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四十二個學科

——關於跨學科問題的思考

[美]傑伊·邁克丹尼爾

認真考察世界上的任何一所大學,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教師都是按學科不同而分類,並被安排在相應的院系大樓或院系大樓的各個部分工作。

大學為什麼如此?原因可能在於這樣的分類可以更有利於教師完成共同的任務,同時也有利於教師和學生為知識的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有些人甚至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學科比其他學科更有價值,因為自己所在的學科比起其他學科有更多的真實性或具有更多的實用價值。例如,有些自然科學家相信,生物學、物理學和化學比音樂或戲劇藝術提供了更多的真理;有些經濟學家和工程師認為他們的學科比哲學或博物館研究更具實用價值。

分析這些觀點產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看出,那是因為他們自己已經有了一個關於善的社會的理解,也就是一種關於「什麼是善的社會」的自我先在假設,當然這些觀點也可能源於他人的觀點,但通常這類假設缺乏哲學層次上的思考。例如,他們可能會認為一個善的社會應該是經濟繁榮的、人人平等的、精神愉悅的、尊重個人權利的。但通常情況下,這些假設是不符合時代實際的,除非他們在哲學方面足夠專業。

42個學科

到底有多少不同學科?如果打開維基百科,你會發現,至少有42個。為了考察這些不同學科,很有必要對此進行列舉:歷史語言學,文學,表演藝術,哲學,宗教,視覺藝術,人類學,考古學,區域研究,文化和種族研究,經濟學,性別和性研究,地理,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空間科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生物),化學,物理,計算機科學,邏輯,數學,統計學,系統科學,農業,建築和設計科學,神學,教育,工程,環境研究和林業科學,家庭和消費心理科學,保健科學,體育學和新聞學,媒體技術,通信技術,法律,圖書館學和博物館學,軍事科學,公共管理學,社會工作和運輸。通常維基百科把這42個學科分為五大領域: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形式科學,專業和應用科學。

STEM學科的崛起

對這42個學科,以下3個方面的觀察和分析必須迅速展開。

第一,並不是所有的大學可以擁有所有這些學科。考慮到財務和行政方面的原因,一所大學必須就哪些學科可以而且應該作為其學科代表作出決定。

第二,42個學科會產生不同類別的知識:對這些學科的研究是定性研究還是定量研究?它們是理論學科還是應用學科?因為有人認為一些學科,比如神學,並沒有真正產生任何知識。

第三,幾乎每個人都堅持本學科對社會整體的重要性。我們知道,現在這個時代,人們認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比人文科學更重要,至少那些為教育提供資金的政府官員和決策者是這樣認為的。

更具體地說,在世界各地,人們都在強調的STEM學科——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比其他學科更重要。與STEM學科的興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文學科的貶值。通俗地說,如果沒有更高的權威,這樣一種科學階梯排列已經深入許多人的頭腦,即自然科學和數學在頂部,社會科學在中間,人文科學則在底部。

為什麼梯子頂部是自然科學和數學?自然科學和數學之所以被認為重要,原因不只是因為它們產生的知識,還因為它們可以以非常實用的方式在技術和工程領域中應用。因此STEM學科才會崛起。確實,與其他學科相比,這些學科對生產性知識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八種類型的知識

何謂生產性知識?一般來說,生產性知識就是有助於個人和社會福祉的知識。在這個意義上,任何從學科中產生的知識都是具備生產力的。但是,為學科排序的人關注更為具體的東西。他們認為生產性知識有三個特性:(1)它是定量研究而不是定性研究;(2)它是實證而不是理論,以及(3)它可以幫助人們獲得就業機會,進行經濟生產任務,並有助於一個社會的經濟繁榮。

哲學家和其他學者認為如果這樣定義生產性知識,就等於把知識範圍限制到一個非常狹小的生活領域。事實上,過程哲學家和其他學者建議:(1)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同樣重要;(2)就實證而言,許多形式和種類的經驗都是實證性的,例如超然的感覺就是其中之一;(3)對生產性知識應該有多種理解,是生產力的服務給世界一個滿意的生活。

