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詩經》的藝術成就

從整體上看,《詩經》的風格是平易質樸的,《詩經》是產生於北方的作品。北方民族的特點呢,是非常務實,而不善於玄想,所以詩經裡面的作品,除了少數一些詩史中包含民族起源的神話以外,《詩經》一般不表現超現實的事物。

它也沒有什麼爛漫的奇想和荒誕的情節。這一點是和後來的楚辭是有明顯區別的。

在這種平易質樸的總的特點之下,它在藝術上也取得了非常傑出的藝術成就,這些成就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01.01 鮮明的形象性

《詩經》中大部分作品是抒情詩。這些詩並不以刻畫人物為主,但其中有了較為鮮明的主人公形象。

詩人往往通過感情的直接傾訴,使人感受到他們的不同個性,比如同樣思念戀人的歌。

有的作品在抒情中帶有一些細節和行動描寫,使主人公的情態宛然可見,比如衛風中的某些描寫,剛毅果斷,首如飛蓬。有的作品運用了景物和環境描寫來渲染氣息,烘托感情。

比如:《小雅·採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飢又渴真勞累。滿腔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王風·君子於役》:

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

丈夫服役去遠方,服役長短難估量,不知到了啥地方?雞兒已經進了窩,太陽也向西邊落,牛羊成羣下山坡。丈夫服役在遠方,教我怎不把他想?

《陳風·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亮出來多明亮,美人儀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輕盈,讓我思念心煩憂。

《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唸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河水中央。

蘆葦悽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乾。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的沙灘。

這些詩在具體描寫客觀事物的時候,都是情景交融,神韻飄渺。

01.02《詩經》運用了賦比興的文學手法

01.02.01朱熹說:「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賦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在《詩》中,鋪陳,直截了當的說,也不比喻,也沒有其它的手法,它卻是一種積極的修辭手段,詩人往往用這種手法對客觀事物展開具體細緻的描繪。

《小雅·無羊》:

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羣。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爾羊來思,其角濈濈。爾牛來思,其耳濕濕。

或降於阿,或飲於池,或寢或訛。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或負其餱。三十維物,爾牲則具。

爾牧來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爾羊來思,矜矜兢兢,不騫不崩。麾之以肱,畢來既升。

牧人乃夢,眾維魚矣,旐維旟矣,大人佔之;眾維魚矣,實維豐年;旐維旟矣,室家溱溱。

誰說你們沒有羊?一羣就有三百隻。誰說你們沒有牛?七尺高的有九十。你的羊羣到來時,只見羊角齊簇集。你的牛羣到來時,只見牛耳擺動急。

有的奔跑下高丘,有的池邊把水喝,有的睡著有的醒。你到這裡來放牧,披戴蓑衣與斗笠,有時背著乾糧餅。牛羊毛色三十種,犧牲足夠祀神靈。

你到這裡來放牧,邊伐細柴與粗薪,邊獵雌雄天上禽。你的羊羣到來時,羊兒小心緊隨行,不走失也不散羣。只要輕輕一揮手,全都躍登滿坡頂。

牧人悠悠做個夢,夢裡蝗蟲化作魚,旗畫龜蛇變為鷹。請來太卜佔此夢:蝗蟲化魚是吉兆,預示來年豐收慶;龜蛇變鷹是佳徵,預示家庭添人丁。

也是這方面的代表作,用賦的手法,表寫牧場上的情景,活靈活現,身臨其境。

用賦的手法來抒情的如《齊風·雞鳴》: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

公雞喔喔已叫啦,上朝官員已到啦。這又不是公雞叫,是那蒼蠅嗡嗡鬧。

東方曚曚已亮啦,官員已滿朝堂啦。這又不是東方亮,是那明月有光芒。

蟲子飛來響嗡嗡,樂意與你溫好夢。上朝官員快散啦,你我豈不讓人恨!

用賦來構成對話,形成意趣盎然的對話。

01.02.02比就是比喻。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有時,詩人運用博喻,將一連串的比喻排列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突出事物的特徵。

如《衛風·碩人》中用「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手像春荑好柔嫩,膚如凝脂多白潤,頸似蝤蠐真優美,齒若瓠子最齊整。額角豐滿眉細長,嫣然一笑動人心,秋波一轉攝人魂。

來刻劃莊姜的美貌。

《大雅·常武》中用「王旅嘽嘽,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綿綿翼翼。不測不克,濯徵徐國」。

大周王朝的軍隊氣勢如虹,攻勢凌厲猶如衝天之神鷹,三軍猛進猶江漢奔流潮湧,守陣地穩固如山巋然不動,陷敵陣猶如決川勢不可當,隊伍穩紮穩打接力向前沖,威不可測當然也不可戰勝,就這樣大清洗般大敗徐國!

