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這樣說啊?「一枝紅杏出牆來」,是早春風物,杏花

含苞待放時,是紅色的花萼。等到杏花全開,就成了白色,不能說紅杏了。如果不管什麼情景什麼時候什麼題材的詩,都接上這麼一句,不成笑話啦?

試著接接看,杜甫的《蜀相》

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一枝紅杏出牆來。(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一枝紅杏出牆來。(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一枝紅杏出牆來。(長使英雄淚滿襟)

顯而易見,往哪兒接都是不倫不類,無論意境、對仗、音律、平仄無一對的上,擱在那都是敗筆。

再試一首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一枝紅杏出牆來。(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一枝紅杏出牆來。(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一枝紅杏出牆來。(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一枝紅杏出牆來。(潦倒新停濁酒杯)自個兒讀讀吧,替代那句合適?別的就不說啦,就一個常識問題,秋天出了紅杏,豈不讓人讀來一笑置之,不值一辯?


五言也可以,只要把「一枝」去掉就行了。

白毛浮綠水,紅杏出牆來。

誰知盤中餐,紅杏出牆來。

野火燒不盡,紅杏出牆來。

宋詞也行

起舞弄清影,紅杏出牆來。

但願人長久,紅杏出牆來。

三十功名塵與土,一枝紅杏出牆來。

樂府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紅杏出牆。

東臨碣石,紅杏出牆。水何澹澹,紅杏出牆。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紅杏出牆。

幸甚至哉,紅杏出牆。

詩經

窈窕淑女,紅杏出牆。

豈曰無衣,紅杏出牆。

其他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敏而好學,紅杏出牆,是以謂之文也。

有朋自遠方來,能出牆否?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如紅杏出牆。

晉太元中,武陵人出牆為業。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出牆來。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紅杏出牆。

南陽宋定伯紅杏出牆。

五花馬,千金裘,換得紅杏出牆來。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攜紅杏出牆。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紅杏出牆。

將軍百戰死,紅杏出牆來。

紅軍不怕遠征難,就怕紅杏出牆來。

鵝鵝鵝,紅杏出牆來。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出牆。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紅杏出牆之秋也。

王師北定中原日,一枝紅杏出牆來。

大弦嘈嘈如急雨,一枝紅杏出牆來。嘈嘈切切錯雜彈,一枝紅杏出牆來。間關鶯語花底滑,一枝紅杏出牆來。冰泉冷澀弦凝絕,一枝紅杏出牆來。別有幽愁暗恨生,一枝紅杏出牆來。銀瓶乍破水漿迸,一枝紅杏出牆來。

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出牆來?

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枝紅杏出牆來。

…………


講在前面:發揮你的腦袋,你會發現,沒有問題啊。但這樣隨便對,其實很無聊。

詩歌有的平仄規律,不能隨便對,所以並不是任何詩歌都能接上「一枝紅杏出牆來」。當然,現代人已經很少關注詩歌的平仄對仗等規律了,但即使忽略平仄對仗的規律,有些七言詩接上「一枝紅杏出牆來」也會有奇怪的感覺。當然有些接上,感覺確實和諧。

舉個例子吧,我們這裡附上大家比較熟悉的七言律詩--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

試一下:

風急天高猿嘯哀,一枝紅杏出牆來。

渚清沙白鳥飛回,一枝紅杏出牆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一枝紅杏出牆來。

不盡長江滾滾來,一枝紅杏出牆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一枝紅杏出牆來。

百年多病獨登台,一枝紅杏出牆來。

艱難苦恨繁霜鬢,一枝紅杏出牆來。

潦倒新停濁酒懷,一枝紅杏出牆來。

即使原先有些怪異,但多讀幾次,你也能很快把新組成的兩句詩進行合理解讀。這涉及到詩歌的閱讀審美的問題。「一枝紅杏出牆來」它可以是寫景色,也可以解讀成某種的意境。由於詩歌的閱讀方法十分廣泛,我們可以自己給新組合形成的兩句詩定義邏輯。譬如第一個組合「風急天高猿嘯哀,一枝紅杏出牆來」,我們可以定義為上一句是寫秋風蕭瑟猿啼,下一句季節轉換,因此這個組合就有了時間的上的邏輯;上一句我們也可以理解成聽覺上的感受,下一句是視覺上的,因此就有了感覺上的轉換……總之,只要邏輯、感受都是自己定義的,那麼,詩歌就可以隨便接上去。

有時候,連邏輯都不需要,只需要腦洞,接上「一枝紅杏出牆來」,也不是難事。比如「今天我很想吃糖」接上「一枝紅杏出牆來」,發揮你的腦洞理解這個神奇的組合--今天我很想吃糖,一枝紅杏出牆來」--今天我很想吃糖,結果看到有人出軌。這是不是也是沒有問題?

