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張儀,魏冉和范睢,誰對秦國的功勞最大?這個問題就問題本身而言,答案並不複雜,但問題卻隱藏了一個陷阱,就是事務的可量化型和不可替代性的區別。具體而言就是功勞的大小可以用參數量化,但歷史角色本身的歷史作用卻是不可替代的!好比眼睛、鼻子、嘴巴亦或耳朵,你能說哪個是可以或缺的嗎?好的,回到問題本身,商鞅、張儀、魏冉和范雎,都是秦國崛起歷史上響噹噹的著名宰輔,對秦國的發展壯大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們各有各的特點,都是不可替代的歷史弄潮兒!但就功績大小而言,毋庸置疑,商鞅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其後若一定要分一個二三四名,筆者的觀點是,順次為魏冉、張儀和范睢。下面為您一一道來:

首先說商鞅。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通過這一系列舉措,秦國一舉從農耕國家變成了耕戰一體的戰爭機器,為統一華夏奠定了堅實基礎。商鞅變法由此堪稱史上最成功的變法!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其歷史意義不僅在於做大秦國為統一華夏奠定基礎,也不在於開啟了兩千年封建文明之雛形,而更多地在於其對法治的堅守和篤行為廣大後世法家提供了模範遵循,他排除萬難,不顧一切的改革精神也是後世眾多改革者的精神航標。商鞅的成就不僅在於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這也是他超越另外幾位的根本原因!

第二個是魏冉。對於這個排名,可能有不少人會質疑,因為他的名氣和名聲都不及張儀和范睢。拋開諸多場外因素,就事論事而言,魏冉的功績既比其他兩位全也比其他兩位多。我們來看史記怎麼說的,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評價魏冉穰候的:」昭王親舅也;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鄉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貴極富溢,一夫開說,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況於羈旅之臣乎?」用司馬公的話說,秦在昭襄王一代,之所以能夠在東面開疆擴土,削弱各路諸侯,打破合縱封鎖,並且率先稱帝於天下,主要都是魏冉的功勞!秦國在魏冉的治下,可謂是取得名和利的雙豐收。魏冉的名聲之所以不好當然跟他貪慾和權力欲過強有關,最重要的還是因為昭襄王奪權的政治需要,非魏冉無能也!

第三是張儀。如果說魏冉在名和利兩方面都為秦國立了大功,那麼張儀解決了秦國對外關係處理的問題。說張儀則必說蘇秦。當時的情況是,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猛增,處於一超多強的形勢。蘇秦為了遏制秦國一家獨大,說服各國採用合縱之策,聯合起來對付秦國。而張儀則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針對性的制定了連橫之策,建議秦國分別與六國中的動搖份子結盟,以分化聯盟,各個擊破。張儀的策略有效解決了秦國崛起路上必然遭遇的國際反對聯盟,很好地隱藏和保護了秦國的發展勢頭,為之後的大舉東出奠定堅實基礎。這個意義上講,張儀堪稱秦國崛起過程中最重要的外交政策設計師。

第四是范睢。范雎出道於張儀和魏冉之後,彼時秦國已經具備了東出的雄厚勢力。於是他向秦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抨擊穰侯魏冉越過韓國和魏國而進攻齊國的做法。他主張將韓、魏作為秦國兼并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齊國等保持良好關係。可見,他的主要作用是解決了秦國如何東出以及東出的順序問題。范睢的作用是在戰術層面的,與前三者有層次上的差距。此外范睢也提醒昭襄王,秦國的王權太弱,需要加強王權。秦昭襄王遂於前266年廢太后,並將國內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外,拜范雎為相。


商鞅、張儀、魏冉和范雎對秦國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相對來說商鞅的貢獻最大。

魏冉的貢獻要大於張儀、范雎

張儀、范雎是文臣,主要貢獻在外交方面,減輕了秦國的壓力。

張儀的貢獻主要有三:一是瓦解了東方六國的合縱盟約;二是擔任魏相,說服魏王不要攻秦;三是連續忽悠楚懷王,楚國國力下降,秦國壓力減輕了很多。張儀主張攻打韓國,進兵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策略有重大缺陷:一是會錯失攻打巴蜀的良機,二是會引起諸侯國的同仇敵愾。

