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騙眾人的「美國大杏仁」

慢慢慢慢慢慢地剝開真面目

你是不是還覺著美國大杏仁和巴旦木長得很像,是不是還在懷疑自己出現了堅果「臉盲」,今天就好好分析下,其實,美國大杏仁其實就是巴旦木……好的故事從巴旦木開始!

擁有高貴的血統的「美國大杏仁」

縱觀西方文化史,這款「血統高貴」的堅果確實身兼宗教、民族和社會等多重意義,如同中國人愛嗑瓜子,並嗑出曖昧、深厚的「瓜子情結」一樣,巴旦木在西方社會生活中也扮演著特殊角色。

據說,古埃及人把巴旦木視為珍貴食材,會專門在法老食用的麵包中加入巴旦木仁。而古羅馬人結婚時,賓客會把巴旦木撒向新婚夫婦,以祝願他們多子多福(這與中國某些地方在婚禮上向新人扔桂圓、蓮子的習俗如出一轍)。相比之下,美國家庭的祝福行為就溫和多了。他們辦婚宴,常常會送每位賓客一袋放了糖和加工好的巴旦木仁的禮物,以示「甜蜜、幸福及多子多孫」的美意。可見,巴旦木不僅能用來喫,還蘊含著「子孫滿堂」的美好願望,是款吉祥又美味的零食呢。

原來美國大杏仁是個假杏仁巴旦木,這三個字聽起來像某個少數民族對某種植物的稱呼,若我把它換成另一個俗名「扁桃」,你是否就「似曾相識」了?說起這個中文名,還真是糾結,巴旦木是維吾爾語「Badam」的音譯,「Badam」源於波斯語(印度人也這麼叫,因為早先有支波斯人跑到印度去了),意為「內核」,想必波斯人老早就懂得巴旦木的精華所在吧。

由於巴旦木的果形似杏,故也被稱作巴旦杏,但它不姓「杏屬」,而是薔薇科桃屬的成員,可能長得比桃子扁吧,又被稱作「扁桃」,其果核仁,便是各大堅果攤位常售的「杏仁」了。所以,巴旦木、巴旦杏、扁桃,這幾個名字,指的都是同一種植物。最新研究表明,巴旦木、杏、桃均是李屬植物

巴旦木身後的歷史背景

由於人類食用巴旦木的歷史太過悠久,久得甚至找不到確切證據去搞明白,究竟是哪個年代、哪個地方的哪一種野生巴旦木被選育成今日的食用巴旦木仁,因此,時至今日,關於巴旦木的最早食用時間和馴化地點等問題仍未蓋棺定論。

有些學者認為,栽培型巴旦木的原種來自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因為這個原種是西亞土生土長的,《聖經》裏的某些描述也暗示了在公元前2000年,以色列就出現了巴旦木的蹤跡。

但另一些學者指出,現今市場上售賣的食用巴旦木仁可能是從中國內蒙古及蒙古國一帶原產的某種古老植物演變而來,這種植物的核仁苦澀,特別像桃仁。儘管學者們仍舊糾纏不清,但從一堆混亂不堪的史料證據中,我們至少可以推知:巴旦木種子作為食物的歷史特別久遠,能稱得上是堅果界的元老了。

旦木雖好喫,生命更可貴

野生的巴旦木仁是有毒的,此毒就是苦杏仁甙。實際上,苦杏仁甙本身無害,但它能通過酶解反應轉變成致命毒物「氫氰酸」,一次咀嚼幾十個「苦杏仁」即可置人於死地。絕大部分野生巴旦木因含苦杏仁甙而呈現苦味,並具毒害作用,所以找尋、篩選出可食的甜味巴旦木便成了古代人的重要目標,人類對野生巴旦木轟轟烈烈的馴化培育史由此開啟。

然而古人究竟是如何從茫茫自然界中找到甜味巴旦木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有趣的是,野生苦味巴旦木如此陰毒,但由它的變種——甜味巴旦木馴化而來的可食品種卻溫順異常,甘香有餘。有研究表明,這可能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核仁無法合成苦杏仁甙了。有意思的是,傳聞古時有農民曾隨意在田間種了幾株巴旦木,可他們不知道自己「無心插柳」的這些樹竟是園藝師們踏破鐵鞋苦尋良久的甜味型變種。這些巴旦木後來被移植到了果園得到專門栽培。

所以,野外碰到巴旦木了可別興奮過頭,隨便摘了果仁就喫,那有可能將自己送上不歸路。我們應該認真聽取密佈味蕾的舌頭對我們發出的警告信號:苦澀的巴旦木仁是有毒的,甜仁纔是可食的對象。人生苦短,生命可貴啊!

