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與現象是一對哲學範疇,透過現象把無認知本質是不二法門。

所謂本質,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內在的屬性或規定性。事物的本質一旦改變,就從一事物轉變成另外一種事物。例如 : 正負電子相遇湮滅後就變成了一對光子,當一個人腦細胞死亡超過一定程度就變成了屍體。

所謂現象,是指事物外在的非固有的屬性,事物現象的改變或變化一般不會影響事物的本質。

例如,搞矮胖廋是人的非本質屬性,高一點或廋一點、矮一點或胖一點都不會影響一個人的本質。

認識事物的本質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一番對事物現象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分析研究過程獲得的。

在某種特殊情況之下,人們對某一事物本質的認識似乎無須經歷上述過程,只憑「靈感乍現」來得到。其實這只是一種誤解。

所謂的靈感,其實來源於人們對某一事物的長時間的觀察研究與思考,然後才可能出現的一種心理現象。

就像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的開悟,看似偶然,其實是對於人生的本質和意義經過多年的苦苦探究後,才具有的一種「豁然開朗」。

如果相反,釋迦摩尼沒有之前的艱苦求索,那麼,他是不可能有最後的豁然開悟的。

這一原理告訴人們,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或干成一件事情,對事物現象的把握和研究的過程是繞不過去的。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精則誠,精則明,精則一,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要提純,剝離,研磨,回到本質,如冶金,就要要除去汞鉛鐵銅等雜質。做人也要「剝離研磨」,即去私慾的過程,不能去掉,抓住,刨掉身上的癥狀,也回不到心之本體,看不到本質。

透過商業的現象看本質,實際是因果關係,「心,道,德,癥狀」,有什麼樣的心,就有什麼樣的道,有什麼樣的道就有什麼樣的德,有什麼樣的德就有什麼樣的癥狀,也就是現象,都是心的發用。本質是什麼,商業的本質就是我們的心,決定你要做什麼。

靜心,明心,自信,堅信,堅持行動,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只有置身於環境,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我建議你去理解佛教中五蘊皆空的思想,這對你具備透過現象看本質有幫助。再就是加強你的科學認知水平,看看科學家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的。


唯有《悟空》的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羊皮的偽裝之下是只大灰狼。凡胎肉眼滿世界看見的都是笑臉,聽見的都是金科玉言,方方正正的東西。反而天真無邪的幼童一語道破,皇帝的新裝。


人人都具備這種能力,但很少有人會真正運用這種能力


只有有了正信才能產生智慧!南無阿彌陀佛??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往大點說二十四方針就是本質所反映的現象就不太完美,本質設計欠缺可預知的現象就是時局走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