但這並不是說「一枝紅杏出牆來」有多麼了不起。事實上,隨便兩句詩,只要你想,都可以接。

再舉個例子,現在我選取白居易的《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和杜甫的《登高》來一個組合,你會發現七言詩都可以接受「風急天高猿嘯哀」:

漢皇重色思傾國,風急天高猿嘯哀。

御宇多年求不得,風急天高猿嘯哀。

楊家有女初長成,風急天高猿嘯哀。

養在深閨人未識,風急天高猿嘯哀。

天生麗質難自棄,風急天高猿嘯哀。

一朝選在君王側,風急天高猿嘯哀。

回眸一笑百媚生,風急天高猿嘯哀。

…………

發揮你的腦袋,你會發現,也沒有問題啊。。。。

但這樣隨便對,其實很無聊。因為你是為對為接而組合詩句,連對仗都沒考慮到,詩歌的韻律節奏--也就是音樂的美感喪失了。再者,這種隨機組合的詩句,產生的邏輯和感覺也是隨機的。事實上,拆詩句,組新詩的玩法,古人自己也經常做。但水平不一樣,藝術感不同,也是因為他們在組合詩句時,自己就有古典詩歌創作和欣賞的水平。比如,翻開《牡丹亭》,每一出後面都有唐人詩句的組合,這些組合,則具有美感並且符合《牡丹亭》戲劇每一出的劇情。


隨便想了幾首詩,好像大體也都可以:

綠楊煙外曉寒輕,

一枝紅杏出牆來

窗含西嶺千秋雪

一枝紅杏出牆來

中庭月色正清明

一枝紅杏出牆來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枝紅杏出牆來

人生得意須盡歡

一枝紅杏出牆來

可憐後主還祠廟

一枝紅杏出牆來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一枝紅杏出牆來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一枝紅杏出牆來

夜闌卧聽風吹雨

一枝紅杏出牆來

山重水複疑無路

一枝紅杏出牆來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一枝紅杏出牆來

天若有情天亦老

一枝紅杏出牆來

無可奈何花落去

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句詩詞最早是出指於宋代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詩中作者描述的是遊園沒見到主人,而一枝紅杏出牆還是擋不住春天滿麗的景色。

離開詩意,單獨就這句語來分解,杏想必大家都很了解,人人都吃過,酸甜舒口,但是不是人人都了解它的生長習性,它是春季開花結果,初夏成熟即可採摘食用,果形有大有小,有橢

圓形,有圓形,果肉有軟有硬,品種繁多,杏仁有甜有苦,而花都是一樣的和梅花形狀差不多,只是顏色呈粉紅色。

從而得出這句詞是有時間,地點,季節的,不但是一種美食,還是一種美景,它是關在園內的一棵紅杏樹,只是一支紅杏出牆來,而不是全部,所以現在大多作者用來比喻情感出軌,不守道得之輩。

因而只是與好多詩詞搭配很溫和,而不是和所有詩詞都能搭配,比個例句大家看配不。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炯炯非等閑,

一枝紅杏出牆來,

要留清白在人間。

哈哈!


不可能的事,詩意,音韻格律不可能每句都能吻合。

此說含有歪解之意,宋朝諷刺性笑話集《笑林廣記》里有一笑話,用此詩戲說兩情相悅。此說甚囂塵上,葉紹翁寫後不久,就被好事者歪編入笑話了,而且廣傳至今,幾乎相當多數人都知道,而且口頭常用,連成語里也收了,

葉氏此詩千古絕唱,後來詩壇嘆絕。宋詩多哲詩。此詩既是寫景佳作,又鼓勵振作(訪園主人不遇,卻大飽眼福),而且又喻蘇軾「腹有詩書氣自華」,胸中有才,才情自然外露,故宋詩詩情更濃於唐詩。

佛語云:"你腦中裝滿金子,你思想就是金子i,裝滿了沙子,你思想就是沙子。」


是嗎?也有人說,任何吃飯的人,不管吃什麼飯,菜都可以用得上。話句就看什麼場合,不是一句話通用的,如果說,黑船黑風飛黑海,故山明月上天台,沉心半百當奮志,你也可用一枝紅杏出牆來。是不是味精呢?不是吧,看來可用,實質不夠格局。


是的,兩岸猿聲啼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兩岸青山相對出,一枝紅杏出牆來。


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玩手機。


老王老李倆人聊天,老王:我發現任何事情都可以用「關我屁事,關你屁事」來回答。老李:「你老婆跟我好了」。老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