范雎在幫助秦昭襄王掌握國家大權的過程中,打擊了宣太后、魏冉一派,屬於國家內鬥,對秦國而言無所謂什麼貢獻;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指引秦國逐步蠶食列國,為統一天下制定了進攻路線;范雎為人心胸狹隘,任人唯親,陷害魏冉、白起,功勞不小,過失也不小。

張儀、范雎的貢獻在於局部減輕了秦國的壓力,如果沒有他們,秦國最終也會統一天下,只不過會緩慢一些。

魏冉文能治國,武能開疆拓土。魏冉四度為相,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多次帶兵出征,戰功赫赫,威懾諸侯。魏冉最大的貢獻還在於舉薦了殺神白起,白起前後殲滅列國將士近百萬,為秦國統一天下掃清了障礙,而這背後,離不開魏冉的提拔、栽培。

商鞅文武雙全,改變了秦國落後的局面,帶領秦國走向強大

商鞅剛到秦國時,秦國還是末流國家,被魏國壓制的喘不過氣來;商鞅去世時,秦國已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國家,僅僅用了二十年!

商鞅通過變法,改變了秦國貧困、疲弱的局面。商鞅變法的核心內容是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商鞅不僅文能治國,戰場上也是一把好手。公元前354年,秦軍殲滅魏軍七千人並佔領少梁,商鞅是主將;公元前352年商鞅率兵長驅直入,包圍並佔領魏國舊都安邑;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圍並佔領固陽;公元前341年,商鞅率軍迎戰魏國,俘虜魏軍主將公子昂。

綜上所述,商鞅通過變法,秦國國力日益強盛;商鞅率軍出擊,打破了昔日霸主魏國的圍堵,改變了戰國的歷史格局;商鞅對秦國的貢獻大於范雎、張儀和魏冉!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顯而易見,商鞅對秦國的作用影響甚大,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也延用了很多商鞅變法時創立的制度。而且依舊是依法治國,推崇法家思想。以上四人都做過秦國丞相,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他們在秦國理政時期取得的成就。

張儀--連橫之策解六國結盟之憂

張儀,生年不詳,死於公元前310年,是戰國時期魏國安邑人,師承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謀略家和外交家。其連橫之策得到秦惠文王的支持,被秦惠文王任命為丞相。張儀理政期間,因其要應對六國聯盟抗秦的局面,主政連橫外交,軍政要務主要是樗里疾輔助。

政績:以「橫」破「縱」

張儀出任秦國丞相後,主要的工作就是用「連橫」破除六國的「合縱」。他的特點是口才出眾,同時又會使用一些「小奸詐」。但是,他的出發點都是利秦。他先是去魏國,軟硬兼施使魏王背棄合縱盟約,與秦國結盟。而後,又去楚國遊說,承諾楚王,如果楚國與齊國斷交,同秦國結盟,秦國會把商、於之地六百餘里還楚。楚王信以為真,與齊國斷交,並且派一名將軍隨張儀回秦國取回商、於之地。誰知張儀回秦之後,三個月不露面。楚王大怒,派出10萬軍隊攻打秦國,失敗,還被秦國奪取了丹陽、漢中兩地。楚王不甘心,再次攻秦結果又失敗了,只好和秦王講和。秦王提出用商於之地換取楚國黔中之地,楚王竟然要求,只要將張儀送到楚國並親子殺了他,他就願將黔中之地交給秦國。張儀隻身赴楚,但他不是全無準備,通過秦國在楚國的商人買通了寵臣靳尚和楚王寵妃鄭袖,使得楚王沒有殺他,還接受了他提出的將兩國太子互為人質永結同盟的建議。楚王答應了,至此楚秦結盟。而後,他憑藉自己出色的外交手段使其他戰國由抗秦變為親秦,瓦解了六國抗秦的危機。秦惠王死後其子秦武王繼位,武王不喜歡張儀,張儀就辭去相位,後死於魏國。

