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稻米、小麥、玉米外又一主糧。別看不起眼,在國際上來說,土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食品作物,是一種兼有主食性質和蔬菜性質的「跨界」食材。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我們的土豆君吧!

食材檔案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potatoes),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和玉米。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洋芋、山藥蛋等,茄科植物的塊莖。與小麥、玉米、稻穀、高粱並成為世界五大作物。

名稱

「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溪縣誌食貨》。中國東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土豆,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

英語potato來自西班牙語patata。據西班牙皇家學院稱,此西班牙辭彙由泰依諾語batata(紅薯)和克丘亞語papa(馬鈴薯)混合而來的。在拉丁美洲,「馬鈴薯」的西班牙語用papa一詞。

中文學名:馬鈴薯,通稱:土豆

拉丁學名:Solanum tuberosum

別稱:洋芋、山藥蛋、荷蘭薯、地蛋、土豆等

二名法:Solanum tuberosumL.

分布區域:亞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亞

工業價值:工業澱粉的主要原材料

特殊用途:提取龍葵鹼的原料,保養容顏

毒性:含微量龍葵鹼(0.005%— 0.01%)

產地: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區,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

形態特徵

1、塊莖形態

草本。果實為莖塊狀,扁圓形或高15-80厘米,球形,無毛或被疏柔毛。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長圓形,直徑約3-10厘米,外皮白色,淡紅色或紫色。薯皮的顏色為白、黃、粉紅、紅、紫色和黑色,薯肉為白、淡黃、黃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目前已培育出的彩色馬鈴薯有紫色、紅色、黑色和黃色等,由於其本身含有抗氧化成分,因此經高溫油炸後彩薯片仍保持著天然顏色。

2、植株形態

鬚根系。地上莖呈菱形,有毛。初生葉為單葉,全緣。隨植株的生長,逐漸形成奇數不相等的羽狀複葉。小葉常大小相間,長10-20厘米;葉柄長約2.5-5厘米;小葉,6-8對,卵形至長圓形,最大者長可達6厘米,寬達3.2厘米,最小者

3、果實形態

馬鈴薯圓球狀,光滑,綠或紫褐色,直徑約1.5厘米。種子腎形,黃色。花期夏季。

生長周期

1.休眠期:馬鈴薯休眠期的長短受貯藏溫度影響很大,在26攝氏度左右的條件下,因品種的不同,休眠期從1個月左右至3個月以上不等。

2.發芽期:生長所佔時間就因品種休眠特性、栽培季節和技術措施不同而長短不一,從1個月到幾個月不等。

3.幼苗期:從出苗到第六葉或第八葉展平,即完成1個葉序的生長,稱為「團棵」,是主莖第二段生長,為馬鈴薯的幼苗期。幼苗期經過的時間較短,不論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個月。

4.發棵期:從團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葉展開,早熟品種以第一花序開花;晚熟品種以第二花序開花,為馬鈴薯的發棵期,為時1個月左右,是主莖第三段的生長。

5.結薯期:即塊莖的形成期。結薯期的長短受制於氣候條件、病害和品種熟性等,一般為30-50天。

生長條件

馬鈴薯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濕潤的土壤環境。

馬鈴薯對溫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馬鈴薯產區分布

世界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

我國主產區

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甘肅定西市、西北、西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使甘肅省定西市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馬鈴薯最佳適種區之一。甘肅省定西市已成為全國馬鈴薯三大主產區之一和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製品加工基地。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鄉」。每年向全國各省市提供大量的馬鈴薯。

那麼,小編今天深扒下土豆主要的36款,每個品種都具有適合的烹飪方法哦,一定要收藏好了!它們主要分兩類:粉的——適合搗碎,炒,烤,炸,能做出完美的金黃色薯條;韌的——因為土豆含水多而含澱粉少,久煮不爛,非常適合做沙拉和煲湯。

