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是我大學時候就喜歡的作家。

那時我在深圳八卦嶺的大型圖書批發市場閑逛,發現各家書店都不約而同擺放著一本藍色清晰封面的書《誰的青春不迷茫》,堪稱都市男生版的「青春疼痛」系列。

因為書籍封面沒有把作家整張臉印上去看到「一個奮鬥小青年的逆襲人生」、「150萬北漂記錄」等推薦語和一個挎著單肩包的男士形象,我以為劉同是一個單單靠寫字為生,並僥倖出書的網路寫手。

直到後來上職業規劃課,老師推薦了《職來職往》這檔節目,我才知道原來這本小說作者的樣子長得還不錯,以及他在光線這樣知名的傳媒公司擔任核心角色。

在那麼多面試官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劉同。主要是因為劉同形象很清澈乾淨,語言表達也幹練整潔,沒想到這樣一張看起來有點稚氣孩子氣的臉,可以說出那麼多嚴肅或者有道理的話。

我心想,如果他能成為我的領導就好了,或者我有像他一樣的領導就好了。

因為他在節目裏一針見血提出的問題,或者一言蔽之給出的總結建議,都讓我聽了有醍醐灌頂之效。

如果說,作者的身份、光線傳媒的工作平臺是劉同的勳章,那他在《職來職往》中的表現表達就是他散發人格魅力的地方,也是我認識瞭解他的渠道。

後來他也陸續除了很多書,比如《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向著光亮那方》等等,一直把他當做成長導師的我,每一本都有購買。

我很感謝劉同陪我度過的勵志歲月,他身上那種認真、向上、努力的狀態,已經深深影響了我。

不然不會至少有3個朋友都說我「很努力」,不然我也不會在渾渾噩噩了2年後,最終還是選擇了北漂而上。

北漂,是我在高考填志願時候就有的嚮往。因為分數、工資、房等一系列赤裸裸的數據因素,我始終都沒有勇氣邁出這一步,所以北漂也成了我蒙上了一層灰的夢。但我熱愛的,最終還是推動我走向了想去的地方。

我在北漂後,說不曾迷茫那是假的,幾乎每天都在自我否定懷疑人生。

於是找回我大學時就認定的指路人,翻開劉同的職場新書《別做那隻迷途的候鳥》,希望能在書中找到答案和力量。

說一下為什麼要重讀劉同,也算是和初心有關吧。

我畢業那段時間,是自媒體流行發展的盛世。除了劉同,還有各種李大同,方小同都橫空出世,以導師身份自我標榜,積極灌輸他們的經歷價值觀。這樣一看,好像我的選擇變多了,但其實更加不知道往哪走了。

類比學校教育的規定:每個科目只能有1個老師,哪怕「開外掛」去參加課外補習班,也只是在該科目上新增了1個老師。

所以是否可以理解為:我們可以崇拜欣賞很多人,但在某個特定領域,跟隨2-3個人足矣,如果超過10個人以上,我們就不知道要聽誰的了。

讀這本書,我記下的第一個片語是:戒驕戒躁,謙虛喫苦。看了他的案例,我覺得自己喫過的苦,努過的力,都不算什麼了,心理很有安慰。

整理歸納了一些書中看到的有用內容,算作是我自己的警醒,也希望能對你有啟發吧~

▼職場「3232」法則:

花在一份職業上的時間(對於職場的思考時間):3年、2年、3年、2年

第一階段的3年:思考自己能做什麼,對什麼感興趣

第二階段的2年:實踐證明自己能否勝任

第三階段的3年:義無反顧的投入,不要受工資、人際、辛苦的影響

第四階段的2年:總結,為一下個10年做準備。

這十年不是指的實際工齡,而是內心職齡。這樣一算,我應該在第三階段。。

▼人脈資源:

你們要談的是專業,當你真的能夠幫助他的工作時,他自然會對你產生信任感。

▼什麼樣的人能夠發現機會?

1、每天和人競爭,在競爭中尋找機會的人,絕不是坐在那等著發現機會的人。

2、能幹事,廢話少

3、聰明的人會在15秒之內用各種各樣的情緒來製造一些小的交流

4、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為一份工作付出過努力,僅僅是想憑運氣得到一份工作,這也能被稱之為「夢想」?謝謝那些時刻準備著放棄每一個機會的人。

▼關於傳媒人/創意人:

1、如果你愛它,你對它的感覺不會僅僅停留在表層,你會開始研究,開始分析,當你明白規律後,就會越來越明瞭。

2、真正的傳媒人骨子裡都流淌著創意。生活裏信手拈來的創意便做成一檔收視率奇高的節目。

3、做傳媒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4、對事情的態度:簡單、堅定、果斷、不反覆。

5、創意性工作需要沉下心來思考。

▼當你真正投入做一件工作之後,會明白的事:

1、把一件事認認真真做好,所獲得的收益遠大於同事做很多事。

2、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最好放在你擅長且感興趣的事情上。

3、多做一些你感興趣的事情,少做一些為了搶機會去做的事情。老被幹擾,你會忘了自己最想做的是什麼。

4、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那就考慮把你手頭的工作做到極致。

5、有人風風光光做各種事仍未有回報,是因為他們從未投入過。

6、從「做了」到「做」,正如從「知道」到「懂得」的距離。

7、越是在惡劣的環境中做出成績,越是容易被人看到。

8、把焦點聚集在「我究竟能把一件事幹得怎樣」,不再是「我究竟應該在哪裡幹這件事」

▼關於公司管理和麪試:

1、功勞是由公司來定義的,公司定義的功勞纔是真的功勞。上層沒覺得你功勞大,是你做得還不夠大,或者說你還沒有找準真正功勞的方向。

2、管理不是靠權力,而是講道理,是說服他人的管理。如果你無法說服同事,即使你動用了權利,這件事的結果也一定不會太好。

3、你要給面試官明確的答案,而不是讓面試官幫你做選擇。

4、要讓面試官覺得你腳踏實地,並且能明白未來的方向。

5、有趣的簡歷萬裏挑一,無趣的簡歷千篇一律。(這句是我自己歸納撰寫的)


Talking:

以上內容,只是書籍的冰山一角,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去收集搜索劉同的更多書籍來閱讀喲。

我想,我很欣賞劉同的一點,大概就是:他把自己「成功」的原因,從不歸咎於天賦或幸運,而全靠自己腳踏實地、喫苦耐勞、勤勤懇懇的努力。

所以,我們都可以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