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一期的唱作人又播了,聽完這首《流言》,我真的頭皮發麻,尤其是中間和結尾的那兩段solo,眼淚不自覺的就開始流,大家都來說說各自聽完的感受吧!


這不是純粹的歌曲,是藝術。

--------------------------------- 分割線--------------------

你不能指望那些人能瞬間就走完這條路。

他們得從直白通俗街歌,先大量廣泛的由著喜好聽啊聽啊,最終有一天突然頓悟,原來這個上口好聽的旋律,是來自於這裡啊,那些爆款街歌的副歌部分,原來暗藏著這首經典華語流行金曲的影子啊...

他們追著那些影子,追尋到華語金曲中蘊藏的,民謠,搖滾,民族,藍調...這些特徵鮮明,也比較容易見到的,音樂元素。這還不算完,他們還要追尋著這些音樂元素,去找他們喜歡的音樂風格,直到他們從內心接受了,歌曲是音樂,但音樂不是歌曲的宇宙真理。

他們就會明白,高級的唱作人會做音樂,也會寫歌,入門級的唱作人只會寫歌,別說獨立編曲了,甚至有些人連作詞作曲都不能獨立完成,他們想表達自己內心的世界,卻不能精準的表達,空有表達的慾望,卻沒有控制火候的能力,最明顯的就是種子,新鮮,真實,驚艷動人,差一點就超越無名之輩了,結果後半段直接在編曲上淪為商業作品,差強人意。

他們得知道那些他們喜歡的歌,喜歡的是什麼,可惜在什麼地方,輸在了什麼地方,就不會再問什麼是高級。

標誌是他們可以聽純音了,比如聽西東的人,只能接受西東的聽眾,就是音樂的入門級聽眾,聽完西東,開始能接受國樂了,能接受漁舟唱晚,高山流水,能聽嗩吶吹百鳥朝鳳了,並真心覺著好聽了,就說明他們比之前更高級了。

因為西東這首歌,真正能打動人的東西,就是來自這些經典的,古老的,深藏在基因血脈裏的東西,在曲子的基礎上,高進的詞,表達的情感與曲調合二為一了,他的人聲部分,是作為一種聲音,切合了所有樂器的聲音,終於圓滿而無缺了,這首歌也就贏了。

明白了這點,他們就不會再嫌棄梁博曲子太長,唱的太少,他們就知道表達方式多種多樣,除了直白的敘述,還有沉默,還有吶喊,還有胡言亂語...

這個時候他們就理解了什麼是通俗,什麼是搖滾,還得理解電音並不是吳亦凡,最後接受了後搖,這樣,才能成功get到流言這首編曲的美,才能明白曾軼可的詞,她的人聲在這首音樂作品中意味著什麼,而不是她唱的是什麼。

聽得越多,能欣賞的東西就會越多,鄙視的東西就會越少,瘋狂給自己畫圈的,多半就是入門級的聽眾了,因為不瞭解,所以拒絕瞭解,所以帶著強烈的偏見與恨,直到突然發現,咦?恨與愛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東西,都是強烈而真實的情緒,這時再去看不討厭這個詞,就很淡很索然無味了。

不管是捧誰踩誰的,都是因為聽得太少,所以容易偏見,唱作人兩期十六首歌八種風格唱下來,除了個別幾首情歌,內核不都是同一個,要做自己,證明自己麼?能聽懂甲唱了什麼聽不懂乙唱了什麼,這不是胡扯麼?就算是情歌,唱的東西,翻來覆去,不就是那麼些情緒麼,但總有人角度刁鑽,描寫情緒層次豐富,真實戳人心,有些人就是手法不行,火候不到,只能加很重的料,去烘托很單薄的情緒了,想戳人心戳不到,這就是表達方式的高級與低級了。

我能聽通俗流行,能理解,也喜歡,但是你要選擇這種主流的音樂類型,這種主流的音樂類型,現在還能讓我喜歡的標準,太高了啊。這並不是你不好聽,而是這種歌,我聽過太多了啊,我知道你的情感是什麼,你的表達方式是什麼,哪些歌早就已經用過了你的方式,表達了你想表達的內容。

