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95年,趙國爆發沙丘之變,趙武靈王被囚禁於行宮三個月,活活餓死。值得深思的一件事,在這三個月裏,竟然沒有人前來解救。按理說,趙武靈王雖然退位,威望猶存,他是三軍統帥,在軍隊中有極高的威望,同時又為國家建立卓越的功勛,怎麼在他危難之際,沒有人挺身而出呢?

下面我試分析之。

第一,沙丘政變的內因極其複雜

趙武靈王在位時,由於偏愛小兒子趙何,廢長立幼,廢黜太子趙章。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遜位,提早把王位交給趙何,即趙惠文王,自稱「主父」,也就是太上王。然而,三年後,即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覺得對不起長子,又封趙章為安陽君,甚至想把國家一剖為二,讓趙章在代地稱王。

長子趙章被弟弟搶去王位,早就心懷怨恨。公元前295年,趙章與趙武靈王、趙惠文王一同出行至沙丘,突然發動政變,攻打趙惠文王的行宮。由於趙成、李兌率軍及時趕到,挫敗趙章的政變。趙章被迫逃進趙武靈王的行宮,由於不忍兒子被殺,趙武靈王接納了他。

現在這個問題就複雜了。

對於趙國大臣與將領來說,一方是趙惠文王,另一方是收容謀反主犯的趙武靈王,究竟要選擇站在哪一邊呢?

趙成與李兌選擇站在趙惠文王這一邊,原因很簡單,趙武靈王只是太上王,是過去式;而趙惠文王是名正言順的國君,是現在進行時。

於是兩人發兵攻打趙武靈王的行宮,殺死了趙章。可是要如何處置趙武靈王,這可就犯難了。趙成與李兌一商量,咱們圍攻主父的行宮,又殺了趙章,倘若就這樣收手,日後主父必然要清算這筆賬,怎以辦呢?他們既不敢殺掉趙武靈王,又不敢放掉趙武靈王,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其囚禁,任其自生自滅。

第二,為什麼沒有人來救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被囚死在行宮的時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整三個月。三個月的時間,為什麼沒有人來救他呢?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1、趙武靈王的親信,多死於沙丘政變

趙武靈王最信任的人是肥義,他是胡服騎射變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趙國舉足輕重的大臣。然而在趙章發動政變時,第一個殺死的人,便是肥義。如果肥義沒有死,肯定會全力營救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出行,應該會帶上親信與心腹,這些人的下場如何,史書沒有提,但既然連趙武靈王都得死,他們估計全被殺了。

2、為什麼沒有軍隊前來營救?

儘管趙武靈王已經退位,但誰都知道,他纔是趙國的實際統治者。那麼他被囚禁時,為什麼沒有軍隊前來營救呢?

我想可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趙成與李兌嚴密封鎖消息。我們知道,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趙武靈王不要說向外傳遞消息,就是搞點喫的都搞不到。因此,他不可能向別處的軍隊發布命令。在沒有統帥命令的情況下,軍隊又怎麼敢輕舉妄動呢?

3、在新王與舊王之前,大家選擇新王

我們在退一步假設,趙國軍隊得知趙武靈王被囚禁的消息,為什麼沉默呢?

從法理上說,國王纔是一國之主,而主父或太上皇,即便他是前任的國王與現任國王的父親,在法律角度上說,都只能是臣而不是君。「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如今的國主,只能是趙惠文王而非遜位的趙武靈王。

也就是說,你發兵去救趙武靈王,等同於你支持謀反。趙武靈王雖然擁有崇高的威望,但是在沙丘之變前,他打算將趙國一剖為二,卻是遭到眾人的反對。也可以說,趙武靈王遜位後,一直抬高趙章的地位,這是嚴重威脅到趙國政壇穩定的事,對此大家是反對的。同樣,趙武靈王在趙章殺肥義、圍攻趙惠文王后,不僅沒有把他繩之以法,還收容包庇,從這點看,也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第一,沙丘政變的內因極其複雜

趙武靈王在位時,由於偏愛小兒子趙何,廢長立幼,廢黜太子趙章。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遜位,提早把王位交給趙何,即趙惠文王,自稱「主父」,也就是太上王。然而,三年後,即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覺得對不起長子,又封趙章為安陽君,甚至想把國家一剖為二,讓趙章在代地稱王。長子趙章被弟弟搶去王位,早就心懷怨恨。公元前295年,趙章與趙武靈王、趙惠文王一同出行至沙丘,突然發動政變,攻打趙惠文王的行宮。由於趙成、李兌率軍及時趕到,挫敗趙章的政變。趙章被迫逃進趙武靈王的行宮,由於不忍兒子被殺,趙武靈王接納了他。現在這個問題就複雜了。

對於趙國大臣與將領來說,一方是趙惠文王,另一方是收容謀反主犯的趙武靈王,究竟要選擇站在哪一邊呢?趙成與李兌選擇站在趙惠文王這一邊,原因很簡單,趙武靈王只是太上王,是過去式;而趙惠文王是名正言順的國君,是現在進行時。於是兩人發兵攻打趙武靈王的行宮,殺死了趙章。可是要如何處置趙武靈王,這可就犯難了。趙成與李兌一商量,咱們圍攻主父的行宮,又殺了趙章,倘若就這樣收手,日後主父必然要清算這筆賬,怎以辦呢?他們既不敢殺掉趙武靈王,又不敢放掉趙武靈王,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其囚禁,任其自生自滅。

第二,為什麼沒有人來救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被囚死在行宮的時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整三個月。三個月的時間,為什麼沒有人來救他呢?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1、趙武靈王的親信,多死於沙丘政變。趙武靈王最信任的人是肥義,他是胡服騎射變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趙國舉足輕重的大臣。然而在趙章發動政變時,第一個殺死的人,便是肥義。如果肥義沒有死,肯定會全力營救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出行,應該會帶上親信與心腹,這些人的下場如何,史書沒有提,但既然連趙武靈王都得死,他們估計全被殺了。

2、為什麼沒有軍隊前來營救?儘管趙武靈王已經退位,但誰都知道,他纔是趙國的實際統治者。那麼他被囚禁時,為什麼沒有軍隊前來營救呢?我想可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趙成與李兌嚴密封鎖消息。我們知道,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趙武靈王不要說向外傳遞消息,就是搞點喫的都搞不到。因此,他不可能向別處的軍隊發布命令。在沒有統帥命令的情況下,軍隊又怎麼敢輕舉妄動呢?

