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日本挑戰地區安全和世界和平,無異於玩火2012-09-19 06:42 解放軍報 2 字型大小:TT

  地區安全和世界和平不容挑戰

  日本政府對外宣稱其將釣魚島「國有化」的一大理由是,「為繼續平穩安定地維持管理」。日本政府厚顏無恥地通過「國有化」強化對中國神聖領土的所謂「控制權」、行使「管理權」,單方面背棄了40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時「擱置爭議」的共識,是對戰後國際秩序的蓄意破壞,不僅不能「平穩安定地維持管理」,而且是對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挑戰。正如有識之士所言:如果放日本軍國主義這隻惡虎出山,那就無異於打開潘多拉魔盒,讓整個世界都不得安寧,亞太地區來之不易、應當倍加珍惜的和平繁榮也將化為泡影。

  維護和平與安全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應成為日本政府的基本遵循。近年來,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各國在安全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國際社會在解決全球性挑戰方面的合作增強,維護和平與制約戰爭的因素進一步增長,國際安全形勢總體繼續朝著有利於和平的方向發展。各國要和平、各地區要和平、世界要和平,正在匯聚成為強大的時代潮流。歷史反覆證明,以戰爭等非和平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必然會引發新的對抗和衝突。通過維護和平的方式而不是戰爭的方式來應對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已經成為世界人民的普遍共識和迫切願望。日本政府的所謂釣魚島「國有化」舉動,是赤裸裸的挑釁行為,完全違背了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根本趨勢和世界人民維護和平與安全的主流意願,必然為國際社會所反對和鄙夷。

  日本政府應在維護和平與挑戰和平之間作出正確選擇。歷史上日本曾經非法攫取的諸多戰爭利益,都因挑起戰爭禍端、承擔戰爭罪責而悉數喪失,甚至付出遠比所獲還大的代價。日本真正的戰略利益在和平,而不是不惜陷入戰爭來侵佔和攫取他國利益。在維護和平與挑戰和平之間,日本政府應該反思反省、牢記教訓、權衡得失、明智抉擇。

  中國核心利益不容侵犯

  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是我們的戰略底線,也是不得衝擊和觸碰的高壓線。觸及底線就是侵犯,逾越底線必遭反制。日本政府必須明白,如果在釣魚島問題上試探和逾越中國的戰略底線,那就是在引火燒身。玩火者必自焚!

  任何一個國家的主權與領土和安全等,都是國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根本利益,絕不容許任何人侵犯。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但愛好和平的根本前提,是戰略底線不受侵犯。舊中國的歷史是任人欺凌宰割的歷史,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的100多年裡,億萬同胞飽受戰爭摧殘、經濟崩潰之苦,對因戰略底線一再退縮和忍讓而遭受的深重災難有切膚之痛,從內心深處倍加珍視和維護核心利益。無論是誰,只要侵犯到我們的核心利益,必將激起我們整個民族與其鬥爭到底的義憤和決心,也必將以排山倒海的強大力量將其打回老家去。

  中國擁有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主權,這是有史為憑、有法為據的。我們不曾佔過別人的一寸土地,但也絕不允許任何國家侵佔我們的一寸國土。中國人民從來都奉行國家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主權的原則。而日本政府的「購島」鬧劇,直接侵犯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危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使兩國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的空間被壓縮,彼此關係失控的危險性加大,是向著逾越我戰略底線方向邁出的危險一步。對此,胡主席鄭重指出:「日方採取任何方式『購島』都是非法的、無效的,中方堅決反對。中國政府在維護領土主權問題上立場堅定不移。」

  今天的中國,國力增強,民心凝聚,已經遠非當年積貧積弱、一盤散沙的舊中國。今天的中國軍隊,實力強大,眾志成城,亦遠非當年的北洋水師和抗戰時期的軍隊,而是一支不容任何對手小視的現代化威武之師,應對危機、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能力大幅提升。人民軍隊完全有決心、有能力維我主權、護我疆域、履行使命。還要看到,日本非法「購島」,破壞了擱置爭議的原則,動搖了中日政治互信的基礎。我方必將始終牢牢把握反制的主動權,迫使日本回到通過對話談判解決爭議的軌道上來。一切踐踏和超越中國的戰略底線的行徑必將自食苦果。

  中國發展機遇不容錯失

  面對日本的「購島」鬧劇,我們既要堅決反對、強力反制,也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積極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牢牢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緊緊抓住難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自己,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們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奮鬥目標還有不小距離。目標尚未達成,奮鬥還在路上。在這個奮鬥的征程上,任何偏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都可能讓中華民族痛失發展機遇。也只有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壯大自身實力,一些目前無力解決的問題才能最終得到徹底解決。把愛國的滿腔熱忱與成熟的戰略智慧結合起來,中華民族才能真正贏得勝算、把握勝局。

  戰略機遇是一定時期內一經出現就可能極大拓展一個國家或民族全局、長遠和根本利益的條件的總和。能否把握戰略機遇,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興衰成敗。鄧小平同志曾痛心疾首地指出,我國在歷史上失去機遇太多,建國以後中國耽誤的時間太多,影響了發展;如果再不抓住機遇,後果不堪設想。為了抓住「炎黃子孫幾百年難得遇到的機遇」,黨中央確立了一百年不能動搖的基本路線,為抓住機遇實現民族復興指明瞭根本路徑。

  同時也應當看到,一個國家在其發展戰略機遇期內,既要為民族復興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又要贏得國際社會對自身發展的廣泛認同和支持,還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主動,對戰略機遇期內可能面臨的複雜形勢有清醒的認識。維護戰略機遇期並非單純的防禦,積極防禦歷來就是我們的戰略指導方針。影響戰略機遇期維護的諸多因素,諸如涉及海洋權益的鬥爭,是複雜的、長期的,有時甚至是激烈的。

  軍隊是維護戰略機遇期的一支重要力量。面對複雜的國際安全形勢,我們要把愛國熱情轉化為愛軍精武的強大動力。人民軍隊始終肩負著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職責任務,我們要把發展預期建立在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基本判斷上,大力推進軍隊現代化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確保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發揮重要作用,在黨、國家和人民需要時,能夠斷然出手,肩負起維護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使命。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