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點擊上方藍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摘要ID:ipress

猿猴是邊界動物,站在邊界上,有時是「像動物的人」,有時是「像人的動物」——居後者的情況多得多,因為,我們總是得用排除異己來界定自己。

前年除夕我寫《我馬玄黃》一文的時候,最流行的屬相語是「馬上有××」,今年卻輪到「猴賽雷」大行其道。馬是無地域性的,人們說起馬,不會遽然聯想到大西北或草原之民;猴卻有。以前見到一個id叫「雷猴」,那時我無感,不知道這是粵地人士的小幽默。

墨西哥人有句名言:墨西哥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猿猴如果有文化,大可以把這話改成「猴子離天堂太遠,離人類太近」。人看到獅子撲倒角馬,豺咬死鹿,蟒蛇把牛捲入水中,覺得很震撼,看到飢餓的公北極熊襲擊自己的孩子,也還能坐得住,唯獨不能接受的,是黑猩猩、狒狒之類的動物殺害幼崽。最可怕的掠食者,要麼太不像人類(比如食人樹、洗衣機),要麼太像人類,從眼神,到脾性,到一個打情罵俏的小動作,熟悉得讓人啞然失笑,又觸目驚心。因為不能接受,故要劃清界限。猴子是猴子,人是人。一個人越是跟你面貌相近,你對你跟他的差別越是敏感,地域性,階級性,都可以追溯到這種敏感上。對猿猴來說,它們在最早被西方社會發現時,地域標記就妥妥地打上了:化外之民,也許連這還算不上,該是那些面孔黧黑、掌心發紅的奴隸裏淘汰下來的物種吧?莎士比亞最後一部劇作《暴風雨》中有個怪物凱列班,跟人類學會了語言,要保衛自己那狂風驟雨的小島,有莎學家考證說,莎士比亞塑造凱列班,多半是參考了當時非洲旅行者的記述。

凱列班說人語說得比人都流利,而且他會說不同階級的語言,從上流社會文縐縐的詩句,到下里巴人所用的俗詞,但歐洲人鐵定視他為非我族類,一個奴隸,乃至動物,只有被販賣、被蓄養、被差使的資格。他們沒有來由,談不上家庭和人類的感情,在「無父無母」這一點上,西方人眼裡的猿猴跟東方的孫行者並無區別,只是孫行者的無父無母,至多用來解釋他有待管教的頑劣——還沒到將它看作一種惡的淵藪的地步。

猿猴是邊界動物,站在邊界上,有時是「像動物的人」,有時是「像人的動物」——居後者的情況多得多,因為,我們總是得用排除異己來界定自己。在猶太—基督教傳統裏,在人—動物關係中越界,不管是從這頭越到那頭,還是從那頭越到這頭,都是一種褻瀆,但這個認識的基礎是高低尊卑之分不可妄僭。日本人則認為,猿猴既是人與動物的中介,又是威脅人與動物之分的不安定因素。

即便把它看作人類的一種,它也是本該扼殺在萌芽狀態的畸人,是舊約聖經裏的以實瑪利(亞伯拉罕與其妾夏甲所生的兒子,後被亞伯拉罕驅逐)。西方文化就是這樣把高等/低等的、化內/化外的、常規/變異的,一樣樣都安排了原型,所以偉大如莎翁,也免不了要被反白人中心主義者不停地彈劾。

「猴賽雷」,這個詞天然有一種喜感,但我們對給我們帶來喜悅的動物,包括人,也常常是很不客氣的。猴子模仿人,供人取樂,好像是在贖罪一樣,贖自己跟人太相像、總想亂入人的世界的罪,所以人樂了之後,照樣看猴子不順眼:一千多年來,猴子的模仿行為被視為給人畫漫畫,是要挨懲罰的,正如那些用自己的技藝來展示活漫畫的小丑,也總是落不下一個好名聲(模仿秀演員就不會遇到這種情況,因為模仿對象都是知名人士,一隻能學像「我想死你們了」的猴子也會爆紅的)。基督教大哲奧古斯丁,管魔鬼叫「上帝之猿」,就因為魔鬼模仿上帝的形態,模仿得扭曲、怪誕、褻瀆。以前的獵人說,在捕獵猴子的時候,先把樹膠抹在眼皮上,猴子就會模仿,然後猴子就束手就擒了——模仿人的後果如此嚴重,被抓了還落個愚蠢的惡名。

