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件事確實挺幽默的,大家不妨瞭解下,據說馮國璋當上代總統之後,自己也搬進了中南海居住,有一天喫過晚飯,散步時看見三海里有魚,這些魚色彩艷麗,有大有小非常奪目,於是問隨從。

「這裡面都是什麼魚,怎麼個個都非常好看?」

「回總統,這裡面的魚全是珍稀品種,種類繁多。」

隨從接著說「您看見那幾條黃河大鯉魚沒?全是袁世凱大人養的。」

馮國璋驚訝道「這麼大的紅魚,怕是有三尺那麼長吧?」

「總統,這還算小的,裡面有一條活了幾百年的魚,四十多斤的名貴鯉魚,鯽魚脖子上繫了兩道金圈,掛著兩塊金牌,您可以找找看。」

之後隨從開始介紹起來,說這魚池從明朝嘉靖年間就開始有人養魚,每個中南海的主人都會在活魚翅上插御字金牌,最後放入魚池,最重的有幾百斤。聽完這些馮國璋突然說了一句話「把這些魚賣了吧,肯定值不少錢」。

馮國璋並沒有開玩笑,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來這裡將魚全部打撈起來,為了賣個好價錢,賣的時候不叫鯉魚,一律叫「總統魚」,一時間,北京多數飯店都在賣總統魚,價格不等,馮國璋也從中掙了一大筆。

其實馮國璋一生都善於斂財,除此之外還對自己家鄉河間縣的名木古樹進行砍伐,運到天津高價出售,村民一個個罵他沒良心,不為家鄉做貢獻還毀掉這些歷代留下來的古樹,馮國璋連忙說這些樹的樹齡太高,容易腐爛,砍掉是為了種植新樹,種植新樹的費用自己會出,結果新樹種好了,馮國璋卻置之不理。

02

馮國璋積攢錢財資產無數,尤其是在天津的房產,共有三處,房間620多間;北京帽兒衚衕是本宅,房屋500多間、煤渣胡房屋30間、元勛大人衚衕和西堂子衚衕房屋40多間。

其次就是馮國璋的地產和田莊,據統計有1100餘頃,他認為土地買賣最掙錢,經營過多次土地交易,後來馮國璋上任之後利用自己的職務的搜颳了不少錢財。

其實馮國璋斂財也不全是為了自己,自己作為民國大總統,手裡沒錢確實不好辦事,尤其是各個省份不上繳稅收,並且向中央要錢,當時的北洋政府,也就袁世凱在位期間收支算是平衡的,其他時候都是借債,甚至有時候馮國璋自掏腰包,為了能更好的管理,馮國璋這才向段祺瑞要了一個崇文門監督這個職位,這個職位每個月都會收到20萬元商業稅,馮國璋利用這筆錢作為總統府的日常開銷。

馮國璋的一生都在牽掛著祖國能夠和平統一,去世前還叮囑祕書長張一麟,讓他告訴徐世昌,一定要主張和平統一,並讓張一麟向各省長官發遺電「願內外同心,化除軫域,早日完成和平統一。」   

03

1919年12月28日,馮國璋去世,享年60歲。徐世昌得知之後非常痛心,因為他正準備讓馮國璋去調和直皖矛盾,恢復南北和談,而後徐世昌、段祺瑞、靳雲鵬等人前去弔唁,最後國務院還批准採用國葬,撥款用來辦葬禮。

因為原有的墓地規格不適合國葬,所以纔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建,歷時三年話費五十多萬元才建成,然而「國墓」裏只有馮國璋本人的綾布戎裝畫像,他自己的遺體則葬回了古洋河畔黃龍灣的馮氏祖墳中,也算是落葉歸根了。

作為「北洋三傑」之一的馮國璋,他是中國早期軍事現代化的開拓者之一,民族自尊感非常強,他改革軍制,推進中國軍事的發展,致力於建設北洋武備師範學堂,培育了大批軍事人才。

