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白切雞」始於清代,數百年來白切雞推陳出新,歷久不衰,因為烹雞時不加調味,白煮而成,冷卻放置,也有的包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再喫,(這樣雞肉的囗感更加緊緻爽口)食用時隨喫隨斬,故而得名「白斬雞」「白切雞」 。

如果雞的選材,選擇的是廣東清遠出品的三黃雞(腳黃、皮黃、嘴黃),廣東人又稱之為「三黃油雞」。

白切雞皮爽肉滑,清淡鮮美,最大限度的保持了雞肉的原汁原味。

廣東喫白切雞時,大多是以姜、蔥配製的調料佐餐,喫起來比較清淡。白切雞點蘸的佐料還有很多,如:醬汁、蔥油汁等,極具區域特色。

白切雞最好選擇用:走地肥嫩稚母雞(稚母雞特指自然生長0.8-1.2公斤的母雞)稚雞就是嫩雞,指未下蛋的小母雞或未開啼的小公雞,後者又叫童子雞。

我們潮汕有句俗語叫:「稚雞碩鵝老鴨母」。俗語講的是「三鳥」宰殺喫食的最佳生長期。


白切雞好不好喫,最重要是雞質好不好,即養的日子多久。選養150~210天的走地雞一般都是靚雞,靚雞的標準是肚子裡面有蛋珠或正在生蛋,7個月以上的老母雞又太老了,不好喫,閹雞要180天~250天。

市場上賣的雞一般分為

1)麻黃雞,70天的生長期。

2)三黃雞,80天

3)清遠雞,90天

4)黑毛雞,90天

5)文昌雞,110天

6)果園雞,150天

7)閹雞,130天

不論那種雞,只要150天以上,正在懷蛋或正在生蛋的雞,都是靚雞。

白切雞我的做法,選養150天以上的走地雞(市場上有得賣,對小販說就要5個月以上的靚雞,小販一般都賣給你,不過價格貴一些,農村散養雞當然好,但好多刀系買回來放下地走一走就賣比客人,價格貴三倍,穩笨七),放血去毛當好,煲滾一煲水(鍋一定要大的,小鍋水溫不夠,浸不熟雞),水一定要浸過雞10Cm以上,放一些鹽,雞粉,薑片在水裡,抓住雞頭把雞放入滾水裡(不要熄火)20秒,抓住雞頭把雞提起來,然後又把雞放入滾水裡,如此反覆5次,之後把雞放入冰水裡(冰水提前準備好)浸二分鐘,這樣做目的是去血水和令雞皮脆口,把火轉為小火,水起小水泡得了(約92度°),把雞放入起小水泡的水中,蓋好鍋蓋,小火煲8分鐘(注意,小火使水起小泡得了,千萬不要大火哦。然後關火,浸15分鐘,欣開鍋蓋把雞撈起放入乾淨的冰水中浸3分鐘,撈起用叉燒架把雞掛起30分鐘,目的是把雞裏的水份滴乾,然後砍件上碟。

薑蓉的做法,把沙姜或肉姜,去皮,紅蔥頭,用刀朵至細碎的薑蓉紅蔥頭,放小量鹽,雞粉與薑蓉撈混,小火起鍋,放小量花生油入鍋裏,放入薑蓉紅蔥蓉與油慢火翻炒一分鐘,用碗裝起用作切雞調料,這樣就大功告成了。

另外,燒滾油攢落調好味的薑蓉也可以,不過沒有炒的沙薑蓉香。


白切雞用公雞母雞都行,公雞和母雞口感不一樣味道也不一樣,公雞一般食用醃過的公雞通常叫線雞,母雞叫項雞。線雞肉多肉質結實有彈性,項雞肉質相對比較嫩,先說線雞吧,線雞飼養期應該在10月左右為最佳,這個飼養期內的醃雞肉質結實而不柴,雞肉帶有雞香味,是酒席,婚慶常備的白切雞。項雞應選用飼養期在6個月左右且體內有雞蛋還沒生蛋的項雞,有蛋怎麼辨別,伸手進雞屁股裏摸能摸到蛋的,生過蛋怎麼鑒別,吹吹雞屁股毛看看屁股屁股洞小的就是沒有生過蛋的。用這個飼養期的母雞肉質鮮嫩雞肉帶有雞香味最適合白切。希望我的答覆能幫到您,本文章純屬原創,有關於美食問題以及疑問歡迎關注。


白切雞最好選用沒有「開檔」的小母雞為好,廣東清遠雞是最有名的白切雞食材,你可以郵寄的方式購買到,也可以選擇當地的稚雞,也就是沒有下蛋當年的小母雞。

你只是問了食材,可能做法上你已經知道,這裡就不用說了。


白切雞用一年生嫩母雞為好 小公雞很少拿來做白切雞 大概和它的肉質不如母雞鮮美有關

白切雞是一道做做簡單 喫喫美味的菜餚 宜家宜宴 因母雞自身固有的鮮味無需添加味精雞精佐味 充分享受自然的原滋原味

1、小母雞掏乾淨內臟 放入清水浸泡兩小時漂凈血水

2、把雞放入鍋中 加冷水浸沒雞身

3、放入幾片生薑片和少許料酒去腥

4、大火煮沸改小火燜燒15分鐘

5、準備一大盆涼水 把雞從國內撈出放入涼水使之快速冷卻

6、待冷卻後撈出濾幹 切塊裝盆

7、用小碟盛一些生抽或者味極鮮醬油做調料 可根據喜好加入蒜泥

小貼士:

1、白切雞講究鮮嫩 不宜久煮 煮時間長了雞肉會老

2、以前白切雞追求嫩 嫩到骨頭裡還有鮮血 現在禽流感 不提倡這麼做 還是謹慎一些犧牲些口感換個安全

3、可用筷子戳入雞身試一下是否燒熟 能戳進去就是熟了


白切雞最好選用凈肥嫩雛母雞或三黃雞製作,三黃雞尤以廣東清遠三黃雞為最佳。


我們那邊用的是閹雞。


白切雞是廣東名菜之一。應選用健康散養的未下過蛋的母雞或1500克左右的醃雞。因這樣的雞肉厚而嫩,味道鮮美。


仔公雞,比較嫩,仔公雞不宜煮得太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