1、Atlantic大西洋

特質:圓形,淺黃色的皮膚,白色的果肉,有深凹的小坑

可用性:中季

理想用途:炸薯條

原產地:美國。

2、Bintje

特質:糯,黃肉和保質期長

可用性:中季

理想用途:油炸,沙拉

原產地:荷蘭。

3、Bison野牛

特質:圓形,表皮呈暗紅色到紫色,肉白色

可用性:全年

理想用途:土豆泥,煎煮

原產地:美國。

4、CARISMA

特質: 橢圓形、白皮

可用性:全年

理想用途:煮,土豆泥,沙拉

產地:澳大利亞

5、Coliban

特質:圓形,白皮、白肉

可用性:晚季

理想用途:煮,薯條,烘焙

原產地:澳大利亞。

6、Desiree西瑞

特質:圓形,皮粉紅、、肉淺黃且韌

可用性:中、晚季

理想用途:煮,烤,土豆泥,土豆湯糰

原產地:荷蘭。

7、Dutch Cream

特質:大型、橢圓形,肉黃色且韌,皮薄,奶油口感

可用性:晚季到早季

理想用途:土豆泥,煮,燒,烤,濃湯

原產地:荷蘭。

8、Eureka尤里卡

特質:橢圓形,奶油皮,白瓤

可用性:全年

理想用途:土豆泥,薯條,烘焙

原產地:澳大利亞。

9、Exton埃克斯頓

特質:乳白色皮,白瓤

可用性:晚季

理想用途:油炸

原產地:美國。

10、Harmony

特質:圓形,光滑且白的皮,白瓤

可用性:全年

理想用途:土豆泥,煎煮,薯條

原產地:蘇格蘭。

11、Kennebec肯納貝克

特質:橢圓形,白皮,白瓤

可用性:早季、中季

理想用途:所有用途

產地:美國

12、Kestrel

特質:長橢圓形,果肉凝脂,白皮,紫色或藍色的小坑

可用性:全年

理想用途:煮,烤,土豆泥,油炸

產地:英國。

13、King Edward國王愛德華

特質:圓形至橢圓形,質地粉,乳白色肉,皮光滑,有白色、粉紅色斑紋

可用性:月中下旬旺季

理想用途:土豆泥,燒,烘焙

產地:英國。

14、Kipfler

特質:雪茄形,黃色的皮,淡黃色肉

可用性:全年

理想用途:烘焙,煮,沙拉

原產地:荷蘭。

15、Lady Christl

特質:小橢圓形,奶油皮膚,淺黃色的肉

可用性:早季

理想用途:煮

原產地:蘇格蘭。

16、Maranca

特質:橢圓形,白皮,金色的肉

可用性:生長期短

理想用途:土豆泥,考, 土豆夾,沙拉

原產地:荷蘭

17、Mondial蒙迪艾爾

特質:橢圓形,淡黃色的皮和肉

可用性:賽季初

理想用途:沙拉,土豆泥,烘焙

原產地:荷蘭。

18、Mozart莫扎特

特質:橢圓形,紅色的皮上又白斑,黃肉

理想用途:糖化,烘焙

產地:英國。

19、Nadine納丁

特質:短,橢圓形,表面光滑、乳白的皮,白瓤

可用性:全年

最好的烹飪方法:煮,沙拉

產地:凱斯內斯,蘇格蘭

20、Nicola尼古拉

特質:長方形的形狀,黃皮,黃奶油肉

可用性:全年

理想用途:沙拉,烤,煮,土豆湯糰

原產地:荷蘭。

21、Otway Red 奧特威紅

特質:橢圓形,紅色皮,光滑,果肉奶油色

可用性:六月到八月

理想用途:土豆泥,燒,炒

22、Patrone帕特羅

素質:淺黃色的皮和肉

可用性:中季、晚季

理想用途:燒,烤,沙拉

原產地:荷蘭。

23、Pinkeye (Southern Gold)紅眼病

特質:糯黃肉

可用性:晚季

理想用途:沙拉,煮,蒸,烤

原產地:澳大利亞。

24、Pink Fir Apple

特質:長形,淡粉色的皮膚,結實,糯

可用性:全年

理想用途:沙拉,沸

原產地:法國。

25、Pontiac龐蒂亞克

特質:圓形,酒紅皮,白瓤

理想用途:煮、土豆泥,烘焙

原產地:美國。

26、Purple Congo紫色剛果

特質:橢圓形,深粉紅色/紫色的皮膚,紫肉

可用性:全年

理想用途:土豆泥,蒸,煮,沙拉