【文/羽評郡主,歡迎關注】


馮國璋這樣做毫無疑問的是由貪慾所致。

馮國璋在入住中南海時已經腰纏萬貫,不可一世,手中還握有大量的軍隊和強大的權力。但是馮國璋沒有滿足於此。當馮國璋看見中南海魚池中活蹦亂跳的五彩斑斕的肥美的魚兒時,還是起了貪念。特別是這裡的魚從來沒有人捕撈,更沒有喫過。

馮國璋想大賺一筆。並且在這段時間的代總統任職中,因俸祿有限,令其用私產補貼了國用,心中難免不平衡。馮國璋與魚商短暫商量後,中南海養魚池的水便被抽乾,裡面的魚也全部被抓走。馮國璋為何會是一個如此小氣之人?這要從馮國璋的成長之路開始說起:【馮國璋生平】

馮國璋的祖父曾是一位有著300畝土地的大戶,但是到了他父親的手上時,因其父科舉未中,精神失常,家中境況不斷下落。馮國璋小時候非常聰明,因為家中貧困,早早的便投身軍營。有文化、會寫字的馮國璋在軍營中非常受士兵們的喜愛並且被當時的統領所欣賞。在長官的推薦之下,馮國璋參加了李鴻章舉辦的軍事學院:天津武備學堂,在這裡面學習步兵科。

甲午戰爭後,馮國璋被委派至日本學習,收集日本軍隊的資料。回國之後,因收集的資料非常詳細,被袁世凱招入小站練兵,加入北洋新軍。馮國璋在袁世凱的手下得到了重用,被稱為「北洋」三傑之一。他們所操練的新軍得到了清政府以及德國教官的讚賞,也是中國同時期最強大的軍隊之一。

辛亥革命爆發之前袁世凱被清政府罷免,馮國璋等北洋將領卻在私下裡對袁世凱表示效忠。革命爆發後,馮國璋被派往武昌鎮壓起義。但是馮國璋為了表示對袁世凱的忠心,棄清政府的命令於不顧,仍舊服從袁世凱的命令。在辛亥革命爆發期間,馮國璋平定了禁衛軍的暴亂,為袁世凱與革命黨的妥協,建立資本主義共和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馮國璋在成為北洋軍閥期間不斷收攏錢財,以私人的名義佔領了大量的土地。馮國璋投資工廠、銀行、礦場、土地等有巨額利潤空間的產業,腰纏萬貫、非常有錢。雖然馮國璋做出了抽乾中南海養魚池、捉魚賣魚的蠢事;也對那些百姓進行了大量的壓榨。

但是馮國璋在諸如拒絕袁世凱稱帝、捍衛中國主權的基本大義問題上保持了鮮明的立場,卻又不得不說是一位愛國人士。人也許都是複雜的,都是雙面的。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他這樣做的理由非常的簡單,可以說是簡單的讓人無語。當初他下令讓人將整個池水都放幹,將裡面的魚兒撈起來,就是為了賣魚賺錢。而且他不僅是對塘裏的這些魚兒下了手,他還下令將周邊的樹木全部砍了。理由是,這些樹木年齡都太大了,與其任由他們這樣腐敗下去,還不如將它們全部砍了,然後廢物利用。而騰出來的土地,則可以用來種植其他的新樹。當時他還向百姓們做出了承諾,會下發種樹的錢。但是後來百姓們種下新樹過後,跑去找他要錢時,他又絕不承認這一回事。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堂堂的一個副總理,做出這樣小家子的事情,也太過於離奇了一些。但實際上,這和馮國璋小時候的經歷也有關係。他出生在社會的最底層,家庭極為的貧窮。這樣子的生活環境,就造成了他對錢的執著。當他有權有勢甚至有錢的時候,他依然覺得不夠,覺得還想要有更多的錢財。可能是從小缺錢帶給他的不安全感,因此才導致了他希望不斷掙錢的想法。

所以,當他去到了中南海,看到了這裡面歡快跳躍著的魚兒時,這些魚兒在他的眼中就自動被轉化成了錢財。而當時他對這些魚的品種根本就不認識,問了身邊的侍衛,才得知這些魚的來歷。這裡面的魚兒們,有的還是被皇帝飼養過的,故而身家也跟著不斷上漲。這也讓他看到了商機,這些魚兒們都非常健康,而且體型也很龐大,顏色還鮮艷可人,再加上被皇上飼養過,應該算是比較特殊的一羣。故而將它們拿來賣錢,應該可以大賺一筆。

