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網絡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以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爲核心,大衆信息接收和獲取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媒體”“自媒體”“屏讀”等一系列隨之應運而生的產物將我們帶入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新媒體時代。信息化的高度發展,給新聞宣傳工作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如何在當前新形式下時刻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切實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是新聞宣傳工作者需要常思常談常改進的事,運用市場營銷的思維和方式或許能爲宣傳部門和媒體提供一些有益的啓發。

市場營銷不同於一般人們理解的銷售,市場營銷的核心是清楚的瞭解顧客,並使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適合顧客需要,市場營銷的目標是要儘可能的減少推銷,甚至使銷售變得多餘,從而使顧客主動選擇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最有效的方式也是變向羣衆“灌輸式”的“推”,爲羣衆“尋求式”的“納”,於是新聞宣傳與市場營銷的思維和方式從開始便有了異曲同工之處。

屏讀時代的到來導致了傳統媒體需要通過需求側融合改革應對以屏讀爲主的信息市場現狀,主要內涵就是以先進的技術爲主導,實現其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融合。簡而言之,屏讀時代促使新聞宣傳媒體不僅生產文字圖片信息,還要主動跨越傳播介質邊界,生產視頻、音頻等多媒體信息內容,要儘量改變原先長篇大論、文字爲主的形式,向新媒體學習新聞報道語法規則,適應需求側融合改革的現狀和趨勢。此時,市場營銷的思維和方式在這場需求側融合改革的過程中便提供了一些可行且有效的思路與方法。

市場營銷“用戶思維”借鑑

市場營銷的“用戶思維”便是將客戶需求作爲生產經營的出發點,同時不斷改善“用戶體驗”以期創造顧客滿意進而達到顧客忠誠的過程。其本質是以需求爲導向,通過研究調查消費者需求,不斷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產品或服務質量,從而達到顧客長期選擇的目的。在傳統媒體向媒體融合生產的過程中,爲達到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的目的,就需要運用“用戶思維”。應用到新聞宣傳的具體實踐中,不難看出,在全媒體、自媒體興起的時代下,解決大衆同一信息需求的途徑很多,(比如遊客需要瞭解到甘孜州旅遊的攻略,他可以查百度、查當地微信公衆號、查政府網站首頁、發一條朋友圈、搜相關微博等等),但相較之下能使受衆最終選擇的必定不會是網頁卡頓、信息冗長雜亂、消息來源不可靠的,由此以“用戶思維”不斷改善用戶體驗便顯得尤爲重要。“用戶思維”可新聞宣傳部門和媒體借鑑的經驗分兩個層面:一是生產內容時需考慮受衆需求,運用新媒體手段提供更爲便捷、更易理解、更具針對性、更形象生動的信息,也就更易被人們接受,也即時下在媒體融合中提出的“內容爲王”理念;二是須充分考慮信息在到達受衆過程中所花費的成本(主要是時間成本、體力成本、精神成本),也即通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渠道融合(採用紙質、網絡、移動、視聽、戶外、社交、電商、城市公衆服務等多種媒體渠道),擴大與受衆信息接觸的可能性,這是提升信息到達率的可行手段。

市場營銷的“消費者市場分析法”借鑑

市場營銷的消費者市場相關理論認爲消費者市場是消費品生產經營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屬點,企業生產經營要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市場營銷效益、實現企業發展的願景,就必須深入研究消費者市場和消費這購買行爲的規律性,並以此爲目的歸納了7個方面的問題據以分析消費者市場—消費者市場由誰構成?購買什麼?爲何購買?購買活動有誰參與?怎樣購買?何時購買?何地購買?可供新聞宣傳工作者借鑑的是我們在做新聞策劃或是意圖有針對性的發佈某一信息之前可以從上述7個方面分析受衆,需要我們考慮的主要是兩方面因素:一是受衆個體因素包括受衆生理因素(受衆性別、年齡等),心理因素(感知、認識水平因素等),行業因素(受衆的身份行業);二是環境因素包括宏觀環境(政治法律、社會文化、道德、自然、科學技術等因素),微觀環境(主要指受衆在接受信息時可直接感知的因素,如信息發佈平臺的整體框架構成、背景音響、色彩構成、用語習慣等)。在預備發佈某一信息之前,借鑑消費者市場分析法分析信息受衆,可以根據我們預期達到的效果及時調整信息的主題、內容、架構、發佈方式、選擇媒體渠道的側重甚至用語方式、投放時段、音效、色彩等等,從而提升信息收效。

市場營銷的“營銷組合”理念借鑑

市場營銷的“營銷組合”理念從早期的產品、定價、分銷、促銷組合發展至今已經有了更新、更完善的理念,我們這裏主要討論借鑑的是現下較新的營銷組合理念,即:“關聯、反應、關係、回報”理念。關聯,即與顧客建立緊密的關聯;反應,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關係,建立和顧客的互動關係;回報,一切營銷活動必須以爲顧客和公司創造價值爲目的。

以之爲借鑑:一是我們所發佈的新聞信息應當與受衆建立緊密的關聯,一方面達到共情、共鳴的效果,也即做到新聞工作的“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要經常走進基層,貼近羣衆,瞭解實際情況,採寫第一手素材、拍攝最生動的現場、聽到最感人的故事,這樣的新聞宣傳才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親和力;另一方面,通過建立信任和互助關係,與受衆維持廣泛、持久的關聯,利用人民力量,發揮“全民媒體”的作用,形成更廣泛、更被認同的宣傳效果;二是新聞宣傳部門和媒體應當具備兩方面能力,一方面應根據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提升新媒體運用能力和水平,提升新聞工作者自身素質與時俱進,站在時代前沿才能保證牢牢掌握話語權,另一方面應具備社會輿情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能力,並及時、準確、恰當的做出迴應或是調整信息發佈決策;三是應在信息發佈時不斷提升羣衆參與度、獲得感,才能與提升影響力、傳播力和公信力相輔相成,一定要避免自說自話,通過信息發佈平臺的良性互動,不僅可以提升“關注度”,更能知悉大衆的想法和意見,不斷改進新聞工作;四是不忘初心,“不要因爲走得太遠而忘了爲什麼要啓程”,尤其是新聞宣傳部門和“黨媒”,要在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同時,堅守政治原則、法律底線、社會道德及報道水準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可供借鑑的市場營銷思維、方法、理念等還有很多,如:公共關係策略、廣告策略、營銷傳播理論、品牌策略等等,在此不加以贅述,需要注意的是新聞宣傳特別是“官媒”、“黨媒”與營銷的最大區別是不以盈利爲最終目的,我們所提供的新聞信息是公益性、服務性的,因此在借鑑市場營銷相關理念、方法時應當聯繫實際加以鑑別和取捨。(石渠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土登)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