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美國不只有民主制度!佔坑,等7月13號,我考完過來詳細作答!

..............................................分割線...................................................................................

感謝 @蘇霍伊@Barnett Chapter@謝燁 @安林 的肯定我想從美國的政治思想與政治社會體制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度娘歌、關於民粹主義的定義:

民粹主義認為平民被社會中的精英所壓制,而國家這個工具需要從這些自私自利的精英團體復原健康,用來改善全民的福祉和進步。民粹主義者會接觸平民,跟這些平民討論他們在經濟和社會上的問題,而且訴諸他們的常識。

而維基上的解釋是

"the political doctrine that supports the rights and powers of the common people in their struggle with the privileged elite."

翻譯過來就是一種關於以反抗特權精英來支持普羅大眾的權利與權力的政治學說

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這種定義是一種中性的定義,然而從題主的提問中來說,民粹主義是一種明顯帶有貶義的名詞,應該指的是在平民的平權運動中,可以採取激進、不合理的方式,無視當今的法律與道德準則的思想。因而我想還是按照題主的本意來進行回答。

1、美國的政治思想根源

追溯美國政治思想,就必須追溯美國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上的辯論

霍勒斯懷特曾說過,美國憲法的基礎是霍布斯哲學和加爾文教。它認定人類的天然狀態是戰爭,俗人的心智與上帝相抵觸。」1787年制憲會議上,人們普遍認為人性擁有一種不可救藥般的罪惡,他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自然狀態是一種「自私好鬥」,是霍布斯的「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狀態。

因此就像麥迪遜《美國制憲會議記錄》上記載的那樣,制憲會議上美國開國的政治精英們認為民主制是「代表們用相同的詞語表達個人心中不同的意念、用不同的詞語指代相同的內涵。語言的混亂,源於思想的混亂。一提到民主,人們首先想到的仍是類似於雅典或當時各州的民選議會控制政局的那種不受限制的多數統治。而按照美國歷史學家霍夫施塔特的考察,這種對於民主制度的認識源於「開國先輩們對民主的見解來自他們對付各州好鬥的泥腿子和革命時期城市暴民的實際經驗。他們心目中的,民主是指一種直接表達大多數人意願的政府體製表達的途徑通常是類似於古代城邦小區域內能實現的民眾集會"對於這種古典城邦式的直接民主,大部分精英是持反對意見的。

但是,我們需要區分兩個概念,人民主權與民主政治。在中國的政治語境下,這兩個詞無疑是相同的。但在18世紀的美國,這兩個詞有著巨大差別。即便這些政治精英用最為粗鄙的語言辱罵所謂的「暴民」,但是我們必須看到18世紀美國人民,由於飽受歐陸教會與世俗君主雙重壓迫,使得他們達成一個主流共識,美國不可能回到君主制的時代。主權除了來源於人民,沒有別的來源。因而,《獨立宣言》中提出的「北美殖民地在主權上歸屬全體自由民」。這一信條是各個階層憲制辯論的前提和基礎。

按照我們任課老師龐金友老師的話說:「制憲精英批評的不是主權意義上的民主,而是政體意義上的民主。」.按照亞當斯的觀點,美國之後政治的辯論的主題都是在如何建立一個「平衡政府」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使其「既不滑向暴民政治,也不滑向暴君政治。」因此,如託馬斯.傑斐遜以及漢密爾頓、傑伊、麥迪遜等聯邦黨人基於孟德斯鳩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分權制衡的理論以及如何通過教育增加人民的知識,使人民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權力。「防止這個轉變(向暴政)的最有效手段,便是儘可能地普遍啟迪人民的精神。」

總結一下,美國自殖民地時期以來的傳統政治文化中,對於民主制或者暴民政治的恐懼與警惕是伴隨著美國的誕生而誕生的,而同時對於人民主權的普遍認同,又使得美國不得不採取一種「混合」的民主政治形態。所以我們應該看到,美國的分權制衡,是一種廣泛意義上的制衡理論,不僅僅是政治權力運行過程中,針對政治權力機構之間的關係或者中央-地方關係的制約平衡,同時也是針對國家-公民以及國家-社會之間權力分佈的制約平衡。比如,把投票權與選舉權相關聯,並不是某些愛國小將嘴中所謂民主的「虛偽性」,而是一種美國政治精英對於當時背景下民主體制「暴民化傾向」的制衡。引用我們龐老師的一個有趣的比喻:「他們是喫飽了之後才說要喫素的,但他們之前是喫葷的。」正是由於美國早期政治精英所賦予美國政治思想中對於民主政治的戒忌,使得美國很少出現後發現代化國家中常見的「民粹」政治,但是,必須要看到,由於大量新移民的湧入以及大量公民平權運動的興起,美國當代的政治活動中這種對民主警惕正在削弱。最近的例子就是,美國同性戀草案的通過,強制每個州允許並且承認同性婚姻。個人認為這個是一種基於政黨利益與民意訴求對於美國現今政治結構以及傳統WASP政治文化的劇烈衝擊,但在此不多敘述。

由於下午要趕回家的火車,所以具體到政治體制的部分,等我會湖南的家中再寫。


首先糾正一個常識性的東西:

