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秦國不是法西斯,焚書坑儒不存在 2017-02-17 成長 北京東博文化研究院 北京東博文化研究院

bjdongbowhyjy

北京東博文化研究院

按,本文是2013年11月我對《大秦帝國》原著作者孫皓暉進行的獨家採訪,彼時,《大秦帝國》原著再版,而《大秦帝國之縱橫》剛迎來首輪播出。

孫皓暉在採訪中反駁了輿論對《大秦帝國》美化暴政、崇尚獨裁的種種批判,提出了秦文明之後兩千年中國是「無所謂的時代」、焚書坑儒並不存在、秦國暴政是儒家抹黑、秦文明發展一百年中國會大變樣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筆者並不完全贊同孫皓暉的歷史觀,不過伴隨著近期《大秦帝國之崛起》的播出,這篇採訪或可幫觀眾了解《大秦帝國》作者創作的初衷和想法。至於臧否,筆者不做評論。

文/北京晚報 成長

孫皓暉與共和國同齡,他先後有過幾種身份,曾在西北大學擔任大學法律教師,撰寫過不少法學著作,而後南下海南蟄伏十六年,完成了六部500萬字的鴻篇巨製《大秦帝國》。孫皓暉的出身地——陝西三原縣西陽鎮,是「老秦」之地,離秦國最早的國都櫟陽只有數十公里。在孫皓暉的少年時代,就經常聽到許多關於秦朝的故事。《大秦帝國》全景式展現了秦帝國興衰,這部小說讓孫皓暉名揚海內,但他偏不願以小說家自稱,不斷表示自己不過是小說的「票友」「門外漢」。

近日,《大秦帝國》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修訂重版,以《大秦帝國》原著為藍本拍攝的電視劇也已經播出兩部,引得許多觀眾成為忠實的「大秦粉」。如今的孫皓暉更願意將自己定位為「關注中國文明重建問題的佈道者」。

在北大、清華等高校進行的講座中,他多以「秦文明」「中國原生文明」「中華民族強勢生存」為主題,所行之處,他毫不飾言自己對秦文明的崇拜敬仰之情,他的主張總是語驚四座——漢以後兩千年的中國都是文明衰退、文明複製的時期,而中國歷史最好的時代、古典文明的最高峰,是在春秋、戰國、秦帝國,而它們恰恰被後代歪曲誤解了。

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中,孫皓暉反覆闡述自己的「新史觀」,他將春秋、戰國、秦帝國比喻成「中國的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他認為中國在當下如果要推進民主與改革,必須要先「向後看」,才能「朝前走」,一如西方資本主義的萌芽是從文藝復興開始的。同時,他將從漢到近代兩千年與西方中世紀相提並論,稱其為「歷史上無所謂的時期」,我們津津樂道的漢唐盛世在他眼中不過是複製前代的文明,維持了短暫的和平景象而已,「在文明的意義上並沒有多少創造性的發展」。

孫皓暉對秦的鼓吹與正名,直截了當地表現在他的文字之中,在小說《大秦帝國》的序言中,他為秦在歷史上蒙受「暴秦」惡名鳴不平:「這是中國歷史的悲劇,也是中國文明的悲劇——一個富有正義感與歷史感的民族,竟將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偉大帝國硬生生劃入異類而生猛撻伐。」在小說行文中,他不計較情節推進的緩慢,不時地將大段議論加入敘事中去,生怕自己對秦文明正名的理念被人忽視了。

隨著小說出版和電視劇播出,《大秦帝國》旗幟鮮明地讚頌秦文明與秦始皇,爭議也紛至沓來。《大秦帝國》製造了一個奇特的輿論現象——幾乎沒有人去議論小說的人物塑造、寫作手法,所有的爭論都圍繞小說中那些與人們固有觀念相悖的歷史觀之上。

支持者稱其糾正了長期以來的歷史偏見,對當今的中國崛起很有借鑒意義。一些批評者卻指出,《大秦帝國》是在美化和膜拜歷史上的暴政和專制,宣揚的是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思想,製造「偽中國史觀」,這自然讓孫皓暉和他的著作陷入無止境的爭論中。

