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實際上並不是專門設置了督戰隊的,起到這個作用的是懲戒營下面的警衛連。蘇軍在戰爭中和在平時實際上都是有懲戒營的,只是在平時懲戒營一般來說去幹那些又苦又累的公差,而在戰時懲戒營是比較悲劇的,他們會被用於在危險的地段發動突擊,在敵人炮火下排雷,反坦克武器不足的時候,塞給他們一堆反坦克手榴彈……

能讓什麼人來到懲戒營幹這些事?從名字就可以知道,被發到懲戒營來的一般都是違反了軍法或者嚴重違反紀律的軍官和士兵。當然,這其中就包括潰退後逃的,但是這個潰退和後逃,你不能逃的太快……

一般情況,因為德軍的打擊過於迅速,整個蘇軍都在迅速的潰散,真的只是成建制的後退,或者是被打散了建制逐步的不得不後退,都會被蘇軍後方的警衛部隊攔截,重新進行整編整補,算不上大事。但是如果蘇軍的是軍官和士兵原先的部隊編製並沒有被打散,而是自己離開了部隊建制,跑到了其他二線部隊的防禦地域之內,那麼他們就悲劇了,連進懲戒營的機會恐怕都沒有……

因為懲戒營裡面這些人原本都是各種犯了錯的,就相當於一個勞改隊,那麼就必然要有看守。前面提到的那個警衛連實際上就是看守作用,在懲戒營向敵人堅固設防的地區發動衝擊之前,一般的懲戒連只構築一點簡單的掩體作為進攻出發陣地,這個警衛連則在那幾個懲戒連的後方結結實實的構築一個防禦陣地。

警衛連的自動火器配備的明顯會比懲戒連要多,當然輕重機槍的配備比例也會更大,這樣一個部隊蹲在這樣一個陣地上到底要幹嘛用?

他們當然就起到了對懲戒連的督戰隊作用……


這一點並不奇怪,即便是以瘋狂著稱的日軍同樣也有督戰隊,在瓜島海戰的時候還用手銬把日軍士兵拷死在戰壕裏,最終這些人是被美軍的戰鬥機用掠地掃射的方式槍殺的。這就是殘酷的戰爭!按著主席的說法就是,戰爭本來就是一場拼意志拼勇氣的地方,只要稍微有人的內心不夠強大,出現了信念動搖那就會導致整個戰爭防線的心理崩潰,一個跑的會捲走十個跑的,十個跑的會撩起百個意志不堅定的,最終兵敗如山倒,因此這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一般說來所有國家在面對逃兵的問題上都是一槍以絕後患。只有兩個國家沒有設督戰隊,一個是德國一個是美國。

德國沒有督戰隊是因為德國人是天生的戰鬥民族,這個民族從事職業僱傭軍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了,在僱傭兵界,沒有完成任務當逃兵會導致整支隊伍信譽全失,然後再也接不到任務。所以,德軍的職業素養是與生俱來的民族榮譽。

美國也沒有督戰隊,這主要是跟美國寬鬆的作戰政策有關,美軍作戰並不是為了本土作戰,更多的是服務於政治,這使得他們沒有那麼強的國家迫切感,美國允許美軍士兵在彈藥打盡且援軍未到的情況下投降,這使得他們沒有逼迫戰士戰死沙場的權力。


首先題主所說的這種督戰隊東西是法國人在一戰中發明的。但是被一個電影就安到了蘇聯人身上。毛熊表示,傷不起。

其次,督戰隊這東西蘇聯人的確有,但是並不是電影和遊戲中那種機槍架後面,無差別槍斃所有後退的自己人。畢竟讓自己的士兵去做毫無意義的送死這種事情只要是正常的將領都不會去這麼作。還有就是有的人宣傳說二戰蘇聯人讓士兵三個人一把槍,一個人十發子彈不準後退這種事,先不說這件事真假,就看看蘇聯二戰前軍備的更新整合,可以這麼說,二戰中蘇聯人缺糧食,有一段時間還缺油料,可老毛子當時最不缺的就是武器彈藥。所以說這種三個人一把槍,這種事可以說是為了黑而黑的。