華語流行樂壇發展到現在,你唱街歌得唱的過周傳雄,唱情歌得唱的過陳奕迅,唱寫給自己的情書,得唱的過李榮浩,這樣才能吸引我的耳朵,打動我。並不是我刻意要提高標準,我還沒說鄧麗君呢。因為我就是喫這些精神食糧長大的啊,我就是聽任賢齊,周華健,黃家駒,周杰倫,林俊傑,陳奕迅...長大的人啊,我還聽刀郎呢,刀郎不就通俗直白土的代表人麼,但人家敢寫真實的情慾糾纏啊,唱的就是那份臉紅心跳啊,你連最現實的愛情都寫不透,那還玩個啥紮根現實,直面現實的現實主義風格?如果你創作的和他們是一種東西,不如人家,我為啥要聽你的?雖然你好聽,但是類似的,還有更好聽的,甚至你自己都有更好聽的作品,那我為啥不去聽別人,聽你別的作品呢?

聽得多,接受能力強,我認可你的東西,所以我說好聽,但是我的喜歡標準也高,我不是說好聽就喜歡了,好聽還得戳心,我才會喜歡,你說我是裝逼?合著我理解你,我就必須得喜歡你了?不然就是虛偽?我虛這個偽,虐待自己耳朵,我何必呢?我有毛病麼?我喜歡搖滾,喜歡電音,喜歡獨立民謠...喜歡別具一格的音樂類型,說白了不就是喜歡新鮮的多元素麼,因為這個領域永遠有新嘗試,好不好不說,重點是新鮮啊,何況人家做搖滾,做電音,做獨立民謠,甚至做古風的,喫完新鮮感,也不難聽,甚至還十分好聽,別說這些了,我還聽小語種,聽人造語,聽中世紀,聽遊戲BGM...聽任何我沒聽過的音樂風格呢,圖的不就是那份新鮮,跳過耳朵不能接受的,剩下不都是新鮮又好聽的。

我一向不會看低真正的現實主義風格,且浪漫主義,只是表達方式比較浪漫,內核還是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正式淋漓的鮮血。

彩虹的曲風再迷幻,唱的就是現實中那份瘋狂而野蠻,隱藏而幽密的情緒。小姑娘們背負著世人的脣槍舌劍,痛到死也要真實擁抱,也要狠狠愛,碾壓了中年大叔心裡其實並沒有多少愛,還要故作深沉滄桑,只能靠虛無縹緲的南方的雪,只能靠著強行懷念帶節奏,只能靠幻想中的擁抱聊以自慰的蒼白情感,這還用問為什麼?

流言曲風再迷幻,表現的內核,就是正兒八經現實血淋淋的東西,就是曾經受到過的傷害,這和毛毛唱的心疼並抱抱那個過去那個不容易的自己,唱的不就是同一種東西?

如果是真的白月光對上紅玫瑰,那還真的難選擇,平淡無味的白紙花,輸給了熱烈濃鬱的紅玫瑰,這有什麼奇怪的?

換種大家能接受的說法,你要真是扛著夕陽烈酒來會我們紅玫瑰,一劍秒了我們,我們輸了也認了。問題是你明明懷裡揣著夕陽烈酒十八年女兒紅,藏著掖著就是不肯拿出來,那不就是看不起人麼,想著隨隨便便就能贏,那你輸了,不是活該打臉麼?