張儀

魏冉-- 扶位秦昭王 舉薦白起

魏冉是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秦昭襄王的舅舅。秦武王舉鼎被砸死後,武王無子傳位給秦昭王嬴稷,嬴稷和宣太后長年在燕國做人質,回秦國後因其在秦國沒有根基,其同族兄弟贏壯與其掙位,魏冉當時已在秦國任職,因為與宣太后的關係,所以他極力擁立嬴稷繼位,並幫助其剷除了贏壯勢力,使秦昭王登基。

其二,魏冉的功績還體現在外交和軍事方面,外交方面出使齊國使促成齊王和秦王同時東西稱帝。軍事方面向東征討擊敗「三晉」和強楚,「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但是,我認為他更大的功績是舉薦白起為秦軍將領,並和白起配合默契,打了一系列勝仗。

魏冉

范雎--「遠交近攻」 助力長平之戰

戰國時期魏國人,在魏國險被魏國相國鞭笞致死,逃往秦國後,給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被秦王命為丞相。是戰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

范雎到秦國時,正是魏冉在秦國勢力鼎盛時期,所以他提醒秦昭王要加強王權,在他的不斷謀划下,秦昭王廢后,並罷黜了魏冉為首的「四大楚君」,穩定了自己的王權。同時,他建議秦王與較遠的齊國修好,兼并韓國和魏國。在長平之戰中,他使用反間計,使趙國換掉廉頗啟用「紙上談兵」的趙括,使得白起全殲五十多萬趙軍。

范雎(電視劇照)

商鞅--變法強秦 為統一六國奠定基礎

最後點評商鞅,是因為筆者認為商鞅之於戰國時的秦國來說,有脫胎換骨的曠世奇功。因商鞅變法,使秦國經過二十多年的變法從一個西境弱國變為另其他六國為之色變的「強秦」。不論是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都使秦國強出於其他戰國。

1. 第一次變法:(1)頒布實行魏國李悝的《法經》,並增加連坐法, 輕罪用重刑; (2)廢除舊世族世襲, 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布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 (3)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規定,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並且限制商人經營的範圍,重征商稅。

2.第二次變法:(1)「開阡陌封疆」,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2)推行縣制,設置縣一級官僚機構;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3)遷都咸陽,修建宮殿;(4)統一度量衡制,頒布度量衡的標準器;(5)編訂戶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規定居民要登記各人戶籍,開始按戶按人口徵收軍賦;(6)革除殘留的戎狄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規定凡一戶之中有兩個以上兒子到立戶年齡而不分居的,加倍徵收戶口稅。

商鞅

商鞅變法徹底改變了秦國的面貌,國力強盛,百姓富庶,軍隊強悍。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全國仍然推行法家思想,採取的一系列治國措施,其實很大部分都是延用商鞅變法時提出的治國之策。所以,商鞅之於秦國的貢獻不止於一代君王。六代秦王都是在商鞅變法的框架下砥礪前行,到秦始皇時一統天下。所以說商鞅變法,對秦國統一六國天下打下了很堅實的基礎,這是其他三位丞相所不能及的。


這幾個人中,對秦國的貢獻都是非常大的,但其中有一個人,對秦國的貢獻,可以說是最徹底的大,也是秦國真正強大的原因,那就是商鞅。商鞅之所以被筆者認為是最重要的貢獻,當然要歸功於他的變法。

商鞅變法對秦國的重要性,再怎麼大吹特吹也都是可以的,因為這場變法對於秦國來說其實可以說是根本性的大改變。商鞅打擊舊式貴族、頒布嚴苛法律、制定耕戰政策、實施連坐執法、進行編戶齊民等舉措,簡直都是功在千秋的大功績。

從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秦朝一直存在西部邊陲地帶,不僅人煙稀少,而且也被少數民族包圍,生存環境極度惡劣之下,雖然鍛鍊出了秦人的血性和戰鬥力,但是,在當時的秦國,一直被像楚國魏國這樣的中原大國壓制很多年,而秦國還因為其落後的文化氛圍,被周邊的許多受到中原文化影響頗大的諸侯國的歧視,但是秦國就是沒有辦法,能夠越過這些個坎。