其次,二戰中老毛子的督戰隊槍斃逃兵的規則也不是後退的全打死,而是在逃兵中按一定比例抽出來槍斃。剩下的編進那些由逃兵和罪犯組成的部隊,用來執行一些更危險的任務。而被詬病的斯大林那個禁止後退和投降的命令更是被狠狠地黑了一把。雖然這個命令非常扯淡也不怎麼明智,不過這個命令卻並不是和很多人說的那樣,所有人後退就是死路一條那種。


督戰隊在二戰可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殘酷的戰爭只會摧殘部隊的軍心,在那些漫長且殘酷的戰役中,不少士兵都是處於崩潰狀態的,而督戰隊就是為了防止士兵潰逃的建立的,是自古以來就已經有了的,而且很多國家都組織過督戰隊,比如一戰時期的英法。

而所謂的蘇聯「督戰隊」,在影視作品和遊戲裏就成了一個會毫不猶豫用機槍擊斃逃兵,甚至是強迫士兵衝鋒的冷酷組織,就和只有五顆子彈的蘇聯新兵一樣,是一個流傳已久且至今都有人相信的傳言。

因為開戰初期,蘇軍的軍心渙散,部隊擅自撤退的情況常有發生,於是就專門組建了反撤退小隊,由小部分士兵組成,部署在戰線後方,專門攔截私自撤離戰場的逃兵。

其實反撤退小組的任務類似於憲兵。主要職責在於維持軍心,懲罰散播謠言動搖軍心的人,把逃兵送回前線,只有需要時才會對天射擊,威懾對方,但是不會輕易擊斃逃兵,被處決的只有情節嚴重者。

據稱,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大約十三萬名逃兵被遣返回前線,還有五千多人則是被逮捕或是送入了懲戒營,但是被處決的人只有一千出頭,還不到總數的百分之一。稍有常識的都知道,如果蘇軍在自身兵力就已經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為了震懾士兵,要用機槍來殺逃兵,別說是能夠攻入柏林了,就連斯大林格勒都保不住。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凱風,無授權禁轉

蘇聯紅軍堪稱人類史上一支偉大而強大的優秀軍隊,之所以這樣說有太多理由,而僅僅以蘇聯紅軍在遭受到戰爭初期猝不及防的毀滅性打擊下,還能迅速恢復龐大的隊伍和強大的戰鬥力,幾個回合就反轉戰局,化被動為有利。之後又迅速反擊直至反攻。僅僅從這種沉著堅定而堅韌不拔的表現,就無愧任何讚譽之詞。

【一直流傳的蘇軍的謠傳就是蘇軍依賴「督戰官」取得勝利】

但長期以來圍繞蘇聯紅軍一直有一些謠傳,比如蘇軍之所以如此頑強,是由於部隊中安插了大批冷血無情的「督戰官」,他們可以隨意處決任何「怯戰」「後退」「逃脫」的蘇軍官兵。

造成這種謠傳的原因,其實是蘇聯「大肅反」時期,令人望而生畏的「內務部隊」官兵,大肆抓捕處決軍隊幹部士兵的歷史印象。其實,蘇聯內務部隊的主要職能並不是憲兵角色,而是一種政治角色,他們擔負反諜反特、鎮壓反革命等任務為主。面對的是全體蘇聯公民,不可能專門待在軍隊。所以大量真正執行各種軍隊都會執行的「戰場紀律」這樣任務的人,還是蘇軍中的政工幹部,如政委。