是王源粉絲,但是還是想說一句曾軼可的《流言》是我心中《我是唱作人》第二期的top,好似一支小眾的古典香水,矜貴,冷淡,憂傷而沉靜,已經遠遠超出了唱作的範疇,步入了詩歌和藝術的聖殿,令人想到古希臘殘破聖殿中迎風而綻的虞美人,緋紅的胭脂色熾烈灼目的哀傷,吟唱著一曲悲哀的輓歌。

作為一個天生愛好文學藝術詩歌的少女,本來是梔子花一樣純真,小鹿一樣活潑,卻也像水晶一樣脆弱,脆弱的以至於,輕易地破碎在了流言蜚語的暗影裏。

我好想抱抱那時的自己,這些年來我事實上一直在有意無意把那個過去的自己當成一個傾注愛意的對象,一個夢境中假想的納西索斯,我好想吻去她眼角的清淚,把她顫抖的嬌小的身體攬入懷中,告訴她——「一切都會過去的,寶貝,不要哭了,三年後十七歲的你,早已學會用孤僻和冷淡掩蓋內心的彷徨與脆弱,早已經學會用稜角和荊棘覆蓋骨子裡化不開的憂傷,早已學會像洶湧的海浪一樣,滌盪一切流言的塵埃,也早已學會用冰雪的假面掩蓋內心渴望愛的聲音。」

「所以不要哭了,寶貝。」

「雖然虛假的流言可為真實的利劍,把你幼小純真的心靈戳的千瘡百孔破碎不堪,可是啊,你的心終有一天,會在靈魂的廢墟中,灼灼涅槃出一朵最遺世獨立的玫瑰。」

「願你和如今的我一樣,淡漠流言,只因流言啊,就好像折射著彩色陽光的泡沫,看似繁麗,實則虛無,只要你閉上眼睛感受你內心最閃耀的一顆孤星,流言也自然會化作無跡可尋的夢幻泡影。」

「而在流言摧毀你的靈魂刺傷你的身體之前,請你,我的寶貝,看清你自己的臉吧。」

「這樣,在流言的風煙淡凈後,你會看到自己的靈魂,像空氣一樣漂浮。」

「如此,便沒有人能,真正傷害到你。」

(以上來自一個聽曾軼可的這首《流言》感觸頗深幾乎淚目的十七歲雙魚少女,當時播放到這首歌的時候我在喝一杯粉紅的香檳,迷離的醉意混合著眼中氤氳的水霧,彷彿透過舞臺中央詩人般的歌者,看到了自己靈魂的鏡子,瞬間就,哭了出來,寫下了這篇極度感性的,甚至不能稱之為樂評的樂評。)

(希望所有經歷過流言打擊的人,所有用尖銳的荊棘掩蓋內心的溫柔和脆弱的人,都可以在破碎的心中,開出絢麗的玫瑰。)

(看到彈幕很多人說聽不懂她的歌,那一刻我笑了,對於曾軼可的歌來說,我覺得是不是能被大眾理解的已經不重要了,李清照詞雲「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本不需要人們的歡呼吶喊與吹捧為其增色,她只要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站在那裡唱她的心曲,就是舞臺上最美的詩人。)


曾軼可是神,黑轉腦殘粉。確實要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我現在大概瞭解當年為什麼高曉松那麼喜歡她,她是真的有天賦的音樂人。當年是沒有足夠的工具去描寫自己的內心世界,現在她成熟了,完整的表現出自己的世界,驚為天人。

《流言》這首歌讓我聽到了王菲的境界。

順便:汪蘇瀧是真的 low。不論是編曲,還是說「我的歌沒前奏很特別」,亦或是說「曾軼可的歌是行為藝術,不會聽第二遍」。彷彿在不斷的證明自己確實是一個境界不夠的網路歌手。汪蘇瀧,想要擺脫low的帽子,請多去學習,多走出去看看世界,謝謝。


作詞一絕!!!

「虛假的流言,是真實的利劍。摧毀我靈魂之前,刺傷我身體之前,至少要看清我的臉。」簡單的語句裡面,卻充盈著無數遐思,極具文學性,特別是那句「至少要看清我的臉」,真的絕了。

間奏的編曲,我真的聽得雞皮疙瘩瞬起,頭皮發麻。

我愛死了曾浪漫!!!

27號,草莓音樂節見哇,我喜歡的可可


享受啊 像一個藝術品一樣的瞻仰

從09年聽到現在 每一首歌都不落下

每首歌都是用之不竭的寶藏 感覺自己發財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