就在這個時候,商鞅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樣的局面,因為商鞅的變法,讓秦國逐漸開始由弱到強,最後一統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很多人會想,為什麼商鞅會到秦國,而不是到其餘的諸侯國呢?畢竟明眼人都能一眼看出來,其他的諸侯國要文化有文化,要底蘊有底蘊,商鞅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要把自己的畢生抱負全部施展才行。

但是,其他很多諸侯國仗著自己國家的底蘊深厚,對商鞅這種大才熟視無睹,堅決不予以重用,最後竟然把商鞅這種大才放到了秦國(哪怕想辦法直接搞死商鞅對東方的諸侯國也是極佳的一個做法)。

商鞅來到了秦國,既有自願角度,也有很大的被迫原因。而商鞅來到秦國之後,並沒有急著去拜訪秦君,而是先遊歷了秦國的河山關隘,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自己足夠了解秦國的基礎以及國力,以後的變法目標做了鋪墊與踩點。

就在商鞅遊歷秦國之後,這位一代大才見了秦君,一開始商鞅試圖試探秦君,連續兩日,分別以仁道、王道來給秦君講解,不過秦君聽完之後昏昏欲睡,不但不再認為商鞅是一個不可小覷的人物,還覺得商鞅可能像是一個騙子。

關鍵時刻,商鞅拿出手段,開始在闡述自己的「霸道」,秦君馬上就來了興趣,並且很快就全權委託商鞅放開手腳的變法,之後商鞅也不負眾望,在變法的幾年之後,秦國就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就是秦國的軍隊建設,由於軍功授田,所以秦軍不僅紀律嚴明,而且戰鬥力也提升了很多檔次,經常瘋狂追殺潰敵——首級就是財富。

在農業上,商鞅建議極度重視耕田,實施重農抑商的政策,讓秦國的百姓有更多的糧食,有了更多的糧食,就會種出更多的糧食,後來,秦國的糧食逐漸增多,秦國的國庫也逐漸豐盈,使秦國徹底擺脫了自己國弱的態勢。

這之後雖然商鞅被處死了,但是商鞅雖死,秦法不滅。商鞅被處死之後,秦國繼續實施著商鞅的變法道路,商鞅之死與其說是一場政治鬥爭,不如說是一場報復。由於商鞅是法家,而法家,都是竭力加強統治者權威的,所以商鞅得罪了太子,而當太子即位後自然要清算商鞅。

但是,有趣的是,商定的秦法法規依舊沒有變,此後也就必須按照商鞅設計的道路,開始走向了對外擴張的道路,所以說,商鞅是秦國貢獻最大的人,他對秦國的整體強大,乃至最後吞併6國,都是具有極大的貢獻的。


四個人都在秦國當過宰相,商鞅是最早的一個。而且秦國就是通過商鞅變法,才強大起來的。

商鞅變法之前,秦國經常被楚國和魏國欺負,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弄得秦國很狼狽,打仗又那不過人家,秦國的國君也是很窩囊。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秦國國君秦孝公,開始啟用商鞅變法的,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強大了起來,可以說那時候的秦國已經是戰國之中最為強大的一個國家了。

商鞅還曾經帶領士兵,把魏國打敗了兩次,收復了很多之前丟失的領土。

所以秦國的強大商鞅功不可沒,商鞅是貢獻最大的一個。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開始當秦王,秦惠文王一上台,就把商鞅給五馬分屍了。

