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億葦於 2018/2/27 14:10:19 發布2017年7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去法國訪問,被法國總統馬克龍邀請參加法國大閱兵,深受震撼。馬來個巴子,我們美國也得來搞個大閱兵。回國後,老普開會,要求落實此事宜,誰知,這個事在美國難著呢。其一,在那兒搞?其二,花多少錢?其三,這筆花費哪裡出,國會批准嗎? 在什麼地方舉辦大閱兵,條件是必須是大城市,有地方(大廣場之類的地),有影響力。比較來比較去,特朗普覺得還是首都華盛頓特區最為理想。誰知,這事得徵詢地方政府與議會的意見並得到同意。華盛頓特區議會經過幾個月的馬拉松式的研究,到了2018年2月纔有了決定,不同意。面且,議會還故意羞辱特朗普,在社交網站還對此事說出了他們拒絕的理由:「謝謝,但是我們不需要坦克。」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全美20座最大城市中,竟然大多數為民主黨人所控制,僅有3座城市市長為共和黨人。民主黨人當市長的城市,特朗普要去搞大閱兵,想都不要想。剩下的可選城市為沃思堡、聖迭戈、傑克遜維爾市,其中又僅有沃思堡市市長表態歡迎大閱兵,而其他兩市市長卻不肯作任何錶態。不表態,實際就是不樂意,只不過身為共和黨的市長,不方便公開反對共和黨的總統而已。沃思堡市卻地處偏遠的得克薩斯州,在人們心理上並不是一座重要的城市,特朗普在內心也看不上。 花多少錢的問題,白宮的估算是1000~3000萬美元。這樣隨便的估算,顯得草率。花費上千萬美元,美國的批評家就說了,這純屬浪費。更麻煩的是這筆花費最後還要得到美國國會的批准。特朗普政府大約會把這筆預算放在2019年聯邦政府的預算上。這很顯然,又增加了政府與國會爭吵的一個議題。國會若認為這花費不值當,就是不通過預算,到時候,特朗普也無可奈何。 從這情形來看,也可明白了美國總統很難搞大閱兵的根本原因,就是麻煩太多,易遭非議,不如不搞。但有人曾發表的「民主國家不搞大閱兵」的斷語,卻不符合世界真相。 事實上,有些所謂民主國家還是能夠舉辦大閱兵的,這依賴於國家對總統或總理的權力制約的程度。法國就比較容易舉辦大閱兵,因為法國總統在一些具體事務上的自由裁量權要多一些。巴西、日本、韓國、芬蘭、英國等也不時舉辦大閱兵。二戰後,美國沒有大閱兵,小規模的閱兵式還是有的。 美國不太一樣,雖然看似總統是在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一個人,其許多權力卻受到太多的限制。特朗普的限制移民的政策一波三折,就由於是任何一位小小的法官,都可以通過簽法禁制令的方式,阻止其政策的實施,然後,官司要從下打到上面,直到最高法院做出最後的決定。美國的政治架構,是1776年建國期間,由一幫對總統濫權疑心重重的先賢們制定的,目的就是解決如果人民選了個惡棍當總統怎麼辦的問題。他們真做到了。美國歷史上雖然出現過一些劣質總統,可他們再差勁,也對抗不了美國的基本制度。 美國不是一個總統凡事可以一個人說了算的國家,對這一點,許多中國人仍然不那麼明白。有些事,政府表態了,國會不認同,不成。政府與國會意見一致了,有人認為違法違憲,又要經過複雜的司法程序來確認。政府、國會、法院都認可了,社會輿論不認同,也很麻煩,往往會由此引發街頭抗議事件。還有一點,美國憲法賦予國人以持槍權,是給予國民最後反抗的權力。政府、國會、法院、媒體都一塊變得邪惡了,國民就可以武裝起來進行最後的反抗。不允許權力受到濫用,是美國制度成功的真正的原因,而重點並不在民主。相反的,美國先賢有許多並不對民主有太多的信心,認為民主體制中,很有可能發生多數人暴政之類的問題,或者說,民主病。民主是好東西,患上民主病就變成壞東西。民主只有在解決了權力制約這個難題的基礎上,才能成為真正的好東西。在人類歷史上,波蘭曾經有個充分的民主的政治體制(議員擁有自由否決權),卻被證明民主過度了,就是啥也幹不了的低效體制,並令波蘭一度成為失敗的國家,慘遭他國瓜分。 特朗普的閱兵夢最終是完全破滅還是通過他的堅持最終圓夢,要看政治角力和他的個人政治聲譽究竟到了什麼樣的一個程度。大有可能是搞不成,但此人又有一貫亦正亦邪,比較固執又善於出些奇招,還是不能斷定他的閱兵夢一定夢碎。若他有辦法能成功舉辦一次大閱兵,倒是能給後來好這一口的總統們提供一個可以效仿的先例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