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簡單瞭解一下藍莓,再講述藍莓葉片枯黃的防治措施。

藍莓,又名篤斯、黑豆樹(大興安嶺)、都柿(大小興安嶺、伊春)、甸果、地果、龍果、蛤塘果(吉林)、訥日蘇(蒙古族語)、吉厄特、吾格特(鄂倫春語)等,為杜鵑花科越橘屬多年生低灌木。原生於北美洲與東亞,分佈於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歐洲、北美洲以及中國的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長白山等國家和地區,生長於海拔900 ~ 2300 m的地區。藍莓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尤其富含花青素,它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保健作用,還具有防止腦神經老化、強心、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體免疫等功能。藍莓栽培最早的國家是美國,但至今也不到百年的栽培史。因為其具有較高的保健價值所以風靡世界,是世界糧食及農業組織推薦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

下面講述藍莓葉子枯黃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土壤濕度持續過高,導致根系無氧呼吸嚴重,最終藍莓毛細根壞死,無法正常給植株輸送水分和養分,從而導致葉綠素合成受阻,引起葉片發黃的現象。

改善措施:

(1)控制澆水量,保持土壤濕度在18-22%之間即可。

(2)注意雨季排水,

特別是地勢較低或易積水的地塊,種植藍莓的地塊積水不能超過24小時,否則可能導致植株永久無法恢復正常生長。

2.土壤物理結構較差,澆水後表面易板結或保水性較差,產生澆水後的水無法滲透到土層中或蒸發較快,導致大部分根系無法吸收到足量的水分和養分,產生葉片失水失養出現黃葉癥狀。

改善措施:

(1)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的含量,最好在40-60%之間,有條件可進行整體改良,為節約成本,也可只採用穴改的方式。

(2)土壤更換,種植藍莓的土壤要求PH4.5-5.5,沙性壤土為佳,土壤的透氣性和持水性較好,這樣的土有利於根系生長。

(3)增加表面有機質覆蓋,土壤表面覆蓋有機質一方面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另一方面有機質持續分解有利於改善土壤表層結構,促進根系生長。

3.病蟲害也容易引起黃葉現象,比如蚜蟲、鏽病危害,地下害蟲蠐螬啃食根系等,都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葉片失綠。

改善措施:

(1)蚜蟲危害可噴施氯氰菊酯或吡蟲啉,鏽病可噴施代森錳鋅或石硫合劑。

(2)地下害蟲蠐螬,可在春夏季在藍莓植株根系周圍穴施毒死蜱或辛硫磷顆粒,也可直接用液態乳油兌水澆灌。

4.缺素症導致葉黃,一般情況下主要是缺鐵性失綠。

改善措施:

按照一定比例和間隔時間施用硫酸亞鐵或者螯合鐵,可改善葉片失綠現象。


藍莓病害,你對比看看

  2.1藍莓炭疽病

  真菌病害,病原為Colletotrichumacutatutn,屬半知菌亞門炭疽菌屬。該菌既可侵染果實,又可以為害葉片和枝條。果實染病後在成熟期表現癥狀,果實上形成凹陷狀斑,病斑上著生橘黃色、膠質狀的孢子體。幼嫩枝感病,病部黑褐色,子實體同心輪紋狀排列,受侵染的芽枯死。葉片染病時,葉片上形成棕紅色、邊界明顯的病斑。病原菌在受害枝條病組織上越冬,第2年春、夏遇雨孢子隨風雨傳播,侵染幼嫩葉片、枝條及幼果。幼果被侵染後在膨大期不表現癥狀,至果實成熟期或採收後才表現癥狀。具有潛伏侵染特點。花期至幼果期是孢子傳播高峯期。高溫高濕有利於病害的流行。

  2.2僵果病

  真菌病害,病原為Moniliniavaccinii—corymbosl,屬子囊菌亞門鏈核盤菌屬。幼果感病後,外表正常,將果實切開後,子房室內有白色菌絲,被害果成熟時變紅褐色,果面稍有棱狀突起,果實較早脫落。病菌在僵果上越冬,借風雨傳播,侵染適溫是10~14℃,晚期霜害加重發病。

  2.3藍莓枝枯病

  真菌病害,病原為Botryosphaeriadothidea,屬子囊菌亞門葡萄座腔菌屬。受害枝條一面木質部表面變為棕色或黃褐色,組織壞死,有時僅幾釐米,有時蔓延至整個枝條,根頸部染病植株死亡率較高。病菌在病組織中越冬,經傷口侵入,侵染髮病高峯期在5-6月。

  2.4藍莓灰黴瘸

  真菌病害,病原為Botrytiscinerea,屬半知菌亞門葡萄胞屬。侵染葉片形成不規則斑。花序被侵染後變褐,並被灰色黴層覆蓋,侵染果實採收後才腐爛,形成灰色黴層。以菌絲在病組織上越冬,侵染適宜溫度15~20℃,陰雨較多有利於發病。

