殘酷,但是在最後總會給人希望。在他們的眼中人類是美的,我們是有明天的,我們活在這世上是值得的,而這些也正是今天的我們最需要的。我們看過了太多的陰暗狡詐、黑暗絕望,第六代和之後的導演又那麼喜歡去表達這些人性中的惡和生存的殘酷,這讓我們漸漸忘了人類本來是可以很善良的。所以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這幾位導演的作品,我們在感嘆人生無常之後也能得到一絲溫暖,當然這溫暖也是在這幾位導演經歷過寒冷之後尋找到的,他們也曾經在這樣一條模糊敏感的小路上摸索過,但是因為時間的催化和沉澱,他們現在變得理智而寬厚了,此時此刻的他們活的更明白了,我想他們也更知道應該給這個世界和我們留下些什麼了。


謝邀回答。當然是不同的,藝術的魅力也在於不重複。過去拍的電影,新中國建國前,我們看到的電影《定軍山》是戲劇類,因為我們中國的京劇人民很喜歡,把它搬入電影里也就算走出了第一步。後如《馬路天使》等故事情節都很單一。建國後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電影如《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董存瑞》《奇襲白虎團》等等帶有政治色彩,主要講述的故事內容也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等戰爭題材或者是英雄人物題材。文革時期是特殊時期受到政治風波影響那個時期就是樣板戲了,八十年代電影事業重回人民生活里重現一片美好繁榮景象。有一部電影不得不提《廬山戀》這部電影一經上映就打開了中國電影的另一個時代,原來電影還可以像這樣,內容也可以是談情說愛這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電影。《紅高粱》讓中國電影進入了國際電影第一步。濃重的中國地域文化和中國地域特色民俗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也屬此範疇。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的路在何處?是繼續走小故事,小情節,小格局還是跳出套路,走走新路,這讓中國電影人開始思考。張藝謀指導拍攝的《英雄》再一次打開了一道門。中國電影自此商業化運作。

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三位電影導演很具有特點。

馮小剛進入導演職業後一開始是拍賀歲片起家。經典作品《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大腕》《一聲嘆息》等等。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馮小剛牢牢抓住了賀歲片,讓中國觀眾感受了馮氏賀歲幽默和特色。不過隨著《天下無賊》以後賀歲片已經無法滿足國人對電影的等待了。畢竟一年就一部的賀歲片,全年也就三四部的國產電影製作上映讓人等不得也不願等了。張藝謀拍了《英雄》,馮小剛拍了《夜宴》。馮小剛自《夜宴》後徹底捨棄賀歲片轉入商業片模式。

張藝謀導演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電影的基礎模式上重新開始探索中國電影新道路。張藝謀拍攝《英雄》後讓中國電影改變了「小」的特點。過去張藝謀選擇演員,他喜歡挑選那種沒有專業培訓過的,習慣喜歡找點原生態的演員,用他們那種天然的樸實到了笨拙的動作,情態來告訴我們原來電影就是要反應最自然的事,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就是代表。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電影的模式滿足不了觀眾,時代也發生了變化,《英雄》自張藝謀出,在國內國外讓人為之一振,在電影拍攝中,張注重場景的選擇,布景的色彩和拍攝視角,給人一種大片式的衝擊感。隨後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長城》《影》都有一種張式電影的慣用伎倆。

陳凱歌導演在中國電影界也是自有一面。《霸王別姬》《無極》都能提現出他的導演水平能力。陳凱歌的電影抓住人的看點是故事的內容,人物的刻畫,人物內心的感受。在做好做足了人物、情節和故事的地方自然而然追加上電影畫面配景的功夫。

文無第一,電影要呈現給人不同類型的片子,不同內容的故事,塑造不同性格特點的人物才能讓人觀後不足。一代一代的發展才能讓中國電影走的更長。馮、張、陳已經是過去式了,新時代要讓新人多出來。新人也要敢於探索,勇於嘗試才能讓中國電影成功。

題外話姜文,管虎執導拍攝的電影也是不錯的。

謝謝邀請,水平有限,望多多指正!


大家應該都知道,這三位可是國內外大名鼎鼎的人物,拍攝過許多經典的影片,有些影片直到今天都難以被超越,下面小編就來講講這三位重量級的人物。


我們對張藝謀應該不會陌生, 他拍攝過的電影多數獲得過國際上的大獎。《紅高粱》、《菊豆》、《一個都不能少》、《秋褲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父親母親》等等。

指導過這麼多優秀電影的張藝謀導演,當然也想當一回演員,或者是在自己的戲裡客串一下。

87年主演《老井》,89年休息《古今大戰秦俑情》,之後出演《有話好好說》。他這部電影獲得了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88年第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在之後張藝謀的事業就在導演上,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的影視作品。剛出道就待獎,說明他的演技是最好的。否則也不可能了解演員的演戲之事,也不可能當好導演,享譽海內外。


馮小剛導演也客串影視作品比較多,《北京人在紐約》、《東北一家人》、《便衣警察》,《江湖兒女》、《老炮兒》、《讓子彈飛》等。雖然只是客串一下,但是《老炮兒》這部電影卻是他主演的。結果這電影一放映,反映很強烈,得獎拿到手軟。並獲得多個電影獎項的提名,並最終獲得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成為了影帝。

馮小剛導演對於商業片的敏銳是非常強大的,他能夠抓住商業片的精髓。而且從馮小剛客串來說,雖然鏡頭很少,看不出馮小剛導演的演技,但是這部《老炮兒》卻讓大家真正見識了這位導演的演戲功底。

陳凱歌也是海內外知名導演,大家都應該知道他指導的電影《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真的是無法超越的神劇,不僅演員演的好,導演更是導的好。陳凱歌除了能導出極好的戲之外, 他演起戲來,那也是不輸專業的。

你們覺得呢!還歡迎評論!


馮小剛的作品大部分在歐美的電影當中都能找到模仿的痕迹,或者是影子。它是典型的歐美電影拍攝手法的中國推廣者,尤其是歐美電影的文藝作品。馮小剛只不過在向中國觀眾推廣的時候,加入了中國的幽默元素。但是這種幽默是創可貼式的撓痒痒,所以說,並沒有什麼深度。

張藝謀前期的作品主要是痛擊中國靈魂深處的傷疤,後期走上國際化之後,主要拍爆米花電影。

陳凱歌至始至終沒有變,所以說陳凱歌在中國得到的罵名是不應該的,他無論拍哪種作品在裡面都有他自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