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成爲過去式之後,歷史進入了混亂的五代時期,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粉墨登場。在唐朝還存在的時候,後梁和後唐就已經存在了,只不過那個時候後唐的的名稱是晉,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被唐朝皇帝任命爲河東節度使,被封爲晉王,爲了區別後晉,所以被稱爲前晉,而朱溫則被封爲樑王,樑和晉之間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爭霸過程。

起初當然是朱溫佔盡優勢,不然朱溫怎麼會率先建國稱帝呢,主要還是李克用這邊地盤小,加上李克用的軍事才能一般,所以被朱溫壓着打,而且李克用還被朱溫兩次圍困太原,無力抗衡,這個時候是李存勖出來勸李克用要臥薪嚐膽,這才保住了晉的土地,李克用在世的時候,始終沒能突破朱溫的圍困。

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長子,是李克用與側妃曹氏所生,小名亞子,幼時相貌出衆,聰慧而且忠厚沉穩,喜歡獨來獨往,很受李克用的喜愛。他十一歲時便跟隨父親出征作戰,得勝後便隨父親進見唐昭宗。昭宗見了他,非常驚訝地說道:“這孩子真是長相出奇!”然後輕撫着他的背說:“小兒日後必定是國家的棟樑之才,不要忘了爲我大唐盡忠盡孝啊!”接着,昭宗又賞賜他翡翠盤等物。因爲昭宗對李存勖說了一句“此子可亞其父”,意思是說使他的父親成爲亞軍,超過其父,因而得名爲“亞子”。

李克用更是對聰明出衆的兒子李存勖寄予了厚望,把他當成了自己的驕傲。一次,李克用出徵凱旋,在上黨(今山西長治)三垂崗打獵,崗上有唐玄宗廟,李克用便在廟前置酒,聽伶人們演奏《百年歌》,唱到了老年時期,聲調極爲蒼涼悽苦,大家聽了心情都很沉悶。這時,李克用卻捋着鬍子指着身邊剛五歲的李存勖笑道:“老夫雖然壯志未酬,但二十年後,他肯定和我一樣在此地征戰,完成我的大業!”

天祐三年(906年),朱溫遣軍攻打滄州(本屬橫海鎮,時爲幽州鎮治下),幽州節度使劉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惱怒劉仁恭的反覆無常,不願發兵援助。李存勖卻道:“如今朱溫已佔據天下的九分之七,連魏博、成德等藩鎮也歸附於他,黃河以北能與之對抗的只剩下我晉和劉仁恭了。如果我們不救劉仁恭,形勢將會對我們更加不利。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晉重振雄風,萬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機。”李克用遂遣軍攻取潞州(治今山西長治),迫使朱溫由滄州撤兵。

公元908年,李克用不幸生了毒瘡,眼看治不好了。他臨死時,拿出三枝箭,交給兒子李存勖,鄭重地囑咐他說:“樑朝是我的仇家,這你知道。燕王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是靠我的推薦擔任盧龍軍節度使據有幽州的,契丹的耶律阿保機曾經和我相約結爲兄弟,他們卻都背棄了我,歸順樑朝,跟我作對。這三件事,都是我遺留下來的恨事。如今給你三枝箭,你千萬別忘記你父親未了的心願!”李存勖接過了箭,答應一定給父親報仇。李克用一死,李存勖就繼承了他的爵位,做了晉王。他繼位以後,下令把這三枝箭供奉在宗廟裏。以後每次出兵作戰,他就派人去拿出這三枝箭,放在一個錦囊裏,讓人揹着,走在隊伍的前面,等到作戰回來,再放回宗廟。

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繼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時年二十四歲。當時,李克用的養子李存顥、李存實等人自恃手握軍權,又年長於李存勖,對李存勖襲位非常不滿。他們有的稱病不朝,有的見而不拜,甚至慫恿叔父李克寧發動叛亂,意欲謀害李存勖,投降後梁。李存勖沉着應對,首先取得監軍張承業、大將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後搶先行動,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殺李克寧、李存顥等人,初步穩固了國內政局。

李克用死後不久,晉軍與樑軍對峙潞州,李存勖想立即出兵解圍,但是有人認爲服喪期間不宜出兵,李存勖則對衆人分析道:“敵人以爲我們正在服喪,肯定不會出兵作戰,況且又認爲我年輕,剛剛接替父親之位,肯定沒有治國能力,更不用說領兵打仗了。這樣,敵人一定會精神懈怠毫無防備,如果這時我們突發奇兵,先發制人,那一定會成功的。”

說服了衆人後,李存勖立即整軍出發,直撲潞州的樑軍。部隊出發後,路過三垂崗,李存勖不由得想起二十年前父親在此地飲酒所說的那番話,異常感慨,暗下決心要將樑軍徹底擊潰。趁着漫天濃霧,率領周德威等將領分兵直搗樑軍的營寨,樑軍果然毫無防備,被李存勖殺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這次奇襲成功大大挫敗了樑軍的銳氣。朱溫聞訊,驚訝得張大了嘴,半晌才擠出一句話來:“生兒子就應當生李亞子這樣的!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們與之相比,都是些豬狗之類無用的東西。”

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賞軍士,而後開始整頓內政。他嚴肅軍紀、撫卹孤寡,任用賢才,懲治貪腐,寬緩刑罰,打擊盜賊,使得晉民俗大變,百姓歸心。

天祐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溫遣軍三千進駐深州、冀州,企圖奪取成德、義武兩鎮。成德節度使王鎔、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先後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願與晉國結成反樑同盟,共推李存勖爲盟主。李存勖力排衆議,毅然發兵相救。他親率晉軍東進,於是年十二月進至距離柏鄉五里處的野河(今滏陽河支流)北岸,與樑軍隔河對峙。天祐八年(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騎到樑軍營前挑戰,激怒樑將王景仁,將樑軍誘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曠野地帶。他利用地形優勢,以逸待勞,在樑軍疲憊時率騎兵突擊,大破樑軍,俘獲樑軍將校二百八十五人,斬首二萬級。此戰,樑軍伏屍數十里,龍驤、神威、神捷等精銳禁軍全軍覆沒,王景仁、韓勍、李思安僅率數十騎連夜逃歸。成德鎮、義武鎮從此徹底倒向晉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