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與鄱陽湖是長江中游地區的「調節湖」「蓄洪湖」,是一根藤上的兩個瓜,洞庭湖在上,鄱陽湖在下,這兩個湖泊究竟對長江哪個更重要些,筆者認為還是鄱陽湖重要些。

看上圖。根據長江的水文特性,這兩個湖泊對長江而言主要承擔著調節水位和蓄洪功能,長江流域降水季節變化較大,從水系分布特點來看,上游支流主要分布四川盆地北側,徑流量比較大的河流主要集中在雅礱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等,這個區域降水比較集中,容易出現洪水災害,但有三峽水庫調節,洞庭湖至三峽水庫這段又沒有大的支流匯入,這麼相近,洞庭湖的調節與蓄洪功能相對弱化。

而鄱陽湖雖然相距洞庭湖不到300公里,中間夾著一個長江最大支流漢水,它要承接著漢水和洞庭湖流域水量,從近幾天來看,湖南湘江水位爆漲,洞庭湖泄洪任務較重,而鄱陽湖起到緩衝作用,長江下游沒有水庫,鄱陽湖相當於第二個三峽,承擔起長江流域內又一大密集水系蓄洪功能,即洞庭湖流域、漢水、鄱陽湖本身流域,減少對長江下游主河道的威脅。

看上圖,洞庭湖由於處在荊江河段,長江出三峽後,河道變曲,泥沙沉積量大,對洞庭湖淤積比較嚴重,就目前來看,湖泊水面面積不斷縮小,水位變淺,對於長江這麼一條大的河流,降水季節變率又大,洪水季節泥沙含量較高。所以洞庭湖總有那麼一天會消亡,它的蓄洪和調節功能喪失掉。

而相對鄱陽湖來說,泥沙沉積狀況要減少了很多,至今還保留著我們國家淡水湖裡的老大位置,這個位置也是犧牲了洞庭湖為代價才換來的吧。

三峽水庫、洞庭湖、鄱陽湖共同承擔著長江主幹道上的攔蓄洪水任務,也在承擔著保護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安全的職能,它們的存在都很重要,沒有太多的厚此薄彼,只是職能有了分化。


洞庭湖與鄱陽湖哪個對長江重要些?為什麼?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湖泊的作用和洞庭湖、鄱陽湖這兩個大湖的地理位置以及與長江的關係。

一般而言,湖泊具有調節河流徑流、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保持物種多樣性以及在農業灌溉、城鎮供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國土資源。

單就調節河流徑流方面而言,豐水期(汛期)河流水位高於湖泊,一部分河水匯入湖泊之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河流幹流水量壓力,到了枯水期則是湖水水位高於河流,通過湖水補給河流以至於河流水位不會降至更低。

洞庭湖和鄱陽湖雖然分別作為長江中游和下游的大型天然湖泊,但二者的地理位置相近,且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主汛期相同,因此在調節長江徑流上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並不存在誰大誰小之分。但是由於二者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在具體的調節上還是存在一些區域性的差異。

前面講到了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分別是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即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的長江江段為中游,湖口以下的長江江段為下游。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偏東,處於長江中游的荊江江段南岸,它是由於地殼構造運動過程中所造成的坳陷盆地積水而成的構造湖,現水域面積約2579.2平方公里,總庫容可達220億立方米,相當於三峽水庫庫容的56%(三峽水庫正常總庫容為393億立方米)。

洞庭湖是三峽水庫下游第一個超大型湖泊,由於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長江荊江江段地勢低洼、河道蜿蜒水流流速緩慢的不足,能夠有效緩解下游咸寧、武漢、黃岡、九江等沿江城市的洪水壓力。

鄱陽湖(pó yáng hú)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它位於江西省北部,處於九江、南昌、上饒三市之間,屬於這3個城市共管湖泊。鄱陽湖水域面積廣闊,總面積達4125平方公里之多,總庫容約276億立方米,是洞庭湖的1.225倍,相當於0.702個三峽水庫。

相信大家都知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表面意思,鄱陽湖是長江流域最大的湖泊,它對於長江的徑流調節作用就可想而知了,既能分擔上游的部分泄洪壓力,同時也對下游沿江「一字排開」的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南京等城市的洪澇災害起到緩解作用。

總之,洞庭湖和鄱陽湖在各自的「職責」上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分析的時候要全面、系統的展開,切不可片面對待或者帶有「地域黑」等主觀主義色彩,否則是得不出正確結果的。


洞庭湖與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曾經兩個湖泊面積相差不大,後來由於湖底泥沙淤積,導致洞庭湖面積急劇縮小,目前鄱陽湖面積穩居國內第一。兩個湖泊都是長江沿岸重要的「蓄洪湖」作用都很大,但非要問兩者哪一個對長江更重要,從地勢地貌以及長江流向上看應該還是洞庭湖比較重要一些。首先從長江流向上看,自西向東先經過洞庭湖再經過鄱陽湖,所以無論長江遭受汛期還是枯水期,都先是由洞庭湖開始。如果洞庭湖在汛期不能先行儲蓄一部分水量,那麼整個湖南河流水系彙集長江以後直衝下游鄱陽湖,洞庭湖與鄱陽湖直線距離只有三百公里左右。最重要的是長江三峽定期需要泄洪,首當其衝也是洞庭湖,如果沒有洞庭湖提前預存一定的水量,鄱陽湖壓力很大。另外就是從地勢地貌上看,洞庭湖之所以泥沙淤積嚴重,很大程度上並不是長江幹流帶來的泥沙,而是長江荊江段的幾條分流河道,藕池河、松滋河這幾條河道是長江泄洪的主要河道,每到汛期這幾條河道發揮作用巨大,同樣帶的泥沙量也很大,對洞庭湖造成衝擊。而之所以會有分流河道原因就是因為洞庭湖平原地勢平坦,沒有峽谷河道可以依仗,如果沒有洞庭湖,荊江段只要有洪峰就會造成平原泛濫。而反觀鄱陽湖的長江段並沒有分流河道的存在,原因是鄱陽湖與長江僅有一個湖口相通,從西邊過來的長江流經鄱陽湖附近,因為有廬山山脈等江南丘陵的阻擋,只要不是長江幹流洪水倒灌,就不會對鄱陽湖平原造成巨大水患衝擊,歷史上鄱陽湖水患基本都是全域降水量持續增加,鄱陽湖周邊才會有決堤潰壩的可能,風險小於洞庭湖。所以洞庭湖相對長江更加重要一些。如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洞庭湖號稱八百里,以前是真有八百里,現在沒了,淪落為第二大淡水湖。是啊,為什麼會變小呢?

