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拜沒了,「剩宴」少了,節約在很多地方成為新風尚這個春節,你「光碟」了嗎?(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 人民日報 》( 2013年02月19日 09 版)

在上海一家餐館,服務員幫顧客打包剩菜。新華社記者 凡 軍攝「光碟」多了,「剩宴」少了……春節期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之風悄然吹開。餐館鼓勵打包剩菜,政府部門取消團拜宴請,各地出臺禁令嚴控公款喫喝。節約背後,是理性消費習慣的培養,要避免反對浪費成為「一陣風」,還要靠長效制度的建立。盛宴不再成「剩宴」志願者呼籲,「光碟行動」不要「一陣風」2月14日中午,在廣東省清遠市建滔裕花園酒店中餐廳,經理周澎被一位正要結賬的顧客攔住。這位顧客指著鄰桌的果盤問他,為什麼自己的桌上不送水果。周澎笑著對這位顧客解釋,想要送水果,得先把點的菜都喫完,否則,就只能送打包用的環保飯盒。原來,這是餐廳為鼓勵「光碟行動」特意推出的新規定。與以往團圓飯講究「年年有餘」的「剩宴」不同,今年春節,餐桌「光碟行動」正在成為最新的時尚。清遠市開展了「『光碟行動』,文明餐桌」活動,很多公共用餐場所門口張貼出反對浪費的宣傳畫,各餐廳、酒樓也出點子幫助顧客「光碟」。在各地網友曬出的年夜飯微博中,「豐富而不奢侈」「精緻而不浪費」成了流行搭配。「喫撐不是『光碟』的本意,杜絕浪費纔是核心精神。」有網友在微博中感慨。不少市民家的年夜大餐、春節「盛宴」在客人喫的喫、打包的打包之後,只剩下幾片青菜葉。濟南市民黃振,一家14口人,除夕當天忙活了一下午,本來準備了十幾個菜的料,但最後只炒了七八個。「喫多少做多少,不浪費。」他說。有不少人認為,「光碟」不是目的,而是通過這個活動來促進大家養成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的習慣。在青島過年的小丁一家,今年就在「光碟」的動力下,變通了「年年有餘」習俗,將飯菜點得恰到好處,最後各個盤子一色清,唯將蒸魚稍剩下一點,以示「有餘」。「光碟行動」的發起人之一、北京的志願者王瀾松說,目前來看,「光碟行動」受到了熱烈的響應,效果很好。他希望,活動不要像「一陣風」一樣,吹幾天就沒了,而是能夠落實到習慣和日常行動當中去。王瀾松說,他們還想寫一首以「光碟」為主題的公益歌曲,或者拍一部微電影,擴大「光碟行動」的影響力。部分餐館取消最低消費鼓勵剩菜打包,推出小份菜或半份菜客人們圍桌而坐,一道道精美的菜品不斷上桌,大堂電視裏循環播放著宣傳片,提醒客人「適量點餐,剩餐打包」。這是今年春節期間,記者在北京豐澤園餐廳看到的一幕場景。春節前後,北京多家餐廳推出點菜適量提醒服務,鼓勵客人將剩菜打包,推出小份菜或半份菜、主動退換菜等服務。北京大三元酒家為避免浪費,特別準備了外觀喜慶的免費打包紙提盒,並為選擇打包的顧客贈送點心。鴻賓樓飯莊則根據不同人數的套餐,使用不同尺寸的餐盤,既不影響菜品種類,又不因菜多造成浪費。與此同時,餐飲企業最低消費則遇冷。新疆烏魯木齊市規定,2月1日起,全市所有餐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名目設置最低消費,凡有設置的一律停止。在北京,眉州東坡、湘鄂情、順峯等知名餐飲企業也於春節期間取消了實行多年的「最低消費」。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些餐廳依然設置了最低消費限額,這令前來就餐的消費者十分反感。大年初四,北京的李先生到一家名為南京大排檔的餐館就餐,6人包間被告知最低要消費400元。「隨著人們消費能力提升,進餐館已經成了尋常事。消費與浪費一字之差,意義卻有天壤之別。」南京餐飲商會會長沈加華說,文明、科學、健康的餐飲風尚的形成有賴於消費者和餐飲行業的共同努力。政府公務宴請明顯減少取消團拜會,增加慰問紅包2月10日晚,農曆大年初一,四川眉山市東坡區大石橋街道辦通惠社區居民黃仕俊,喫過晚飯就和妻子帶上孫子趕到小區附近的文化廣場,觀看由東坡區「心連心藝術團」送上門的春節文藝晚會。藝術團團長衛能翔說:「這些節目多數原是為春節團拜會、茶話會準備的,如今市區都取消了團拜會、茶話會,委託我們把節目送到農村、社區、企業。」僅僅是取消團拜會、團拜宴一項,眉山市就節約資金近1000萬元。今年春節,廣西大新縣的「春節賬單」呈現出「一減一增」:花銷上百萬元的團拜招待宴請沒了,開支30萬元的燃放煙花活動省了,而慰問離退休老幹部、農村黨員困難戶、五保戶等的「紅包」支出卻由去年的200萬元增到300萬元。大新縣委書記藍曉說,經濟強了,也要反對鋪張浪費。這一增一減,目的就是要倡導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的理念。在昆明,據黨政接待部門反映,今年春節假期與去年同期相比,昆明市及各區縣公務接待批次減少了32%,接待人次減少了57%。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各大飯店接連遭遇退訂潮。一些機關和國企取消了節日期間的公務宴請。中國烹飪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春節前天津餐飲企業承接的公務宴請數量相比去年同期大約下降30%,消費標準也只有以往的一半。酒桌上喫喝的時間少了,不少地方的機關幹部用省下來的時間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河北省灤南縣開展問需於民調查,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整理出有價值的建議260多條。這些建議,都會寫進縣委全委會的報告。制度圍堵浪費源頭多地禁令嚴控公款喫喝「嚴禁利用傳統節日和重大節慶日,用公款相互走訪和宴請送禮……」2月7日,陝西省西安市紀委出臺《關於厲行勤儉節約嚴禁公款喫喝的規定》,用「十條禁令」狠剎公款喫喝。不少幹部都感慨,這是「動了真格」。西安市要求,對違反規定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單位,要追究主要領導黨政紀責任。湖北省武漢市出臺11條「禁止」、29條「不準」,制止奢侈浪費;廣東省惠州市紀委細化措施,嚴控慶典、表彰、聯歡、宴請等活動;河南省信陽市委、市政府在春節期間對市區及周邊大賓館、酒店進行了暗訪和突擊檢查,嚴查超標準接待、單位互請、公開私請,並對3起公款喫喝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處罰。「今年春節前後,從餐飲場所反饋的情況看來,公款喫喝、大喫大喝的不良現象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雖然談不上徹底杜絕,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要求還是收到了明顯的成效。」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石英說。同時,也不可否認,不少幹部羣眾都存在一種擔心,那就是大喫大喝現象多年來屢禁不止,有關規定會不會成為「一陣風」?石英建議,要在制度設計、制度建設上徹底堵住公款消費的源頭。首先要從財政預算上「堵漏」,使公款消費成為「無源之水」;其次要加強政府部門的審計監督,加強發票等方面的管理;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健全監督機制,要在上級部門、紀檢部門牽頭下,充分發動羣眾監督、輿論監督,多管齊下,讓不良現象暴露在陽光之下。(綜合本報記者姜峯、王明峯、戴嵐、劉泰山、李剛、謝振華、胡洪江、付文、田豐和新華社報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