來顯示周朝軍隊的強大氣勢,非常精彩傳神。

這些比喻,使詩文,豐富多彩,生動貼切,明暗正反。《詩》中還有通篇用比的作品。如《豳風·鴟鴞》假託一隻小鳥訴說其不幸遭遇,以比喻下層人民的生活慘況,是一首新穎別緻的禽言詩。

01.02.03興是發端,朱熹說:「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興是用於一篇或一章的發端,用以引出後面的句子。有的興句與後面的內容沒有內在的聯繫,只是起個引子的作用。有些起興的意象具有豐富的內涵,可在詩中產生多重藝術效果。

比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

在當時主要用在婚禮的場合的《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後面兩章,是小夥子的想像,不是真實。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採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01.02.04 比興之間的關係

那麼,從文學修辭手法上來說,比和興有什麼區別呢?

這兩者都是一種形象性的表達方式,比就是比喻,有一種事物比喻另一種事物,兩種事物之間一定要有某種較為直觀的相似性。

而興則通過具體物象來感發意志,引起聯想,物象與詩義之間不一定要有什麼邏輯上的聯繫。

凡是觸景生情、託物言志、啟發感悟、引申發揮等,都屬於興。比興手法常常結合一起使用,引譬連類、含蘊無窮。

01.03《詩》的這種詩歌形式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01.03.01《詩經》中的語音具有音樂性《詩經》主要是四言詩,每句二拍,每拍兩字。但不少作品又打破了四言的格局,採用從二言到八言不等的句式,形成了參差錯落,靈活多變的詩體。

《詩經》與音樂配合密切,普遍採用了迴環復沓、重章疊唱的形式。

比如《周南·芣莒》(據說此植物可以治療婦女的不孕症):

采采芣苢,薄言採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清代方玉潤稱讚此詩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綉野、風和日麗中羣歌互答,餘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

01.03.02《詩經》的語言準確生動,豐富多彩

《詩經》的語言是經過提煉加工的書面語,其特點是準確生動、豐富多彩,特別是動詞和形容詞運用十分巧妙精當。

《詩經》中還大量使用了雙聲、疊韻、疊字詞語,增強了作品的形象感和音樂美。《詩經》中有很多辭彙,如「瞻望」、「佇立」、「翱翔」、「顛沛」、「一日三秋」、「憂心如焚」、「赳赳武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等,至今還為人們所用。

比如有些詞,《紅樓夢》賈母所說的,可憐巴巴,可憐兮兮,你解釋一下,解釋不了,這就是一種語氣詞,是從口語來的,從詩經裡面保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了,至今還作為成語來使用。

02《詩經》對中國文學創作的影響經久不衰

02.01《詩經》的寫實精神

《詩經》中的很多作品都是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是「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產物。詩人直抒胸臆,敢於大膽的反映現實,旗幟鮮明的頌美與怨刺。這種強烈的現實性是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一個優良傳統。

另外,《詩經》是北方的作品,特別是在先秦時期,南方和北方文化差異很大。

北方呢,文化發展比較快,因為北方的地理和自然環境,相對來說比較惡劣,生活艱苦,勞動艱難,我們看西北的黃土高坡,黃河流域經常發水災,氣候寒冷。古代的人們通過農業生產來獲得糧食,在北方那是非常艱難的,所以,北方的人民就養成了艱苦卓絕,非常務實的傳統。

他們沒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也很少去渴望老天爺降下神佑,畢竟這種東西不現實,更多的是需要自己通過辛勤的勞動,用滴滴的汗水在土地裏獲得收穫。所以,《詩經》就突出的表現了北方民族這種務實的傳統,它裡面沒有多少浪漫的想像,鬼神這些都沒有,這也是《詩經》寫實性的一個方面。

它只表現現實生活,它對事物進行真實具體的描寫,觀察非常細緻,且描寫面面俱到,這種寫實性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個優良傳統,尤其是儒家為代表的寫作傳統,非常關注現實問題。

02.02《詩經》的創作技巧已經成熟

《詩經》的賦比興手法以及純熟的創作技巧,被後代詩人大師所借鑒。特別是比興,在古代詩歌中已不單純是表現手法,而是生動的形象與濃厚的內容、蘊蓄無窮的風格的統一。它是我國詩歌史上最重要的創作原則。

《詩經》已經成為一種藝術上的營養,被後代人大量的吸收。

02.03《詩經》形式和語言都對後代產生了重要影響

《詩經》靈活多樣的詩歌形式和生動豐富的語言,也對後代各體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比如曹操,嵇康,學習並創作四言詩,都寫的很好,這對後來一些有韻散文都有影響。

總之,《詩經》作為我國文學史的一個重要開端,對於後代文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也是極為深刻深遠的,我在數十年前當年學習中國各時期文學史的時候,就深深的感到了這一點。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