民粹主義是跨越意識形態的,和政治體制無關。也就是說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會出現。民粹主義(Populism,又譯平民主義)它的定義十分簡單,最基本的特徵就是「埋怨」政府(注意和反體制,革命主義,無政府主義,自由派的區別)。簡單的說就是希望有個萬能政府和超級領袖能夠滿足這個羣體的任何要求,如果做不到就撒潑打滾,但並沒有改良或者造反的政治訴求。他反對暴力革命,但是比反賊更無賴,它的政治訴求是模糊的,只要自己過的好,而沒有把個人利益和社會環境結合起來,總結來說是一種「平均主義」的民主

說白了就是一個懶人對政府要求高福利。最典型的不過是拉美國家:把富人的錢平分給平民,政客得到選票,而富人失去投資的利益,只能逃離,當地經濟退步,平民的生活質量下降,鬧的更兇,政客為了維持票倉,加大對精英階層的壓榨,惡性循環,最後的結果只能導致專制和民主變質。需要注意的是拉美的民粹核心力量依然是小資產階級帶頭聯合各階層的反寡頭政治同盟。太窮的地方,連小資都沒有的國家是沒有民粹這種相對溫和的訴求的,比如非洲,那裡只有叢林法則和「突、突、突」。

民粹主義本身就是起源於民主燈塔國,是19世紀的美國鄉村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對壟斷金融大資產階級的反抗。在工業革命之前,壟斷資產階級主要集中在銀行業,而小資產階級對銀行依賴性非常大,從這裡看出民粹主義不過是鄉村style風格的民主。

民粹主義發揚光大,不能不提俄國,事實上這個最重要的民粹形式逃離不了德國的黑格爾和費爾巴哈以及法國那些喫飽了沒事幹的折騰空想社會主義的貴公子(@楊靖儒,德國的哲學家簡直是20世紀依賴的災難製造者),而俄國的近代革命是以歐洲的這些「人本主義」作為思想啟蒙的。這些東西一旦和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強大的社會思潮:既對革命的個人和運動又是對非革命的個人和運動有影響的思潮。它的中心思想是實現非資本主義的發展,認為俄國可以而且應當越過資本主義階段而依靠農民公社和小商品生產的力量去建設社會主義的、平均主義的民主的社會;它反對大規模的生產組織。

從這裡看民粹已經初具俄共布的形態:強調意識形態對所有社會人的影響;反對資本主義;追求跨越式的社會進程;追求均富,反對壟斷。

民粹主義不會結束也不會消失,而是一個社會機制失去平衡的必然結果。無論左派右派都有可能出現民粹式的訴求,當然天國可能是個例外,這是一個奇葩的國家,人民喫苦耐勞,喜歡感恩政府為他們提供一個穩定的喫苦耐勞的環境,他們鄙視福利,崇尚苦力。也許他們不是政治上的公民,而是天朝上國的奴隸?

回頭說臺灣。臺灣的確是小資產階級(小清新)最集中的一個地區,民粹的土壤具備,但是從目前大部分借臺灣民粹來諷刺民主的其實都打臉打歪了。事實上臺灣目前的一系列激進運動都是對抗政府的,反對的政府決策的程序合法性問題。而這些東西恰恰是關乎整個臺灣社會命運的公共議題。公共議題的表達在激烈,也是捍衛民主的正朔。

事實上美國的民粹一直存在,尤其是南部黑人區。看看歷屆黑人槍殺案,佛格森事件不是唯一,集體暴動,燒殺搶掠,和起義也差不多了。民主只是一個正常社會運行機制的一環,而不是全部。正義女神手持天平,需要的是理性,而正義需要劍(武力)來執行。

歪個樓,熱衷所謂悶聲發財(事實上並沒有,和我們屁民一樣辛苦討生活為了實現阿Q式的優越感)的精趙恰恰是在知乎上政治立場表達最激烈的,這就是天朝的民粹。 @慈世平
我不認為臺灣是「民粹主義」。同樣地,我不認為「只要不同意我的觀點就是民粹」,或者那些認為「只要你佔領立法院你就是民粹」。透過某些事件來一葉障目然後以為「這個國家完蛋了全是民粹毒瘤」,這種觀點無疑是相當愚蠢的。回到主題,大膽地揣測題主所定義的「民粹」應該是那些「主張人民政治,並且人民是愚昧的」的觀點。那麼,這種現象,不只在美國,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反對精英政權的觀點已經不鮮見,如果按照題主的定義來看,某黨建黨初的口號也算民粹。其實民粹並非是壞事,精英政治也不一定就是好事。還是那句話,國情不同,不同國家不能一刀切。
當美國人像起他國家一樣,大部分人喫飯成問題時,是不是民粹?但那個時候,才會展現出來!
美國是精英政治,有底蘊政界家族和商界家族一直把持著美國政治。他們有自己的遊戲規則,有自己的政治覺悟,不會輕易被底層民意所影響。但也並非不存在民粹,各種城市市民集體暴亂都是民粹行為。只不過是美國經濟水平很高,執法力量強硬且有效,足以把這些問題壓制住。 還有就是美國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身份給了美利堅人民很深厚的對國家的認同感,很多人對美利堅的昭昭天命(即傳播自由民主的普世精神領導世界)堅信不疑,很多底層人民也認同美國的右派(共和黨,削減福利,執行商業醫療,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也一定程度減少了民粹的擴展。
美國是精英政體
一個國家的財政支出(非國防)的比例,就可以大致看成是民粹的程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