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緒 Emotion

Q:我兒子上小學一年級,跟他說話總是不聽,我也想當個溫柔的媽媽啊,但是沒有用,每次非得我提高嗓門說話、發火了,他纔會照做。

比如,飯熟了,讓他過來喫飯,他總是磨磨蹭蹭當沒聽到,只有我火氣上來了,吼着說,他纔會慢悠悠地晃過來

再比如,約定好的看電視或是玩遊戲時間已經到了,讓他關他也當沒聽到,繼續看,直到我生氣,他纔會關。

育兒書我也讀了很多,也知道不能總這麼吼着跟孩子溝通,但這種情況我也實在沒辦法了,到底要怎麼說、怎麼做他纔會配合?

簡簡周 這其實是一個父母們很普遍的困擾,但估計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其實也是孩子的困擾。

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就喜歡做“壞小孩”的,絕大部分時候,孩子表現出來的不當行爲並不是因爲他不想做好,而是他無法做到。

因爲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也會有不同的能力侷限,如果我們忽略了這一點,就容易對孩子產生不符合他成長規律的期待。

比如,父母總想要求一個3歲的孩子能夠長時間安靜地待着不搗亂。

再比如,你會期待一個7歲的孩子擁有超越他年齡的自控力,能夠徹底對好看的動畫片和好玩的電子遊戲免疫。

想想看,即便是作爲成年人的你,是不是也會有自制力薄弱的時候?

所以,當你覺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行爲時,先認真思考一下,你對他的期待是否超越了他在這個年紀所能達到的能力程度。

當你降低了自己的期待,你就會發現,自己在面對孩子的挑戰時也不那麼容易抓狂了。但這絕對不是在慫恿你養育“熊孩子”,你仍然可以給孩子設限,幫他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爲。

腦科學的研究表明,大腦的發育和成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同時大腦也是具有可塑性、可以被改變的。至於這個改變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就取決於孩子的經歷和體驗。

換句話說,你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但同時你也不是乾等着,你的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大腦會如何建構。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不要一直靠“嘴”說,該做什麼,直接做就好了。

飯熟了,讓孩子來喫飯,叫一遍就行,如果他還是不動,那就直接走過去,牽着他的手,把他帶到餐桌邊坐下。

時間到了不關電視的情況也是一樣,你可以先告訴他,約定的時間已經到了,他該關電視了。如果他假裝聽不見,你與其在旁邊絮絮叨叨,不如拿起遙控器,直接把電視關了。

在這個過程中,你要清楚地知道,不是孩子非要跟你作對,而是以他目前的自控力水平,還不足以讓他很好地配合你的要求。

明白了這一點,你自然也會知道自己接下來要怎麼做——

不是衝他大發雷霆,也不是幽怨地在他耳邊碎碎念,而是直接用行動來告訴他,這個時候他應該怎麼做。

你的行動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設限。

其次,你還需要考慮,你的設限有可能會帶來一些狀況。比如,你果斷地關掉電視,會引得孩子大發脾氣或是嚎啕大哭,等等。

這個時候,你一定不要爲了平息孩子的情緒就輕易妥協,如果你相信自己是在合理地設限,那就請堅持。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能繼續看電視了,他當然會失望、會難過、會控制不 住自己的情緒,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不要想當然地覺得孩子就是在撒潑耍賴,更不要指責孩子,耐心地給他一點時間,讓他有機會宣泄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相信我,等他哭過之後,通常都能更坦然地承擔結果。要是孩子還有類似的重複體驗,他就能夠學會,自己應該如何行動。

這樣一來,孩子也會慢慢建構起一個懂規則、有自控力的明智大腦。

相反,如果每次都是要在媽媽生氣發火之後,孩子纔會行動,那麼,他的大腦也會固化這個行爲模式,就會出現你說的這種情況——每次都一定要等到你發火,他纔會去做。

更糟糕的是,這個時候,他的行動靠的是你的外力,當有一天他不再畏懼你的權威了,恐怕就連“吼”也是要失效的了。

- 今日坐診 -

簡簡周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遊戲育兒講師、兒童遊戲治療師、親子關係顧問

專欄作者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