黃河之所以稱之為黃河,大家都了解,但現如今長江也成了黃河。2018年我國流失的水土面積273.69平方公里,流失去了哪裡呢?

現在來談洞庭和鄱陽誰更重要,好比兩輛豪車,一個跑了十萬公里,一個剛過磨合期,你說誰好?

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做好環境保護、水土保持、退湖還林,做好生態修護,不讓洞庭湖再小過巢湖、太湖,不再讓鄱陽湖步洞庭湖的後塵,才是當下我們要努力做的。


長江中游平原本來就是一個地質沉降盆地,是長江泥沙堆積而成的沖積平原,長江縱貫其中。

工業化之前,人為影響自然環境不多。每幾百年一個輪迴,一邊堆滿泥沙地勢高了就變成平原,長江水就湧入另一邊,待那一邊泥沙堆起後,這一邊又沉降下去了,於是,長江水又沖入這一邊。

這幾百年來,長江分洪主要在江南,洞庭湖平原地勢已經高出江漢平原很多,泥沙淤積,湖面自然縮小。加之三峽大壩攔截泥沙後,長江中下遊河床下切,洞庭湖水位跟著下降,湖面就更小了。

扣除人為因素,洞庭湖現在不應該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江北雲夢澤,從長江一直延伸到漢江,遠遠不止八百里。再過幾百年,待雲夢澤堆起後,洞庭湖平原又沉降下去了,再恢復八百里洞庭,周而復始。

元蒙屠漢後,南方人口劇增,江漢平原比洞庭湖區發展得早,才人為約束長江。荊江段長江早已變成懸河,危險的不是洞庭湖生態系統,而是江漢平原數以千萬計的生命財產安全。城市化進程在加速,與其虛耗在長江的自然洪荒之力,還不如騰空江漢平原,恢復雲夢澤。


洞庭湖與鄱陽湖是長江的兩顆明珠,它們的作用對當地的環境、對長江的發展都是有目共睹的,不存在誰輕誰重一說!

洞庭湖位於湖南境內而鄱陽湖位於江西境內。前者屬於中游地界而後者屬於下游,從上游奔騰而下的滾滾長江水都要在這兩個地方相匯,一起相約去東海。

一、洪水季「有福同享」

長江每年的洪水季和枯水季流量分明,其中以7、8、9三個月洪水最為明顯。

在宜昌,現在有葛洲壩、三峽大壩對長江上游來的洪水進行調節,但是當出現異常大的洪水來臨時,大壩會有計劃的開閘泄水。

每當這個時候,處於中游、下游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就會對長江水進行一個分流。此時呈現的情景就是長江水位高而這兩個湖的水位低,直到水位維持到一個水平。這就是洪水一來,大家一起「享福」全吃飽。

二、枯水季「有難同當」

長江上每年的枯水季節通常在大年前後的幾個月。每當這個時候上游的來水量較少,為了保障長江中下游的航運以及正常的用水,此時三峽大壩開始有計劃的對下泄水量進行調節。

在這幾個月內,長江的水位開始偏低,也是一年中水位達到最低潮的時候。母親有難,作為子女肯定不能坐視不管。每當這個時候,長江水位就會低於洞庭湖和鄱陽湖。 此時這兩個湖就會將自己的水量貢獻出來補充到長江水源中去。

一年四季周而復始,長江水、洞庭湖水和鄱陽湖水每年都在上演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佳話。我們把長江比喻為母親,那麼洞庭湖和鄱陽湖就是一對好兒女。

小夥伴們,洞庭湖和鄱陽湖都是漂亮的濕地公園,你們有去過玩嗎?


這是個偽命題!

答案是都重要!只是側重點稍微有點點不同而已!

打個比方吧,你覺得手和腳哪個更重要?

洞庭湖和鄱陽湖都面臨嚴重的水質和枯竭的危險,我們應該加大保護的力度!不能讓它們消失在我們這一代!不然子孫後代會戳我們的脊梁骨!


青藏高原的原頭,長江是母之河,洞天湖和鄱陽湖是母之腎,洪水泛濫它庫存量,百川小溪流水迢迢會長冮。〈你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比運近鄰居,共喝一江水,母親哺育我,友誼永現存〉。


洞庭湖,在湖南,鄱陽湖,是江西,很定是江西???


要了解誰作用大,不光看誰在上游,有時下游湖泊作用大的不可想像,鄱陽湖在長江漲水期是一個大漏斗可以裝水,長江下游水深不足時又是一個大泉水,鄱陽湖就是這樣年復一年的做著蓄水和供水的作用,為了鄱陽湖的能長期蓄水在一個最低水域內,想實施建壩,但是下游各省市一直反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