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博弈之:從東西方歷史看未來

  觀世事如棋

對世界局勢今後會怎麼走,我已經給出答案了。

設想一下,有朝一日,中國擁有華爾街那樣的金融,美軍那樣的裝備,美國的高科技,再加上中國龐大的人口,龐大的工業產能,結閤中國的社會主義體制,你們知道它的威力有多恐怖嗎?

這能成就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帝國!!!

我來給大家回顧一下歷史,看歷史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在看中國古代歷史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現象,比如漢代的外戚專權,梁冀大家知道嗎?居然敢毒殺質帝,然後迎立桓帝。王莽更不應說了,直接篡漢。漢代不僅有外戚專權,還有宦官專權,不過宦官專權沒鬧到宦官直接廢立皇帝的地步。唐代的宦官專權就超過了漢代,逼宮弒帝不止一次。自號稱「欺壓皇上的老奴」李輔國始,繼而有逼宮弒帝的俱文珍與王守澄、經歷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稱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時的權閹楊復恭、劉季述等人。這些人個個都是生前顯赫無比,死後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至於權臣篡位,在宋之前,更是絡繹不絕。

但是自宋以後,雖然還有權臣,比如明朝的張居正,雖然也有宦官專權,比如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但是對皇權的威脅要小得多,再沒有出現在王朝還能維持時,皇帝被廢立的情況出現。

縱觀中國古代社會歷史,會感覺皇權是越來越重,越來越強勢的。這是什麼原因。

我認為是文化的繁榮和知識的普及,讓越來越多的人有了獨立思考能力,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懂得如何趨利避害。

在皇權和權臣、宦官、外戚之間,做二選一的選擇,越來越多的人明白,站在皇權這一邊,纔是對自己、對家族最好的選擇。

當然了,文化越繁榮,知識越普及,信息傳播速度越快,對皇權或者說最高權力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你把國家治理的好,權力也就越大,治理不好,失去權力也就越快。

你知道嗎?我以前弄不明白,為什麼中國的王朝頂多隻能維持短短的幾個世紀,而歐洲的那些貴族歷史追溯卻可以那麼長。後來看了一些西方的電影電視,瞭解了西方的一些社會制度後,才明白西方的貴族制都維持這麼長絕不是偶然。

長子繼承權_新聞中心_新浪網

news.sina.com.cn/c/2008-12-03/122516775811.shtml

————————————————————————————————

特殊的長子繼承權

中世紀的歐洲實行只能由長子繼承不動產的制度,一般來說也就是使長子能夠獲得遺產中最大份額。這是從貴族身份地位的繼承發展而來的制度,當時各級貴族身份地位的繼承都是長子繼承,而當時貴族都有一塊領地,這塊領地都附帶有為上級領主出征、貢賦之類的義務,為了防止這些義務被分割、甚至被落空,因此強調「封地不能分割」原則。

這種情形在世界不少古國都曾出現過。比如,早於歐洲實行這個制度的,有3000多年前中國的周朝。周王出征時諸侯承擔「勤王」義務,帶兵跟隨。而同時,各諸侯國的國土只能由嫡長子繼承,小兒子要麼分封到一塊新的領地「采邑」,要麼就只好為大哥奔走,出將入相,為大哥的朝廷效力。「采邑」也是按照這個原則,只能由嫡長子繼承。

晚於歐洲實行這個制度的,有日本幕府時期。當時日本也由幕府向各「大名」(領主)及武士分封土地,這些土地按照所謂「恩地不可分」原則,實行長子繼承製。世代相傳服從、跟隨幕府大將軍的義務。

不過在世界其他地方,長子單獨繼承不動產的情況僅限於貴族、由國王分封的封地,像歐洲中世紀這樣推行到磨坊主、普通鄉紳、工商業主階層,成為一項普遍性的繼承法原則的情況非常少見。只有在日本幕府時代,農民往往也是由長子來繼承耕地,尤其是貧窮的農民因為耕地有限,主要是長子單獨繼承耕地,只有富戶人家才進行分割繼承。

一直到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來臨,長子單獨繼承不動產的制度纔在歐洲各國法律中消亡。

