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是2019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紀曉晶、嚴雄仲、蘇旭、李旭傑、李雪燕、張節潭、張吉青、愛帕扎西才仁、崔新澤,是第22屆“青海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他們都有火一樣的青春,他們把澎湃的青春獻給了新時代,獻給了祖國最壯麗的事業,譜寫了一曲新時代壯麗的新青海青春之歌。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感人事蹟


李晶:

把青春獻給了公益事業


李晶,是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孝康養老服務中心主任,她曾接受過“希望工 程助學項目”的愛心資助,這份關愛讓她時刻心懷感恩,也讓她走上了公益之路,把青春獻給了公益事業。 

“選擇我所愛的,愛我所選擇的。”8 年來,李晶走遍了民和各鄉各村,先後籌資實施關於婦女兒童、災後重建、殘障人士發展、環境保護、鄉村教育、養老服務等方面三十多個公益項目,開辦民和縣永平老年公寓、民和縣孝康養老服務中心,收養和幫助貧困孤殘老人、資助貧困學生達五萬餘人。


紀曉晶:

用青春澆灌金光閃閃的獎牌


一提到紀曉晶,青海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她是青海省體育工作二大隊運動員兼教練員,更是冠軍的代名詞。 

紀曉晶從事射擊運動十幾年,用一場場比賽詮釋了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用青春的汗水澆灌出一塊塊金光閃閃的獎牌 — —在第十三屆全運會上,紀曉晶獲得女子 25 米運動手槍個人冠軍,這是我省射擊項目時隔 34 年又一次獲得全運會冠軍;2018 年,她獲得第十八屆雅加達亞運會男女氣手槍混合團體第一名,成爲我省自 1974 年以來,時隔 44 年在亞運會上再次獲得金牌的優秀運動員。



嚴雄仲:

用青春傳承老鹽湖精神



十三載歲月 ,紮根鹽湖 ,奉獻鹽湖 , 這是新一代鹽湖青年對老鹽湖精神的傳承 。 這名青年叫嚴雄仲 ,是青海鹽湖佛照藍科鋰業股份有限公司吸附劑車間主任。 嚴雄仲起早貪黑,把車間所有工作安排得有條不紊,每個週末只休息半天,有時甚至沒有休息時間。攻堅克難時期,他每天工作超過 16 個小時,把身影留在了車間的角角落落,把青春印在了察爾汗鹽湖的角 角落落,先後獲得 2 項省級獎勵、4 項國家發明專利,以及鹽湖股份“十大傑出青年”等多項榮譽。


蘇旭:

把青春獻給鍾愛的教育事業


教書育人,無私奉獻。這是對蘇旭青春的真實寫照。 

蘇旭是青海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還是我省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學科帶頭人、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劃”拔尖人才、青海省高等院校“135 高層次人才培養工 程”拔尖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高山進化植物 學、分子生物地理學、分子系統學、分子生態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4 項,主持完成的省部級科研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和國內領先水平。13年來,蘇旭將青春無私地奉獻給了自己所鍾愛的教育事業。


李旭傑:

用責任書寫無悔青春


“李旭傑”三個字,令多少犯罪分子聞風喪膽。 

李旭傑,是西寧市公安局城西分局指揮中心副主任。2013 年至今,他參與了城西區所有重大案件,並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偵破了“7·7”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9·21”故意殺人案、“10·4”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等衆多大要案件。 

截至目前,李旭傑個人成功上報“全國刑偵專業信息系統”中“跨區域系列團夥案件偵 辦”平臺72條線索,撰寫典型案例上報“全國刑事信息研判平臺”18篇,參與破獲刑事案件 21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70餘名。



李雪燕:

青春在助殘事業中昇華


李雪燕是一名普通農民,收入微薄,卻自籌資金建立了海東市平安區古城回族鄉古城村康樂殘疾人託養院。她與丈夫一起無微不至照顧收養的 27 名重度殘疾人,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他們,毫無怨言。 

“只有帶着真心和感情的人,才能熱愛殘聯工作,才能精心幹好殘疾人事業。”李雪燕時常把這句話記在心上,提醒自己,用真誠的心對待每一位殘疾人,盡最大努力爲殘疾人服務,積極爲他們排難解憂。雖然她負債累累,但看到殘疾人安逸的生活, 她覺得自己的青春很值得。



張節潭:

用青春開創青海新能源大數據產業


2009 年博士畢業後,張節潭紮根青海,一 心致力於青海電網安全優化調度、新能源併網消納、新能源及大數據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成爲了青海綠能數據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青海省光伏發電併網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用青春開創青海新能源大數據產業,推動青海新能源科技創新。 

張節潭參與建成全國首個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平臺和全國首個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園區,被國家工信部列入國家2018年工業互聯網示範平臺,成爲全國43個行業工業互聯網典型示範平臺之一;成立了“張節潭博士創新工作室”;與青海大學開展合作,成功申報青海首個電力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


張吉青:

在他人事業中成就自己的青春


張吉青,是青海省青越投資管理集團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總裁。短短 8 年時間,他將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職業介紹所,打造爲青海省領先的綜合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累計派遣、 外包員工 5200 餘人,多渠道多舉措爲 315 家企業提供了 6200 多個用工崗位,幫助近萬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在他人的事業中成就自己的青春。 

企業壯大的同時,張吉青不忘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累計爲孤寡老人、貧困 學生、環衛工人、困難戶、貧困村捐款76萬餘元, 安置就業人員共3748人,全方位、多形式幫帶困難羣衆脫貧致富。


愛帕扎西才仁:

青春經得住風雪的考驗


愛帕扎西才仁,是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公路段駕駛員。2018 年 9 月 27 日,愛帕扎西才仁下班途經雜多縣瀾滄江實驗小學大橋,聽見有很多羣衆在呼喊,他下車查看情況,發現湍急的瀾滄江中有一個男子在掙扎,他毫不猶豫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 救起落水男子。 

今年初,雜多地區頻降暴雪,愛帕扎西才仁衝鋒在抗擊雪災第一線,和同事們一遍遍打通道路,爲救援車輛開闢出生命通道。在海拔 4570 米的查乃拉卡山上,無論風雪多大,氣溫多低,總能在愛帕扎西才仁臉上看到微笑,他說,他的青春經得住風雪的考驗。


崔新澤:

用青春守護“高原油龍”


崔新澤,是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他長年和雪山爲伴,與輸油管線爲伍,17 年如一日忠誠守護“高原油龍”,用手中的焊槍保障格拉輸油管線這條進藏能源大動脈的暢通。 

17 年來,他翻越唐古拉山 100 多次,平均每年有 160 余天奔波在海拔 4500 米以上的地方,參與管線搶修、演習、演練、改線多達300餘次,累計挽回國家油料損失 1000 餘噸,挽回直接經濟損失 1000 多萬元。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個人二等功兩次,獲得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三等獎、一等獎,被原總後勤部表彰爲優等技術標兵,榮獲原總後勤部道德模範提名 獎,被陸軍表彰爲優秀共產黨員,是陸軍首屆 “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評選對象。


今天,

請爲他們點贊!


記者/彭娜 見習記者/沈麗萍


監製/史凱|責編/代雯潔


推薦閱讀

592人!青海省人社廳發佈最新任職資格通知


青海開啓多雨模式!西寧未來三天天氣咋樣?

今日西海都市報頭版



新聞熱線:96369

商務合作:8457524


↓更多新聞資訊,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掌上青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