3、在新王與舊王之前,大家選擇新王。我們在退一步假設,趙國軍隊得知趙武靈王被囚禁的消息,為什麼沉默呢?從法理上說,國王纔是一國之主,而主父或太上皇,即便他是前任的國王與現任國王的父親,在法律角度上說,都只能是臣而不是君。「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如今的國主,只能是趙惠文王而非遜位的趙武靈王。

也就是說,你發兵去救趙武靈王,等同於你支持謀反。趙武靈王雖然擁有崇高的威望,但是在沙丘之變前,他打算將趙國一剖為二,卻是遭到眾人的反對。也可以說,趙武靈王遜位後,一直抬高趙章的地位,這是嚴重威脅到趙國政壇穩定的事,對此大家是反對的。同樣,趙武靈王在趙章殺肥義、圍攻趙惠文王后,不僅沒有把他繩之以法,還收容包庇,從這點看,也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趙國能夠崛起,很重要的一點是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說起胡服騎射,就不得不提大膽改革舊俗的一代英主趙武靈王。提起趙武靈王,又不得不讓人感到痛惜。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被困於沙丘的宮殿,斷糧三個月,最後活活餓死於寢宮內。很多人好奇,像趙武靈王這樣一個雄主,自然會有親信和追隨者,怎麼會在受困之時無人營救呢?這個問題不難,只要梳理一下事件的經過就會明瞭。

趙武靈王廢長立幼

趙武靈王的妻子是韓國宣惠王的女兒,稱趙惠後。趙惠後生有一個兒子叫趙章,被趙武靈王立為太子。沒過幾年,趙武靈王又娶了一位小妾,叫孟姚。孟姚年輕貌美,趙武靈王非常喜歡,後來她又生了一個兒子叫趙何,趙武靈王就更加喜歡她了,以至於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趙武靈王是一代雄主,卻沉迷於女色,屬實有些可笑。

在孟姚的花言巧語下,趙武靈王廢掉了趙惠後,同時也廢掉了太子趙章。不消說,孟姚當上了王后,兒子趙何當上了太子。這種廢長立幼的做法,為了後來的叛亂埋下了伏筆。

趙武靈王優柔寡斷

為了專心對付戎狄的侵擾,趙武靈王把王位直接傳給了年僅13歲的太子趙何,讓其治理國家。退位的趙武靈王自稱主父,依然掌管著趙國的朝政大權。事實雖然如此,可是在正統的說法中,趙武靈王已經不是君王了。一國家有兩個君王,無形之中就製造了臣民拉幫結派的混亂。

既已把王位傳給趙何,又不忍心看到趙章一無所有,於是趙武靈王把趙章封到代地,又欲要把趙國一分為二讓他們分別自理。哪個君王會允許自己的國家分成兩半呢?趙武靈王的糊塗做法,冥冥之中激起了趙章叛亂的野心。

趙武靈王自食其果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與趙何、趙章一起遊沙丘。在休息的檔口,趙章假傳趙武靈王的口諭,讓趙何覲見。丞相肥義擔心有詐,先去探聽虛實,隨即被殺。趙章得到消息,連忙叫趙成和李克從邯鄲率軍前來平叛。趙章兵敗,之後躲到趙武靈王的宮殿內不敢出來。此時此刻,趙武靈王無意中被牽扯到了政變中,處於進退兩難之際,已經無法脫身。

沒過多久,趙成與李克奉趙何之命殺了趙章,然後將趙武靈王困於宮殿內,同時對外封鎖消息。三個月後,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趙成和李克的做法並沒有錯,在殺死趙章的時候,他們就沒有了退路,因為趙武靈王事後一定會就此事問罪。相反,趙成和李克要是不殺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趙何)同樣會向他們問罪。現在趙惠文王是法定的國君,所以只能是趙武靈王來當替罪羊了。

綜上所述,沒人救駕的根本原因可能有三

一、直趙武靈王被餓死,消息才傳出沙丘,沒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

二、趙武靈王已是太上皇,沒有人願意以得罪新君的代價來救冒險。

三、趙武靈王在胡服騎射的改革中觸動了貴族們的利益,他們恨他還來不及,當然不會伸出援助之手了。


趙武靈王恐怕是戰國時代趙國最有作為的一位君王。公元前322年年僅15歲的趙雍繼位,他就是後來的趙武靈王。當時的趙國比較弱小,並且處於各大國的環繞之中,並且趙武靈王剛剛繼位就遇到了秦國楚國等強國的聯合進攻。當時雖然趙國軍民齊心協力將國家滅亡的危機解除,但是趙國的虛弱已經可見一斑。趙武靈王之後的胡服騎射也就在此時開始。但趙國的變法更多是在軍事制度上,也就是說趙國的變法從一開始便是駁腳的。在戰國的各大國變法浪潮當中,所有的國家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變法大臣,但只有趙國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是趙武靈王個人推動的。

當然,由於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取得成功,所以短期內誰也不敢直接與這個軍事強國對抗而趙武靈王也因此成為戰國時代較為著名的君王。他即位19年以內,將國土重新統一併且滅掉中山國。大敗匈奴並且修建長城,對秦國以及秦國北方的義渠國產生壓倒性的戰略態勢,這也是趙國最輝煌的時期。但問題在於趙國,只有軍事力量的強大是遠遠不夠的。變法本應繼續進行,但是趙武靈王就此打住。軍事上的勝利以及既得利益者的維護,使得趙國的變法無法深入進行,趙國的變法也只停留在軍事層面。而此時的趙武靈王已經不復當年的英勇。