懷著這樣的想法,他就讓人將整個池子的水給抽乾,然後將魚給撈起來賣。當時侍衛們聽到他的話,也是忍不住被驚呆了。對於這些有錢有勢的人來說,這些魚兒應該養來看才對,居然拿來賣,這還真的是一個讓人猜不透的舉動。但不管猜不猜得透,副總理的命令還是要完成的。所以這些魚兒之後都被撈了起來,賣出去換成了現錢,從而使得馮國璋的錢包又鼓了起來。

事實上,這些魚兒因為品種多樣又稀少,再加上又是在總統的地盤上餵養過的,因此名氣非常的大,很多人都爭相購買。其實我覺得,這些買魚的人,大多都有著拍馬屁的想法吧。但不管怎麼樣,這些魚兒是真的讓他大撈了一筆,賺了不少錢。


馮國璋賣魚這件事出自坊間一個著名的傳說。說馮國璋當總統住到故宮期間,把過去皇帝們放生池裡養的魚都撈出來賣了。

那位看官就說了,民國大總統月薪三萬大洋呢,他為啥興師動眾的圖這點小錢兒呢?您別急,聽有書君說說其中原委就明白了。

一、池中之魚,價值著實不菲。

話說馮國璋 當了大總統 ,就住到 了中南海。有一天他散步時看見三海(即北海 、中海和南海)裏有很多漂亮的大魚遊來游去,便隨口問:「這都是些什麼魚呀?」隨從回答 :「回大總統 ,這魚都是些珍稀 品種,什麼都有。這兒是歷朝歷代皇上放生的地方,誰也不會動它們,都成 了精 了。有的魚都上百年 了,大的有成百斤重!」

馮國璋一聽就來了興趣 ,「哦?這要是把這些魚都賣了,應該值不少錢吧?」隨從答道 :「那肯定值錢,聽說有的大魚身上還套 了金圈,掛了金牌 呢。」馮國璋聽了,心裡暗暗盤算起來。

第二天他就派人把三海里的水抽乾,把魚都撈上來 ,運到市井沿街叫賣,「中南海的魚!大總統的魚!」,一時間,北京城裡到處都在賣這種魚,飯館也藉機炒作推出了「總統魚」的招牌菜。馮國璋趁機也賺 了一把。

您看明白了吧,馮大總統之所以興師動眾的逮魚賣魚,首先就是因為,這些魚價值不菲,不是仨瓜倆棗的小錢兒。

而且,傳說中魚身上還套著金圈金牌,確實對人很有誘惑力。

此刻,馮國璋是這兒說了算的人,守著這麼一堆財富,當然得好好收起來了。

二、少時家貧,養成愛財習慣。

在北洋舊人中,馮國璋的財迷是很有名的。當時他賣中南海的魚後,就有人戲稱 :「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

這裡又有個關於伐樹的故事,是咋回事呢?原來,馮國璋的老家河北河間縣 ,地處平原 ,歷朝歷代種植 了許多樹木 ,不少還是名木古樹 ,參天合抱 ,都是良材佳木。

馮國璋做代總統時,覺得這些樹能賣個好價錢 ,就讓手下把它們全部砍伐了,用火車運到天津高價出售。老百姓見了自然民情激憤、怨聲載道。

消息傳到馮國璋耳朵裏,他見眾怒難犯,就邀請家鄉德高望重的鄉黨士紳到北京,盛情款待,好言撫慰 。並解釋說:「這些樹,樹齡太老,任其腐爛實在是可惜,所以我派人將它們砍掉加以利用。請鄉親們不要誤會。

賣魚伐樹,這馮大總統斂起財來,還真是見縫插針!

