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衡量書法名家的作品?

其實也就是和如何欣賞一幅書法作品?學會欣賞書法作品了,

書法名家的作品誰好誰孬就自然明白!

首先說用筆:

我們看這幅字,可以說明小朋友的用筆還不是很純熟。還做不到中鋒用筆。從「尋」中間的凡,到「寶」下面的貝,我們都可以看出來,小朋友在使用毛筆上還沒法做到純熟,伴隨的是大量的側峰的出現,比如說「尋」的橫劃,以及「書」的橫劃。

所以,不用提及結構,從壁畫上看,我們就可以看出,小朋友用毛筆還不是很熟練。

也就是說,純粹從使用毛筆的技術上來看,小朋友離過關還差得很遠,而虞世南完全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虞世南的提按,圓轉,做得都很自然,而且表現方式很豐富。不像小朋友一般單一。

其次說結構:

如果從結構上來看,小朋友的「尋」的中間過於局促,「書」字的筆畫,並沒有寫出顏真卿本來筆畫粗細的那種豐富的對比變化,比如「寶」字,下面的「貝」的部分,四條橫並沒有保持一個平行。這些都是小朋友寫的不到位的地方。

這一頁同時有「書」和「寶」兩個字,大家可以看看,在顏真卿的處理中,如果我們單看每一個比劃的粗細。比如說,只看「寶」字下半部分「貝」的筆畫粗細處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中間兩橫最細,其次是最上面的橫折一橫,然後是下面一橫,然後是左邊的豎,而右邊的豎最粗,這種處理,完全是為了平衡,上半部分,由「王」這個部分,所造成的左傾感。這就是顏真卿結題上的小智慧。

而小朋友為了把寶字寫穩,首先把「王」字寫穩,然後又不自覺的模仿了寶的有半部分的寫法,加重了右邊的點,導致,整個字,其實中心往右偏。這就是沒學到位的表現。

二: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孔子廟堂碑就真的好么?

只是題主截出來的這一小部分,可能不太能說明問題。

這是我找到的《孔子廟堂碑》一頁,其實很多人看到這樣的字會覺得很奇怪,很多字寫的歪歪扭扭,不太好看,就比如說,我截的這張圖裡面的「於」字,明顯就是有些彆扭的字。虞世南為什麼這麼處理呢?

我們並不知道。但是你可以自信一點兒的說,虞世南沒有處理好。也許是刻工沒刻好,也許是虞世南沒寫好,總之,這個字處理的不好。

那麼,《孔子廟堂碑》有沒有處理的很精彩的地方呢?

這頁,整體就很好。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問題主一個問題。如果小朋友的書法,和虞世南的書法都擺在你面前,讓你去吸取優點去學習,你選擇學習哪個?

我認為,大家都會不猶豫的選擇虞世南。因為你學習虞世南,可以學到一個不同的風貌,可以在虞世南的整體風格上有所提高,達到自己的書寫高度。而小朋友的字,養分就低多了。我們把小朋友的字和顏真卿的字擺在一起就知道,小朋友在字處理的複雜程度,筆法的精妙程度,遠沒有顏真卿複雜以及熟練。

那麼,我們可以看看,名家對虞世南《孔子廟堂碑》的臨摹,可以寫出什麼效果。

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對《孔子廟堂碑》的臨摹,恰巧,我也是選了一張,我說的那個「於」寫的不太合理的那個段落。我們看看沈尹默的處理,和孔子廟堂碑的處理。

——沈尹默臨本

——原拓本

不用多說,就知道,沈尹默做的改變,不過是保持虞世南《孔子廟堂碑》的整體風格上,讓他變得更和諧罷了。

如果用句更簡單粗暴一點兒的總結:

虞世南得了80分,沈尹默讓他變成了90分。

小朋友得了40分,顏真卿本人得了85分,當代人我們去寫顏體的目標,是得到90分。

這個評價體系來評價它。

隋唐楷一路,尤其是唐楷,是工穩的代表。代表了楷書裡面最精確,最理性的那部分。同樣都是楷書的魏碑,那就自由多了。而且我們看《孔子廟堂碑》的整體風格,也是方正的,不是像《爨寶子碑》一樣那種誇張的風格,甚至也不像《張猛龍碑》一樣稜角分明。所以,他適用於唐楷的審美標準。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首先就要看看,每個字,虞世南是不是做到了第一標準,平正。我所指出的「於」字,就是出了這樣的問題。