趙國也開始了其歷史上非常常見的繼承人鬥爭及內亂,當時武靈王的長子叫做趙章,久經沙場孔武有力與趙武靈王十分相似,次子趙何是趙武靈王的愛妾其所生,對此人趙武靈王寵愛有加,在這二人當中趙武靈王不知道該選誰作為自己的繼承人,雙方勢力明爭暗鬥持久不休。最終趙武靈王做起了主父,並且將趙國一分為二給兩個兒子分別統治,這完全是一個昏招。,之後悲慘的命運埋下伏筆。在公元前295年趙國爆發了沙丘之變,趙武靈王被軟禁於行宮三個月最終活活餓死,而值得我們討論的是在這三個月之中,趙武靈王雖然已經退位,但依然是趙國三軍統帥,在軍隊中威望極高,便如此趙武靈王被軟禁之後長達三個月的時間內沒有任何人去解救他。

其實這場沙丘政變最初是由於其長子想要奪位失敗造成的。在軍隊圍困趙章時,趙章逃入父親的沙丘宮,趙武靈王對其進行保護,但依然沒能阻止自己長子死的命運,但是長子死後。當時的趙王也就是趙惠文王並未就此罷手,而是圍困沙丘宮。這一時刻,國內的朝局十分微妙,一面是合法的趙惠文王趙何另一面是收容叛將的前領導趙武靈王,大家應該如何選擇呢?當然在當時的趙成和李兌選擇了站在趙惠文王的一邊。也正是兩人主導的圍困沙丘宮的計劃。但是此二人也不敢直接對趙武靈王動手,局面就一直這樣僵持。兩者都是當時的老臣,並且在政權當中威望也較高。尤其是趙成,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當年,甚至還要請教趙承,請他幫助說服老世族,可見趙成的地位在趙國有多重要。

但是趙國的政權並不僅僅只有這幾個人,其他的人為什麼沒有來解救趙武靈王呢?首先趙武靈王的親信在沙丘宮變之時已經被殺。趙武靈王年幼時曾有將軍肥義輔佐,也是胡服騎射時的主要大將軍,更是朝中重臣,但是在趙武靈王的長子,趙章發動政變時肥義是被他第一個殺死的將領。而且趙惠文王為了保證自己的王位不丟失,除了將原先的太子黨一網打盡之外。自己父親的一些效忠部隊和人員也做了人事調動,甚至是軟禁。並且是以正統趙王的名義發布的。在當時趙武靈王已經不是照顧的實際統治者,所以趙惠文王得以實施其軟禁計劃。

更重要的是趙惠文王嚴密的封鎖了這個消息。大家只知道長子反叛,趙惠文王派兵保護沙丘宮。除此之外,軍中大將對此事一無所知。而且更重要的是趙武靈王收容了反叛的原太子。誰去搭救趙武靈王也一定會安上一個反叛的罪名?而且趙武靈王晚年所實施的一些政策也不得人心,甚至打算將趙國一分為二。如果此時解救趙武靈王那麼國家也肯定會就此分裂,不利於政壇的穩定,個大既得利益階層也必然是反對的,同時趙惠文王也給軍中大將以及政權骨幹人士已比較優厚待遇進行收買。而且趙惠文王也並非昏君,大家對這一點還是看得出來的。

而且說一句題外話,趙國國力最強盛的時期,其實並非趙武靈王時期,趙武靈王時期的國只是軍事政治在當時更為強大,但是個人總體的綜合國力而言。趙國最強大的時期是趙惠文王時期。在當時趙惠文王確實也害怕軟禁自己的父親,怕背上罵名引來政治動蕩,但是經過手下人的勸解趙惠文王還是決定圍困趙武靈王一旦撤併趙武靈王從沙丘宮出來。趙武靈王必定會找自己算賬,而趙武靈王一旦回到朝堂。自己將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


公元前296年,在沙丘空曠寂寥的宮殿內,趙武靈王絕望地伸出手,倒在地上,氣息奄奄。外面宮門緊鎖,重兵層層把守,他已經被圍困三個月了,宮殿裏的水果、瓜子、糕點早被喫光,連鳥雀窩都被掏凈盡雛鳥被生喫,他再也無法堅持下去,懷著滿腔的悔恨去,在飢餓中永遠地閉上了雙目。

趙武靈王名叫趙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他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國君。他胡服騎射,北平胡人。他先後護送秦王子、燕王子繼位,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燕昭襄王。他是趙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遊遍趙國全境的國君,更是唯一一位,微服到秦國偵查的國君,他還是「太上皇」的始祖——主父。他這麼厲害,謚號卻是趙武靈王。這「靈」字正是說明他的重大失誤,其中之一就是做主父。這個「靈」字也正是他「任性」導致的活活餓死,無人相救的總結。

趙雍繼位時才15歲,而楚、秦、燕、齊、魏五國借吊信之名,集結士兵數萬,兵臨城下,虎視眈眈。趙雍依靠託孤重臣肥義,用超常的計謀和手段令五國無功而返。剛一繼位,他就嶄露頭角,擁有一代雄主範兒。

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改革,避免趙國分裂的局面。特別軍事上的改革,也就是胡服騎射,使士兵行如風,猛似虎,真正做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了。將中山國一口吞,把林胡一手抓,讓樓煩俯首稱臣,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

趙雍想要刺探秦國虛實,親自當間諜,喬裝改扮,深入敵國秦國打探,面見國王秦昭王和宣太后被發現全身而退。趙武靈王擅長外交,之前親自立了秦昭王與燕昭王兩位國王。在國際政治中是舉足輕重的一代霸主,他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權體制,牢固地保衛了王權。但他因美女而廢長立幼,因長子而玩火自焚。

一代梟雄的情感

趙雍的夫人是韓國公主,他是韓夫人的頂樑柱,韓夫人是他的賢內助。兩人育有嫡長子趙章。子憑母貴,更加上趙章為人仁孝,於是就立為太子。然而,趙夫人去世後,一切都變了,就連太子也降為王子,封號為安陽君了。

