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真实的时候,也是最容易从他人身上看见真实自己的时候。

久违了上海,距离上次来访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这一次很认真地用双脚来看上海,发现许多文化上不同之处的有趣事。但是当我走在大马路旁或是坐在行径于马路上的车子里总会有种好像回到非洲似曾相似的感受,司机开车依旧喇叭声不间断,总是抢著路谁也不让谁,只是我在非洲那段时间已经见怪不怪了也就挺习惯,同行一些年长者则是偶尔会发出一些惊叹的惊吓声。

这趟的旅游我走了上海市的许多地方,包括七宝老街、外滩、城隍庙、新天地、人民广场、上海当代艺术馆与DHI Yoga Studio (上了堂瑜珈课),另外也跟著当地旅游团到安徽黄山市玩了两天一夜。(想看更多照片请点此连结)在这一个礼拜的时间里,深刻地感受到朋友所说的:「两岸人思维不同。」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路边拦了台计程车,一上车阿姨对著司机说:「大哥麻烦到前面的地铁站。」
计程车司机困惑地说:「九亭地铁站?」
阿姨马上回复他:「是的。」
司机大哥:「这么近还打什么车啊?! 走几步路就到了。」
其实真的不远大约走个15分钟左右的路程,不过要阿姨们走在大马路旁『人车共道』不免还是打个车比较舒适。但是上海市两个地铁站间的距离就真的是有一段,就不像是台北两个捷运站间距离如此近走几分钟就到得了。


还有在地铁站里一位母女的对话也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我们正排队等候下一班车,小女孩一到就马上冲到闸门正前方期望车子一来门一开就可以上车。
而她的妈妈排在人群后头对著她说:「圆圆~ 过来这边排队,我们要当个文明人! 妳在那不过来就成了野蛮人了。」
小女孩回头看看妈妈依旧站在闸门的前方动也不动,妈妈继续对她说:「圆圆~不文明的小孩没有人会喜欢,快过来~」
老实说我在一旁听了都很想笑,但却也显示他们的人民素质有再提升。只是我不禁纳闷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对著她说「文明」这个词她能理解是什么意思吗?另外我也开始看见原来我们从这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教导所谓的「规范」,开始被「限制」,不遵守规范就会被归类为「野蛮人」、「没礼貌」、「没家教」,而在一堆规范底下成长出来的孩子想法还能不受限制吗?这部分只是我随口一提就不多做深入讨论,只是对于他们的用词感到有趣。


在上海市居住的人民一天当中要花费在通勤的时间最少可能要2~3小时,1小时的交通车程对他们来说都算是很近的,毕竟市中心的地皮昂贵消费又高,许多人都是居住在外围再搭地铁或公车到市中心上班。然而在地铁上我观察到的跟台湾地铁没甚么区别:几乎人人都在划手机。 (下图是我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翻拍的画作)

现代人~~~划手机划手机

 

另外还有一件趣事是我在人民公园里发现的,一开始我以为这是老年人的聚会或是什么集散会,后来仔细一看是来替自己的儿子或女儿来征婚的。每个人都把自己儿女的条件写好在一张纸上,委托人一起来这里张贴或是亲自来将资料贴在一个雨伞上面,若有人有兴趣便从口袋里把手机拿出来秀自己儿女的相片,我看了只有惊呼:「现在这个时代,而且在上海居然还有保留这样的文化!难不成依然有都市人的婚姻是随父母来决定的吗?」

 

从上海搭车前往安徽的路上发现路旁家家户户几乎都装上了太阳能,而道路两旁的山坡地更是有规划地种植树苗来做好水土保持,而高速公路上的测速照相机更是隐密地很难被轻易发现,司机几乎都是安全驾驶不敢超速,毕竟罚单一来可能这个月薪水就不知道要被扣掉多少,光是这几点我就甚感佩服。昨天还听朋友说有某些地区甚至是用车子经过两个收费站的时间来计算是否有超速,这就真的很绝了!


而这趟旅程中我也从同行旅人身上看见因为无法安于当下而产生许多的抱怨,我也发现在上海一周几乎没有网路的生活,反而更能活在当下,认真地在经验当地的天气、温度、风俗人情文化的不同,品唱那一口香味浓厚的松露慕斯与带点苦味的黑巧克力蛋糕、被店员误认为老板而感受他们全员上紧发条的妙事、瑜珈教室里感受无国界的友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