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上進從來不是恥辱,只是一些不上進的人在旁邊逼逼叨叨,試圖把你拉到和他們一樣層次,然後再去逼叨其他人,這是他們的生活。等你學到東西成功離開這個環境,其實,他們內心還是佩服羨慕的,只是,誰也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如身邊本來看似一條水平線的人。乞丐不會嫉妒富翁,只會嫉妒比他要錢更多的乞丐。


其實根本不存在恥辱這個東西。

只有你是否認同別人貼在你頭上的標籤這件事。

你認同了,你就陷入了恥辱。

你不認同,你否定一切標籤和禁錮,你就是你自己的光,你就是你自己的榮耀。


求知本來是一種上進的行為,可如今有大部分人的智商簡直沒法理解,本來很簡單的問題,你怎麼給他講他都不明白,而且有很多是生活中都能夠理解的問題,他們卻像一個弱智一樣不明白,所以我憤怒了,只能說一句太二了.


有嗎?無知的人學習是很正常的事吧,怎麼就弄成恥辱了!無知還不學才恥辱好不好!


觀念扭曲的時候。


因為目前這個社會的風氣,的確開始走向一個奇怪的極端。

做什麼事,都想著有多少收穫。學什麼東西, 都想著對將來有什麼用。就連如今,求知都不敢提出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男生看到自己喜歡的女生,主動追求變成了一種恥辱。女生看到心儀的男生,倒貼也成了一種恥辱。身為一名學生,去學習的在不學習的舍友眼裡是一種假正經。做什麼事情都需要考慮他人的眼光才行動,這本身就是一種很蠢的想法。

如同你父母小時候說的,讀多少書是你自己的,別人是搶不走的。

無知的人去求知,是自然界的規律,數千年來古人們不都是一步步從無知探索到有知,不然工業革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雜交水稻是老天雜交出來的嗎?

求知就跟你吃飯一樣,是必須的。

所以,任何時候無知去求知,是人的需求。

如同你一日三餐,夜間睡眠,是必備的,不可少的。

求知不是恥辱,把這種部分人的想法影響到自己,才是恥辱。


謝邀!

不論「知」或是「無知」,都應該持續求知,畢竟所謂的「知」只是在某個領域知道的比「無知」還多一些;「無知」並不是什麼都不知道,而「知」也不是什麼都知道。

聽過一句話,「只有你同意,你才會被傷害」。所以,只有你同意被羞辱,那你才會覺得恥辱!
無知是一種自我認知,是在求知的過程中對自己的一種真實認識和判斷。但求知是有很多層面的。何為知,是知識?技術?文化?思想?如果你能學到「寵辱若驚」的階段,那麼恥辱又是誰帶給你的呢?

從無知成為多數派的時候。


謝邀

不懂裝懂的人才最應該有羞恥感好吧,求知的人永遠值得人尊敬,反正我最看不起那些自己不努力或沒嘗試過的人,說那些正在努力,正在嘗試的人。就這樣。


我覺得不是求知恥辱。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一句話:

馬車越空,雜訊越大。


謝邀

求知 要看求什麼知

一般意義上

虔誠的求知必須是備受尊重的


我從來不把求知看做恥辱。

對我來說,

求知的過程總是那麼令人激動,令人著迷。

強烈的求知慾

驅使我不斷去探索,不斷去求知。


從你身邊的人都是無知的人的時候 求知就變成恥辱了。


只有一種人符合你的設定——用明知故問來博得存在感的人。

我高中時代就遇到這種人,一天天圍著老師轉,上課就問一些弱質問題,每當她一發問,全班除了我之外都哄堂大笑。

她傻嗎?她不傻。那些問題她真的不會嗎?大多數都是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的問題,甚至都與課程無關、純粹屬於無理取鬧,諸如物理中研究兩車相遇問題時,她這樣問道:「兩輛車為什麼要相對而開,不是有單行道嗎?」這種問題毫無意義,而且她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當時的老師就是這樣,喜歡勤問問題的學生,所以對這個學生印象深刻,還鼓勵我們向她學習。

而我則不屑於與她為伍,嘩眾取寵不如樸實無華。說話就用在刀刃上就好了,沒用的我不多說,言多必有失。


從無知的時候開始就這樣了,知識只是輔助,存在才是真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