原來是小三上位,太子遭殃。一日,趙武靈王夢中邂逅女神,巧的是吳廣的女兒吳娃竟然是趙武靈王的夢中情人。吳廣獻女上位,吳娃也給他生了個兒子叫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吳娃母以子貴,成為繼後。小三一上位,母以子貴又變成子以母貴了。趙雍「因為愛情」,廢長立幼。而且為保證幼子能成功繼位,他在年富力強之際就退居二線了。

作死的節奏

趙雍當了「主父」(太上皇),「主父」的意思是,趙國一國2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國王的稱號,職責主抓軍事和外交。結果大臣卻全部歸向兒子何,何成了趙國老大,他卻失去了往日的榮耀。貌似趙雍克妻,吳娃不久也去世了,而這更讓趙武靈王憂慮。他最憂慮的還是自己的大兒子安陽君趙章。

他看到大兒子跪拜小兒子的樣子很可憐,想起自己賢惠的韓夫人,心疼的受不了。想到章被廢卻無怨言,一如既往地孝順自己,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有了復立章為王的想法。趙雍的心中還有另一個可怕的想法,自己還年輕,必須奪回王位,重振昔日的威風。

他於是採用將趙國一分為二,北邊趙章為代王;南邊趙何為趙王。這樣,兩子制衡,趙武靈王趁機復出。遺憾的是,他把立章的這一想法向大臣肥義說了,肥義很快識破並婉言拒絕。國家大義不允許他支持趙雍的胡來,他知道支持趙雍就等於將趙國分成了兩塊。肥義是何的老師兼丞相,三朝元老,他率眾臣反對。趙武靈王無可奈何,只好作罷。肥義也擔心,趙章在其父的「補救」上,其師的「教育」上作亂。

肥義回去立刻告訴何及何的大臣心腹。公子成(在宗室影響巨大,服騎射之挫後,蟄居多年。)與大臣李兌(肥義為趙王何培養的人才),宗室重臣陽文君趙豹(一直不受趙雍的喜悅)分工準備,趙王何嚴控兵符,戒備森嚴,時刻警惕趙雍和趙章的一舉一動。

趙雍將討封不成一事故意告訴大兒子章和田不禮。激章和何決鬥,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想重掌朝政。公子章與田不禮本來就對何恨意叢生,司馬遷《史記》:

「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

章在得到趙雍的支持後,他決定採取行動,因趙王何戒備太嚴無法下手。

自掘墳墓

趙雍為章找下手機會。老奸巨猾的他以在沙丘(今河北平鄉東北)選看墓地為名,讓這兩個兒子都跟著。趙王何明知是圈套,但礙於老爹的面子只好硬著頭皮赴約,他在肥義和信期的陪同下隨行。

到沙丘後,趙王何集團住一宮,趙雍與章集團居一宮。田不禮和章密謀:誅殺何,控制趙雍,以奉趙雍之命的名義稱王。

於是,章借用趙雍的令符請趙王何到主父宮議事,以便藉機殺之。何的老師肥義怕有詐,代何赴約,成了替死鬼。章又差人請何。何集團感覺不對勁,趙王大臣信期逼問來人,得知肥義被殺。怒斬使者。立即發兵攻章,公子章與田不禮戰敗,田不禮逃亡宋國,公子章敗退到主父宮,趙雍讓他躲裡面。

信期、李兌、公子成把主父宮包圍起來。公子成決定先斬後奏。他派兵攻入主父宮,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趙雍親眼看著愛子被殺卻無能為力。李兌他們怕趙雍秋後算賬,就一條道走到黑,亮大招——放話道:「不想死的趕緊跑吧。」趙武靈王的手下頓作鳥獸散,趙雍就成了地道的孤家寡人了。為什麼趙雍不跑呢?你以為他不想跑嗎?跑了幾回了,士兵不讓他出去。李兌他們不敢弒君,但又圍困趙武靈王。久而久之,一代雄主就成了餓死鬼。

沒有一個親信來救。

宮外的大臣士兵不會救他:所有人員都倒向趙王何這一邊。他們如果救了趙武靈王,他一定會算賬,有誅滅族的危險。趙國有法律規定包圍主父宮滅族。

因公子章被殺後,公子成和李兌商量說:

"因為公子章的原因,包圍了武靈王,現在即使撤圍解兵,我們也會被滅族。"

多數人不救他:大家對趙武靈王持著否定的態度,他的做法太奇葩,都認為他糊塗,以看笑話的態度認為他這是作死。保守派排斥趙武靈王的變革,趙武靈王死了,對大家都有好處。

趙惠文王不救他:手下人不給他報告自作主張處置了。再說趙何還只是個孩子,當時才13歲。

在殺章前公子成和信期、李兌商量三思後商量,如果請示趙何,趙何很難下達誅殺他的父親和親哥的命令。但是還必須得殺,這樣誅殺趙章的罪名就會落在他們三個人的頭上,最後他們三人也得死。而如果不請示趙何,自己處置,趙何也一定會接受這個結果,不會加罪於他們。

雖然無法親口下達滅父兄的命令,但心裡明白,父兄不死自己得死,只好順天意順民意,選擇置之不理。

趙成等人圍困趙雍時,趙何對他父親置若盲聞,直到最後趙成來報告說趙雍餓死了,趙何才哭嚎兩聲,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趙武靈王墓位於靈丘縣東南三十里處,是趙國第六代國君的陵墓,如今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武靈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死在當年商紂王的酒林肉池之地,巧合的是85年後秦始皇也死在沙丘宮,故沙丘被稱為「落龍之地」。


說趙武靈王死,沒有一個親信來救原因何在,不過是當時他已經眾叛親離,而要故意逼死他的就是他的好兒子趙惠文王趙何而已!

不過這趙惠文王,也沒直接下殺死自己爹的命令,而是用一把軟刀子殺的自己爹,那就是斷食禁水,活活餓死自己爹,讀到這裡不絕脊背發涼,這帝王家無親情真是至理名言!

