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復興軍事

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在沉寂了一段日子之後,敘利亞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再度登上了國際頭條。然而,此次事件的背後所迎來的不是勝利的喜悅,也不是人民安居樂業,而是一幕又一幕殘酷的現實,等待他們的只是新的「人間煉獄」!

前幾天,敘利亞國內就遭受了疑似化學武器的襲擊,結果就造成70多名無辜群眾不幸喪生。然而,敘利亞人民尚未從恐懼與痛苦中走出,一輪新的「風暴」又隨之來臨了。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7日凌晨,部署在地中海的美國軍艦動用了59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對敘利亞中部霍姆斯省一座政府軍機場進行精確打擊,作為對幾天前敘反對派控制區發生疑似化學武器攻擊的報復。據統計此次襲擊造成了80多名平民喪生。在這非常時期,美國儼然不顧敘利亞局勢進一步惡化的後果,悍然對其大打出手,其幕後用意發人深省。

美國海軍艦船向敘利亞政府軍用機場發射巡航導彈

眾所周知,早在去年年底,敘政府軍就全面控制了該國第二大城市阿勒頗。在敘軍收復臨近的巴布-阿勒-哈迪德區與阿奎爾區之後,反政府軍便開始退卻,撤出阿勒頗老城。

經過近六年的反覆拉鋸和對峙爭奪,阿勒頗像極了二戰時候的斯大林格勒,殘酷的巷戰和炮擊,以及反對派使用大當量的自殺式爆破卡車,使昔日繁華都市變成了一片廢墟。不過,在拉鋸對峙了六年後,敘利亞戰局卻在一周內奇蹟般逆轉,不得不說,這是俄羅斯在敘利亞決定性的勝利,更是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集團作出的沉重打擊。

不過,美國怎會令手中的這塊「肥肉」落入他人之手。在去年12月初,聯合國安理會就對關於敘利亞阿勒頗人道局勢的決議進行投票,常任理事國俄羅斯與中國行使了否決權,最終決議沒有獲得通過。隨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代表們紛紛就此事對中俄進行大肆指責。

敘利亞人民流離失所

要知道,敘利亞內戰的原因就是美國為了推翻巴沙爾政權,武裝敘利亞反對派和恐怖分子所引發的。並且,這個決議提出的背景,是俄敘聯軍在和反對派武裝及"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對抗中佔據了上風,而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和"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形下提出的,其意圖顯而易見,根本上就是美國使出的緩兵之計。

若決議最終通過,美國可以打著人道主義的幌子為反對派武裝提供物資補給,減緩其被消滅的進程,表面上最大受益者是反政府武裝和"伊斯蘭國"武裝分子,但從敘利亞整個大局來看,幕後最大的受益者必然是美國,中俄聯手出招,就恰好將美國的如意算盤徹底打碎。

目前,隨著俄羅斯在阿勒破取得大捷,敘利亞局勢也隨之漸趨穩定,但這一切顯然不是特朗普想看到的,因為這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中東地區的油氣資源直接影響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誰能夠控制中東的石油或者說能夠對中東的石油有話語權,誰就能夠擴大世界影響力且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

俄羅斯總統普京

而敘利亞,正處於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中心位置。如果美國成功入侵,那麼將會獲得大量的能源物資,從而就能夠進一步拓展其在中東的利益鏈!如此一來,美國此番在敘利亞悍然動手,也就不難理解了。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態勢,也難怪普京「大帝」怒不可遏,隨即便對美國做出了強硬的回應,他表示:「美軍悍然轟炸敘利亞空軍基地,這本身就是對敘國家主權徹頭徹尾的侵略」。

此外,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奧澤羅夫也表示,美國襲擊敘空軍基地或「導致中東軍事衝突擴大」。並且,他還指出,美國對敘空軍基地實施導彈襲擊「對促進俄美關係發展無益」,俄美在敘利亞的軍事合作也可能會停止。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

不過,敘利亞可不僅僅是美俄之間的「博弈場」,中國所能發揮出的積極作用也同樣不能忽視。未來,在敘利亞地區也必將更多的出現中國的身影,我們在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同時,也要進一步推進中國的戰略方針,這裡面就主要包含以下三點:

首先,保持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推進;敘利亞地理位置優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必然會經過敘利亞,如果其內戰不斷或者分裂成幾個部分,又或者被西方推翻並扶植其代理人,這些情況不管是哪一種,對於中國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只要保持現在的敘利亞政府完整,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才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實現地緣戰略突破;中國在中東再打下一根楔子,與伊朗形成雙足而立,徹底在中東站穩腳跟,粉碎西方通過操控中東,從而達到操控全球石油價格的圖謀。

中俄合作

最後,圍魏救趙;美國自提出「重返亞太」戰略後,大量軍力開始往亞太傾斜,同時在中國周邊挑事,這給中國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而出手中東可以達到「圍魏救趙」的目的,畢竟中東目前作為美國最重要的戰略自留地,中國強勢進入必將被美國看成重要威脅,這樣一來注意力將會從亞太轉向中東地區。

當今,美國一直想要保持自己的全球霸權,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的世界可不是所謂的單極世界,而是一超多強的世界!美國遵循著早已過時的冷戰思想,在世界各地興風作浪,推翻了一個又一個「反美」政權。然而俄羅斯不會坐以待斃,如今的中國也更加不會!所以,美利堅啊,浪子回頭金不換,及時收手,為時未晚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