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是腫瘤防治宣傳週

中六君將推出系列腫瘤科普文章

下面是今天的正文——肺癌

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

會呈現出一種“夫妻相”

卻不知在一起生活久了

還會得一種“夫妻病”

最近,剛開始“享清福”的夫妻

卻被雙雙查出“肺癌”

前段時間,台州玉環市的一對夫妻老劉和董阿姨先後被查出患上肺癌。

1月初,67歲的老劉突然無故咳出血絲痰,到醫院一查,晴空霹靂,身子骨一向健壯的老劉被確診是肺癌晚期,已經出現轉移,情況很不樂觀。

然而,就在全家人還沒完全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時,時隔一個月不到,董阿姨也開始感冒咳嗽,一直不見好,於是也到醫院做了個檢查,結果胸部CT檢查的結果一出,全家人都傻眼了,董阿姨也患上了肺癌。

不過好在董阿姨發現得早,前些天,她接受了肺癌切除手術。董阿姨告訴醫生,老劉已經有30年以上的煙齡了,煙癮很大,每天2包煙打底,她形容自己的生活環境是“終日烏煙瘴氣黑霧繚繞”。

肺癌是吸菸造成的嗎?

根據目前研究報道表示,大約有75%的肺癌都是與吸菸有關。現象揭露本質——吸菸,基本可確定是大部分肺癌誘發的最大因素!

不吸菸就不會患肺癌?

需要注意的是,二手菸同樣可以增加肺癌的發病風險。長期從事烹飪工作的廚師、家庭婦女也是肺癌的高危人羣,長期接觸石棉的工作人員也易得肺癌。越來越嚴重的空氣污染同樣是人類健康殺手,科學家們已經證實 PM2. 5 顆粒可以導致肺癌的發生。

職業暴露:近年工業化(化工污染)城市化(汽車尾氣)使空氣污染嚴重,如現在的陰霾天氣,PM2.5微粒等有毒物質的吸入,甚至是EB病毒的感染、結核疤痕往往都是人們所忽視的病因。

大約150種因子被分類爲已知的或可能的人類致癌物(IARC 2002)。8種因子經鑑定爲特別針對肺的致癌物即砷、鉻、石棉、鎳、鎘、鈹、二氧化硅和柴油煙霧。

對這些因子的已知職業的暴露人羣,經計算後引起肺癌的平均相對風險爲1.59。對暴露於這些致癌物者,有更大的肺癌風險。

居所氡暴露:氡(鈾-238和鐳-226的氣態衰減物)與肺癌的發生有關。來自鈾礦礦工的職業暴露的肺癌風險已十分確定。

2005年一項13個研究(用病人個人的資料)的薈萃分析,報告了家中檢測到的氡濃度和發展爲肺癌呈線性關係。對於暴露於氡氣者,患肺癌風險更大。

癌症病史:有證據表明,在肺癌、淋巴瘤、頭頸部癌、或吸菸相關的癌症(如食管癌)的生存者中,發生新原發癌的風險增加。

空氣污染:加拿大和美國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確認,空氣污染與非吸菸者肺癌有重要的相關關係。這項研究的總體結論是,從不吸菸但是卻居住在空氣污染水平較高的地區的人比同樣不吸菸但居住在較爲清潔空氣地區的人死於肺癌的機率高。

如何提前預警肺癌?

肺癌在早期並沒有什麼特殊症狀,僅爲一般呼吸系統疾病所共有的症狀,如咳嗽、痰血、低熱、胸痛、氣悶等,很容易忽略。它的一些常見症狀有:

肺癌因長在支氣管肺組織上,通常會產生呼吸道刺激症狀而發生刺激性咳嗽。

腫瘤堵住支氣管後往往有阻塞性肺葉存在,程度不一,輕者僅有低熱,重者則有高熱,用藥後可暫時好轉,但很快又會復發。

肺癌早期胸痛較輕,主要表現爲悶痛、隱痛且部位不確定,與呼吸的關係也不確定,如脹痛持續發生則說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腫瘤炎症致壞死、毛細血管破損時會有少量出血,往往與痰混合在一起,呈間歇或斷續出現,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痰血而就診的。

早期及時診斷很關鍵

臨牀研究表明接受手術治療的早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60%~90%。因此,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關鍵

然而,目前在我國肺癌早期發現率極低,約75%的患肺癌人羣診斷時,發現已爲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治療的機會。從數據上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患者住院後才被診斷出肺癌,日常的體檢對肺癌病變的確認可靠性差,大多與“早發現、早治療”這樣的大前提失之交臂。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和肺癌的症狀密切相關。

早期來說,肺癌患者並無明顯的不適,而大部分患者是通過體檢,意外診斷出肺癌病變。那麼,怎樣可以早發現、早治療呢?其實早期診斷並不困難,“低劑量螺旋CT”檢查已經成爲肺癌早期診斷的有力工具,與胃腸道腫瘤早期診斷相比較,痛苦要小很多。

早期診斷的另一種是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指存在於血液、體液和組織中可檢測到的與腫瘤的發生、發展有關的物質,其或不存在於正常成人組織而僅見於胚胎組織,在肺癌早期診斷中起輔助作用。

肺癌的頭號原因是菸草暴露,吸菸的人自不必說,不吸菸的人吸了二手菸也會增加患肺癌的機率。

你說戒菸太難?其實就算不能完全戒掉,哪怕少抽幾支也是好事,雖然效果不如完全戒菸那麼好。

實在戒不掉的話,不妨去專門的戒菸門診看看,那麼多方法,總有一款適合你~

本文指導專家

胸外科 趙進明 主任

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畢業於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師從我國著名胸部外科專家戎鐵華教授,先後在知名專科醫院完成胸部腫瘤及心臟外科培訓,曾獲WHO獎學金在美國Lombardi Cancer Center研修。

從事胸外臨牀工作近20年,對食管癌、賁門癌、肺癌、肺轉移瘤、縱膈腫瘤、胸腔積液、氣胸及手汗症的外科治療有豐富的臨牀經驗。擅長食管癌、肺癌的個體化治療及胸部疾病的微創治療。

近年來第一作者在覈心期刊發表論文8篇,其中2篇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和Disease of the esophagus發表;參加省市級課題6項;主要研究方向是食管癌預後相關基因的篩選、肺癌的早期診斷和晚期肺癌的姑息治療。

出診時間:週二上午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丁香醫生、人民日報

圖/銳景創意,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