那麼根源何在,為何兒子敢做這樣的舉動,不過是因為這是趙國權貴的集體決定而已!

他們狠這個給趙國帶來強大的帝王,後來的所作所為而已!

起點則是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是戰國時代的大事件之一,在當時的戰國七雄中,變法成風,變則強成了真理,於是急於國家強大的趙武靈王也跟風而上就成了必然!

在他的強力推行之下,」胡服騎射「效果立竿見影,一個強大的精銳騎兵部隊的出現,顛覆了戰國的格局!借這騎兵的光,趙國滅亡國中國中山國,向西北征服林胡、樓煩,擴地千里!

趙國也成了戰國第二強國僅次於秦國!

這個時候趙武靈王如果不是自己作,其實還是可以國的很好的,可是他居然在滅亡中山國後三年,做了個決定,那就是退位,讓幼子趙何稱王,自己稱「趙主父」。

做起了太上皇!

而這就成了他悲劇命運的根源!春秋時期,君主集權本就不如後世強,所以立儲都是該很慎重的事情更何況君主那是說變就變的!

因為這個問題載到的國君舉不勝數,但是趙武靈王卻是第一個!

更何況他立自己的愛子趙何為趙惠文王也不符合繼承製度,這兒子不是嫡長子!

就給了別人說話的口實啊,可是趙武靈王不懂這個道理還自以為是為了兒子號,末了還說!

幼子繼位,我輔佐他,王為治政,我掌軍權,專心軍事!

初心雖好,架不住暗流湧動,和自己內心的不平衡!

暗流湧動來自哪裡?

來自於在胡服騎射改革之中被改革的對象,趙國的舊貴族勢力!

胡服騎射改革,在歷史上人們都想當然的認為是一場軍事改革,其實這是一次不亞於秦國」商鞅變法』的軍事政治改革,雖然軍事是重點,但是政治改革力度也不小!

一個軍功陞官制度,就革了無數舊貴族的命,在這樣的基礎上,你還不尊禮法,他們會不落井下石嗎?

這是趙武靈王死的原因之一,底下人暗流湧動!第二個原因就是自己兒子了。

剛做國王時候的趙惠文王趙何那個時候還比較老實,可是人是會長大的,長大之後就會有想法啊,一個君主最忌諱什麼?

不過是權柄的大小,就算是父王又如何?還不是會怨恨!

在這樣的心理下,趙何難免不起異心,於是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還有政治勢力就成了必然!而這個的直接結果就是:「主父」趙雍泰阿倒執,權柄漸失。

這不過一出政治博弈後的必然結果而已,趙王是趙何,他鞏固勢力名正言順!

那麼已經不是國王的趙武靈王對這一切是怎麼想的?

他不願意了,於是他扶持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廢太子趙章對抗自己的小兒子,並引導他們相互爭鬥,自己在從中調和,以奪回權利!

真有點脫了褲子放屁的即視感!

為此甚至不惜分裂自己的國家,將趙國一分為二,一個是趙國一個是代國!面對這一切,原本就在之前改革之中利益受損的權貴出聲了!

他們指派賢臣肥義做代表,對廢太子趙章說:「國無二日、百姓方寧」。

這話看上去是和廢太子趙章說的,其實是對趙武靈王的隔空喊話而已,這話背後是無數趙國權貴還有臣民的心聲!那個時候他們雖然布滿趙武靈王的胡作非為,但是並沒有起殺心,這算警告而已!

可惜的是,趙武靈王對這警告並不在意,反而在權利慾望的驅使下,繼續奪權!

而那個時候的趙惠文王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以防萬一!

在他手下有無數的支持者,從宗室陽文君趙豹、公子成,到大臣李兌、將軍信期都是他的政治盟友,而趙武靈王的盟友有誰?

只有那名不正言不順的廢太子趙章!

實力的天平早已經傾斜,趙武靈王唯一的仰仗不過是自己的父親身份而已!最後他就用這個身份,騙兒子一起去沙丘選墓地,最後趙王隨行,他就發動政變,妄圖重新奪回王權,可惜被賢臣肥義識破,最後肥義身死,趙惠文王活了下來!

要知道這肥義曾經是趙武靈王的心腹,最後卻在那一刻慷慨赴死,正應驗了國家大義面前,舊主不算什麼!

這纔是「沙丘之變」的真相!

隨後就是兵圍「沙丘宮」數個月後趙武靈王餓死!

那個時候的趙武靈王,才真感受到了孤家孤人的境地,原因還不是自己作!

至於殺死自己爹的主角,趙惠文王趙何,其實也算一個比較不錯的君主,在他治下,趙國人才輩出!廉頗、趙奢、樂毅、趙勝、田單、藺相如都是那個時候的趙國大臣!

這一串名單背後就是趙國的無數勝利,不斷侵吞齊魏土地,閼與之戰和幾之戰大敗霸主秦國。

於私德而言,他殺爹算不孝,於國家而言他算個好君主!


趙武靈王的謚號就可以看出為什麼沒有一個親信來救他,「武」是個美謚,這是稱讚他有作為,而「靈」則是惡謚,亂而不損曰靈,春秋傳統,謚靈的都是昏君,比如晉靈公、衛靈公、楚靈王,凡是謚號中帶有靈字的,基本上都做過荒唐的事。

趙武靈王嬴姓趙氏,名雍,追述秦趙兩國的祖先,兩姓是同源,趙雍即位的時候才15歲,魏、楚、秦、燕、齊五國以給趙肅侯會葬為名,集結了數萬精兵來到趙國的邊境,趙雍在託孤重臣肥義的幫助下,抱著魚死網破、擺開決戰的架勢迎接了這些居心叵測的弔唁者,並且重賂韓、宋、越、樓煩等國,牽制這五個國家,初涉君位的趙雍很漂亮的挫敗了五國圖趙的陰謀,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即位後的趙雍變法圖強,推行「胡服騎射」,建立了一支中原前所未有的精銳輕騎兵,攻滅勁敵中山國,向西北征服林胡、樓煩兩支遊牧部族,使得趙國的疆土擴大近三倍,成為關東六國第一強國,趙雍為了刺探秦國,冒險親身入秦,考察秦國的地理山川、君臣上下,面見秦昭王和宣太后被發現全身而退,趙武靈王確系英雄膽魄,非常有作為的一個君主。