「諸子均分」的普遍原則

長子單獨繼承不動產制度在人類法律文化史上是比較稀有的現象。古埃及、古巴比倫的法律規定的是由子女平分遺產,長子也許可以利用由他主持分配遺產的權利,作出有利於自己的分配方案,不過原則上應該是平均的。古希臘、古羅馬的法定繼承方法也是由兒子們平分遺產,包括了動產和不動產。

稍有例外的是古希伯萊人的法律,實行的是長子可以繼承最大份額的遺產。《舊約全書》中,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乘著哥哥以掃又累又餓的時機,用一碗紅豆湯換取了以掃長子的名分。這是一個著名的典故,說明古希伯萊人是實行長子繼承製的。

自從春秋戰國的大變革以後,中國古代就一直實行嚴格的「諸子均分」財產繼承製度。看一下歷史上著名的「陸賈分金」的故事:陸賈是西漢初年的政治家,他年老後,把自己的五個兒子找來,每個兒子分給價值「二百金」的莊園,並和兒子們約定:我今後輪流在每個兒子的家住一個月,如果年老病死在哪一家,哪個兒子就要給我送終,我隨行的駿馬、車輛、寶劍、侍女等財產就歸他,來補償損失。

後來中國的傳統法律也體現了完全平均的遺產分配製度。舉《紅樓夢》為例:容國府裏的賈寶玉和賈環,一個是賈政的正妻王夫人生的,一個是賈政的妾趙姨娘生的,平時兩兄弟的生活待遇相差很大,寶玉住的怡紅院是大觀園裡最好的院落之一,伺候他的大丫鬟就有襲人等4個,院落裏掃地的、鋤草的小丫頭,寶玉大多不認識;而賈環住的地方就差很多,大丫鬟只有一個彩雲。可是如果賈政一死,儘管賈寶玉可以繼承賈政的爵位、在家族中的地位,但在分家產時,他和賈環就只能是完全平等的,各得家產的一半。

各有利弊的制度

長期採用諸子均分的繼承方式,使得中國民間習慣上諸子對於平均分割家產有強烈的期待。後世分家析產習慣採用「拈鬮」抽籤的方式來進行,將所有的財產按不同種類、品質混合成幾份,由繼承人當眾「拈鬮」確定,以免有不均之弊。如是父祖在生前分割家產,在「拈鬮」前往往要作「鬮書」,說明財產的來源、均分的方法,有時也會對諸子作出一些倫理道德方面的訓喻。

在財產繼承上貫徹徹底的諸子均分原則,對於中國古代家族制度的延續有相當大的意義。在法律上,大家族依靠「親親相隱」等制度成為一個「避風港」,又有諸子均分為家族準備了「大鍋飯」和「保險箱」,所謂「親親」的禮教還是有實質性內容的。大家庭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堡壘,壓抑和消磨著子孫的個性,可是隻要是學會「忍」和「等」,就可以獲得均等的財產來創立自己的小家庭,自己上升為家長。這種期待感使得家族有著一種強大的內聚力,能夠經久不息,長期延續。

不過在另一方面,一代一代的均分家產,也使得財產不停地處於分化的流程中,一代人創立了一份大家業,到下一代人一經均分可能就變成了幾份小家業。特別是有了一點錢後,一般人往往要考慮的就是買一個或幾個妾來「多子多孫」,這樣一來,家業越大,將來要均分的份數就越多,每份家產絕對值增加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在完全依靠家族來積累資金進行再生產的古代,這也就意味著擴大再生產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經營的範圍和模式在這種傳承中也一次次的原樣拷貝,除了少量優秀者能夠創新外,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傳承助長著陳陳相因的格局。另外,富人的家業分割後是化大家業為小家業,而本身就是小家業的農戶再行分割後就趨於更小,甚至無法度日餬口,連簡單再生產也無法維持。

由於上述的那種「忍」和「等」的期待感,兒孫們都習慣於窩在家中,缺乏獨自向外闖世界的勇氣或動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缺乏一種多樣化的推動力。西歐到外國負笈遊學、行商、從徵、探險的青年,就像《皆大歡喜》裏的奧蘭多,和收留了「穿靴子的貓」的老三一樣,絕大多數是家裡的小兒子,是長子繼承權的法律把他們逼得背井離鄉,闖蕩江湖,培養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冒險精神。