恰巧

老師也找了歐陽詢的字,我就借這個字來講一下,虞世南問題在哪兒。

歐陽在《虞恭公溫彥博碑》裡面的這個於的處理,同樣是左邊部分高度整體大於右邊,但是你卻不覺得他的不平正,但是虞世南的字,你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他的處理,讓整個字的右邊,向右下方倒。如果你手頭有筆,可以沿著虞世南的於的兩個點的右側邊緣比一下,你可以明顯的發現,他的點的右側邊緣連成的線,是一條左傾的直線。歐陽詢的兩個點的右側比一下,發現,他同樣也是成一個向左傾的直線。

同樣都是左傾,為什麼是虞世南的字就倒了,歐陽詢的就沒有倒呢?

一個是左傾的角度問題,虞世南的稍微大了一些。

一個是點畫形態的問題,虞世南的第一個點,給這個字中間留出了太大的空間。第二個點,在空間的切割上,佔用了一部分第一個點留出的塊面空間,但是卻沒讓這個字站住。

一個是結構搭配的問題,上面的人的撇,本身左傾就比較嚴重,下面的點,右家中了左邊空間的厚度,而人的捺,基本是橫著出去的,所以並沒有讓整個字穩定下來。

而歐陽詢,同樣在內部空間做變化的時候,很好的加強了字的對比,呼應,同樣也在把兩個點寫歪的同時,保證了字的穩定。這就是歐陽詢高明的地方。

所以,當我們評價唐楷的時候,首先,還是要保證他是平正的,因為這是唐楷的主要藝術特點。你可以理解於字左右兩個部分是這個字的最重要的部分。他們兩個共同的目的,是為了讓這個字平正,而為了讓平正變得有去,這裡兩個部分可以有不同的寫法,比如無論是歐陽詢還是虞世南,都選擇了把左邊的木的豎寫歪,這就是為了增加對比了。

既然增加了對比,還要保證平正,那就要看,怎麼把寫歪的筆畫救回來。

顯然在這個於字上,虞世南翻車了。歐陽詢站住了。

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因為為了追求局部的對比,而犧牲了整體平正的藝術特點。這就是喧賓奪主了。

回過頭說,還是要建議大家學習虞世南,而並非沈尹默。原因是因為,在面對不成熟的作品的時候,我們更好學習到,作者對於字的處理思路和方法,當年虞世南想到,沒做到的事兒,他給你開了個頭,你可以好好想想,怎麼在保持他的平正的基礎上,去寫的變化。而對於沈尹默的作品來說,他已經有了自己的藝術選擇,對於這種相對來說精確地作品來看,對於初學者,就很難在其中再汲取養分了。

一定要記住一句話:每一個範本都是有缺陷的。是否敢提出來缺陷,以及你能看到多少缺陷,是取決於你的書法修為的。

————————————————————————————

至於題主所說的分明的稜角的問題,其實代表了題主書法審美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開放性,以及對書法的精神內涵領悟不夠的問題。

以我的經驗,一篇答案篇幅不宜過長。題主只需捫心自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認為,稜角分明的就是好的楷書的評價標準。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著名的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是不是就不算是好的書法作品。因為其不注重稜角的分明。

而《姚伯多造像記》這樣的稜角分明,是不是就是好書法。

————————————————————————————————

我就不回答題主最後一個關於蘇軾作品的問題了。

因為信息量已經足夠大了。這些事情,值得題主好好想想,也許會解開你的疑問,也許會帶來新的問題,說了這麼多,只是希望,題主在做出自己判斷之前,好好想想,自己現有的對書法評價的學習,是否可以自圓其說,這其實是最重要的。

