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始於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終於代宗寶應元年(762),歷經玄宗、肅宗、代宗三朝,持續八年之久,「東窮海,南淮、漢,西抵函、秦,北徹幽都」[1],對於我國南、北方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因安史之亂戰場主要在北方,故對北方的人口影響很大。首當其衝的是河北地區,當時「海內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識兵革,猝聞範陽兵起,遠近震駭。河北皆祿山統內,所過州縣,皆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出迎,或棄城竄匿,或為所擒戳,無敢拒之者。安史之亂數年,叛將史思明多活動於河北地區,其兵蜂所向「老嬰則殺之,殺人以為戲」[2]。河南關內地區因唐軍與叛軍反覆爭奪,故這一地區的人民遭受的苦難也相當嚴重。這些地方「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既乏軍儲,又鮮人力」[3]。戰爭後期,洛陽等地更是「諸郡人相食,城邑榛墟」[4],京城長安所在的關內地區也是「人煙眇蕭瑟」,曾富饒繁華的河南關內地區,經安史之亂已經變得破敗不堪。何來口碑依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