馮國璋的小氣摳門兒在下屬中也很出名。有一次,馮國璋派人到廣西督軍陸榮廷那裡去調停南北衝突,屬下王士珍請示路費開銷如何報銷,馮國璋支支吾吾不肯出這筆錢,讓國務院自己去解決。

王士珍出來後十分生氣,他對底下人說:「這件事還不全是為了他,我又不貪圖什麼!一天到晚為他出力著想,這一點錢他都不往外拿,真是太小氣了!」

馮國璋喜歡斂財,和他的成長經歷有關係。在馮國璋祖父的時候,馮家還算家道殷實,但在馮國璋出生後,家道便開始中落,耕讀傳家變成了以耕為主,以讀為輔,生計維持頗為不易。

馮國璋在幼年的時候入私塾就讀,成績很優秀。長大以後,他又去了有名的保定蓮花書院讀書。但不久後,就因為家裡窮困而不得不放棄學業,回家務農了。

正因為馮國璋從小生活艱辛,因而對錢的事情看得比較重,和袁世凱、段祺瑞這些人相比,他的確算是一個愛財的人。

三、投資理財,並單不為中飽私囊。

其實,馮國璋斂財,並不單是為了謀取一己私利,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在清末民初時期,正是民族工商業發展迅速的時候,馮國璋和其他同時期的大人物一樣,也利用多年積累的餘財進行多方投資。

因為在軍閥混戰時期,民國的大總統確實是不好當的。當時,各地稅收很少有正常解送中央的,而開口問中央要錢的卻多如牛毛。由於政局不穩,民國政府除了袁世凱時期有兩年做到了收支平衡,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靠舉債度日。

民國政府收入不穩定,當然也影響到總統的個人利益。由於少時的經歷,馮國璋對錢財上的事情一向敏感。他明白,大總統其實只是名義上好聽,一旦經濟匱乏,沒錢可花,到時的滋味可就不好受了。

因此,馮國璋斂財大都用來進行各種商業投資。他經營多種商業還有個原因就是,他在發達顯貴之後,有些親戚、同鄉、朋友前來投奔,希望他能安排個差使。

馮國璋不好直接拒絕,但又不能給這些人安排官職,因此他通過投資經營一些商業來安排這些人,也算是公私兩分。

據說,馮國璋在南京的時候,他軍隊裏的後勤供給,比如軍糧、服裝等,大多是由他自己經營的商業來供應。而且,馮國璋也不是一味的吝嗇,對於常年跟隨自己的親隨,他還是挺慷慨的。

據說馮國璋去世後,留下的遺產總價值在300萬元不到,這些都是馮國璋多年的儲蓄和投資所得,其中也包括了田地、股票等財產的估價。可見馮國璋雖得財迷之名,但並無貪贓枉法之實。

馮國璋的一生,生逢亂世。由一介書生投筆從戎,經歷了數次戰爭,也見證了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等國家民族最恥辱的時刻。

作為一名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軍事將領,馮國璋曾以其深刻的思考和敏銳的見解,屢屢向清廷進言,並且一直身體力行地為「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這一宏願而盡心儘力。

無論是鎮壓義和團時的殘忍,還是任職大總統時的斂財,總體來看,生在亂世的他可以稱得上是有政治遠見的,所作所為也是積極進步的。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復: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馮國璋是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他是軍旅出身,還曾經中過秀才,也做了不少的文章。

馮國璋從一個家道中落的窮小子開始,先在武堂讀書,後來在甲午中日打日本人。跟著袁世凱在小站練兵,被譽為北洋三傑,在袁世凱死後還擔任了國家臨時總統,亂世出英雄,可見其實力一般。

但是,在這樣一位從底層爬起來的民國大總統的身上,卻有著許多有意思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他抽幹了中南海魚塘裏的水,賣魚。

作為一國總統,他為什麼會這麼做呢?難道是因為缺錢,沒錯,就是因為缺錢。但是不是他缺錢,而是政府缺錢。當時國家財政拮据,總統府各項開銷也為數不少,經濟狀況著實捉襟見肘,馮國璋那是十分的著急。

無意間,他發現了中南海的池塘裏魚兒打著泡泡,突然就有了好主意,那就是賣魚。於是就命人抽幹了水,撈魚去賣。中南海的魚,那可是價值不菲,吸引了當時不少的鄉紳土豪,這些錢雖然不抵什麼大用,倒也是解決了燃眉之急。


總統賣魚,確有其事。一般人賣魚,當然是為了賺錢,總統賣魚呢?總統賣魚竟然也是如此:為了錢。一般人賣的魚,一般是河塘水壩易得之魚,而總統賣的卻非河中之魚,乃是池中之魚,而且是中南海皇帝的池中之魚,這就不一般了。所以,總統賣魚,非同一般!

