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相似與不同之處都有不少,這裡僅講講我認為最大的相似與不同。

最大的相似之處

兩人都不講信用,商鞅和魏國交戰時,假裝和對方主將公子卬敘舊,卻背信棄義,把人家抓起來,然後趁對方沒有主將擊敗魏軍。張儀則說楚國假如和齊國絕交,就送給楚國六百里地,但等楚國真和齊國絕交了,立馬變臉,說只答應給六里地,把楚懷王給氣的……。

最大的不同之處

商鞅是法家,有一整套富國強兵的制度,既會治國又會帶兵,其變法對秦國的改變是徹底而深遠的。張儀則是縱橫家,強項是如何處理外交問題,靠一張嘴喫飯,於治國及軍事不通。秦國只有一個商鞅,但秦國沒了張儀,還有範睢、公孫衍等。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頓丘(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1][2]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張儀(?-前309年),姬姓,張氏,名儀,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先說不同之處:分工不同,秦國之所以統一六國,起轉折點在商鞅。商鞅變法讓秦國先富了起來,為秦國打下物質基礎是秦國的總設計師。

對外有一個優秀的外交官張儀,出使各國。憑一人之力,把合縱抗秦的局面轉變為連橫親秦。

相似之處:戰國時期七雄並立,商鞅和張儀都對日後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都被秦所害。


商鞅和張儀的相似之處

①兩人都不是秦國人,卻都能在秦國擔當重任。說明二人都是有真才實學,有本事的人。也說明秦國重視人才。

② 兩人未在秦國任職時,都不得志,混得不好。都在尋找自己心目中的伯樂,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報復。

不相似之處則是,商鞅是法家,而張儀是縱橫家。法家講究以法強國,興業安邦。而縱橫家有點則側重點在於外交政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