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和《清明上河圖》齊名的作品,卻因為一個遺憾,變得默默無聞 宗教 第1張

在中國的繪畫作品之中,最出名的當屬《清明上河圖》,這幅偉大的傑作以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寫實地再現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華景象。它的藝術成就,已經廣為人知,小珏不再贅述。其實,幾乎在《清明上河圖》的同時代,還有一幅作品極具魅力,歷史上的名氣也非同小可,只是因為種種原因,到現代反而是默默無聞了。

它就是南宋著名畫師蕭照的《中興瑞應圖》,此畫的誕生是個傳說,而作者更是一個傳奇。相傳蕭照一開始只是對繪畫有興趣,但並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也沒有拜過名師。此時,靖康之亂爆發,金軍南下,百姓在戰亂中無法生存,盜賊四起,蕭照也是此時進入太行山為寇。

本該和《清明上河圖》齊名的作品,卻因為一個遺憾,變得默默無聞 宗教 第2張

然而,蕭照卻在搶劫時遇到了一個叫做李唐的人,他是北宋宮廷畫師,逃難來到太行山。蕭照一見李唐包袱中的字畫,不僅沒有搶劫,反倒是拜李唐為師,而李唐也感念不殺之恩,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師徒二人還一同投奔南宋朝廷,共同成為宮廷畫師,而且蕭照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最終成為南宋畫院的魁首。

那麼,《中興瑞應圖》的創作,又有什麼傳奇呢?相傳在紹興十六年,臨安城中的一座皇家道觀竣工,宋高宗將會擺架巡視。這可急壞了宮中太監和當地的官員,因為當時最重要的“涼堂”依舊四壁空空,素白一片,並不像應有的錦綉悅目,哪裡能彰顯皇家的氣派?幸好宮中太監還是見多識廣,能夠隨機應變,他讓人請到了南宋畫院的掌門人蕭照。

本該和《清明上河圖》齊名的作品,卻因為一個遺憾,變得默默無聞 宗教 第3張

蕭照也不含糊,只提出了美酒助興的要求,便藉著酒勁,邊喝邊畫,從而將完成了壁畫,並且還得到了宋高宗的認可。這個故事雖然沒有說明當年蕭照畫的是什麼,但很多人相信,它就是《中興瑞應圖》的前身。

宋高宗趙構,本來是宋徽宗的庶子,沒有資格繼承皇位。但因為北宋皇室被金軍幾乎一網打盡,只有趙構逃到南方,建立了南宋。他最擔心的就是官員和百姓質疑他的合法性,因此授意寵臣曹勛編寫“瑞應”故事以標榜自己受命於天。蕭照的《中興瑞應圖》,正是根據曹勛的故事所繪制,相當於插圖的形式。

本該和《清明上河圖》齊名的作品,卻因為一個遺憾,變得默默無聞 宗教 第4張

與《清明上河圖》是一氣呵成的長卷不同,《中興瑞應圖》則根據故事情節分為12段。第一幅圖叫做“誕育金光”,它說的是宋高宗出生時就有異象;第二幅圖叫做“顯仁夢神”,它說的是宋高宗母親夢見神人講授養育之道;第三幅叫做“騎射舉囊”,單純表現宋高宗年輕時的勇武;第四幅“金營出使”和第五幅“四聖佑護”畫的分別是宋高宗出使而宮女夢見有神靈護佑;第六幅“碰州竭廟”則是宋高宗出使時,廟神擊殺奸臣的故事。

第七幅“黃羅擲將”、第八幅“追師退舍”、第九幅“射中臺”、第十幅“射中白兔”、第十一幅“大河冰合”則都是宋高宗在南渡時的窘境,不過畫師自然是從正面描繪宋高宗創業艱辛與臨危不亂的勇氣。第十二幅“脫袍見夢”畫的則是宋欽宗親自贈送黃袍,以表明宋高宗的完全合法性。

本該和《清明上河圖》齊名的作品,卻因為一個遺憾,變得默默無聞 宗教 第5張

蕭照繪制《中興瑞應圖》的故事,在《石渠寶笈》、《石渠隨筆》、《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等都有詳細記載,而且還不止繪制過一件。

《中興瑞應圖》的藝術成就極高,後世文人模仿製作層出不窮,包括仇英在內的多位知名畫家都曾經有過臨摹之作,它畫捲上總共出現了400餘人,幾乎和《清明上河圖》不相上下,但為什麼到現在的名氣卻相差如此之遠呢?莫說和《清明上河圖》比肩,它就是連十大傳世名畫都擠不進去。

本該和《清明上河圖》齊名的作品,卻因為一個遺憾,變得默默無聞 宗教 第6張

還是一個頗為遺憾的原因,那就是這幅傑作的真跡並不確定。除了層出不窮的、參差不齊的臨摹品之外,還有兩套分別在兩個博物館。一套是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比較完整,但頗有明人的風格。另一套是在天津藝術博物館,上面有乾隆、宣統等印章,但只留下三幅,而且沒有作者的題字。很多人雖然認為這三幅作品很像蕭照的風格,但拿不出證據,更何況也不成套,所以藝術和收藏價值大打折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