趙武靈王的悲劇是因為他後來所做的一件荒唐事引起的,趙雍第一位夫人是韓王的女兒,為趙武靈王生了個兒子趙章,趙章也就成了太子,不幸的是,韓夫人去世後,趙武靈王得到了一位美女吳娃,這位吳娃給趙武靈王帶來了短暫卻無限的快樂,趙武靈王將吳娃立為新夫人,這位新夫人給趙武靈王也生了一個兒子趙何,深受趙武靈王寵愛的吳娃在死前請求立趙何為太子,趙武靈王答應了她。

於是趙武靈王將趙章的太子之位廢了,立幼子趙何為太子,隨後趙武靈王又搞了一個創舉,在壯年的時候退位,目的是為了不至於在自己死後,因為廢長立幼而引發內亂,早點給趙何培養勢力,他就別出心裁的在壯年退位自稱「主父」,也就是太上皇,讓位給幼主趙何,自己攝國政,還將自己的親信都派到新任趙王趙何身邊去輔佐,連肥義也被派去輔佐,目的就是趁自己還年富力強時,把政權平穩的交給幼子趙何。

趙武靈王所設想的是自己和兒子能夠分別負責國內的政治和軍事,然而這種想法在戰國時期其實是很危險的,這也就導致了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最終落得被餓死的結局。

國無二日的觀點

肥義被派去輔佐趙王何,對趙國忠心耿耿的肥義不遺餘力的教導輔助趙何,經過幾年的聽政,趙何已經名正言順的取代了趙武靈王成為趙國的一號人物。

隨著趙王何年齡俞長,「主父」趙雍的權柄漸失,已成必然,正當壯年的趙雍想要重掌朝政,於是就有了扶植廢太子趙章的想法,想兩分趙國國土,立趙章為代王,意圖讓兩個兒子相爭,然後自己再從中調停,趁機收回王權,甚至重登王位。

趙章比趙何年長十歲,性格強悍、體魄健壯,本來最為趙武靈王喜愛,卻因為趙武靈王在韓夫人死後的「移愛」,讓趙章成了廢太子,被廢后的趙章倒是沒什麼怨言,對趙武靈王依然孝敬有加,現在經趙武靈王一番折騰,本來對於王位已經心如死灰的趙章也復燃起來。

趙武靈王找來自己的親信肥義,跟他說了要立趙章為代王的想法,肥義對趙武靈王的拒絕是冠冕堂皇也是嚴正的告誡,「國無二日,百姓方寧」是代表了趙國大部分臣民的心聲。而且趙王何在肥義的盡心輔佐下,王權逐漸鞏固,周圍團結了在宗室中有影響力的公子成、陽文君趙豹,還有大臣李兌、將軍信期等,肥義拒絕趙武靈王后,吩咐眾人嚴加防範。

然而趙武靈王被私慾矇蔽,一意孤行,自稱去沙丘選墓地,以孝道迫使趙王何隨行,趙章以趙雍的「主父」令符招趙王何來主父宮議事,已經有防範的肥義知道其中有詐,於是一面代趙王何去主父宮,一面要趙王何他們做好事變應急準備。

肥義被趙章殺死,趙章又派使者去找趙王何,趙何見肥義未歸,知道發生事變,信期逼問使者,得知肥義真的被殺了,於是將使者殺死,率軍包圍了主父宮,李兌和公子成也帶兵來平叛,趙章兵敗逃到主父宮中,趙雍收留了他,信期、李兌、公子成兵圍主父宮,李兌想去請示趙王何的,被公子成制止,羣臣入主父宮盡誅趙章一黨,然後將宮中所有人趕出去,只留了趙武靈王一個人。趙武靈王在宮中被困三個月,宮內食物都喫完後靠掏鳥雀又捱了幾天,最終還是被活活餓死了。

為什麼沒有親信來救

一、主父宮被圍,在宮外包圍的人都犯了滅族之罪,趙國法律規定,以兵圍王宮者滅族,如果讓趙武靈王逃脫,他們都得死。

二、當時的人大都信奉「社稷為重君為輕」的思想,趙武靈王雖然對趙國有功,但是他已經退位,現在的趙王是趙何,趙武靈王想要立趙章為代王,就成了危害趙國統一的人,當時是戰國時期,國家若是出現一國二主,必定勢微,所以肥義這種趙武靈王的親信都站在了他的對立面。

三、趙武靈王自己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權制度,牢固的保衛王權,使得趙何在成為趙王后牢牢的掌握著趙國的王權,趙武靈王的親信不敢輕舉妄動。

四、趙何當時畢竟年幼,肥義被殺死後,公子成就成了最有威望的人,公子成參加了圍宮之後,阻止李兌去通知趙王何,是怕趙王何得知後左右為難,不派人來救就犯了「弒父」的罵名,其他諸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派軍攻打趙國,所以對於圍宮消息肯定是封鎖了,而趙何對於父兄的作法,也已經沒有退讓的可能,所以就算知道也只能假裝不知道。

趙武靈王一代雄主,奇思妙想天馬行空,可惜在廢長立幼又退位後,又因為失落不能接受現實,行事反覆,倒行逆施,最終落得父子離心,羣臣交攻,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宮,而沙丘平臺曾經是商紂王設酒池肉林之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死在了沙丘臺,沙丘宮遺址也成了一方名勝。


俗話說,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趙武靈王被圍困沙丘行宮三個月,最後被活活餓死都沒人知道,就是作死作出新高度的教課書級別的人物。

趙武靈王何許人也?他是趙國最有作為的王之一。

公元前322年,15歲時的趙武靈王繼承趙國王位。繼位時,趙國非常羸弱。從這幅地圖可以看出,趙國被中山國一分為二,其國力強弱可見一斑。

武靈王始一繼位,就遇到了秦楚等強國的聯合圍攻,趙武靈王集結數萬兵力,將危機解除。之後,趙武靈王在國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甚至不惜背棄祖制胡服騎射。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繼位19年,趙國開始對外戰爭。而他的第一個打擊對象,便是將國土一分為二的中山國。

8年後(公元299年),中山國被滅,國土盡歸於趙。武靈王開始醞釀一個更大的計劃:繞過函谷關,自北而南侵入秦國,趁其不備出奇制勝,佔據關中天險之地。為了讓自己的計劃順利進行,他還化妝潛入秦國,刺探其軍事情報。

趙武靈王的前半生,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英明神武!