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定義了八種形式的生產性知識:口頭語言,數學邏輯,視覺空間,音樂節奏,身體動覺,自然,內省(自我意識)和人際交往(移情)。他認為,所有八種都具有重要性,它使人能夠作為一個完整的人,而社會應該給予他們平等的考量。儘管如此,我們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口頭語言和數學邏輯比其他學科更為優先的時代,不僅僅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也包括中國。我們把這種優先順序視作為西方現代化的遺產。在這樣一個迷戀STEM學科的時代去挽救其他認識途徑是艱辛的。因此,我們發現兩個頗具希望的運動其重要性在現代大學中似乎正在上升:學科交叉與跨學科。

學科交叉與跨學科

這兩個詞,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定義。學科交叉是通常用來描述一個具體領域中,來自不同學科的人研究同一個主題——例如可持續發展社區——並且帶來他們各自學科對這一主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當他們接近這一主題時,他們會意識到他們有很多可以向其他學科學習的東西,並且作為一個整體的主題,不能在沒有其他學科智慧的情況下被成功地理解和學習。在理解可持續發展社區時,例如,有些知識需要從生物學家那裡獲得,但也可能來自於人類學家、經濟學家或哲學家。當他們研究這個主題的時候,某種創造性的轉變發生在他們的思想中。他們謙卑地放下了自己學科的優越感並開始向其他人學習。

跨學科則更進了一步。它帶來的是對多種認知方式的欣賞和一種跳出學科本身的限定性因素而進行思考的渴望。跨學科具有一種超越交叉學科的自由與新鮮感。它不像那種學科之間單純的結合,而更像一種爵士音樂會,每一個人可以在演奏自己的樂器的同時嘗試其他新的不同聲音。

我們認為,知識碎片化的時代現在正在為其付出代價,社會和學術界都需要探索更具想像力的世界認知模式。我們已經受到如下現象啟發:科學家求助於音樂以獲得靈感,神學家求助於藝術以獲取靈感,經濟學家求助於人類學以獲取靈感。我們贊成通過一種學科邊界的結合來進行大膽和創新的思考。

最終的目的是什麼?一方面來說,是為了知識理解本身。如果現實是一個整體,是相互關聯的,那麼現在理解就不是通過創建事先不存在的聯繫,而是通過意識到始終存在的但卻被過度強調的學科界限所遮蔽的聯繫進行的。另一方面,我們有更實際的理由讚賞交叉學科和跨學科的思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高度二分法,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謬論。在解決人與生態福祉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交叉學科和跨學科的思維找到了他們的根據和歸宿。詩人和工程師,哲學家和音樂家可以在一起努力工作,構建並實現具有參與性、創造性、富有同情心、公平、生態智慧的人類生活居住模式。在中國,這些生活居住模式是政府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重要特徵和表現。交叉學科和跨學科思維的未來不僅在於探索認知現實的不尋常的方法的樂趣,更在於建設生態文明的創造性勞動。沒有一種學科可以壟斷這一切。STEM學科雖然扮演著主角,但哲學和神學,音樂和戲劇藝術,文化和農業的角色同樣很重要。為了朝這個方向發展,強調學科獨立界限的觀點本身必須受到批判。這不是為了反叛,而是為了真正的智慧。僅僅進行知識儲備是不夠的,我們需要一個智慧不斷噴發的源泉。

(作者傑伊·邁克丹尼爾,美國建設性後現代思想家,美國國際生態文明聯盟主任,全美優秀教師。已出版《何謂過程思想》《根與翅膀》《居住邊緣——消費主義批判》《甘地的希望》等著作多部。譯者吳偉賦,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文法學院院長)

《 光明日報 》( 2013年10月15日 11 版)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