產地:澳大利亞

27、Red Rascal紅色流氓

特質:橢圓形,暗紅色皮,白肉

理想用途:煮,烤,煮漿,燒,炒

28 Royal Blue皇家藍

特質:長,橢圓形,扁平形,藍紫色的皮,金黃色的果肉

可用性:全年

理想用途:所有用途

29、Ruby Lou紅寶石

特質:橢圓形,深粉紅皮,白肉

可用性:全年

理想用途:燒,煮,炒

原產地:澳大利亞。

30、Russet Burbank赤褐色伯班克

特質:大型,長形,果肉白色,深邃凹坑

可用性:晚季

理想用途:烘焙,烘焙。澳大利亞主要品種的薯條和楔子

原產地:美國。

31、Savanna稀樹草原

特質:橢圓形,白皮,白瓤

理想用途:沸騰,沙拉

原產地:愛爾蘭。

32、Sebago

特質:長橢圓形,白皮,白瓤

可用性:中季

理想用途:所有用途。用於鬆脆和薯條商用。

原產地:美國。

33、Sifra

特質:圓形,白色的皮膚光滑,果肉如凝脂

可用性:全年

理想用途:所有用途

原產地:荷蘭。

34、Toolangi Delight

特質:深紫色皮,白肉

可用性:中季到晚季

理想用途:土豆泥,烤,炸,土豆湯糰

原產地:澳大利亞。

35、Virginia Rose

特質:橢圓形,紅皮,黃肉

可用性:全年

理想用途:土豆泥

原產地:荷蘭

36、White Star白星

品質:大橢圓形,奶油般光滑的皮和肉

可用性:九月至十一月

理想用途:土豆泥,煮,烤,煎

產地:澳大利亞

食用價值

1、馬鈴薯塊莖含有大量的澱粉

澱粉是食用馬鈴薯的主要能量來源。-一般早熟種馬鈴薯含有11%~14%的澱粉,中晚熟種含有14%~20%的澱粉,高澱粉品種的塊莖可達25%以上。塊莖還含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

2、馬鈴薯蛋白質營養價值高

馬鈴薯塊莖含有2%左右的蛋白質,薯干中蛋白質含量為8%~9%。據研究,馬鈴薯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其品質相當於雞蛋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優於其他作物的蛋白質。而且馬鈴薯的蛋白質含有18種氨基酸,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各種必需氨基酸。

3、馬鈴薯塊莖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

食用馬鈴薯有益於健康與維生素的作用是分不開的。特別是維生素C可防止壞血病,刺激造血機能等,在日常吃的大米、白面中是沒有的,而馬鈴薯可提供大量的維生素c。

4、馬鈴薯塊莖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胃腸蠕動,疏通腸道。並含有豐富的鉀鹽,屬於鹼性食品。

5、除此以外,馬鈴薯的塊莖還含有禾穀類糧食中所沒有的胡蘿蔔素和抗壞血酸。從營養角度來看,它比大米、麵粉具有更多的優點,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可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

6、馬鈴薯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

7、馬鈴薯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資料表示,其含量與蘋果一樣多。因此胃腸對土豆的吸收較慢,食用土豆後,停留在腸道中的時間比米飯長的多,所以更具有飽腹感,同時還能幫助帶走一些油脂和垃圾,具有一定的通便排毒作用。