西方的這種特殊的長子繼承權,以及基督教規定的夫妻不允許離婚,和不承認私生子的合法地位,再加上那時候糟糕的醫療衛生條件使得嬰兒夭折率很高,成人壽命不長,讓那時候的歐洲上層社會人口難以大規模增長,這樣對中下層的壓榨和索取也就能控制在一個中下層能勉強接受的範圍。

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是諸子均分的繼承製,婚姻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庶子和嫡子在繼承財產上權利是大致相同的,再加上中國古代的醫療衛生條件比同時期的歐洲要好得多,嬰兒的死亡率要低得多,成人的壽命也比同時期歐洲的長,這樣就會造成整個上層社會人口過多,對中下層的壓榨和索取也越來越厲害,超出中下層所能忍受的範圍。遇上災害,中下層沒辦法維持生存,於是豁出性命造反。

中國古代社會屢屢發生起義,造成改朝換代,我看某些文章認為是生齒日繁,整個社會人口過多導致的。其實是上層社會人口過多,是地主階層人口過多。如果是中下層人口過多,人家會自己主動進行控制人口的。

還記得朱德元帥的《回憶我的母親》嗎:母親一共生了十三個兒女。因為家境貧窮,無法全部養活,只留下了八個,以後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這在母親心裡是多麼慘痛悲哀和無可奈何的事情啊!

庚子年(一九○○)前後,四川連年旱災,很多的農民飢餓、破產,不得不成羣結隊地去「喫大戶」。我親眼見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爛爛的農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被所謂官兵一陣兇殺毒打,血濺四五十里,哭聲動天。在這樣的年月裏,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難,僅僅喫些小菜葉、高粱,通年沒喫過白米。特別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壓佃戶,要在租種的地上加租子,因為辦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脅著我家要退佃,逼著我們搬家。在悲慘的情況下,我們一家人哭泣著連夜分散。從此我家被迫分兩處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災,莊稼沒收成,這是我家最悲慘的一次遭遇。

地主為什麼遇到災荒還要加租?

紅樓夢》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_【紅樓夢】

www.wenxue360.com/hongloumeng/archives/2.html

————————————————————————————————

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這還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補充一下。

其實西方還有貴賤不通婚的制度,比如大家可能都知道的茜茜公主,它是巴伐利亞王室的側枝公主,她的母親和當時奧地利皇帝的母親是親姐妹,按俺們中國人的話說,就是門當戶對了吧。但是奧地利宮廷的一些人還是議論她的血統,因為她的一個祖母沒有王室血統。

也就是說當時皇帝、國王等,別說娶平民了,就是娶低一等級女貴族都不行!必須要和擁有同一等級王室血統的女子才能結婚,才能被王室宮廷和宗教機構所承認。

在這一點上,比印度的種姓制還要嚴格。因為印度的種姓制,好像不許高種姓婦女嫁給低種姓男子,但另一方面低種姓女子被強烈鼓勵嫁給高種姓男子以提高種姓的地位。為此,女方家庭在婚姻中,不得不付出高昂的嫁妝。這也導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出現為了嫁妝謀殺妻子的現象——索奩焚妻。

和印度相似的是,由於婚姻搞等級制,所以有繼承權的上層貴族青年在成年後是相當稀少而搶手的,所以與這樣的青年結婚,另一方需要付出大筆的嫁妝。

比如歐洲最有名的王室家族哈布斯堡就有一條名言:讓別人都去打仗吧,我們結婚吧。

哈布斯堡在發展壯大過程中沒少利用這種婚姻、繼承製度。

而相反,中國很早就打破這種貧賤不通婚制了,比如我們都知道的漢武帝的老媽王娡就是一貧民,而他的老婆衛子夫我們都知道是他姐姐平陽公主家的一個歌女。

當然後世追求門當戶對,也從未像歐洲那麼嚴格。  

我說這些,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讓大家明白社會的發展趨勢。

西方的這套婚姻家庭繼承製度,就是一種變相的計劃生育措施,保證了在脆弱的生產力水平下,上層對中下層不至於壓榨和索取過多,導致中下層無法忍受,從而爆發革命。

不過由於階層固化,無法儘可能地發揮中下層的聰明才智,所以導致生產力發展緩慢,文明程度不高。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歐洲在中世紀的落後,反而窮則思變,率先變革,率先引發工業革命,率先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塞翁得馬,焉知非禍。正由於歐洲率先進入工業革命,率先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這樣歐洲就與其他地方拉開了差距。導致歐洲在遇到危機的時候,能夠通過向區域外的致命地轉嫁危機。這樣革命並不徹底。所以歐洲的貴族制度還有很多殘餘。