人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趙武靈王能有這樣的成就,身邊自然少不了能臣武將,比如肥義、陽文君趙豹、公子成,大臣李兌、將軍信期等。

如果趙武靈王就這麼繼續「英明」下去,趙國一定會更強大。歷史終究是歷史,而不是被寫好的劇本,不會按照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發展。

正當趙武靈王如日中天之際,他忽然在立儲問題上作起了大死——

長子趙章久經沙場,為人孔武有力,體格與武靈王非常相像;次子趙何,卻是武靈王的愛姬吳娃所生,因此對這個兒子寵愛有加。

在這二者之間,選誰不選誰,都讓武靈王頭疼。若是立趙章,愛姬吳娃肯定不高興;若是立趙何,趙章當了十多年太子了,而且是長子,於禮法說不清。

糾結來糾結去,趙武靈王終於在趙國滅中山國這一年,將王位提前傳給次子趙何。之所以會提前傳位,是怕自己死了,年僅10歲的趙何繼位之後,鎮不住趙章。

這樣一來,就給趙國的內亂埋下隱患。而趙武靈王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即主父;趙何也成了第一個長子尚在、而幼子繼位的君王。

那麼,武靈王又是怎麼安排長子趙章的呢?

趙武靈王封趙章為安陽君,並且和他住在一起,衣食住行所用的依仗,與趙何一模一樣。要知道,趙何已經成為趙王了,趙章此舉,無異於僭越。可是,趙武靈王還活著,趙何也沒理由找茬。

儘管趙武靈王以「主父」光環罩著趙章,可趙章心中豈能沒有怨憤?朝中大臣對於趙章的遭遇,也紛紛表示同情,趙章也因此獲得了趙國丞相肥義的支持。

公元前295年,當趙國的局勢在兩個兒子之間日漸激烈、甚至有些失控的時候,趙武靈王又想出了幺蛾子——他想收回趙何的王位,自己重新當趙王,而不是一個退居二線的主父。

這個昏招,趙何答應嗎?顯然不可能答應,煮熟的鴨子都喫了一半了豈能讓他飛走;趙章能答應嗎?他也不會答應,本來只需對付趙何即可,現在又多了個老爹,這不是添亂嗎!

趙武靈王的舊臣肥義提出反對意見,並明確表示:

「國無二日,百姓方寧。」

意思是說,大王啊,您可別再作死了,哪見過一個國家有兩個君王的?要是真如此,老百姓還不都亂了套!

此時,趙何經過4年的管理,王權已經非常鞏固,趙國老臣趙豹、公子成,大臣李兌、將軍信期都成了趙何的親信,趙何施行的一些仁政,也收買了人心。

與此同時,趙章也一直在暗中積蓄力量。

這一年的春天,陽光甚好溫暖宜人,趙武靈王深知自己年事已高,該給自己物色一塊兒像樣的墓地了——其實是給倆兒子其中一個物色的。

於是,趙武靈王跑到沙丘去選目的,並且讓趙何與趙章也過來陪同。

趙武靈王的本意,是想借選墓地的機會幹掉兩個兒子,重新奪回王位;誰料,趙章也有同樣的想法。

結果,趙章將沙丘行宮包圍,同時向趙何發起進攻。

趙何當了四年的趙王,可不是白當的,儘管趙章搞偷襲,可是仍然沒能突破趙何的防線,反倒被趙何來了個反殺。趙章死後,趙何盡誅殺其餘黨。

趙章覆滅之後,似乎「忘了」老爹還在沙丘宮關著呢,就回到都城繼續主政。圍在沙丘行宮的士兵,將行宮裡的人全部放出,唯獨不許趙武靈王出來。

由於趙武靈王在立儲的問題上昏招迭出,後來又強收趙何的王位,引起朝中依附趙何之大臣的不滿;而誅殺趙章之後,趙國到底是誰說了算,已經沒有懸念。趙何將沙丘宮人盡數放出而獨留武靈王,別人還不知道什麼意思?

趙武靈王出來,必定沒有他們好果子喫。因此,即便有想要前來救駕的忠誠,也會被其他大臣委婉地勸下、或者乾脆……

三個月後,趙武靈王被餓死沙丘宮,享年45歲。一代豪傑,敗給了自己年僅14歲的兒子,真真讓人嘆息啊!