就是想看看,

有多少人不知道巴旦木長在樹上

不知道的請回復N

知道的請回復Y

文章摘自《嗑,做一隻會喫的松鼠》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科普羣

掃碼進去,專治你的不知道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非常奇怪的問題,總是有人問某種食物能不能喫?我到也想問問這些朋友,為什麼不能喫?所以別在自己嚇唬自己,還是多想想在目前比較惡劣的環境下,怎麼喫、怎麼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比較靠譜。

既然說到怎麼喫,其實我們國人應該感到很欣慰,因為中國營養學會召集著名的學者專家已經為我們制定出了飲食的國家標準,就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816)》。如果我們能夠按照這樣的標準去制定一日三餐,把這樣的標準養成我們的生活習慣,我們的平均壽命至少可以延長5~10年(原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Dr.HansTroedsson),具體的標準有以下六點:

第一,食物多樣,穀物為主;

第二,喫動平衡,健康體重;

第三,多喫蔬果、奶類、大豆;

第四,適量喫魚、禽、蛋、瘦肉;

第五,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第六,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雖然只有短短的六條48個字,但是裡麪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今天既然問到的是巴旦木,那我們就來解讀一下這類食品的食用指南。

巴旦木屬於堅果類食品,通常大家要麼不喫,要麼一次喫太多,嚴重的不符合食用標準,準確地說,我們應該每天喫,每天的食用量在25~35g之間,也就是我們自己手一把的量,可以早餐中食用,也可以作為兩餐之間的加餐,還可以代替食用油放入涼拌菜中,之所以建議每天喫堅果,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堅果屬於不飽和脂肪酸,含有人體必須的脂肪酸亞油酸,不僅有降低血壓的功效,還可以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因膽固醇增高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第二,堅果中的膳食纖維和油脂共同作用,有很好的潤腸通便效果,可以說是便祕患者的福音,但是在量上一定控制好。而且這一功效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可以起到瘦身的效果。

第三,堅果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可以彌補膳食中的不足。鈣、磷、鐵、鋅、胡蘿蔔素、核黃素(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E等這些微量無素的攝入,可以幫助我們補腦益智、保護視力、清除自由基、養顏美容。這裡提醒大家最好是食用原味的,過多攝入的食品添加劑和鹽對身體是不太好的。


巴旦木,我最喜歡喫的乾果之一。因為我是新疆人,所以對巴旦木還是有一些瞭解。巴旦木又稱巴旦杏,也有稱薄殼杏仁。全球80%巴旦木產於美國加州,在中國新疆也有種植,主要在天山以南也就是南疆的喀什種植的比較廣泛。

巴旦木營養價值很高,它的營養相當於等重量的牛肉的六倍,巴旦木在醫學上的用途也很廣,維吾爾族民間多用於治療高血壓、神經衰弱、皮膚過敏、氣管炎等疾病。巴旦木也是維吾爾人的傳統健身滋補品。更是老少皆宜的乾果佳品!


剛剛好,上一個公司就賣這些堅果的;現在在合理很負責的告訴你,「巴旦木」是可以喫的。而且我們通常說在口中那種手中看在眼裡的市場上的絕大部分「杏仁」其實都是巴旦木,而巴旦木其實大多來源於美國。通過工作接觸,美國巴旦木品牌中藍鑽的很好,如果誰要喫的話在某寶上購買的時候可以詢問店家是否是藍鑽品牌的巴旦木。


這個問題你應該問錯了吧,應該問的是巴旦木哪類人不可以喫吧?食用巴旦木忌體質敏感的和有痛風類人羣,適合高血壓,皮膚過敏,神經衰弱和有支氣管炎的人羣,它可以補腦健腦,保護肌膚,預防便祕,是一款老少皆宜的休閑食品


問這個問題的人不知道有沒有把腦子帶上,這幾天看到兩次問巴旦木能不能喫的人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真的是,要是巴旦木不能喫為什麼是新疆特產乾果,都乾果了還不能喫麼?拜託問問題的時候先找找度娘好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