從先進性上講,咱們的這套婚姻家庭繼承製度,要比歐洲的那套先進多了,歐洲的那套後來不也像中國這套改變了嗎。

不過這套制度雖好,但是在封建社會,只在王朝的中前期發揮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作用。到了王朝中後期,地主階級固化階層,壟斷社會上升渠道,導致整個社會上層和中下層人口結構和財富分配失衡,最終引發危機,導致社會格局的大洗牌。

至於資本主義社會,拿香港來說,出了一個李嘉誠,就堵死了出現下一個李嘉誠的路子。

李嘉誠,兩個兒子,七個孫子孫女,整個家庭結構越來越大,消費也越來越大,對賺錢的需求也同步增大。李家賺的錢又主要靠壟斷得來滴。如果整個香港的上層全被這些資本家壟斷,經濟不出問題才見鬼呢!  

大部分人一旦富了就耽於逸樂,不願辛苦生產,這是人性,誰也無法改變。

從人性上說確實如此,所以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才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遇到危機。因為上層的人,他們想輕輕鬆鬆掙錢,想自在地享受財富,所以纔要固化階層,壟斷上升渠道。

但是階層一固化,上升督導堵塞的話,就會造成中下層有本事的人,創造財富的人,資源不足,沒有充足的資源去更多地創造財富。而上層人數增多,對資源的需求增大。想幹活的人缺少資源,而資源多的人又不願多幹活。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危機是必然發生的!

所以我們纔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啊,纔要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只有階層流動,才能做到各盡所能人盡其才。在社會主義社會,儘管有資本,但資本不能掌控權力,那麼資本過剩時,就會造成競爭過度,導致資本的回報率降低,為零,甚至為負。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現在俺們這個糧食行業已經競爭到什麼地步,已經是隻能賺自己家車輛的運費了。俺們這小本生意如此,大的生意呢。足球行業前景廣闊吧,廣州恆大投資那麼多錢,但是在廣告效應等其他方面回報豐厚,但是同樣是投資巨大,大連阿爾濱,山東魯能的成績如何,在球迷中的美譽度如何。

中國電影市場是爆炸式增長,某些爛片都能賺錢,但也不是每部電影都賺錢。對著資本的湧入,電影行業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只有哪些有本事的人才能掘金。

總而言之,隨著中國人的越來越富,資本的越來越多,那麼投資也就變成拉開一項風險很大的活。能不能賺錢,要靠投資者的眼光、境界、本事,也就是說要靠投資者的複雜腦力勞動來賺錢。 複雜腦力勞動,也是勞動的一種,所以這也包含在按勞分配的範疇內。

在奴隸時代,或者封建社會,奴隸和農民,對於他們來說,能夠不費體力地幹活,又能獲得溫飽,那肯定是天堂。如果能獲得溫飽,又能不幹活,那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

在如今這個時代,僅僅為了溫飽而又不費體力地幹活是件很容易的事吧,看我們大多數人已經獲得溫飽了,為啥幹活還那麼賣力咧,是因為我們想的不僅僅是溫飽,還想要更好的生活。

人的需求、慾望是無止境的。如果充分競爭,階層流動,人們即使想偷懶,也不敢偷懶,不會偷懶。社會的壓力會逼得你不得不努力工作。儘管偷懶是人的本性,但是會不會偷懶,與富裕無關,而與是否充分競爭有關。

在如今這個時代,工業化國家,人民的知識水平越來越高,交通通信傳媒網路等都很發達,這就對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一個國家的政府治理的不好,那麼人才、資金就會流出,流向那些治理好的國家。這將是社會制度的比拼,誰的制度好,誰的國家治理能力強,誰就能在這場危機中獲勝。

與其大家擔心的是那些關係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關係國計民生的國有企業會被私有化,不如說大家更擔心的是中國會走向權貴資本主義,對不對?