馮國璋與袁世凱一樣,都是清朝舊臣,然後帶兵打仗,壯大勢力,辛亥革命後,搖身一變,成為了坐鎮一方的軍閥。作為直系首領,馮國璋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為「北洋三傑」。

袁世凱稱帝時,馮國璋曾聯合五將軍,通電反袁。1916年,袁世凱眾叛親離,一命嗚呼。之後,黎元洪被舉為民國大總統,政權在北洋軍閥手裡打轉轉,馮國璋也被國會補選為副總統。不過,馮國璋當時沒有到北京辦公,他留在了南京,因為彼時,他還不知道中南海有魚。

北洋政府,黎元洪雖為總統,但有權無實;段祺瑞雖只總理,卻實為當家。不過,他們都沒想到中南海有魚可賣,故爭吵不休。段祺瑞主張加入協約國,黎元洪反對;段祺瑞要對德宣戰,黎元洪也不同意。大事要吵,小事也吵,吵著吵著,張勳就帶著他的三千「辮子軍」進京來了,他要讓遜帝溥儀重新復闢,出來主持天下。這個時候,馮國璋就惱了,派了飛機大炮,殺進了北京,張勳復闢12天就玩完了。

平定復闢後,黎元洪引咎辭職,段祺瑞便推馮國璋任代理總統,自己仍為國務總理。但代總統任免書下達多日,馮國璋依然在南京那六朝故都、繁華勝地悠哉遊哉,遲遲不肯前來赴任。為什麼?賺錢比當總統更重要。那個時候,馮國璋正與江蘇的大實業家張謇一起,合夥做一筆數量巨大的鴉片生意,事沒落聽,當代總統,沒此閑功夫。等生意做成後,馮國璋才辭別眾友,悠然北去,入京履職。

自然,賺錢比當總統更重要。馮國璋住進中南海後,關注的不是國計民生,而是生財之道。有一天,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他發現中南海的池子裏,養了很多珍貴的魚,據說,那都是明、清兩代皇帝和皇族宗室放生的魚,條條身上掛著帶有放生標誌的金牌,魚池從明朝以來就沒有幹過,魚也無人撈過,仍活蹦亂跳。袁世凱執政時,也從河南老家弄來不少珍貴的金鯉放生,上面也掛著放生的銀牌,其中甚至不乏五六百歲的金鯉。可以說,這池中之魚,條條都是古董,條條都是國寶!

馮國璋一雙敏銳的眼睛,怎會放過這麼一個絕佳的發財機會?他急令手下丟開一切,全力捕魚,然後高價出售。那可是中南海的放生魚,那可是古董級、國寶級的魚啊,啖其一片,益壽延年;享其一條,長命百歲。因此,前來購買者趨之若鶩。魚蝦當作國寶賣,豆腐賣出肉價錢,轉瞬售罄,馮總統又賺了個盆滿缽滿。於是,坊間迅速流傳一句民謠:「張勳復闢,殃及池魚!」


總統愛財,取之有道。民國總統馮國璋,可以說是個斂財高手。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來,明清兩代帝王在此嘔心瀝血地營建和完善宮殿和園林,糜耗可謂驚人。宣統退位後,中南海則成了民國總統們安於享樂的快活林。不過,令誰都沒有想到的是,馮國璋卻打起了那些「錦鯉」們的主意。

袁世凱在國民的一片謾罵聲中淡出了歷史舞臺,黎元洪搖身一變成了大總統,而馮國璋則以副總統的身份出現在了政壇之上。府院之爭後,張勳復闢,形勢大亂,黎元洪引咎辭職,馮國璋取而代之。

在馮國璋做代總統時,也得以入京,在中南海快活過一陣子。不過,由於連年徵戰,各方軍閥割據稱雄,此時的民國財政收入十分拮据。可是,馮國璋這位代總統,卻有一套斂財的法子,其中有條便是把中南海養魚池中的魚給賣了。

