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並不簡單:懷孕+卵巢癌

“您好,我是今天預約住院的張**。”

35歲的張女士長了一張娃娃臉,和人說話時大大的眼睛裏閃動着笑意,彷彿只是一位入院待產、準備迎接新生命的普通孕婦。然而翻開她的建檔登記本,卻發現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簡單:

如此快速的增長提示着病情不容樂觀,於是張女士在外院立刻做了左卵巢囊腫的手術。爲了避免流產的風險,醫生並未對子宮後壁的結節做出處理。許是上天眷顧,手術非常順利,腹中胎兒也沒有被影響,但兩週後的病理結果回報:囊腫系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囊內乳頭狀癌變。雖是惡性,但腫物已切除,胎兒也在媽媽腹中一天天健康長大,張女士和她的愛人便未過多憂慮,一家人沉浸在即將爲人父爲人母的喜悅中。

切除一個,又長一個!

然而,命運卻好像總愛和人開玩笑。在23周的胎兒排畸b超中,胎兒一切正常,但張女士子宮後方卻又發現一大小5.8*4.9cm的囊性腫物,緊貼囊腫另見一相同大小、邊界欠清的囊實性包塊,周邊可見血流信號。抽血化驗中的腫瘤標誌物也存在着有意義的升高。從醫生嚴肅的表情中張女士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於是在外院醫生的推薦下,她來到了北京婦產醫院。

多科聯手,給孕婦最佳治療方案

她首先找到了婦瘤科的段微主任醫師。段微根據b超及化驗檢查,考慮卵巢惡性腫瘤復發,且孕期子宮周圍血供豐富,不排除盆腔浸潤可能,建議張女士儘快手術。

但張女士卻猶豫不定:她35歲了,結婚多年,除了一次胎停育外這是她第一次懷孕。這可能是她最後做媽媽的機會了。寶寶已經快30周了,她想盡量拖延手術時間,爲孩子爭取更大的存活希望。

段大夫也非常理解病人的想法,但她的病情也在飛速地惡化着,只有手術才能抑制腫瘤細胞的擴散。於是,段微主任醫師聯繫到了產一科王欣主任。經過北京婦產醫院婦瘤科和產科多位專家的多次會診,認爲目前對張女士母子最好的治療方案在妊娠30周胎兒可存活的情況下將張女士收入產科病房,首先爲胎兒予以促肺治療,提高胎兒的生存能力後,計劃手術終止妊娠,並且在手術同時根據左卵巢腫瘤的性質進行手術範圍的確定和具體實施。

張女士在週末入院並且完成促肺成熟。週一,產科三病房再次與婦瘤科吳玉梅主任商討手術事宜,做好術前討論,並聯系朝陽醫院進行手術中冰凍病理檢測。爲了更好地完成患者手術,吳玉梅主任在自已當日六臺手術的情況下,仍然把週二上午時間完全安排給產科來確保張女士手術的安全。

聯合手術中......

週二清晨,張女士被推入了手術室。

首先經王欣主任和吳玉梅主任再次會診根據術前的檢查判斷,選取左旁正中切口,由姜海利副主任醫師和張亞偉主治醫師進行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術,進入腹腔後見20ml腹水,腫瘤可能已侵及腹腔,也證明瞭專家們術前的判斷和手術時機選擇的及時。

緊接着,吳玉梅主任刷手上臺,改全身麻醉,延長切口,充分探查腹腔,見左附件一8cm包塊,與子宮左側壁、後壁及腸管廣泛粘連並且腫瘤表面血供豐富,鈍性分離腫瘤與周圍粘連,此時出血嚴重,吳主任採取了壓迫止血和局部縫扎止血的方法,時間一分分地過去,吳主任頭上也滲出了細細的汗珠,臺上的醫生在緊張的進行着手術;此時,手術室裏氛圍也很緊張,由於迅速失血,患者心率上升、血壓開始下降,王欣主任與麻醉科李曉光主任醫師一直監護着患者的病情,準確做出血評估,給予患者緊急輸血和補液,從而保證患者生命體徵的穩定和手術的安全。

手術過程中見直腸表面、道格拉斯窩及子宮後壁下段廣泛腫瘤浸潤,與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後行子宮+左側附件切除。病竈切除後,緊急送冰凍病理檢測。檢測回報:惡性形態學,不排除高級別漿液性癌。再次探查直腸壁可見浸潤,於是,爲了充分切除惡性病竈,與患者家屬交代病情商議後,吳主任決定,再次擴大手術範圍:大網膜+闌尾+腫瘤病竈+右卵巢切除。

願你順利 平安喜樂

近3小時後,這樣一臺婦瘤科和產科共同合作的手術終於有驚無險地完成:胎兒順利分娩,新生兒評分好。

手術中不僅切除了腫瘤病竈,也爲患者實施了最大範圍的手術。因妊娠期患者血運豐富、先前手術後腫瘤粘連嚴重、手術範圍廣泛等因素加大了手術的難度,術中出血約5000ml,但在吳玉梅主任、王欣主任有條不紊地指揮操作帶領下,產科三病房、麻醉科和手術室護士所有醫務人員的共同合作下,母女平安。

術後的張女士雖仍舊虛弱,但她那大大的眼睛裏還是一如既往地閃動着笑意,滿含着對所有醫務人員的感激之情。我們也希望,張女士在這樣的一番堪稱死裏逃生的經歷後,可以在未來的日子和家人順順利利,平安喜樂。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