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咳嗽和風熱咳嗽的區別及治療  什麼是風熱咳嗽  風熱咳嗽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肺內鬱熱、肺氣失宣、出現咳嗽為主的一種癥候。  臨牀主要表現為咳嗽、咳黃痰或白粘痰,伴有口乾、咽痛、便祕、尿赤、身熱或伴有喘息等癥狀,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少津、脈滑數或細數,這需要中醫專家來辨證明確,中藥治療肺熱咳嗽療效顯著。  什麼是風寒咳嗽  風寒咳嗽:多由風寒之邪侵襲,內鬱肺氣,肺衛失宣而引起。  癥狀: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痰稀薄白,咽癢,常伴鼻塞,流清涕,噴嚏頻頻,惡寒頭痛,肢節痠痛,舌苔薄白,脈浮緊,流清涕,或有發熱等。  用藥:選用通宣理肺丸、蛇膽陳皮液  功用:前者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於風寒外感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後者順氣止咳,溫肺化痰;用於感冒、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喘、痰多等症。  治宜疏風散寒、宣肺止咳,可選用通宣理肺丸(由麻黃、蘇葉、前胡、杏仁、桔梗、陳皮、半夏、茯苓、枳殼等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用淡薑湯或溫開水送服。其它功效相近的還有麻黃止嗽丸、小青龍合劑(沖劑)等也可參考選用。  另有:  風寒咳嗽  癥狀: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癢。常伴鼻塞、流清涕、噴嚏、惡寒、無汗、頭痛、骨節痛等症。舌苔白,脈浮。  病機分析:風寒之邪外束肌表,內鬱肺氣,以致肺衛失宣為本證的主要病機。風寒客肺,肺氣閉鬱不宜,故咳嗽、咯痰、鼻塞流涕;風寒束表,皮毛閉塞,衛外之陽氣被遏,故惡寒、無汗、頭痛、骨節痰痛;舌苔薄白,脈浮,為風寒之邪束表客肺之象。  治法:疏散風寒,宣通肺氣。  方葯:杏蘇散或金沸草散加減。杏蘇散中用紫蘇、前胡疏風散寒;杏仁、桔梗宣降肺氣;枳殼、陳皮、半夏、茯苓理氣化痰;甘草止咳;生薑、大棗調和營衛;諸葯共奏解表宣肺之功。咳嗽較甚者,加金沸草、紫菀;咳而氣急者,去紫蘇加麻黃、蘇子宣降肺氣;表邪較甚者,可酌加防風、姜活;若見氣虛者氣虛者加黨參。對其兼夾證,需注意隨證施治。  ①外寒內熱:症見咳嗽聲重音嗄,痰濃不易咯出,咳引胸痛,惡寒鼻塞,或有身熱,口渴咽痛,甚則氣逆而喘,舌苔白膩而黃,舌質紅,脈滑數。此證為風寒外束,肺熱內鬱所致,俗你「寒包火咳」。治宜散寒清熱,用麻杏石甘湯。此證與燥邪傷肺不同,不宜早投清潤之劑。  ②風寒兼濕:證見咳嗽痰多,兼有胸脘作悶,舌苔白膩,脈濡。此為濕邪內鬱,復感風寒之邪,肺氣失於宣暢所致。治宜疏散風寒,兼予燥濕去痰,用杏蘇散加厚朴、蒼朮之類。  ③風寒夾飲:主要癥狀與風寒證相同,但見咳逆上氣,胸悶氣急,舌質淡紅,苔薄白滑利,脈浮緊或弦滑,此屬風寒外束,飲邪內犯,肺失宣降而發咳嗽,治以疏散風寒以除表邪,溫化寒飲以逐內患,用小青龍湯加減。  風熱咳嗽  癥狀:咳嗽,痰稠或黃稠,咯痰不爽,口乾,咽痛,鼻流黃涕,發熱,汗出,惡風,頭痛,舌苔薄黃,脈浮數。  病機分析:風熱犯肺、肺失清肅、營衛失和為本證的主要病機。風熱犯肺、熱灼肺津,故見咳嗽、痰黃稠、咯痰不爽,口乾;風熱之邪從口鼻而入,鼻咽部先受其邪,故鼻流黃涕、咽痛;風熱客表,營衛失和,故頭痛、發熱、汗出、噁心。舌苔薄黃,脈浮數,為風熱初犯肺衛之象。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葯:桑菊飲加減。本方以桑葉、菊飲、薄荷疏風散邪,宣透風熱;杏仁、桔梗、甘草輕宣肺氣,祛痰止咳;連翹、蘆根清熱生津。如見咳甚者,加魚腥草、枇杷葉、浙貝母、矮地茶;若熱邪較重者加銀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