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木

來源:健識局(jianshiju01)

全文2216,閱讀需3分鐘


醫藥行業大變革來了。


5月17日,2019年全國醫改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作出重要批示。推動藥品採購使用、醫保支付、分級診療等改革取得新突破,是下一步醫改的重點。


▲ 李克強對2019年全國醫改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作出重要批示。時長約1分50秒,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在此前,已有相關媒體報道稱,第二批4+7帶量採購的品種基本選定,預計第二批品種有望於下半年出爐。


而據“三明醫改”操盤手詹積富分析,醫保支付方面的突破,也恰是帶量採購充分發揮威力的關鍵。


可以看到,憑藉將藥品醫保支付分爲治療性、輔助性和營養性藥品,實行不同的醫保支付政策,進行精準支付,醫改“先鋒”福建已經實現用藥結構優化,引導了醫院合理用藥,成功將輔助用藥趕出了在該省公立醫院藥品月採購金額TOP20行列。


分析人士指出,結合醫保支付標準,以及總額預付下的按病種付費等政策實施,新一輪帶量採購將撬動更大規模的降價,進而徹底改變醫藥行業主要依靠帶金銷售打天下的局面。


事實上,針對銷售團隊的戰略調整,已經在各大藥企悄然啓動,醫藥行業的變革也即將到來。


總理批示

醫保支付將實現突破


醫保支付已成爲醫改推進的重點任務。


總理在批示中指出:過去一年,圍繞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健康需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協同努力,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藥品集中採購、抗癌藥降價、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等重點任務取得新成效。謹向廣大醫改工作者和醫務人員致以誠摯問候!


同時總理要求,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更大力度、更有效舉措推進醫改各項工作。


具體包括


  • 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廣泛開展健康促進活動,進一步加強癌症等重大疾病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做好常見慢性病防治。


  • 推動藥品採購使用、醫保支付、分級診療等改革取得新突破,鞏固基本醫療保險對近14億人口的基本保障作用,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進一步提高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在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 積極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發揮好中醫藥防病治病獨特優勢,更有效推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爲保障人民羣衆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事實上,醫保,特別是醫保支付,作爲撬動醫改的關鍵,近年來在醫改中的權重逐漸增加。


2018年12月,國家醫保局已發佈通知,要求加快推進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國家試點,原則上每省推薦1-2個城市參加試點。作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北醫三院、北大人民醫院等北京六家大型三甲醫院的試點中,(DRGs)曾助力所選108個病組的醫療成本支出平均下降19%。


隨着醫保支付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分析人士認爲,更爲關鍵的是,結合帶量採購,醫保槓桿威力將持續釋放。可以看到,3月5日國家醫保局公佈的帶量採購試點醫保配套措施中,通過醫保支付標準與採購價的協同,促使高價藥梯度降價的趨勢已經顯現。(詳見>>《國家醫保局再出新招:擬建全國招採平臺!未中選藥支付標準出爐!》


與之同步,藥品中間環節水分將被擠掉,進而實現醫藥市場環境淨化,倒逼產業升級,促進行業格局改變。



高層肯定

第二批帶量採購將至


醫藥行業的大變革已來。


也是在2019年全國醫改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組長孫春蘭指出,過去一年醫改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與羣衆期待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針對接下來的醫改工作,孫春蘭提出幾處要點,全面推開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制度即在其中


  • 要把預防爲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健康中國行動,開展癌症、慢性病等疾病的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優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發揮中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優勢和作用,努力使廣大羣衆不得病少得病。


  • 及時完善和全面推開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制度,推動降低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虛高價格,做好基本藥物、急(搶)救藥等供應保障,同步推進醫療價格、醫保支付、薪酬制度等綜合改革,切實減輕羣衆看病負擔。


  • 加快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完善醫聯體管理,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和社會辦醫,優化資源佈局,促進分級診療。加強藥品疫苗、醫療服務質量監管,守好健康安全防線。紮實推進健康扶貧,精準補齊貧困地區健康發展短板,強化大病保障,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這也是繼總理4月3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肯定4+7帶量採購並要求認真總結經驗,及時全面推開之後,國家層面再次提出全面開展帶量採購。


而在此前不久,已有媒體透露,第二批帶量採購品種已經基本選定,具體目錄有望下半年出爐。


第一批帶量採購結果的初步顯現,爲帶量採購持續推進提供了動力。根據4月16日國新辦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的介紹,第一批帶量採購採購金額已達到5.33億元,完成約定採購量的27.31%, 藥品用量超預期。


在帶量採購倒逼之下,4+7帶量採購品種的未中選產品已經出現“降價潮”。不僅正大天晴、恆瑞醫藥等本土龍頭企業爲爭奪市場主動降價,諾華的伊馬替尼等價格持續居高不下的進口原研藥也已經開始主動下調價格。


同步,跨國藥企和本土企業的人事調整也在加快進行。


華森製藥、恩華藥業等本土企業已經對銷售團隊進行了重組。而在仿製藥臨牀替代壓力之下,結合新一輪醫保目錄調整,越來越多的跨國藥企瞄準大幅降價爭取的進醫保的路線——羅氏雅美羅(託珠單抗注射液)在重慶、北京、江蘇等地的掛網價已經下調至830元/支。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說首批帶量採購實施之際,企業仍在觀望,而隨着影響的顯現,相關產品的前景也逐漸清晰,即無論企業作何選擇,在帶量採購、醫保支付等政策的倒逼之下,通過一致性評價仿製藥、原研藥大降價已定局,而未通過一致性評價仿製藥的淘汰進程將加速。


編輯:Camille


 END 


推薦閱讀


後臺回覆“羣”

進羣討論醫藥行業新政、激辯醫藥產業趨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