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纪录片《出路》的花絮播出,立即引起了强烈的震撼。这部让人沉思的视频,仿佛将观众的思绪放飞到了广漠无垠的荒野,任其挣扎与纠结,却始终在空旷中找不到依托。

生活中的有些苦难和幸福,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不同的生命绽放在不同的地域,或是拚命、或是闲逸的存在。当现实赤裸裸地叠加镜头中,却让人感到了无尽的苍凉……

郑琼是《出路》的导演,她跨时7年将在3种不同的人生拍成纪录片。这种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引起了广大民众对人生的思索。出身,有时对生命的意义和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起点就是命运的出路。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著一个最理想的世界和最美好的自我。马百娟是大山深处农民的女儿,徐佳是地级市农民工的儿子,袁晗寒是北京市房地产商的女儿。3个孩子的人生轨迹本无交集,郑琼用镜头把他们串接在一起。

当年,11岁的马百娟坐在黄土包上说:「我长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学,我上了大学,要去打工挣钱,我要一个月挣1000元,买面,因为我家面不够吃。」这是一个小姑娘最朴素的理想,然而闭塞的空间却使它成为了奢望。

生而贫穷,是马百娟一生最大的敌人。物质、思想和精神上的贫瘠,让这个孩子和祖辈生活在黄土坡上的乡亲们一样,处在一种类似「放羊娃」的生命循环模式——放羊、换钱、结婚、生子、放羊……

马百娟每天要走十几里的盘山路上学,一碗清水泡馍便是她的早餐,没有一滴油和一片蔬菜。马百娟除了上学,还要做饭、喂猪、干农活,全家4口人,每年的开销超不过50元。

郑琼看到马百娟一家人背谷子时哭了,当人和驴沿著陡坡距离镜头越来越远,逐渐在羊肠小道上缩成不分彼此的小黑点时,她说:这种生活状态就像是蚂蚁一样在讨生活。

徐佳的父母都是农民工,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临终前他告诉妻子:「爬也要供孩子上学」。为了父亲的遗愿,徐佳复读了三年。他立志要考上大学,把通知书拿到坟前给父亲看。

高考是徐佳切换人生的唯一途径,鱼跃龙门的高强压力终日把徐佳困在书山题海中,几乎没有喘息和享受人生乐趣的时间。每天早晨5点起床、洗漱、上学,是徐佳复读时期固定而往复的人生模式。

曾经有一段时间,徐佳整个人冒汗,手发抖,完全做不了题目。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也会用钥匙在操场的地面上做题。两次高考失利后,徐佳有些心灰意冷,他说:「我怀疑是不是老天在耍我,我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徐佳赌的是未来和希望,他唯一的赌注便是青春与勤奋。输了,他将像父母一样做农民工,再回到从前自己在广州打工的状态,每天工作12小时,报酬只有30元,生活会毫不留情地拒绝给他更多的选择。

袁晗寒同马百娟和徐佳完全是两世界的人,她的父母都是北京人,生活带给袁晗寒最大的压力便是无聊。她说:「我没有想过,我以后的生活要做在哪一个阶层的人,不会饿死就行了,而没有人会被饿死。」

敢说「何不食肉糜」的主儿,都是实力非凡的人物。袁晗寒从幼儿园到高中都上著最好的学校,17岁退学后,她便闲在家中写诗、作画、开酒吧、当售货员、周游欧洲各国,最终就读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校。

老天总是特别眷顾袁晗寒,好像已经赋予她无限度选择生活的权力。如何处理大把的时间,是袁晗寒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她用各种方法对抗无聊,躺在草坪上抓两把草吃,在阁楼上看光碟……

有福之人生在帝王家,有些人生来就是太子和王爷,有些人用命拼了一辈子却落个「败者贼」荣誉称号。人生就像一座大山,一些人出生在山顶,一些人出生在山角,还有一些出生在离山很远的地方。