「我認為他們完全看不懂《大秦帝國》的思想內涵。現在很多學者,一方面崇拜西方制度,一方面在對中國文化傳承上,又主張獨尊儒家,認為儒家是中國文化的代表。這不是矛盾的嗎?這是這些知識分子治學分裂,人格分裂的重大表現。」

孫皓暉認為,對秦文明的誤解不僅阻礙了對歷史的客觀觀察,更影響了我們對如今進行改革的正常思考。他認為,當下正處在改革攻堅期的中國,更需要具有創新精神、代表強勢文明的秦文明作為參考和總結。「我們總說現在的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如果我們把春秋戰國的變法浪潮進行深入研究,這石頭就能摸得更好一些。」

孫皓暉還想繼續寫下去,他的計劃是沿著大秦帝國往前寫,從大禹治水寫到秦為諸侯,在70歲之前再完成四部歷史小說《走出洪荒》、《玄鳥生商》、《禮制大邦》、《馬背諸侯》,把中國前三千年文明史寫進去。

對話

漢唐與秦是不能比的

漢到清是無所謂時代

記者:您在文章和講座中多次呼籲「重建中國文明」,為什麼覺得這是一個特別需要提出的問題?

孫皓暉:1840年以來一百多年的衰落史,已經證明從漢到清末,我們已經站不住腳了。我們要往前走,未來的發展方向到底是什麼,我認為轉折的實質內涵就是重建中國文明。具體含義就是改變我們170年以來文明的衰落狀態,就是要讓文明回到自己最強勢的時代——春秋、戰國、秦帝國。

記者:文明進步要往前看,但春秋、戰國、秦帝國卻是往後看,難道不是一個矛盾嗎?

孫皓暉:「向後看」的意義就是從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清理出一段健康的時段來,把這個時段作為我們前進的根基。在中國文明前三千年發展中,一浪又一浪推向歷史高峰,那個時代我們是強勢生存的,是領先於世界的。就像歐洲人在中世紀為了「向前走」,他們「向後看」,越過中世紀的千年黑幕直接去跟古希臘羅馬對接。我認為人類所有前進的步驟,這是最基本的,我們民族也不可避免。

記者:我們跟「原生文明」時代距離太遠了,時代背景、生活方式、生產力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有什麼能讓我們經世致用的?

孫皓暉:是的,這一切具體的因素都變了,但是人類的思維方式、一個民族發展的精神邏輯沒有改變。我們在前三千年變得那麼厚實,那麼不怕侵犯,能夠在四面包圍的敵對勢力中不斷驅除外患,發展自己,勇往直前自由豪放地往前走。那是那個時代的歷史風貌。

但我們從秦滅亡,漢建立開始,就一步一步衰落下來,文明變得不斷脆弱。從長遠的文明史來說,我們可以把漢到清這2000年看作是歷史上的無所謂的時代。因為西方一個歷史學家說過,在一個群星璀璨的轉折時代到來之前,歷史上往往有很長的無所謂的歷史時期,就像西方的中世紀,因為它沒有創製、沒有建設,只有黑暗,只有殺戮,只有宗教壓迫。我們現在就應該越過無所謂的時期,直接和我們的陽光時代對接,這就是為什麼要去發掘秦文明的意義。

記者:您對「無所謂的時代」的定義恐怕很多人難以接受,因為我們一直以來受到的教育是「秦朝暴政」與「漢唐盛世」,您為什麼覺得秦比漢唐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孫皓暉:漢唐與秦是不能比的。秦不光是文明的創製者,而且建設極強。秦所創建的文明框架兩千多年沒有改變。漢和唐的文明是複製的,不過是創造了一個太平盛世而已。這種太平盛世,對於當時結束分裂和戰亂來說是有積極意義,但是在文明的意義上並沒有多少創造性發展。而秦這個原創時代,卻恰恰被我們扭曲、歪曲、忘記了。所以我們民族應該重新糾正我們的文明理念,應該回到我們的原創時代去。

焚書坑儒並不存在

暴政是儒家的邏輯

記者:畢竟秦是中央集權的帝國,難道說它跟我們現在進行的民主和法制建設更接近?

