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自殺之後,遭外界批評是假新聞輿論害死一個外交官;蔡英文總統更呼籲大家看到「奇怪的消息」要先查證是真是假,不要傳播。但隨著現代訊息氾濫,資訊傳播快速,多數人更只站在特定立場選擇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消息,某一些政治人物,甚至政府更藉此帶風向,能真正分辨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嗎?

假新聞、假消息不是新鮮事,上個世紀德國就曾上演過。德意志帝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與協約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根據條約內容,德國須為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和損失負上全責;但事實上,德國的實際的戰爭賠償數額不斷減少。新成立的威瑪德國政府一方面不斷宣傳該條約使德國經濟崩潰,企圖摧毀德國,一方面卻放任經濟失控來達到擺脫賠款的目的。

這股對《凡爾賽條約》深痛惡絕的民族主義帶來了嚴重的後果,不僅讓獨裁的希特勒建立納粹德國,更帶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而民進黨呢?2004年總統大選發生319槍擊案,南臺灣地下電臺第一時間指控是國民黨和中共聯手暗殺臺灣人選出來的阿扁總統,隔天陳水扁以領先2萬票險勝;1998年高雄市長選舉,一卷偽造的錄音帶,指控國民黨候選人吳敦義涉入桃色糾紛,最後讓民進黨對手謝長廷獲益勝選;2006年同樣也是高雄市長選舉,時任民進黨候選人陳菊陣營大開「走路工」記者會,隔天讓對手黃俊英以些微票距落敗。

將蘇啟誠自殺歸咎假新聞,難道駐日代表謝長廷稱代表管不到大阪辦事處這種推託之詞沒有責任?外交部配合掩蓋蘇啟誠在風災後還要接待屏東縣長潘孟安的消息,何嘗不是企圖以假蓋真,遮蔽視聽?

這種試圖掩蓋真新聞,利用假新聞製造輿論風向、擴大喧染,恐怕就是臺灣假新聞猖獗的原因;也難怪有時政府出來澄清,民眾不見得相信,反而對於網路謠傳深信不疑。政府若以打擊假新聞為名,利用行政手段打壓輿論,當不成假新聞終結者,還不只要被關3天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