原因說穿了很簡單:趙武靈王的死,符合兇手及其幕後人物的利益。  

直接兇手是誰?趙武靈王的叔叔公子成和大將李兌。

↑趙武靈王大大提升了趙國的國力↑

從事後來看,公子成和李兌是趙惠文王的親信,兩人在事後都得到了升賞。  

簡單介紹一下趙武靈王的死亡經過:  

公元前295年,即趙惠文王四年,當時已經當了太上皇(稱主父,類似太上皇)的趙武靈王和兒子趙惠文王一起出遊沙丘,兩人分宮而居。這時,蓄謀已久的舊太子趙章及其丞相田不禮帶著自己的黨羽親兵作亂。

趙章的計劃是,先假傳太上皇的命令,招趙惠文王面見,然後殺掉趙惠文王,再逼令趙武靈王退位。可是,趙章的計謀早就被大臣肥義覺察,他代替趙惠文王去赴約,結果被箭在弦上的趙章殺掉,密謀不成,那就動武吧。  

趙惠文王及大臣高信拚死力戰,終於等到了援兵——公子成和李兌從國都邯鄲趕來,擊敗了趙章,殺掉了田不禮,至此,趙章只剩一個翻盤點了,那就是去找他的老糊塗父親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廢掉太子趙章,卻給了他翻盤的機會↑  

趙章逃到了趙武靈王的行宮中,趙武靈王不但不責怪他起兵作亂,假傳王命,反而接納了他,意圖保住趙章的命。但公子成和李兌包圍太上皇行宮後,堅決抓捕並且殺掉了趙章,毫無疑問,這是趙惠文王的意思。  

在這種情況下,公子成和李兌開始想自己的後路,如果這次休兵了,日後趙武靈王追究起來,公子成和李兌恐怕會死無葬身之地,會給趙章償命,於是他們二人合計,必須殺掉趙武靈王,但很明顯,不能明著拿刀砍死趙武靈王,於是他們採用了溫水煮青蛙,以平亂為理由,不撤兵,繼續包圍趙武靈王的行宮,同時下令:行宮裡最後出來的人要滅族。  

↑趙章一生都是悲劇↑

這種壓力誰頂得住啊,不出意外,轉眼之間行宮裡只剩趙武靈王一個人了。趙武靈王出不來,尷尬等死,趙武靈王不愧是一代梟雄,他硬是扛了三個月才死,一度爬到樹上掏鳥窩當飯喫,如此強的求生欲還是沒有等到救援。  

唯一能救他的人,當然是他的兒子,現任趙國國王趙惠文王,但可惜,他永遠都不會來救了。 

因為想讓趙武靈王死的,不只是怕被清算的公子成和李兌,還有趙惠文王!  

這也不能怪他們,其實趙武靈王是自己在作死。 

↑趙惠文王趙何沒有去救自己的父王↑ 

首先,趙武靈王立的太子原本就是趙章,由於趙武靈王寵愛吳娃,就把和吳娃生的兒子趙何改立為太子,罷免了之前的趙章為安陽君,這也是日後釀成沙丘之亂的源頭,趙章不服啊,要拿回原本屬於自己的一切;

其次,趙武靈王擔任太上皇(主父),但沒有充分放權,他的如意算盤是讓趙何管理內政,而他則負責軍事對外,甚至還搞了一出喬裝打扮去秦國刺探情報的戲碼。這就導致趙惠文王內心也相當不安,他的位子不穩定,自己父王掌握軍隊主力,想廢掉自己豈不是一句話的事情。

實際上,就在沙丘之亂爆發前,趙章入朝跪拜自己的弟弟趙何,這一幕讓趙武靈王內心憐憫愧疚,一度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趙章領一半領土,當代王。  

這也是為什麼趙惠文王趙何也盼著父王趕緊駕崩的原因。  

而且,由於趙武靈王這個太上皇(主父)還掌握著足夠大的權力,公子成和李兌當然會擔心被清算,所以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困死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其實是自作孽而死的↑  

於是,原本能夠救趙武靈王的人——偏偏也是想讓他死的人,那趙武靈王怎麼可能會被救呢?趙武靈王死後,公子成被封為相國,號稱安平君,李兌則晉陞為司寇,在公子成死後,李兌又擔任了相國,封為奉陽君。  

可見,趙惠文王不但不為父王報仇,反而重用殺死父王的兇手,其中意味深長之處,讓人細思恐極啊!


真的是不作死就不會死,趙武靈王把作死作出了花樣,趙武靈王是把自己作死的。

提到趙武靈王趙雍,想必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是「胡服騎射」,通過趙武靈王的政治、軍事上一系列舉措,讓趙國一舉成為足以和秦國抗衡的軍事強國。

但趙雍又是一個典型的虎頭蛇尾的君主,在他的晚年,卻昏了頭,幹了一件吧自己都填進去的二球事兒,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母憑子貴,廢長立幼

趙武靈王特別喜歡一個叫吳娃的妃子,所以每天折騰,吳娃生了個娃,取名叫何,趙雍很高興,但沒過多少年,吳娃命短,臨死少想要立自己的兒子當太子。

可問題是,趙武靈王已經有太子了,是韓夫人的兒子章。

但趙雍太愛吳娃了,直接廢了公子章的太子位,讓公子何做了太子。

開啟作死:讓位給小兒子,又攛掇大兒子造反

要是光這樣,頂多就是個廢長立幼,這在中國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平穩過度的先例,但趙武靈王正式開啟了孕期模式。

第一步,禪位給太子何,是為趙惠文王。

最喜歡的小兒子當了趙王,按說該消停了吧?趙雍偏不,他看到自己大兒子被自己廢了卻毫無怨言,居然憐憫起來。

你憐憫歸憐憫,好喫好喝的給他不就完了,人家非不,找了個叫田不禮的人輔佐他大兒子,這個田不禮是個落魄貴族,這下找到個東山再起的機會,竭力攛掇公子章造反。

而趙武靈王的態度就更有意思了,要不說作死呢,他覺得小兒子趙惠文王是自己扶起來的,所以我做什麼你都不能怎麼樣我,而對大兒子,虧欠的感情一觸即發,準備立他為代王,和趙惠文王平起平坐,結果遭到了趙惠文王的反對。

幫大兒子造小兒子反,結果敗露被餓死

趙武靈王被惠文王拒絕後,後悔了自己這麼早退位,於是就想找機會把趙惠文王廢了,讓大兒子當趙王。

結果曾經英明神武的趙雍本來想匡小兒子出宮,趙惠文王不是傻子,讓大臣肥義試探,趙雍氣不過,把肥義給殺了,打草驚蛇!

趙惠文王一怒之下包圍了趙武靈王的宮殿,派人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公子章。

趙武靈王就這樣在宮中被兒子困住,三個月纔打開宮門,屍體都臭了。

曾經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終於把自己作死了。


關註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