4年之后,15岁的马百娟辍学了。她还有很多憧憬想去尝试,但现实的无奈让马百娟失去了更多的选择。马百娟的父亲认为:「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书少念一点够用就行了,只要生了娃即使有工作也干不成……」

后来,马百娟嫁给了自己的表哥,并已怀孕。马百娟的父亲要求郑琼给两万元,否则不允许她再拍摄女儿。郑琼想尽了办法也无济于事,在借钱未果后,马家断绝了与郑琼的联系。

徐佳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高考结束后,徐佳淋著雨走回家,他没有撕书,没有去网吧打游戏,甚至没吃一顿好饭,便南下打工。入校后,徐佳选择了最便宜的宿舍,每个暑假依然在打工中度过。

毕业后,徐佳挤进了武汉市一间30平方米的出租屋。这就意味著他脱离的农村老家,有了更多选择生活的机会。这个年青人为了找工作,咬著牙花300元买了一身正装,在众多招聘会中来回穿梭。

郑琼说,徐佳穿正装等公交时满脸的焦灼和迷茫,她看了眼泪就往下掉。后来,徐佳有了一份月薪8000元的工作,并且结了婚。他曾想过按自己的兴趣做事,但老家的负担过重,他不是一个只顾自己的人。

袁晗寒到德国留学后,依然用遛兔子、闲逛、制作卷烟、刮苹果电脑背后的磨砂面应对无聊。在画室上课时,袁晗寒会站在门外,她说:「我觉得我受不了去画室了,在这我就不舒服,胃疼。」

2015年,袁晗寒回国注册了自己的艺术投资公司。曾经一次,袁晗寒去谈一笔大生意,她老爸西装革履准备为女儿当司机。结果,袁晗寒因空腹喝了太多的咖啡被直接送进医院。直到去年3月,袁晗寒一单生意也没做成。

袁晗寒常把自己当做5岁以下的孩子,做事只凭感觉选择是与否。她认为:自由就是做想做的事,然后承担后果。袁晗寒说:「还真没后悔过,如果代价能处理好,傻帽一下又不会怎样。」

人生,有时就是一种无奈。袁晗寒就像游戏中的不死之神,总是能够无限度的复活。而马百娟只能把婚姻当做了女人唯一的出路——选择嫁人。但愿她腹中的孩子,不再像自己的母亲一样进入下一个死循环。

徐佳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所有梦想,并且为后代建立了全新的起点。袁晗寒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依然是无聊,不管她做与不做,总会有大把的机会供其选择。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马百娟的父亲并非是一个毫无见识的人。试想,在当地落后的教学条件下,或许马百娟付出几倍的努力也未必能赶超城市的同龄孩子。

马百娟老师的孩子就已经专升本,后来在工地打工。从起点前后的位置来看,他的后代只是与高考时的徐佳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所以,马百娟的后代想要切换人生,有可能还要经过几代人付出努力。

去年,「最有人情味的高考状元」熊轩昂一语道破天机:寒门再难出贵子!当今中产阶级培养孩子的模式,早已转变为拼经济基础、拼教育资源、拼信息平台、拼地域优势等系统的专业化培养。

由于起点不同,蹬山者欲达顶峰所费的周折也大相径庭。一些人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抵达山角,一些人拼尽了全力才能踏上山顶,还有一些人早已厌倦了山顶的生活,在他们眼里还有更新奇的世界……

其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努力地活著。生在不同的在方,格局不同,理念不同,命运自然有所不同。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是因为自身的起点高,如果做一条不愿翻身的咸鱼,很快便会腐烂。

一个人要想成功离不开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人无法选择出身,但却可能通过奋斗改变自己或后代的出身。很欣赏一句话: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一句非常恶毒的广告语。但是,有人做了,你没有做便会落后。切换人生,起点非常重要。一辈子没赶上,可能几辈子也追不回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e朝e夕,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必究!

weixin.qq.com/r/ljouNu7 (二维码自动识别)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