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這是早年間的一句俗語,這促織就是蟋蟀,北方俗稱蛐蛐兒,這宣德皇帝,便是題目中的明宣宗朱瞻基。鬥蟋蟀大致是由宋代民間興起的娛樂風俗,是以雄性蛐蛐繁殖期的咬斗來挂彩賭博的遊戲,至今都比較風行。而民間久有宣德皇帝喜歡鬥蟋蟀的傳說,他還被人譽為「蟋蟀天子」,說他在位期間,鍾情於此道,在民間廣泛徵集善斗的蛐蛐,《聊齋志異》里的名篇《促織》就是以此事迹為原型的故事。

雖說「蟋蟀天子」的名聲很大,但一直僅局限於野史、傳說之中,沒有比較可靠的文字記載和文物證據。尤其是文物證據,我們都知道永宣青花是青花瓷器中一個重要的門類,因其採用了「蘇麻離青」這樣的青花彩料,使得濃烈的特色極為突出,但在全世界的青花瓷器範圍內,卻一件與蟋蟀相關的器物都沒有,沒有可靠的證據,「蟋蟀天子」的真實性就很成問題了。

(拼接後的宣德蛐蛐罐)

不過,通過近些年的考古挖掘,在景德鎮的官窯遺址當中,一次性發掘了大量宣德官窯蛐蛐罐的殘片,讓真相一下大白。這些瓷器殘片明顯是燒造之後被人為砸毀的,根據學術界的推崇,這很有可能是張太后在宣德皇帝死後,將宮中原有的斗蟲器物以及剛剛燒造的蛐蛐罐一同砸毀,也正說明了宣德皇帝長期沉迷於此,張太后認為他有玩物喪志之嫌,所以對此一直耿耿於懷,但在他生前卻規勸無效,只有在他身後銷毀掩埋,作為後繼皇帝的警示。那麼通過這些考古發現,以及學者的邏輯推理,明宣宗的「蟋蟀天子」在是當之無愧的。


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為明仁宗朱高熾之子,明成祖朱棣之孫。生於燕王朱棣府中,「成祖夢太祖授以大圭,上攜使之子孫,永世其昌,喜曰:兒英氣溢面,符吾夢矣」。靖難之役後朱棣登基為帝,由於吉夢的緣故且朱瞻基與朱棣十分相像,因此朱棣十分喜愛這個孫子,對於朱瞻基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視,朱棣親自挑選大儒賢臣作為朱瞻基的老師,永樂七年(1409年),朱棣巡視北京,並讓太子朱高熾及朱瞻基視察農耕情況,在此期間朱棣特地寫作《務本訓》賜予太子及朱瞻基,希望其施仁德,善待百姓。

明成祖朱棣

永樂七年八月(1409年),明朝10萬軍隊征伐韃靼失敗,全軍幾盡覆滅,朱棣大為惱怒,永樂八年(1410年),朱棣親率大軍征伐韃靼,並讓朱瞻基駐守北京。由於朱瞻基的性善且對於時政看法十分契合朱棣,永樂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封為皇太孫,而在之後,朱棣每逢出征幾乎都會帶著朱瞻基,為加強對未來接班人的教育,以名臣胡廣等為朱瞻基師。在名師教導以及長期政務處理的訓練下,朱瞻基可謂是十分出色,明成祖就曾對宣宗說道:「此他日太平天子也」

明宣宗朱瞻基

洪熙元年(1425年),朱瞻基正式登基為帝,是為明宣宗,繼位後的朱瞻基也確實不負明成祖所言,以楊士奇、楊榮、楊溥「三楊」為倚重,並夏原吉、蹇義為輔助,由此形成了一套核心領導班,在明確中央統治核心後,明宣宗開始自內向外的解決明朝的一些弊處,首先對於京官進行嚴肅整頓,隨後又對都察院進行清查並舉士四十餘人充當新御史,針對朱棣對建文帝時期的朝臣大下冤獄的情況,宣宗開始進行平反。其次便是減免賦稅,抑制豪強。而明代巡撫制度制度也是自宣宗時期正是設立,同時較以往的大規模取仕不同的是,宣宗時期開始縮減官員數量,並實行保舉法以此提高官員的質量。在對外方面上,明宣宗一改明前期的強硬外交政策,開始和蒙古和解互市,同時和朝鮮、日本等國進行和平交往。內部的大規模整改,外交上的和平相處,使得明朝這一時期被譽為「仁宣之治」。

而由於朱瞻基好促織,也就是玩蟋蟀,所以也被稱為「促織天子」。政治上有所作為,但生活上好玩樂,由此朱瞻基被後世稱為「太平天子,促織皇帝」。

在玩促織的明宣宗(網路圖)

參考資料:

[1] 《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 《明史·本紀第九·宣宗》

回答者:趙培文,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明宣宗朱瞻基是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是朱棣的孫子,明宣宗聰敏好學,機智過人朱高熾能夠繼承皇位很大程度上是沾了這個兒子的光。明宣宗在位年間比較重視生產,注意回復民力,處理外交事務比較靈活,百姓安居樂業與其父統治時期一起被稱為「仁宣之治」,總體上來說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至於明宣宗被稱為蟋蟀天子,則沒有正史的史料為證,多見於一些野史之中,可信度不高!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自幼就深受其祖父朱棣的喜愛,曾隨朱棣東征西戰,深入農戶,了解百姓稼穡之辛苦。所以宣宗在位期間,注重農業,社會穩定,算得上比較稱職的皇帝。

明宣宗喜鬥蟋蟀。全國各地討好之,送進宮中許多上等蟋蟀,故被人稱為「蟋蟀皇帝」。瑕不掩瑜,其政績還是第一位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