因為這時候的秦國已經很強大了,變法也深入到人心了。可以說有沒有商鞅在,都不會影響秦國的強大。

秦惠文王時期的秦國,因為經過商鞅變法太過強勢,所以,其它六國面對秦國的虎視眈眈,很是害怕,他們就開始搞了一個聯合,共同抗擊強大的秦國。這就是歷史連縱抗秦。

這時候秦惠文王面對的是六國,因為他若是想對付任何一個國家。六國都有可能聯合起來對付他。

也就是在這個緊要時刻,張儀出現了。張儀搞了一個連橫抗縱,把六國各個擊破,然後又讓秦國獲得了東出的資本。

秦惠文王死後,秦武王登基,因為秦武王不喜歡張儀,所以,張儀就辭了職,回到了老家,張儀的歷史使命也就終結了。

秦武王之後,就是他的弟弟秦昭襄王上位。

秦昭襄王的舅舅就是魏冉,魏冉重用的一個名將就是白起。這期間,白起曾大敗楚國和魏國,可以說把秦國的影響力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可是,隨著范雎的到來,魏冉開始失寵了。

范雎建議秦昭襄王,把魏冉給罷免,因為魏冉考慮問題的時候,不從秦國的利益出發,而是只考慮自己的得失。

秦昭襄王為了獨攬大權,就把魏冉給罷免了,范雎就成了秦國的宰相。

范雎擔任宰相的時候,韓國失去了一半的領土,全部歸秦國所有。秦國和趙國還打了長平之戰,這一戰秦國坑殺四十萬趙軍。

趙國從此一蹶不振,自此,唯一一個可以和秦國相匹敵的國家也就謝幕了。

不過范雎因為私心建議秦昭襄王殺了名將白起,最後他也被滅了族。

這就是這幾個宰相的大致情況。

要說對秦國的貢獻,每個人都有,但是,只有商鞅的貢獻,是足以讓秦國脫胎換骨的。


「清源正本」與「錦上添花」誰更重要

關於秦國崛起過程中,商鞅、張儀、魏冉、范雎誰對秦國貢獻最大的問題,其實很難下定義,商鞅是質的改變,張儀、魏冉、范雎是在質的基礎上進行錦上添花,是對秦國的進一步壯大,是對未來統一所做的基礎,具體到當時的時局,四人所起得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是力挽狂瀾的,如商鞅時,秦國弱小,幾乎面臨亡國危險(魏國想滅秦國),張儀時,六國在蘇秦的遊說下組成聯盟,合擊秦國,張儀化之,角色不可替代,魏冉市,解決內患,從軍事外交上強大秦國,開疆拓土,一代強相,范雎,解決魏冉,強化君權,提出遠交近攻策略,進一步吞食六國,如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所以四者在當時時局下都是獨一無二的,是秦國的核心,缺一不可,所以這個問題就成了「清源正本」與「錦上添花」誰更重要的問題。

一說「清源正本」重要,因為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如果質的問題沒有解決,未來的發展都是隔靴瘙癢,雖然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要保持一直強大很難,因為統治者一直在變,對上代的政策不一定會延續下去,也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所以商鞅相對於其他三者,貢獻最大,因為他的貢獻是制度,而制度是最不容易變的,直至嬴政統一天下,商鞅所創得制度依然正常運行下去,這就證明了制度的重要性,所以「清源正本」更重要。

那商鞅建立了什麼制度,為何這些制度歷經朝代更替依然熠熠生輝?

1、頒布《墾草令》,主要內容如下:

改革戶籍制度:對秦國人口進行統計,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進行行政單位管理,為連坐制度、適齡男士入伍打下基礎;

什伍連坐制度:一家犯罪,九家受罰,避免了犯罪事件的產生,當然在那個時代,是有用的,尤其是官官相互、相互包庇的時代;

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在當時軍功獎勵不明確的情況下,很多受傷士兵不能受到優待,參軍、打仗積極性不高,這極大鼓勵了參軍的人員,能獲爵位,都希望光耀門楣;

廢除爵位世襲,建立二十爵位制度:強有力攻擊貴族權益,給民眾上升的機會;

嚴厲私鬥:當時秦國經常發生私鬥,死傷無數,但無法解決,商鞅法律杜絕了此類情況;

重農勵商:女人也能通過務農,增加產值獲得爵位,對普通人的鼓勵是無法估量,真的佩服這條制度;

一期變法還有推行小家制、制定秦律等法律;

