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4日電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14日召開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上強調指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環節,一定要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進一步破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溫家寶指出,十年來,各部門和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政府管理創新,大力加強廉政建設,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國務院分五批共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2183項,佔原有總數的60.6%,各地區取消和調整的行政審批事項佔原有總數的一半以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和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意識明顯增強,法治國家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溫家寶指出,包括行政審批制度在內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還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行政審批設定管理不嚴,監督機制還不健全。要推動中國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破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全社會的活力和創造力。要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進一步清理、減少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堅持市場優先和社會自治原則,凡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行業組織能夠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設定行政審批;凡可以採用事後監管和間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搞前置審批。突出三個重點領域:一是投資領域。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真正確立企業和公民個人的投資主體地位。二是社會事業領域。加大審批事項的清理、精減和調整力度,放寬限制,打破壟斷,擴大開放,公平準入,鼓勵競爭。三是非行政許可審批領域。清理一些部門和地方利用「紅頭文件」等對公民、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提出的限制性規定,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按法定程序設定的登記、年檢、監製、認定、審定以及準銷證、準運證等,要一律取消。

(二)嚴格依法設定和實施審批事項,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行政機關設定審批事項必須於法有據,嚴格遵循法定程序,進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審查論證;涉及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要通過公佈草案、公開聽證等方式廣泛聽取意見。沒有法律法規依據,行政機關不得設定或變相設定行政審批事項。

(三)創新行政審批服務方式,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按照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要求,依法進一步簡化和規範審批程序,創新服務方式,優化流程,提高效能。加強政務中心建設。原則上實行一個部門、一級地方政府一個窗口對外。加強電子政務建設。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公開,實行網上公開申報、受理、諮詢和辦復,為羣眾辦事提供更多便利。推行服務質量公開承諾制和親切服務。

(四)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加快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相對分離、相互制約的行政運行機制。建立健全行政審批責任制度。強化行政審批的全過程監控。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保障行政審批利益相關方的知情權、陳述權、申辯權、監督權。違法設定和實施行政審批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要依法追究責任,並給予當事人合理賠償。

溫家寶強調,要加強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有利於推進改革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把改革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履行職責和廉政建設責任制。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