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貝馬斯科學技術觀及其對現代科技管理的啟示(二)

鄭文明 郭元林

子類類別:科技發展研究

1.4 科學技術是「意識形態」

哈貝馬斯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理論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對科學技術的批判。他之所以對科學技術展開批判,是因為科學技術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中成為意識形態,執行意識形態的職能。他說:「技術與科學今天具有雙重職能:它們不僅是生產力,而且也是意識形態。」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實現了對自然的統治,科學技術作為意識形態實現了對人的統治。

哈貝馬斯的「科學技術是意識形態」的思想,是在批判性地繼承馬克思以及他的法蘭克福前輩霍克海默、馬爾庫塞有關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首先他認為,在前資本主義社會,執行意識形態職能的是馬克思所說的「公平交換」觀念。只有到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科學技術成了第一生產力,它才能成為意識形態,成為證明現存政治秩序和政治統治合理性的意識形態;其次哈貝馬斯從否定的意義上看待意識形態,認為科學技術執行意識形態功能主要表現為它能夠排除實際問題,使廣大人民群眾非政治化。他說 :「國家干預主義這種新型的政治,要求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非政治化。」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統治出現了新的趨向,它已經不受政治或經濟利益的操縱;而由於國家干預經濟,統治者也試圖將政治問題轉變為「技術問題」。那麼「怎樣使群眾的非政治化能為群眾所接受呢?馬爾庫塞對此做了回答:通過是科學技術也具有意識形態的作用。」再次哈貝馬斯所說的作為科學技術的意識形態,同舊的意識形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雖然「無論是新的意識形態,還是舊的意識形態,都是用來阻撓人們議論社會基本問題的」哈貝馬斯認為,科學技術作為新的合法性形式,成了一種以科學為偶像的新的意識形態,即非政治的科學技術的形式。這種新的意識形態同以往一切意識形態相比較,具有「較少的意識形態性」同時它涉及範圍更廣、更加難以抗拒。並且它已完全沒有了傳統意識形態的壓抑和奴役人的特點。因此,哈貝馬斯批評馬爾庫塞的科學技術排斥民主與自由的論點。最後,哈貝馬斯認為,科學技術執行意識形態的職能從而具有負面效應,是科學技術本身造成的。他批判了馬爾庫塞的「新科技觀」,他說,對馬爾庫塞的「新技術觀」人們「可以提出這樣的異議:只有至少存在著一種可供選擇的設計之時,才可把現代科學理解成一種歷史上唯一的設計。另外一種可供選擇的新的科學必須包括一種新的解釋。這種考慮值得商榷因為技術倘若完全建立在設計的基礎上的話,那隻能歸結為一種在整個人類史上都會發生作用的設計,而不能說成是可以被歷史地超越的設計。」

哈貝馬斯關於「科學技術是意識形態」的觀點同樣是錯誤的。綜觀馬克思的著作,以及列寧後來對意識形態的解釋,他們認為意識形態本質上是一個中性的概念,它們本身並不具有特定的階級性或政治偏向性。同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來沒有把科學技術歸入意識形態的範疇,而是歸人生產力的範疇。 1.5 科學技術是一種「統治工具」

把科學技術看作是一種「統治工具」,是整個法蘭克福學派思想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他們認為,當代科學技術取代了傳統的政治恐怖手段而成為一種新型的統治或控制形式,它們操縱了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各個方面,成為一個極權主義者。哈貝馬斯同樣將科學技術看作統治的工具。哈貝馬斯認為,在社會批判理論家中,馬爾庫塞的闡述是以馬克斯·韋伯的有關理論作為出發點的。韋伯說:「合理化的意義首先在於使社會服從合理決策的範圍;其次,它使社會勞動工業化,結果是工具性的行動滲入生活的其他領域 。」韋伯用這種合理化思想說明:「社會的不斷『合理化』與科學技術發展的制度化密切相關。當科學技術滲透到社會機構並從而使它們發生變化之時,舊的合法化也就被摧毀了。」馬爾庫塞對韋伯的上述觀點進行了批判,他運用「工藝合理性」的概念,以之說明知識理性、工業技術已不僅是對自然,而且也是對人實施控制和統治的有效工具。他認為:「技術理性的概念,也許本身就是意識形態。不僅技術理性的應用而且科學技術本身就是(對自然和人的)統治。」馬爾庫塞想要說明:工藝合理性成了統治的合理性,在此過程中,科學技術作為一種統治工具,實現了對自然和人的雙重統治。他認為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中,真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合理化」的只是人的工具行為,而在此過程中,人的交往行為卻越來越「不合理化」了;相應地真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合理化」的只是像經濟系統、國家機器這樣的子系統,而像家庭和親屬結構這樣的另一些制度結構的子系統越來越「不合理化」。哈貝馬斯認為,國家機器、經濟系統的「合理化」標誌著當代科學技術取代了傳統的政治恐怖手段而成了新的統治形式,它操縱著政治、經濟,成了一種新的極權主義者。他說:「技術的合理性並不取消統治的合理性,而是保護了這種合理性。」

同樣哈貝馬斯還論述了資本主義「合法性」問題,按照他的說法,任何社會都必須建立在被人們認可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必須具有「合法性」。他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喪失「合法性」的舊社會被具有「合法性」的新社會不斷更替的歷史。哈貝馬斯把資本主義產生之前的社會都叫做「傳統社會」。傳統社會的「合法性」基礎是「神話的、宗教的或形而上學的」。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建立,它取得了它的「合法性」基礎,那就是「公平交換原則」。當資本主義發展到了晚期資本主義的時候,由於實行了國家干預,國家對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的干預使資本主義社會喪失了原有的「合法性」,而必須去尋找新的「合法性」。這種新的合法性就是科學技術。當科學技術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中成了第一生產力,並執行意識形態的職能。成為一種統治工具以後,它成功地把實踐問題重新界定為技術問題,成功地使人民大眾非政治化,它從此擔負起了促使「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合法化」的力量源泉。

哈貝馬斯的「科學技術是一種統治工具」的觀點,揭露了資產階級利用科學技術來維護 自己統治的事實,列舉了科學技術在當時的種種負面效應,揭示出當時的統治者利用科學技術來為自己統治的合理性辯護這一新特點。這些是其思想的合理之處。但哈貝馬斯脫離具體 的社會背景,即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抽象地談論科學技術作為一種統治工具,所具有的社會功能和政治效應的觀點則是錯誤的,是和馬克思主義相違背的。值得一提的是,哈貝馬斯關於「科學技術的本質是什麼」的五個方面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

2 哈貝馬斯科學技術觀對現代科技管理的啟示

2.1 哈貝馬斯的「科學、技術及其運用結成一體」、「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要求我們應該重視並加強對現代科技的管理,使科學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哈貝馬斯認為,『晚期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之所以如此地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科學技術已成了第一位生產力。」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中,許多國家都採取有力措施來加強對科學技術的管理,通過增加科技投入,強化企業與科技的聯繫,促進科技成果商品化,力爭使科技與經濟達到良性循環。中國目前科學技術在飛速發展,科技進步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我們在對科技的管理方面,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卻很落後,我們並沒有意識到目前中國社會的發展過程應該是科技進步和管理進步相互促進的過程。無疑,哈貝馬斯的上述思想對我國積極重視並加強對科技的宏觀調控與管理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2.2 哈貝馬斯把科學技術看作是「工具理性」和「統治工具」,並看到了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的思想。

啟示我們在科技管理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成果為人類造福,避免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應該始終把人當作目的,而不是手段,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和諧社會。

(全文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