在你想讓別人說得不空洞之前,首先,先得看看,自己問的每一個問題是不是空洞。自己的每一個評價標準是不是全面。只有自己有一個理性的接受的態度去審視自己的審美體系,你才能有一個理性的態度去接受真正的理性的審美體系。


怎樣衡量書法名家的作品,首先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何為書法名家。從字面上講就是書法上有造詣,有影響力,有名氣的人。

上下五千年,在中國的文明歷史長河中出現過很多書法聖手名家。例如比較有影響力的,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孫過庭,懷素,張旭,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煩,虞世南,薛稷等等很多耳熟能詳之人。他們皆為名家,也在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留下輝煌一筆。每個時代的書法名家的作品都有其時代的特色。

比如晉唐兩個時代書家作品追求的風格就不同。晉人講究神韻,風骨的飄逸洒脫。而唐人則追求法度的嚴謹。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生生不息,脈脈相承。主要是我們每個時代的書家,都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應合時代要求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一個時代一個風貌。

清朝做為一個未代封建王朝其書法也達到了一個高潮,無論我們根據現代人的審美稱其為館閣體也好,清朝各個階段現存於世的墨跡也最多。特別是康乾時代文化興盛,國力強盛,其書法名家也給我們今人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

民國之後至今,中國經過百年動蕩和化時代的變革。

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的碰撞之後,曾一度亂象叢生,書家遍地無名家。各種說法不一。但在我們這個大變革的時代,也是文化變革時代。在百家爭嗚,百花齊放中,中華文明又進入了一個復興時期。書法做為國學中的重中之重推上歷史的前台。相信十年,二十年之後的學習,傳承,創新,沉澱書法名家會層出不窮。

總之,衡量書法名家的作品要考量它傳承與創新。要考量它藝術價值的時代性。要考量它文化的延續性。


一件 書法作品是否優秀,主要從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書法作品本身藝術效果兩個方面來衡量。

首先,看作者所選題材內容的主題思想是否積極向上,是否符合 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

其次,就是看作者對作品本身的藝術處理如何,包括筆法,間架結構和章法這幾個方面。

所謂筆法就是用筆的方法。筆畫是構成書法藝術的基本元素,或稱為造型語言。筆畫的書寫水平,神采韻味,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藝術水平。用筆大體由三個部分組成,即起筆,行筆和收筆。起筆是用筆的關鍵之處。起筆不外乎方、圓、藏、露這幾個方面。方與圓是講筆畫起筆處的筆形。藏與露。是講起筆處用筆的方法。由此可以派生出形態各異的筆畫,一般的講 ,圓筆藏鋒統屬於篆法,方筆藏鋒統屬於隸法。兩種筆法表現出陰柔和陽剛兩種風格,因此,在實際的書寫實踐中,大多兩種筆法交互使用。

行筆又稱運筆,書法的運筆要追求如錐畫沙,如屋漏痕藝術效果。達到力透紙背的厚重感。行筆速度要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運筆速度的快與慢,在字面上會出現輕巧與厚重的對比關係。收筆又稱為結筆,收筆即是一畫的結束。收筆一般分為,藏鋒和露鋒,藏鋒的收筆,其效果是收筆處筆型含蓄厚重,圓滿成穩,筋骨不漏。露鋒收筆的效果是古掘蒼勁,張馳外放。

間架指的是字的整體造型特徵。結構指的是在一個字的那一部筆畫的組織搭配。兩者既有關係,又有區別,因此就把它們並稱為間架結構。優秀的書法作品,應該具備疏密相稱、映帶勻美、生動活潑這幾個要素。

章法。章法是書法的基本技法之一,古人稱之為經營位置,它好比繪畫中的構圖。具體說就是處理好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關係。達到知白守黑,蔬密得體,揖讓有致,顧盼生情,創造出整幅作品的次序美與節奏起伏變化的美感。

一件完整的書法作品應包括正文,題款和印章三個部分。這三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些都是在處理章法上需要考慮的。

另外,書法作品的款式也很重要。款式就是書法篇幅的形式。書寫格式應根據具體場合,作品的用途、文字內容及書體來決定。 款式選擇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作品的視覺效果。