由於明清兩代帝王相繼在此經營,使得園內養有許多珍貴的觀賞魚。馮國璋在此散步時,發現池中的魚不僅好看,而且體型碩大,個個爭奇鬥豔,好不自在。於是,這位大總統便詢問身邊侍衛,這才得知中南海這些「錦鯉」們的來歷。

不過,與此前那些在此居住的權貴們不同,馮國璋想的不是欣賞美景,而是把池子裏的魚給撈出來賣錢。就這樣,養魚池裡的魚可算遭了殃。

得到馮國璋的命令後,手底下人忙活開了。一時間,明清帝王所養的皇家錦鯉,被大總統撈出來拿到市面上賣。試想,這等「奇貨」能不受歡迎麼?據說,馮國璋賣魚後,北京許多餐飲店都推出了特色菜——「總統魚」。

馮國璋賣魚,一方面是因為他確實愛財,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政府財政拮据。養在水中的魚雖然好看,但在特殊時期,反倒不如撈出來賣錢。從這一點來講,馮國璋的做法倒也無可厚非吧。

當然,題主問題中說馮國璋命人抽幹了中南海的養魚池,這種說法倒也不太準確。因為,撈魚賣錢確有其事,可真要把整個池子抽乾,還是件難度挺大的事兒。這事兒雖然發生過,倒也不至於到了「竭澤而漁」的程度。


這件事情是馮國璋當時在北京中南海居住的時候,做了一件事兒,對於馮國璋來講,此時北洋政府已經可以說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政府,可是內部的派系鬥爭十分嚴重,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擺在了很多北洋軍閥的面前,也就是缺錢,沒錢你拿什麼組建軍隊,你沒錢你買什麼武器裝備,你沒錢憑什麼和別人打。

當時北洋政府搞錢無非三種方式,第一,在人民的頭頂上面收羊毛,也就是增加稅負,第二種就是找國外的那些資本集團借錢,第三件事情就是買官賣官。

我們的這位馮國璋先生做事情呢,當然是不許一個,他覺得從人民頭頂上拿錢,從國外借錢或者是賣官,哪一樣她都挨不上,所以他得做出一點不一樣的事情,必須要有錢賺,但是與此同時又不能落的那麼俗套,所以他在中南海轉悠的時候,看見中南海裡面有很多的魚魚都很漂亮,而且長的也很肥,所以他就問周圍的人。

你們說這些魚長得這麼大,這麼漂亮都是怎麼來的,有沒有什麼說法,周圍的人告訴馮國璋說,這些魚都是當時清朝的皇室放養的一些魚,身上還帶著牌子呢,有的魚甚至還是袁世凱放下去的。

馮國璋一天一拍大腿說對就這魚,這個魚肯定很值錢,所以我拿出去賣了,這錢就歸我了。

這不是他第一回幹這種事情了,他還把自己老家所有的老樹,名貴的樹全部挖了出來,然後拉到天津去賣,就賣魚這一向,(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馮國璋就轉了8萬多元。

馮國璋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他手底下有一些老不想一直跟著他這些人的喫喝拉撒,北洋政府其他派系不肯買單,只有馮國璋自己一個人在那裡付錢。

而且和其他的人相比,馮國璋手裡面的事例可以說是小的可憐,其他人只要一個噴嚏,那馮國璋都覺得自己內心要顫三顫,所以馮國璋在亂世之中得要學會如何保存自己,並且與此同時保證自己曾經跟隨自己那幫老兄弟能夠有飯喫,有錢花。

無論是賣魚還是說賣木頭,雖然看似荒唐,但是馮國璋卻解決了兩個問題,一缺錢的問題,通過賣這些東西能夠獲得很多的錢,第二件事情,它是能夠減輕北洋派系其他的人對於馮國璋的疑心,其他人曾經因為這個問題去像那些大佬打報告,說馮國璋這個人辦事情不靠譜,天天搞這些有的沒的,這是財迷,其他北洋派系的大佬就不以為然,說財迷就財迷唄,她喜歡錢就給她錢!