注意:

馬鈴薯(土豆)發芽後可產生較高的有毒生物鹼——龍葵素(Solanine),食後可引起中毒。中毒癥狀:潛伏期為數10分鐘至數小時,出現舌、咽麻癢、胃部灼痛及胃腸炎癥狀;瞳孔散大,耳鳴等癥狀;重病者抽搐,意識喪失甚至死亡。

預防措施

(1)馬鈴薯應存放於乾燥陰涼處或經輻照處理,以防止發芽。

(2)發芽多的或皮肉變黑綠者不能食用。發芽不多者,可剔除芽及芽其部,去皮後水浸30~60min,烹調時加些醋,以破壞殘餘的毒素。

土豆曾經與白菜蘿蔔並列為北方重要的冬儲食物,如今,它更是身價「晉級」。1月6日,農業部透露,我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以后土豆或許就會成為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糧了。其實,無論是當主食,還是當配菜,最重要的都是保證營養損失少,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從土豆切法、烹調方法以及添加調料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塊越大越營養

烹飪過程中,土豆越完整,其營養損失就越少。換句話說,就是土豆絲的營養低於土豆片,土豆片的營養低於土豆塊。

因此,在加工過程中應儘可能保證土豆的完整性,斷面越少,水溶性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的損失也會更少。

蒸著吃最理想

煎炒烹炸等不同的烹飪方式,對食物營養的破壞程度各不相同。所以,若要讓土豆保留儘可能多的營養,必須選擇合理的製作方式。

蒸:蒸土豆是最理想的烹調方式,研究顯示,土豆在蒸熟後維生素C、多酚類植物素、蛋白質等營養素損失極少,保留率在80%以上;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膳食纖維基本沒有損失,其中的澱粉顆粒還能得到充分糊化,使它在體內更容易被消化分解,降低胃腸負擔。帶皮蒸制的整個土豆營養損失更少,是最佳吃法。若蒸熟後壓成泥,口感酥軟,更適合老人和孩子。

烤:帶皮烤,營養留存率高,僅次於整個蒸制的土豆。若把土豆切片烤制,則會受到空氣氧化和高溫影響,損失大量營養素。

炒:炒菜時,一般為旺火快炒,時間較短,對營養素的破壞程度較小,一般會損失30%~40%的維生素。而煸炒時有油,還會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E等的吸收。只要控制好炒菜時間,也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土豆烹飪方式。

焯:有研究顯示,用水泡或先焯再用涼水沖,會使土豆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流失超過70%,鉀、鎂等無機鹽也會大量溶於水中而損失。但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E)等不溶於水的營養素會得到很好的留存。焯土豆絲時,建議水開後放入,煮3~5分鐘即可。另外,胡蘿蔔絲和土豆絲一起涼拌,可補充土豆已損失的維生素,是最佳營養組合。

燉:燉土豆時,鍋內溫度較高,且時間較長,可能會使營養素嚴重流失。雖然燉得軟爛不利於營養素留存,但能促進腸胃健康,以及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適合中老年人、體弱多病者食用。

炸:油炸後,土豆營養素,特別是維生素幾乎損失殆盡,且油炸過程極易使蛋白變異。土豆富含的谷氨醯胺和天冬醯胺,在120℃~190℃(油炸溫度)的烹飪條件下易產生丙烯醯胺(一種致癌物),加上油炸會給土豆附上更多油脂,對健康尤為不利,最好少食用。

多放醋少味精

用對調料能為食材加分,反之則會令營養大打折扣。建議在烹飪土豆時多放醋,炒時先放、燉時後放,可以有效促進維生素C的吸收,有利腸胃健康。和其他很多食材一樣,用土豆做菜也必須遵循少用鹽和味精的原則,食鹽應在起鍋時放,這樣可以減少人體對鈉的攝入;如果需要味精,也盡量起鍋再放,太早放會對水溶性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造成破壞。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