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是人與人區別最大的原因之一,他是一個思維方式,很多人之所以比別人高級,就是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而今天要聊的獨立思考,就是高級思維方式的其中之一

在工作中,領導給你一個任務,普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怎麼去執行,要做成什麼樣子,而擁有獨立思考的人,他們會去思考這件事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他的本質是什麼,需求是否合理

舉個例子:

滴滴打車一直存在著安全隱患的問題,在滴滴第一次出現在市場上時,就有人提出過安全問題,當時滴滴為了解決大眾的疑慮,特意出了一個「人臉識別」的功能,通過軟體掃描司機的臉,識別司機是不是本人

我記得當時這個功能還在大肆的宣傳,各種運營和宣傳,告訴大家自己有多安全,但是我們冷靜的想一想,人臉識別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你上車的時候跟司機說:「師傅你別動,讓我掃一下你的臉是不是本人」,「呀!你不是本人,我不能上你的車」

這個場景不覺得可笑嗎?

現在的滴滴軟體里已經看不到這個功能了,因為大家在做完之後才發現,這個功能根本沒什麼卵用,在實際場景中,大部分人根本不管司機是不是本人,甚至有時候車牌不對都會上車,因為他不想再重新等下一輛車

當滴滴開始做這個人臉識別的功能時,大家都是統一的去「執行」,如果有人能提出質疑,討論一下這個事情是否能解決問題,是否真的是用戶需要的,也不至於花那麼多錢做完之後就下架

剛才我們說了一個詞叫「質疑」,質疑是獨立思考的第一個步驟

我最開始鍛煉獨立思考的時候,總是害怕自己走火入魔,因為不斷的質疑別人會讓人覺得我是杠精,但是通過不斷的練習,我發現質疑和抬杠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性質

抬杠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不行、我覺得你說的不對、你憑什麼這麼說」

質疑是什麼意思?

「這樣真的好嗎?這樣真的對嗎?這樣真的有效嗎?」

對比一下就能看出來,抬杠:「是在否定任何事情」,而質疑:「是在思考合理性」

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第一步是要做的是「質疑」,而在質疑之後,我們要做的是「通盤思考」,目的是為了「發現真相」

舉一個例子:

我之前做過一個電商平台,運營向我提出了一個需求:

馬上就要國慶節了,大家都放假回家了,如果有人購買商品,我們這段時間是不能發貨的,能不能在產品上增加一個彈窗,告訴用戶這段時間不能發貨

這件事情聽起來挺合理的,為了避免用戶產生疑慮,提前告訴用戶發貨時間,按理說這個需求應該立馬就做,在國慶之前就要上線

但是我們想一想,這個需求真的合理嗎?

通盤思考:

1.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公司在節假日沒有人值班』,這是產生問題的原因

思考:如果是節假日不上班,那除了國慶節,其他節日是不是都要彈一個彈窗?

2.周末是不是也不發貨?

為了了解真相,我去找運營了解情況,發現確實周末也不能發貨,因為周末不上班

思考:那是不是每個周末也要彈一個彈窗?

3.能不能在周末和節假日安排一個人值班?

考慮一下真實情況,總共就一個運營人員,讓他加班不合適,而且產品還處在起步階段,一個用戶都沒有,當用戶量達到很多的時候,我們可以再考慮周末派個人值班,但是現在並不需要

4.我們真的需要告訴用戶這件事嗎?

在一個用戶都沒有的時候,我們做不做這個功能都無所謂,反正也沒人看到

思考:如果將來用戶多了怎麼辦?真等到那時候,安排個人值班就能解決問題了,所以將來也不需要有彈窗

5.如果已經有了一些用戶,但運營人員不夠,用彈窗的形式真的好嗎?

從交互體驗的角度來講,當用戶產生購買意向時才需要看到這個信息,因此沒必要大張旗鼓的告訴別人我們不發貨,所以彈窗的形式並不友好,我們需要弱化這個信息,只需要在購買前能讓他看到就夠了

你看,整個環節就是先通過「質疑」,然後不斷的發現真相(真實情況),最終尋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有兩件很重要的事情

  1. 分析本質
  2. 尋找真相

分析本質:

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目的是什麼?根本原因是什麼?

比如剛才的案例,對方提出要做個彈窗,那我就要思考,他做這個功能的目的是什麼,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

表面上看,他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告訴用戶我們某一段時間不發貨

然而我們要思考的不是怎麼做,而是「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一想,我們就發現了問題的本質,本質是「節假日沒人加班,所以不能發貨」

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分析事情的「本質」,去發現事情的真相「真相」

在「奇葩說」這個節目里,獨立思考是常見的一項技能

當我們聽著其中一方在陳述時,另一方不能跟著別人的思路走,如果思路被帶走,就是我一開始說的「領導給你一個任務,你只想著如何執行,沒有想過到底合不合理」,你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只能陷到別人的坑裡

所以跳出別人的思考範圍,保持自己這個個體的思考,就叫做「獨立思考」,而在思考的過程中,你要注意聽對方說的每一句話,分析每一句話的本質是什麼,當本質與目標(真相)脫離時,你就發現了漏洞

舉個例子:

這次的題目是「有一個晶元,可以讓全人類大腦一秒鐘知識共享,你支持嗎?」,我們看一下陳銘的發言

他講了一個大家都認可的事實,輕易的就獲得了大家的信任,因此大家會跟著他的思路走,然而詹青雲卻輕鬆就破了他的套路

她告訴大家,我們現在討論的問題,「本質」上時在講知識共享

而陳銘是在講另外一件事,「本質」上與我們討論的話題是不同的,因此他的論述不能成立

在實際工作在,你可能覺得獨立思考和「設計頁面」沒有太大關係,然而當你去思考頁面本質的時候,就會打開一片新大陸

比如一個Banner,幾乎所有產品的首頁都會有一個Banner,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有?只是因為別人有,所以自己也要有?

當你結合「實際情況」分析自己的產品和用戶時,你會發現這個Banner不需要特別突出,甚至有的產品沒有Banner都行

再比如淘寶的Banner設計,他的圖片達到了8張,很多人會說:我看淘寶有8張圖,所以這樣設計肯定沒問題

但是你想一想,淘寶的每一張Banner都是精準推薦,而你卻在Banner上穿插了各種廣告和活動,他們的「本質」完全不同,怎麼能相提並論呢?

除了Banner以外,任何設計都要保持獨立思考:這個流程真的更簡潔嗎?符合用戶心智了嗎?用戶真的能看懂嗎?...

每一次質疑都是為了發現真相,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只有保持的獨立思考,你才能做出合理的設計,真相往往就在那裡,等著我們去發現而已

最後我放上自己做過的一個關於獨立思考的小練習:


人與人的不同就體現在思維方式上,而獨立思考只是眾多思維方式的其中一項,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或者想學交互設計,可以在下面留言告訴我,我盡我所能為這個行業做出一點小小的貢獻

另:

本篇文章屬於原創,你可以分享,但請不要隨意轉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