馮國璋是是直系軍閥的首領,他是直隸河間縣西詩經村人,他的家庭貧困,父親因為科舉落榜瘋了,他自幼聰慧,私塾讀完後,在堂叔馮甘棠的資助下在保定蓮池書院讀了兩年書,又在叔父的介紹下去大沽口投淮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甲午戰爭後,經過聶士成的推薦,馮國璋去日本考察,和福島安正、青木宣純等日本軍界人士人成為朋友,並且博覽兵書,長了長幹,回國後更是仕途順利,與王士珍、段祺瑞一起並稱為"北洋三傑",還得到了袁世凱的信任,一路鎮壓武昌起義和二次革命。

袁世凱野心勃勃,不過復闢帝制卻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1916年6月16日,稱帝僅僅只有83天的袁世凱因病去世了。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馮國璋為副總統,而府院之爭以後,黎元洪辭職了,馮國璋就進京擔任了代理總統,也就是這個時期,發生了很奇葩的事情,那就是抽幹了中南海的養魚池捉魚賣魚。

話說有一日,辦完公的馮國璋正在中南海閑逛了,無意看見了養魚池的魚,這些魚五顏六色,還都很肥了,有些魚兒他壓根就不認識,就問了邊上的隨從。

隨從說這裡面的魚可都是歷史悠久了,是以前皇帝養的,很多人入駐中南海之後也都會養魚,還會給魚兒坐上標記,幾十斤,甚至幾百斤的魚兒都有,袁世凱也養了好幾條黃河大鯉魚了。

說句實話,聽了隨從的話,按照正常人的思維,這個馮國璋也應該開始在魚池養魚吧,可是他走得可不是尋常人的路線了,他對於養魚壓根就沒有興趣。

馮國璋出生底層,應該是受了很多苦吧,對於錢財看得特別重,他想的可不是和以前的主人那樣起義養魚,而是想著把魚池抽乾,得賺很多錢了。

隨從聽了他的話也是驚呆了,

但是也沒有辦法,只有抽水撈魚了。

馮國璋倒是沒有猜錯,這些魚兒很肥,品種多,關鍵是名氣很大,總統養的魚了,魚兒的銷路非常好,很多人都排隊等著來買魚了,都沖著總統魚的名號去的吧。

靠著魚池的這些魚,馮國璋是賺得盆滿缽滿,整天笑得樂開了花,覺得自己還真的是很有頭腦了,估計做夢都在微笑了。

很多人也許會疑惑了,

是不是馮國璋沒錢才這麼幹了?

這個想法還真的錯了,他的確出身底層,原生態家庭很差,可是現在他好歹也是總統了啊,他搜颳了很多財產,家裡的房產和田地無數。

馮國璋在1913年建的故居佔地近百畝,耗費白銀六十萬兩,修得是富麗堂皇,壓根就不是沒有錢的人,可是這個人就是癡迷斂財,據說連老家的古樹都被他砍了賣了。

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

只能說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吧。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按照臨時約法的規定,由副總統黎元洪接任大總統位置,補選馮國璋為副總統。但掌握實權的總理段祺瑞對不是北洋系的黎元洪就不是那麼客氣,兩個人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內鬥。府院之爭以後,黎元洪辭去了大總統之位,由副總統馮國璋接任。

當時正值國初建,中央政府沒有權威,地方的督軍把持地方,他們都是地方上的土皇帝,不願意向中央繳納稅收。中央政府本身就有龐大的開支,再加上要償還清朝簽訂的賣國條約中賠付給國外的欠款,基本上就只能靠向國外借款來度日。

根據《北洋野史》記載,馮國璋當上大總統後,做過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馮國璋住進中南海後,就問身邊的人:清水河中的魚大嗎?馬上就有人猜中了馮國璋的心思,回答道:從明朝到清朝,一直就不斷有皇帝在登基、過壽、生皇子時向水中放魚,並且有不少皇帝在放生魚時會在魚身上掛金環金牌。這些魚一直沒有捕撈過,長得又肥又大。根據法律規定,這些魚都是皇帝和總統的私產,可以隨便處理。

