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軟捷科技

一、 產品信息

1. 產品名稱 咪咕靈犀

2. 版本號 5.0.3290

3. 體驗環境

MIUI版本:MI 5 MIUI9 7.10.19|開發版

處理器:高通驍龍820

運行內存:3.00GB

二、 產品介紹

1. 產品簡介

從產品介紹可以初見產品的定位。

2. 產品結構圖

3. 產品流程圖(核心流程)

4. 目標用戶畫像(艾瑞指數)

咪咕靈犀的主要用戶是年齡集中在25-35之間的年輕男性,地區分布主要是方言接近普通話的中部地區以及在省份內存在一種主要方言的南部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在這些方言區中,粵語佔比較大。

5. 主要功能,解決了什麼核心問題

使用戶可以通過語音並實現與互聯網的「交流」,並且擁有一個語音百寶箱。

三、 產品分析

1. 版本更新信息

下圖為靈犀語音助手在2017.1-2017.11的IOS版本更新記錄,在此版本的更新過程特別要注意三點:

1) 產品的logo由原先的話筒的部分變為一個萌萌的機器人的形態;

2) 產品的名字由原先的「靈犀語音助手」變為「咪咕靈犀」;

3) 產品的slogan由原先的「最好用的語音手機助手」變為「懂你的智能語音助手」。

改變logo和名字,可以樹立品牌形象,有利於日後的提高後期用戶的品牌意識形成,提高用戶的粘性,同時改掉了冷冰冰的「話筒」的形象,更加有利於樹立「助手」這個擬人化的「稱謂」在用戶心目中的具體形象,可以很輕鬆地形成印象的映射。

改變slogan暗示著功能的強大以及更多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當然也更加彰顯了訊飛在語音識別和語義分析方面強大的自信。

大膽猜測一下,訊飛的智能音箱是否和手機助手共平台,所以才價格咪咕靈犀定義為「語音助手」而不是「語音手機助手」?

截取艾瑞指數的靈犀語音助手在2017.1-2017.11的日均獨立設備數的數據,以及百度指數在2017.1-2017.11「咪咕靈犀」的搜索指數。從圖中可獨立設備數在7月份漲幅較大,同時搜索指數在7月份爆發過,回看ASO100的版本迭代記錄,發現「咪咕靈犀」在6月28日新增了「悅聽咖」的專題,即專家講座、乾貨知識,與目前比較火的知識和內容類APP有相似之處,可能造成了APP下載量的增長,其餘在2017.1-2017.7前日均活躍用戶比較穩定。

2. 功能點分析

對於核心功能點分析,分別就日常使用中比較常用的幾種技能模式以及區別與其他助手的功能進行了體驗,同時與我的上一篇中關於「出門問問」的體驗可以做一些比較:

1) 天氣查詢:可以不藉助其他APP,直接返回天氣,但在不同的問詢模式下語音播報的都是今天的天氣,顯示的結果也是今天的天氣,這顯然有點不「懂我」呀。在這方面,「出門問問」顯得更加「懂我」。

2) 音樂播放: 分別進行了兩種模式的體驗,在不說歌名的情況下,會顯示一段歌詞,然後語音助手會把歌「唱出來」,對話情景代入感好,很是驚喜。在說播放一首歌的時候(紅玫瑰)的時候竟然沒有直接播放紅玫瑰,顯示無結果,真是蜜汁尷尬。看來「靈犀」不太聽陳奕迅的歌。。

3) 地圖導航、路線規劃:不會在語音助手對話界面直接顯示地圖,但會很流暢的調用百度地圖。另外使用加大難度的語句時,無法顯示結果,直接跳轉360搜索,這點「語義分析」做的有點不盡人意。在這 「問問」的語義分析會強一些。

4) 美食搜索:搜索某一地點附近好吃的,可以顯示搜索結果。但在將美食和導航結合的時候,不是給出地圖或者導航路線,而是文字顯示結果,有點令人意外,難道我自己複製地址到百度里搜索?尷尬。。

5) 翻譯:除對話功能外,在常用功能頁面里增加了翻譯功能,當需要進行翻譯的時候還是挺方便的,識別準確率挺高。

6) 語音記事本的功能:可以快速語音轉文字,對於一些特殊使用場合,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3. 優化建議

總的說來作為一款語音助手,靈犀同時具有工具類和內容類APP的屬性,今天只對語音助手相關進行了較深入體驗,總體來說比較滿意,但一些細節仍然需要再進一步的優化迭代:

1) 作為手機語音助手,和標稱的「懂你的智能語音助手」存在差距,從以上的體驗中可以看出。後續的改進中,請加強語義分析;

2) 對於按下對話鍵後的反饋並不是很好,視覺上當在說話的時候並不能很直觀動態的顯示音量和聲音的活動狀態,在手指的觸覺上,按下和沒按下無振動反饋,或者需要另外設置,但我認為應該是默認就開啟振動的,用戶體驗應該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需要增加學習和時間成本再去設置;

3) 對於VAD檢測,個人認為閾值設置可能過高,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存在我還沒說完,「它」就不聽了,音頻監測請後續進行加強;

4) 提一個疑問,關於翻譯、記事為何不能優化在對話中?而是作為單獨的功能存在?後續可以直接優化近去,AI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5) 關於對話內容,竟然是一問一答,我跟「它」的對話,為何不能顯示上下文?

本文出自知乎作者app開發公司軟捷科技(ID:rjgroup006),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