否則,一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怎麼可能私有化戰略性行業國企呢?大家現在所焦慮的國企混合制改革,你把它看成私有化,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國企改革的問題,我以前早就發表看法了。現在憑著記憶再重複一下。

第一,國企的最終之路應該是上市,上市之後,包括中國投資者在內的全世界投資者,會想啄木鳥一樣,把上市國企的財務報表給研究個透。這相當於有無數雙眼睛幫著中國政府監管著這些國企。雖然不能完全杜絕國企腐敗的發生,但是相比上市前,黑暗不透明的狀態那要好得太多了。

第二,中國是什麼樣的國民性。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和項羽見到秦始皇后,分別發出了「大丈夫當如是也」和「彼可取而代之」的慨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皇帝幹得不好,換起來整個社會都沒有心理壓力。中國人從來就具有反抗意識和平等精神,怎麼可能在民智已開的情況下,容忍一小批資產階級作威作福,而大多數人當牛做馬。

西方在資本主義階段這麼成功,本質上還是因為西方的等級制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暗合了資本主義思想。我前面不說了嘛,資本主義和奴隸社會是很相似的,而封建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也是很相似的。

咱們的這套國民性搞封建社會,或者搞社會主義這套行,搞資本主義水土不服。

第三,咱們的政治傳統是什麼?大一統、中央集權。這套政治傳統本身就和資本主義的理念不合。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的政府,考慮是怎麼樣把國家治理好這樣才能實現長治久安。要想實現長治久安,就必然不可能讓資本利益最大化。即使一個資本家掌握了最高權力,那麼在考慮國家大事時,必然也要放棄資本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否則不可能長久。

我們再想一下,為什麼資本喜歡分權,喜歡普選?因為資本害怕在集權制下沒有安全感,害怕被當作替罪羊,害怕被殺富濟貧。在分權、普選的情況下,資本可以選擇,可以制衡,可以操縱選舉。歐洲是從那種邦國林立的中世紀開始轉變,沒有統一一體的世俗權力中心,這就為資本選擇、制衡、操縱提供了方便。

所以中國要想穩定的走資本主義,還得打破大一統中央集權,分成幾塊纔行。

第四,和分權、普選相對應的是歐洲沒有一個人口占絕對多數的民族,而美國則是移民國家。這種情況特別利於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而咱們國家,民族單一性太高,這樣就方便在反抗的時候抱團。資本在面對如此大數量的抱團民眾反抗時不好處置。

需要說明的是,大國和小國不一樣。小國好控制,而大國總有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小國的力量小,易於藉助外國勢力壓制反對派。而大國就做不到了。

第五,最重要的就是資源限制。中國人口太多,人均資源太少。資源如果不能做到公平有效分配的話,等著爆發大亂吧。

補充一下。

日本能主動接受資本主義,並且率先發展起來,很重要的前提是,在此之前日本也是很長時間分散化加等級制的,首先在地理上就很分散。

第一是,我們不僅處在互聯網時代,而且交通通信傳媒發達,老百姓的文化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對政府的國家治理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資本主義必然帶來的社會不公,和國家治理能力的低下,是和時代的要求背道而馳的。

美國喜歡利用互聯網影響別國政治,有沒有想過有朝一日,互聯網也會給自己帶來挑戰?

想過沒有,你美國人利用互聯網讓中國內亂的陰謀沒有得逞,那還因為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國家治理的比較好。如果有一天顛倒過來了,中國利用互聯網讓美國內亂,你美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能招架得住嗎?

你是不是擔心,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有朝一日,物質文化產品極大豐富,人沒有必要為了這些需求而努力工作,於是就會導致社會的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了。

你大概還不知道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吧。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即使物質文化需求被滿足了,人類不需要為此付出辛苦的努力了。可是還有個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需要滿足。

你大概知道字幕組吧。字幕組(英語:Fansubgroup)是指將外國影片配上本國字幕的愛好者團體。是一種誕生於互聯網時代的新事物,屬於一種民間自發的個人團體組織。字幕組是由愛好者們根據個人興趣所組成的團隊,並且,字幕組是並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愛好者們製作字幕只是因為自己對某部作品的喜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興趣。

也聽說志願者吧。當人的基本需求被滿足後,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就會被用來興趣和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人人都憑興趣來工作的話,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性都是難以估量的。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721961197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