2、一期變法初見成效後,遷都咸陽,使咸陽成為商場大都市,商業繁榮, 開阡陌封疆 廢井田,制轅田,允許土地私有及買賣,推行縣制、初為賦,統一度量衡,燔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禁遊宦之民,執行分戶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等改革方略。

經過兩次變法,軍事、經濟、人口繁榮,一越成為第一大強國,是質的改變與貢獻,當然也離不開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所以時局很重要,但是秦孝公只有霸主願望,無統一願望,所以後面張儀、魏冉、范雎等才能發揮,故商鞅是先驅,舉足輕重,從根本上然秦國強大起來,從這裡看商鞅比後者貢獻更大,因為只有「錦」才可以「添花」。

二說「錦上添花」重要,因為基礎固然堅固,如果後世每天挖一下基礎,基礎終究會搖動的,蠶食鯨吞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自身條件優秀的前提下,錦上添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是對基礎的穩固,也是對成果的進一步擴大,不然終究只是保持現狀或緩慢衰退,而張儀、魏冉、范雎就是在這種時局下,在秦國強大的基礎進一步擴大勝利圈,所以「錦上添花」更重要。

那張儀、魏冉、范雎分別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力挽狂瀾,進一步擴大勝利果實,強大秦國呢?

1、張儀:貢獻在於外交,遊說六國,伺機獲取利益,提出收巴蜀、漢中等地政策;關於蘇秦合縱,張儀連橫,只能用才華冠絕來形容,雖然外交建立在強大的國力之下,但是無張儀的連橫外交,秦國國力在六國合擊之下必然下降,畢竟秦國還沒有達到同時抵抗六國的條件,所以張儀在破壞六國聯盟的事件中,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在時局慢慢變化中,能通過外交策略,配合軍事擴張,削弱齊國、趙國、楚國、魏國、韓國、燕國,讓秦國成為獨一無二的大國。

2、魏冉:強相,肅清內患,輔秦昭王上位,舉白起為將(當然白起在司馬錯時期軍事能力已經凸顯,只能說與魏冉配合得很好),摧齊撓楚,破魏圍梁,進一步擴大秦國影響力,但後期魏冉權利太大,私利心太重,漸有觸犯法制的行為;魏冉為相期間,齊國從超級大國成為弱國,丟失與秦國對抗的機會,白起與六國的戰爭百戰百勝,令天下懼怕秦軍,綜合,魏冉貢獻為強國。

3、范雎:貢獻在於除掉魏冉,強化君權與法制,提出遠交近攻策略,蠶食六國,進一步強大秦國,貢獻在於強秦弱六國。

經過張儀、魏冉、范雎等人的各種措施,秦國慢慢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軍事、經濟、人口、人才空前繁榮,在秦國面臨危難之時,力挽狂瀾,進一步強大秦國,弱沒有這些人的努力,秦國傳到嬴政時不會那麼強大,也不會再歷經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兩代無作為君王是依然保持強大,從這一點來看,張儀、魏冉、范雎等人所起「錦上添花」作用更重要。

關於問題:商鞅、張儀、魏冉、范雎誰貢獻最大的問題,個人覺得都很重要,雖然個人傾向於商鞅,但是想到後者貢獻同樣很大,所以不敢下結論,留給給位評論吧!

我是背詩的少年,傻傻分不清是背詩,還是背詩!


筆者覺得,這四個人對秦國貢獻都很大的,如果非要排序的話。應該是,商鞅,張儀,魏冉和范睢。

先說,商鞅,秦國強大源於變法,變法首推商鞅,秦國能一統天下,很大原因源於此次變法,軍隊和經濟快速發展。削弱強大的魏國,得河西之地,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石。所以首推,第一人!