書法是一門獨特的漢字藝術,對於書法名家的書法作品如何衡量,主要從三個方面:

一.書法的格調。

一個人的知識、文化、修養、品德都能從書法作品中的內容體現出來,中華傳統哲學思想為書法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二.要看書法作品的筆法、章法、墨法,就是技法。每個字都有出處。長短線、粗細線搭配的好,長線連綿不斷,短線乾淨利落,飽滿圓潤。

三.要有質感,「寬可走馬,密不容針」,字型舒展、開闊不鬆散。

這是我的一點拙見,歡迎評論。


明年書法,

主要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

1--取決於書法家的一言一行是否暗合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儒家所講的中庸指導。

2--有很多字隨機應變,每個字沒有一個相同的,同樣的字不同的寫法。

3--一個字好壞取決於線條和質感,像啟功的字,有多少人去模仿,寒假能一眼就看到了。因為寫起來非常有難度。


從事一個行業久了,自然而然的會有很多這個行業的特徵。其他的行業叫「職業病」,我們藝術生叫「藝術氣息」。1、畫畫是光影的藝術,光影是造型藝術的基礎。對於畫家來講,世界上沒有神馬比「光影」更迷人的東西了。2、畫畫是一門「致廣大,盡精微」的藝術,一遍一遍深入刻畫的過程,是最具有挑戰性和成就感的。一幅好畫,要經得住近看,更經得住細看。所以畫家注重細節是基本要求啦!3、大部分人都喜歡新東西,但是畫畫的人往往對「舊物」有種非常特殊的情節。舊馬燈,銅火鍋,這些過時的東西,在畫家的筆下重新有了生命,更有了一些歲月釀造的美感。4、自從學了畫畫,再也不能直視一個紅蘋果了,光源色、環境色、反光色,顏料盒裡的所有顏色都能用的上……5、春日青、晴朗藍、愛琴海、釉里紅,這些都是高級灰的名字哦~6、就像建築師喜歡建築,植物學家喜歡植物一樣,有種莫名的親切感。7、本身作為一名藝術家,對於藝術品的魅力和完美感同身受,所以,畫畫的人最容易一擲千金去收藏自己喜歡的藝術品了。有時候還會因此吃幾個月的泡麵。


明代董其昌論:「發筆處,便要提得起筆,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蓋用筆之難,難在遒勁,而遒勁非是怒筆木強之謂,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動輒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興行書得之,須悟後始肯余言也。」初唐四家之虞世南,後人稱之為虞永興,褚遂良與歐陽詢、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古代人衡量書者,其書,再其人。如清代劉熙載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主要取決於以下三大方面:

1、書法的格調。

格調的高低取決於什麼?取決於書家的一言一行是否暗合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如儒家所講的中庸之道,道家的道法自然等。這既是做人的氣質,也是書法的格調。

2、書法技術的豐富。

筆在王羲之的手裡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工具,他的很多字都是隨機生髮的,他的字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同樣的字都能在不同的字帖里找到變化。但王鐸和傅山的字一眼看過去充滿了變化,但一些相同的字卻容易有雷同。當然變化是最難的,因為只有底子厚了才能自如的變化。

3、技術的難度係數。

一個字的好壞取決於線條的質感,像啟功的字,很多人都去模仿,甚至很多人都去造假,但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來。尤其是他是細線條,任何人都沒辦法模仿得一模一樣,因為寫起來非常有難度。


書法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就會出現什麼樣的書風。在今天,靜穆和散淡與時代不相融。靜而遠、淡而深的旨趣與世風脫節。快節奏的時代特徵抵制著書法的「慢」功。再加上近百年來對傳統的抨擊和近十年來對「國學」跟風的熱捧都是對書法要命的傷害。19世紀下半葉出生的馬一浮留學美國回來,中西兼修,有「國學大師」之稱謂,他的書法觀是「書法須古,方能入雅;多識古法,自具變化」,「變不須刻意,意與古人 合,寫出己心」,提倡筆墨之外的學問積累和藝術修養,達到神悟古人深玄之趣的境界。如此看來,今天的書家離古人太遠了。


能把字寫成藝術,另其他人無法模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