於是馮國璋就下令把清水河中所有的大魚全部拿出來賣掉,並且高價出售。一些酒店的老闆就靈機一動開始炒作,把它命名為總統魚。在當時的京城鍾,總終於可以和東坡肉相媲美。

這樁生意做下來,一共幫馮國璋賺到了10萬塊大洋。當時的報界戲稱: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馮國璋聽到這個消息,就覺得自己很委屈,本來就是把這些錢花在國事和民生上了,他刻了一個印章,上邊書寫:平生志在溫飽。

第二件事就是伐木,馮國璋是直系的大老闆,所謂直系就是直隸省的大軍閥。他老家在河間縣,為了搞錢,他派人把家鄉山上的名木古樹全部砍掉了。

這件事在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馮國璋解釋說:這些樹都有好幾百年了,再不砍就會枯掉,樹芯就空了,那樣豈不浪費。現在把它砍掉換成錢,你們可以栽新樹,栽新樹的錢,我一人承擔。然而當老百姓把新樹苗全部栽上後,馮國璋只是打了一個白條,直到第二年辭去總統職務,也沒有把這筆錢補上。

這兩件事是野史上記載的,既不能說是真,也不能說是假,姑且存疑吧。這樣的故事存在,實際上就是在諷刺馮國璋摳門兒小氣。原因很簡單,馮國璋出身於名門望族,到他父親這一代就衰敗了下來,貴族的架子要端著,可家裡又實在沒錢花,打小他身上就沾染了摳門兒的小習慣。

傳說當時有不少人都指責他,貴為國家大總統,卻為自己撈私利。馮國璋這樣解釋說,袁世凱是一代雄主,就像劉邦一樣。兄弟我只能學蕭何霸佔田產,自污其名,以求自保。從這以後,他就特別喜歡給別人蓋平生志在溫飽的印章。

說馮國璋喜歡撈錢,喫相有點難看,實際上這在當時的情況下也是沒有辦法。馮國璋是清朝的大忠臣,辛亥革命時他沖在大前線,把黃興打的屁滾尿流,因此也被封為二等男爵。當清帝退位時,清朝王室的禁衛軍就交給馮國璋去指揮了,因為其中的軍官大部分都是馮國璋的學生。

禁衛軍看到大勢已去,就不再想替皇帝賣命了。他們只關心一件事,優厚的軍費開支必須有保障。馮國璋就答應他們,由他自己來親自解決,並且不到緊急情況下,他們不用上戰場,不會被當成炮灰消滅掉,由馮國璋親自來管理,不掛在軍政部的旗下。

從這時起,這一兩萬人的薪水,都由馮國璋親自來籌集和發放。當馮國璋坐鎮南京時,這次軍隊就跟他去了江蘇。馮國璋辭去總統職務,退居天津時,依然要到處去募捐為軍隊發放薪水,直到馮國璋去世時為止。

當然作為北洋系的老人,馮國璋是不差錢的。馮國璋從上海外國人那裡購買了大量的鴉片,運到華北地區來販賣。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段祺瑞,但段祺瑞說,馮國璋就是個財迷,算了吧。

馮國璋在自己的老家附近有3000多畝地,在江蘇擔任督軍期間,和張謇合作做生意購買土地70萬畝。他在平津地區還有大量的房產,還擁有3座金礦,在全國各地有10座錢莊。當馮國璋去世時,有人統計他的家產,大約有300萬塊大洋的價值。

當然這點家產在北洋軍閥中算一般,曹錕的家產有5000萬塊大洋。杜月笙之所以能夠稱霸上海灘,就在於他的三鑫公司每年給他提供了3000萬塊大洋的收入,分到他個人手上,約有上百萬。魯迅在北京期間一個月薪水200多塊大洋,只有用了3500塊大洋,購買了三進三出70多間的北京四合院,現在價值兩個億。

根據以上的評估,我們就會發現,不管是300萬塊大洋,還是5000萬塊大洋,在當時都不是一筆小數目。魯迅的弟弟周建人在上海只有20多塊大洋一個月,卻養活了兩個老婆,小日子過得還算滋潤。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北洋大佬,在當時都是富甲一方的大土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