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是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一種緣分,良師益友更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朋友如此,夫妻亦如是。

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梁太祖朱溫來說,在他稱帝之前就去世的妻子張惠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甚至是一種神祗般的存在。

張惠,唐末宋州刺史張蕤的女兒。十七歲那年隨母親去郊外的寺廟進香,恰遇進山打獵的朱溫。

朱溫對張惠一見傾心,但那時的朱溫全家做長工,而且朱溫還是十里八鄉出名的小混混,好喫懶做,偷雞摸狗,惹人厭棄。

美好的東西都能帶來向善的力量。

朱溫為了能讓自己匹配得上這位州郡長官的千金,就給自己找了一條最現實的道路:從軍。

事實證明朱溫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參加了黃巢農民起義軍的朱溫,因心念張惠,除努力打仗外,對擄掠來的女子並不正眼瞧看。

功夫不負有心人。

宋洲城破,昔日千金落難,恰被朱溫收容。

從此朱溫內事外務,都有了打點商量的人。而張惠每每都能料事如神,提出的建議都能切中時弊。

朱溫出兵打仗,即使走到中途,如果張惠派人來說這個仗不可以打,朱溫就會立馬回兵。

張惠經常規勸朱溫對部下寬容,不要輕易開殺戒,很多士兵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張惠去世後,朱溫的駐地汴州城哭聲震天。

朱溫張惠共同生活二十多年,張惠並不贊同朱溫取唐代之,但是知道朱溫的決心已定後,也就沒再勸阻,臨終只留下四個字「戒殺遠色」。

朱溫失去了張惠後,壓抑多年的小痞子的本色又暴露無遺。雖然貴為九五至尊,卻荒淫殘暴。完全反「戒殺」而行之,大小戰爭從不停止,民勞財傷,哀鴻遍野;反「遠色」而行之,大臣妻女、自己的兒媳婦全不放過。

逆行倒施的結果就是人怨天怒,在皇座上呆了六年後被第三個兒子朱友珪弒殺。

張惠被稱為五代第一賢后,生前對朱溫瞭解的很透徹,所以留下「戒殺遠色」四子規勸。如果朱溫奉行,後梁定會是另一番氣象。但朱溫心中的神祗張惠不在了,朱溫的做人行事就完全失去了方向和目標,終還是「嗜殺近色」,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正所謂江山好改,本性難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