孫皓暉:秦文明把法家作為治國理念,社會思想上是承認了戰國的多元化傳統,秦統一後建立了博士宮,把百家學問都放進來,還把孔子的第七代孫孔鮒封為文通君。72個博士里至少有30個是儒家博士,他們在西漢時代還活著,這既說明焚書坑儒的不存在,也說明秦對當時戰國的流派大多數是承認的。有人批評我是「反儒派」,其實我反對的是獨尊儒術,而不是儒家本身。獨尊儒術的本質就是拋棄我們多元化的傳統。我們未來要往前走,要建設民主法治,永遠是以多元化為基礎。沒有多元,談不上民主,也談不上法治。

記者:但是秦朝畢竟只統一了15年就被推翻,難道不足以說明它是暴政和反文明嗎?

孫皓暉:這是兩千年來舊史觀的邏輯,是儒家的邏輯。秦滅亡的原因,我用新史觀來總結是八個字:「求治太急,善後無方」。秦統一之後,13年里天下是一致響應,「莫不虛心而仰上」。但是那個時代有戰國慣性的存在,山東六國還有許多舊貴族,直接的敵人都活在當世,帝國政治出現一絲縫隙就群起湧上,復辟力量很強。再加上秦求治太急,秦始皇在十多年間修長城、修馳道、遠征嶺南、反擊匈奴,民力徵發太大,如果稍稍緩下來,民間還有什麼抱怨的呢?而且秦始皇帝太自信,沒有早點確定繼承人的問題,死的也具有戲劇性和偶然性,失去強有力的主政者,帝國很快就崩塌了。

戰爭是進步的必然

有其一定的正當性

記者:我們知道,歷史是不能假設的,但您既研究文明史又寫歷史小說,想請您大膽假設一下,如果秦始皇去世後,公子扶蘇順利繼位,歷史會改變嗎?

孫皓暉:英國就有個史學家寫了一本《虛擬的歷史》,對世界歷史許多事情進行了推想假設。虛擬歷史的意義在於展現歷史原本的邏輯可以延展到什麼地方。我認為扶蘇如果順利繼位,中國文明肯定不是現在這樣。因為秦滅亡後,代替的是楚文化。秦在文化意義上骨感更強,而楚文化肉感更強。如果秦朝接班順利,能讓秦文明有哪怕一百年的發展,中國完全不是現在的樣子。始皇帝在13年的時間內把文明盤點得這麼豐富,我相信秦在之後會更深刻地思考如何有限度地強大與擴張。

記者:您如此推崇秦文明,如果給您一個機會「穿越」一把,最希望回到哪個歷史朝代,秦朝嗎?

孫皓暉:那我肯定願意回到戰國時代,自由奔放,合則留不合則去嘛,盡情揮灑才華,盡情釋放思想,那當然是最好的。

記者:您在戰國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物?

孫皓暉:那很難說,也許謀生無能、過得很貧窮,也許會成為商鞅這樣的人物。

記者:戰國是戰亂動蕩的年代,難道不擔心戰爭嗎?

孫皓暉:不擔心,戰爭有時候是人類進步的必然因素,那個時候的戰爭有一定正當性,不像後代所說的那麼殘酷無道。

原載於《北京晚報》2013年11月9日 23版


「成長的文化站」(ID:chengzhangcuc)是《北京晚報》文娛記者成長獨立運營的自媒體平台,拒絕營銷,執著原創,常年追蹤關注文化娛樂界的熱點話題和冷門好物,以與眾不同為榮。

歡迎您在文末「留言區」發表高論

閱讀 精選留言

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載入中 以上留言由公眾號篩選後顯示

了解留言功能詳情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