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度文化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利用落葉喬木的漆樹取汁為塗料始能製造「漆碗」,殷商時代先民在漆液里參和單一的顏料、造出了能在漆器上粘貼金箔鑲嵌松石的作法,歷西周、春秋,漆器製作技術日精,後開漢唐「金銀平脫」技藝之濫觴。在人類發展史上,可以說中國人發現使用的天然漆器是獨創之舉。

時至戰國,漆器之優良品質逐漸被人們所認識、掌握,它堅固、耐酸、耐熱、防腐,而又輕便。外形可據用途靈活變化,裝飾又可依審美要求花樣翻新。在人們的生活上漆器也逐漸取代了原來的青銅器皿。此時的漆器以楚國最盛,類別繁多,應用之廣。其出品了傢具、容器、卧具、妝具、樂器、兵器(裝飾)、葬具、器胎及雜器等。

漢代的漆器在使用範圍、製造技術、裝飾手法等方面均繼承了楚文化的優良傳統,並在新條件下形成了自己的革新特色。據出土文獻考古論證,大多漢墓出土的彩繪棺槨上畫有賓士逐於雲氣間的「奇神怪獸」,則是楚文化的遺風之漢代繼傳。但漢代漆物也有與楚器不同之處,因當時漢人信奉道教巫術,尊崇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因此漆類比之戰國有增有減,但出品的胎器相比楚時漆具精薄,美觀。彩繪紋祥、構圖別緻,又頗具簡樸、洗鍊的藝術效果。楚漢漆器的鵬博發展與繼承,同時也造就這個時侯「中國漆器的黃金時代」。

那麼「楚漢漆器在藝術上有什麼共同點呢」?商代以前的漆器,以硃色為主,西周時始見黑地,而春秋以後雖然已能調製紅、黃、白、紫、褐、藍、金、銀等各色油漆,然基本色調卻幾乎一律為「朱畫其內」、「墨染其外」,十分醒目,構成了強烈的時代風格。在藝術上彰顯色彩效應,由此亦打動人們的心靈。楚漢時代的髹漆藝人廣收博納、開拓進取,則把「極端」的紅、黑二色,大膽的使用於一件器物上;使器表內外色調在相對強度和相關塊面的對比中構成了層次變化,從而產生了別具一格的裝飾效應和魅力。紅黑雙色,一冷一暖,一靜一動,紅顯似火撩情、黑則沉寂凝重。可謂搭配相間,剛柔互濟,使整個漆器具備了典雅、淳樸、富麗、莊重的楚漢品格。

如代表戰國時楚國的漆典器物「鳳鳥虎座鼓架「、「漆鴛鴦木雕豆」等,代表西漢時的餐飲器與妝具「雲紋漆案及杯盤」、「平脫獸形銀片漆奩」等;均有楚漢漆器藝上的共同之處,及又包含著中國古代順陰陽、尚中庸、和為貴的思想品德。

感謝邀請!再會。


中國漆器有大約近七千年的悠久歷史。從早期的河姆渡紅漆木碗到商、西周的漫長歲月,漆藝發展緩慢。到了戰國時期,漆器的質與量的發展有了飛躍,傳統漆藝成熟,各種新工藝及新型器皿層出不窮。漆器的使用日益廣泛,顏色種類從朱黑兩色增加到黃、青、藍多種,並加用金銀色,漆器的胎骨也從單一木胎髮展到銅、夾苧胎多種。這個時期,漆器製作的中心也逐漸南移,由商周時期的中原地區移至楚國地區。

戰國中晚期夾苧法出現,避免了木胎漆器易乾裂的問題。但這種技法在戰國時期尚未成熟普及,僅用在少量漆器上,故大多戰國及秦代漆器仍以木胎為主,胎體厚重。與木胎相比,夾苧器有壁薄體輕,不幹裂,不變形的優點。夾苧胎工藝的成熟推廣,使漆器的使用更加廣泛。西漢中晚期漆器多以夾苧胎製作。這個時期夾苧胎技術已經完全成熟,所制漆器歷久彌新,傳至今日仍光彩照人。南北朝以後,夾苧法多用於大型佛像的製作。

楚文化源於商代文明,在發展過程中由於地域偏遠,民風迥異,很少受正統中原文化及周禮的束縛與羈絆,形成了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楚國文化藝術風格。西漢初文景之治所注重的道家「黃老之學」,即發韌於楚文化。所以,「漢繼楚緒」,與「漢承秦制」同為漢代文化的立國之本。

楚漢漆藝一脈相承。從藝術形式方面看,漢繼楚緒在漆藝上表現的尤為突出。楚國漆繪內容廣泛,圖案富於變化,線條飄逸靈動,地方特點突出,與中原其他列國的文化藝術風格有顯著不同,但在戰國時期仍屬區域性風格。漢代的一統天下,使得楚風在漆器的藝術創作中佔了主導地位。因此說,楚漢漆器是中國漆藝歷史上的巔峰期,實不為過。

分享幾件海外收藏的楚漢漆器珍品。


楚漢共同特點是:工藝相同,材質相同,花紋相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