其次,張儀,到了秦惠文王時期,秦國國力上升,但是其餘國家也沒那麼差,至少楚,齊國力很強。如何能夠,在損失最少的情況下,獲得更大的利益,明顯只靠打仗不行。所以張儀登台,半交半戰,遠交近攻,於是楚國被削弱。秦國從此以後,便真的是一騎絕塵,走在了最前面。開疆拓土者,當屬張儀功大。

再次,魏冉。秦國此時已是強國,但是宮斗發生,魏冉擁護有功,昭襄王也很不錯,前期主政,秦國地位被不停的拉大,六國已經弱勢明顯。

范睢,算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玩起的政治。雖有貢獻,筆者覺得,有限!關鍵還設計殺了白起,筆者覺得,白起不死說不定,統一六國在昭襄王就完成了。

綜上所述,商鞅,張儀,魏冉和范睢這個順序比較合理。


各有千秋。

商鞅是在政治上的貢獻,變法圖強,徹底改變了秦國邊陲小國的地位,國力蒸蒸日上,戰甲縱橫天下,為後來秦國一統天下打下很好的基礎;

張儀主要貢獻在於瓦解蘇秦建立的反秦聯盟,孤立各國,避免多面作戰,執行遠交近攻的戰略;

魏冉主要是在軍功上,攻城略地,開疆拓土,戰功赫赫;

至於范睢嘛,我想說他是個投機者,權奸,迎合秦昭王當時外戚干政權利受限不滿的心態,幫助除掉了穰侯和太后的勢力,鞏固了中央集權,可能這是他唯一的貢獻,然後安插自己的勢力到戰略要地,鄭安平和王稽,後來這兩個酒囊飯袋用行動證明範睢察人不明,任人唯親,一個叛國投敵,一個私通諸侯。

還有以一己之私心,破壞伐趙大業,致使白起辛苦打下的局面功虧一簣,而後又進讒言害死白起。鄭安平和王稽的醜聞揭發後,就向秦昭王舉薦了蔡澤頂替他,自己溜之大吉,典型的八面玲瓏,永遠把自己的利益置於國家之上,枉秦昭王那麼信任他,以國士相待,言聽計從,他是有負秦國的。

唯一值得敬佩的是,懂得急流勇退,放下權利,明哲保身,否則就是商鞅和白起的下場,權利是毒品一旦沾染就很難戒掉,也是猛虎,騎虎難下,所以他能審時度勢,懂得適時取捨進退是難得的,他也成為少數幾個身居高位還得以善終的秦國名臣。

如果非得選一個,我看好商鞅,一場變法改變了秦國的發展軌跡,也可以說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李俚變法讓鄰國魏國強大了一百年,一直壓得秦國喘不過氣,楚國吳起變法失敗了,商鞅變法讓秦國最終完成一統大業,而且,往後中國的封建社會再也沒有一次變法獲得成功,王莽失敗了,王安石失敗了,張居正頂多算是改革,還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價,光緒變法失敗。

衛鞅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此,冒天下之大不韙,認為是對的就堅持到底,縱然人格上有瑕疵,司馬遷評價說他刻薄寡恩,縱然最終身首異處,也不影響他的歷史地位,對兩千多年後的我們所處的風雲變幻的大變革時代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這四個人對於秦國的貢獻都不算小,首先說說張儀,當初蘇秦合縱六國共同對抗秦國,最後卻被被張儀給破壞了。並且齊國和楚國這兩個比較強大的國家當初有結盟的意思,也被張儀給破壞了。

所以,張儀在外交上無形中給秦國化解了很多危機,可謂立下了不少功勞。而魏冉當初為秦國丞相,提拔了一些人才,其中就包括戰神白起,算是有不少貢獻。

而范雎為秦昭襄王提供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也就是結交距離秦國較遠的國家,攻打距離秦國較近的國家。而此法既可削弱一些國家的實力,又不會引起六國眾怒,故范雎的貢獻也不低。

但要說到對秦國貢獻最大的,我覺得還是要屬商鞅了,畢竟商鞅通過變法讓得原本比較弱小的秦國變得強大起來,最後直接傲視東方六國!

雖然其它三人對於秦國同樣重要,貢獻亦是不低,但相對而言,商鞅是極端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畢竟是他通過變法來讓得秦國徹底強大起來。故總的來說,或許商鞅的貢獻要更大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