中國有《西遊記》,還有庶幾可往「金猴」上靠攏的金絲猴,大致給猴子崇拜打下了基礎,不說崇拜吧,好歹物華天寶的花果山在那裡,猴子能象徵期待喫飽飯的大地萬民。日本文化可能另有一番反思性,猴子會引發他們的自問:我是誰?我跟動物的區別在哪兒?獵人捕猴的傳說,現在也被不停改寫來證明人的愚蠢,不過場景換到了動物園裡,在籠子兩邊,人揚起拳頭使勁捶自己腦袋一下,抬頭看猴子,它正沖自己做鬼臉:猴子跟人之間的界線瞬間模糊了一下,馬上又復原了。

在愛倫坡的《莫格街謀殺案》裏,殺人的是紅毛猩猩,這個小說成了驚悚經典。「金剛」系列也類似。我曾想,為什麼是猴?也許在那個驚悚小說的發端時期,人們還不太能想像重口味的東西,作家不敢寫,讀者不敢讀,於是找了猴子來代替,反正它頂多是人類不慎遺下的畸種,什麼樣的壞事、怎樣的無倫,都可以由它承擔。它代表著有缺失的人性——如果它還談得上「人性」的話。

▲ 電影《金剛》劇照

16世紀中期,達爾文同學還不知道在哪個二次元裏修鍊,法國大哲蒙田就在一篇隨筆裏捅破了猿猴歧視的虛偽本質:在所有動物裏,「猿猴是跟我們長得最像的,也是最醜陋、最卑鄙的。」難道不是麼?人從猿猴身上看到,跟自己面貌、神態、動作都相似的它們,是如此缺少浪漫因素的一種存在:獅子的雄壯,豹的矯健,鹿的優雅,馬的忠勇,嚙齒動物的萌,鳥和魚的自由……猴子都沒有,有的只是各種猥褻,各種騷,各種恬不知恥,更不用說矮小,駝背,尖嘴猴腮,一出生就有一副老態。

身為世界之主,人覺得有這麼一款近親也太傷自尊了——趕緊撇清關係為要。

猴的文化符碼裏總有地域性,地域性就意味著撇清關係。中國人或許還好些,在西方文化裏,提到猴,總是在說與自己不同的另一些人,他們是自己的初級版本,沒有進化完全,身上自帶某種「異族風情」。但是你要記住,任何猛烈攻擊另一族的話語,都是因為攻擊者在那些人身上看到了一個alter ego——另一個自我,遭到壓抑的、不被承認的自我,哪怕僅僅是一種可能的自我。作家何遲寫的相聲腳本《買猴》,講採購員去了東北採購猴子,當地村官說話很直接:我們不養猴,因為猴沒什麼用。採購員只好開腦洞,編一些買猴的「意義」來求得獵戶們的幫助,磨破了嘴皮子,講得臺下人都散了。這一段之精彩,尤在於一個事實,這位採購員和他想像中猴子之間也已不分彼此了:他們都是沒用的生物,唯一的價值就是取悅他人。沒錯,你且看看世上有多少人都混跡這一行當吧。

作者:雲也退騰訊·大家專欄作者,獨立記者,書評人,譯者。

【作者文章推薦】2014除夕特稿:我馬玄黃

重視家族的猶太人為何視姓氏如浮雲

一個聰明作家是如何揣摩上意的

◆◆◆◆◆◆◆◆◆◆◆◆◆◆◆◆◆◆◆◆

《大家》在此等你來!

成為大家讀者成員,留下你們的聲音

當前,《大家》平臺互動通道有:微信後臺消息、文章評論功能、大家讀者信箱及官方微博等,另外還有日漸壯大的讀者微信羣,該羣旨在聚合更多讀者朋友,進行線上交流,即時互動,活動參與,福利回饋,等等。

即日起,微信羣向讀者敞開大門,有願意加入我們編讀交流羣的讀者,請通過微信後臺發送消息「微信號+申請加入大家讀者羣」,我們會盡量及時回復並安排。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