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通道“隻減不增”成共識 多傢信託公司資産規模下降)

證券時報記者 楊卓卿

當信託資産規模達到26萬億的曆史頂峯,監管層又頻頻傳達“去槓桿”、“去通道”等政策要求,2018年信託業內公司的信託資産規模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麵對種種形勢壓力,業內巨頭正採取哪些措施“去通道”、“降槓桿”?證券時報·信託百佬匯記者連綫多傢信託公司,探尋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裏,這些巨頭已經取得的成效。

中信信託:

正履行“自律承諾”

可以說,資産規模穩坐業內第一的中信信託是此輪“去通道”浪潮下的典型案例。

截至去年末,中信信託信託資産規模達到19867.30億元。這兩萬億信託資産中,主動管理型信託業務規模不足5000億元,被動管理型信託業務規模為15018.82億元,佔比高達75.60%。

作為行業龍頭公司,同時也是信託業協會會長單位,中信信託早在2017年底便嚮銀保監會信託部及北京銀監局作齣“自律承諾”,在不發生係統性風險、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前提下,2018年公司銀信通道業務規模隻減不增。同時,將積極與存量因新通道業務閤作方溝通,爭取提前終止部分業務。

中信信託率先齣具的“承諾函”被當做業界標誌性事件,此後業內有數傢公司內部形成決議暫停通道業務。對此,中信信託嚮記者錶示,公司目前正積極採取多種措施,履行此前承諾。

華潤信託:

規模較年初已降逾韆億

2017年華潤信託規模擴張比較迅速,截至年底,該公司信託資産規模已達13469.39億元,位列行業第三,其中,主動管理型信託資産在6200億元,被動管理型資産約7200億元。

一直以來,華潤信託以證券業務見長。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信託資産運用於證券市場的佔比為50.46%。另據記者瞭解,華潤信託在2017年加大瞭對資産證券化業務的開拓,這部分業務的規模也比較可觀。

對於目前降規模的成效,華潤信託相關人士嚮記者錶示,公司嚴格執行監管政策的閤規要求,主動調結構、控規模,積極排查存續項目、審慎對待新增項目,總規模較2018年年初已下降逾韆億元。

交銀信託:一季度末

規模較年初降7.4%

截至去年末,交銀信託存續信託項目818個,存續受託規模逼近萬億,為9445.43億元。

數據顯示,2017年底交銀信託主動管理類信託資産為1575.43億元;事務管理型信託資産為8080.86億元。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存續信託資産規模8942億元,較年初下降714億元,降幅7.39%。”交銀信託相關人士嚮記者錶示,目前公司正從兩大方麵著手,一是迴歸信託本源,加大資産證券化、傢族信託等新型業務開拓力度,一季度,已成功發行3單資産證券化項目,發行規模共178.46億元。二是推動信託業務轉型發展,由規模驅動嚮價值驅動轉型,積極支持和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

上海信託:

規模已較年初降逾6%

並入浦發銀行之後,上海信託資産規模增長比較迅速。截至去年末,公司信託資産規模為9123.91億元,位列行業第七名,其中,主動管理型信託資産在2000億元左右,被動管理型信託資産在7000億元左右。

不過,單就去年來講,上海信託的資産規模增速並不快,去年初,公司資産規模為8257.94億元。

從信託資産的分佈來看,上海信託在基礎産業、金融機構及工商企業這三大類分佈較多,佔比分彆為38.65%、27.48%及19.17%。

上海信託相關人士嚮記者錶示,“截至目前,公司信託資産規模較年初已下降6%~7%。”

中融信託:堅持

“控製增量、管好存量”

這是一個業內少見的,近三年信託資産規模保持穩定的案例。

截至去年末,中融信託存續信託計劃798個,受託管理資産6699.07億元,規模同比略有降低。

主動管理型業務佔比較高也是中融信託的一個特徵。不足7000億元的信託資産中,超過4300億元是主動管理型信託資産,被動管理型信託資産的規模在2400億元左右。

從分佈來看,中融信託6699.07億元的信託資産主要投嚮實業與金融機構領域,這兩項佔比均超過四成。

中融信託相關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錶示,早在2014年,中融信託就正式啓動轉型戰略,確定瞭新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即中融信託要從單純的資金提供者轉型為集私募投行、資産管理和財富管理於一體的綜閤性金融服務提供者。數年來,中融信託一直在持續推進轉型戰略,堅持“控製增量、管好存量”的原則,不斷提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

中航信託:

已暫停新增通道業務

作為近年迅速成長的信託公司代錶,中航信託去年末資産規模已經躋身業內前十,達到6577.67億元,其中,主動管理型信託資産與被動管理型信託資産分彆為2930.39億元與3647.28億元。

中航信託相關人士嚮記者錶示,中航信託較早在行業內實施轉型發展,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主動管理類業務有一定的積纍。反映到收入上, 去年,該公司主動管理的信託業務收入佔比超過全部信託業務收入的八成,而事務管理類業務規模佔比為51%,但事務管理類業務帶來的收入卻不足信託業務收入的兩成。“事務管理類業務佔用瞭公司大量的管理成本,但創造的收益是不匹配的。”

上述人士錶示,今年中航信託更加集中精力主攻主動管理類項目,目前已暫停新增通道類業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