  2.5藍莓鏽病

  真菌病害,病原為Pucciniastrumvaccinii,屬擔子菌亞門膨痂鏽菌屬。受害葉片上出現棕紅色銹斑,病葉變黃,早期脫落。病菌以菌絲體在檜柏病組織內越冬,春季遇雨水冬孢子吸水膨脹,借雨水傳播侵染藍莓幼嫩組織,檜柏是其中間轉主寄主。

  2.6藍莓白粉病

  真菌病害,病原為Microsphaeravaccinii,屬擔子菌亞門叉絲殼屬。春末夏初,葉片感病後不表現癥狀,後期葉片變淡綠、黃色,皺縮,葉片正面產生白色粉狀物,嚴重時葉片脫落。孢子借風雨傳播,高溫、高濕利於病害流行。

  2.7藍莓葉腫病

  多為害矮灌品種,盛夏時新梢葉片變紅,開始出現皺褶,染病部位增厚,葉片背面出現黴層,變黑,乾枯。為系統性侵染,侵染後的植株不可恢復,前期染病枝條上發出的葉片通常會出現紅葉病,春夏季染病葉片產生孢子隨風傳播侵染健康葉片,冷涼、潮濕的條件和氮肥施用過量都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2.8藍莓潰瘍病

  細菌病害,病原為Pseudomonassyringae,屬細菌假單胞菌屬。首先在1年生枝條上形成水浸狀病斑,病斑由紅棕色變為黑色,病斑不規則,病、健部界線明顯,病斑擴展環繞枝條1周後上部芽枯死


①缺鐵失綠症:是藍莓常見的一種營養失調症。其主要癥狀是葉脈間失綠,嚴重時葉脈也失綠,新梢上部葉片癥狀較重。引起缺鐵失綠的主要原因有土壤pH值過高,石灰性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足等。最有效的方法是施用酸性肥料硫酸銨,若結合土壤改良摻入酸性草炭則效果更好。葉面噴施整合鐵0.1%~0.3%,效果較好。

②缺鎂症:漿果成熟期葉緣和葉脈間失綠,主要出現在生長迅速的新梢老葉上,以後失綠部位變黃,最後呈紅色。缺鎂症可對土壤施氧化鎂來矯治。

③缺硼症:其癥狀是芽非正常開綻,萌發後幾周頂芽枯萎,變暗棕色,最後頂端枯死。引起缺硼症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不足。充分灌水,葉面噴施0.3%~0.5%硼砂溶液即可矯治


壤濕度持續過高,導致根系無氧呼吸嚴重,最終藍莓毛細根壞死,無法正常給植株輸送水分和養分,從而葉綠素合成受阻,引起葉片發黃的現象。

改善措施:

(1)控制澆水量,保持土壤濕度在18-22%之間即可。(2)注意雨季排水,特別是地勢較低或易積水的地塊,種植藍莓的地塊積水不能超過24小時,否則可能導致植株永久無法恢復正常生長。


①缺鐵失綠症:是藍莓常見的一種營養失調症。其主要癥狀是葉脈間失綠,嚴重時葉脈也失綠,新梢上部葉片癥狀較重。引起缺鐵失綠的主要原因有土壤pH值過高,石灰性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足等。最有效的方法是施用酸性肥料硫酸銨,若結合土壤改良摻入酸性草炭則效果更好。葉面噴施整合鐵0.1%~0.3%,效果較好。

②缺鎂症:漿果成熟期葉緣和葉脈間失綠,主要出現在生長迅速的新梢老葉上,以後失綠部位變黃,最後呈紅色。缺鎂症可對土壤施氧化鎂來矯治。

③缺硼症:其癥狀是芽非正常開綻,萌發後幾周頂芽枯萎,變暗棕色,最後頂端枯死。引起缺硼症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不足。充分灌水,葉面噴施0.3%~0.5%硼砂溶液即可矯治。


藍莓葉子發黃由於缺水或澆水偏少而引起葉片發黃。老葉自下而上枯黃脫落,但新葉一般生長正常。應適當加大澆水量和澆水次數。 、肥黃。由於施肥過多或濃度過大,新葉頂尖出現幹褐色,老葉尖乾焦枯黃脫落,一般葉面雖然肥厚有光澤,但大都凹凸不平。應停止澆肥缺肥或用清水淋洗肥份 黃。長期只澆水不澆肥,或多年不換盆,根須結成一團,植株得不到肥分,使葉發黃,除及時換盆外,平時應以氮肥為主,薄肥勤施。


幾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第一是肥大了,燒根,第二是水灌多了,根要爛了,第三,可能缺少某種微量元素,第四,可能是曬的,第五,可能是酸大了,我個人認為前三項的可能性最大,樓主可以根據自己種植的具體情況判斷


可能是缺鎂,可通過施用氧化鎂來矯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