在戰況至為嚴峻之際,蘇軍中出現不聽指揮、臨陣脫逃、投敵現象時,蘇軍政委們是會毫不猶豫掏出手槍,處決帶頭者以儆效尤的。

但這樣的情況據蘇聯方面的資料說很少,整個戰爭時期只有300起!這個數字顯然也是太縮水了,或許只是處決軍官的數字。

【其實蘇軍最強有力的武器是這個】

【蘇俄時期的就確立了政治委員的制度是蘇軍無往不勝的法寶】

蘇軍軍心如此強大的祕密,其實還是在於蘇軍政委,不是他們的手槍,而是他們的「公事包」。說白了,就是蘇軍強大的政治工作。

政委們隨身一個鼓鼓囊囊的牛皮公事包,堪稱他們帶著身上的「縮微辦公室」。裡面不僅有各種最新的政治條令,還有大量報刊剪報等宣傳資料。最具神奇效果的是一種每天更新的「每日英雄榜」類型的海報,上面刊登著各種蘇軍部隊最新湧現出來的戰鬥英雄,有他們的照片和事蹟,甚至還有他們的父母對他們教育的故事。每天一批一批的英雄人物的激勵,使戰士們士氣倍增。也渴望自己的照片事蹟出現在這種海報上去。

政委另一個法寶就是「一對一」的「談心」,這個場景想必中國觀眾在老電影中非常熟悉了,其作用的確是非常強大的。

政委的公事包裏可不都是這樣嚴肅的東西,還有象棋、撲克牌、口琴這類讓戰士在嚴酷戰鬥中也能稍稍放鬆愉悅的小玩意。

關鍵時刻,政委們身先士卒的英雄行為纔是最具鼓舞性的措施,蘇軍流傳的許多令人熱血沸騰的口號都是出自不同戰鬥中不同政委們發出的真實吶喊如「蘇聯雖然遼闊,但我們的陣地就在這裡」「身後就是莫斯科,我們絕不後退」…………

【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

甚至敵人的暴行也是蘇軍強大的一個原因,蘇軍政委們也會經常像宣揚紅軍中的英雄人物一樣,到處揭露德軍在蘇聯犯下的各種罪行,經常還會有血腥的罪行照片,這些甚至比英雄事蹟更能激發戰士們復仇的慾望和鬥志。影片《兵臨城下》中蘇軍狙擊手瓦西里的原型扎伊採夫就說,我是被戰爭毀掉的野蠻人,我心中只有仇恨,這是我不斷找機會殺敵的動力。

【此公就是政委出身】

可見蘇聯紅軍的政治才能是遠比「督戰官」更有效的手段,以一份數字為例,1942年6月至8月短短時間裡,蘇聯前線戰士中的共產黨員人數,不僅沒有因為前期嚴重損失減少,甚至大大增加,由2.3萬人一下增加到5.8萬人。

蘇聯紅軍為什麼沒有垮?這也許是一個小小答案。蘇軍的政治工作令德軍也大為敬佩和畏懼。一個德軍將領就在對比了蘇軍士兵對政治的熱情和德軍對此漠不關心的差距後,沮喪的意識到德國失敗是不可逆轉的必然。參考文章:蘇聯真的有督戰官嗎

你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二戰時代的蘇聯紅軍由三種部隊組成。

一是普通的蘇聯紅軍,包括海陸空三軍,受國防人民委員會領導指揮,戰時只有得到國防人民委員會的命令,纔可以領取武器,執行作戰行動。

二是內務部隊,受人民內務委員會領導,涵蓋邊境防衛,思想工作,反特,情報,軍事警察,軍事法庭,監督命令執行,屬於絕對根正苗紅的角色,無論和平時期或者戰爭時期都有使用武器的權力,這是普通紅軍沒有的。除了紅軍集團軍級別首長或者政治局指派的領導,其他級別的部隊沒有資格指揮內務部隊。

三就是懲戒部隊,包括歷次政治運動中被認為政治不可靠的人,勞改犯人,刑事犯人,由於戰爭的形勢喫緊,部隊損耗很大,這一類人凡是年齡體格合適的,基本都塞到懲戒營擔負作戰任務,他們在制服上很容易辨認,制服帽子上沒有紅五角星。在編製上他們受內務部隊指揮,也有分配到紅軍序列的。他們不可以擔負特種部隊的任務,也沒有技術兵種,所以飛機坦克都與他們無緣,只能擔負步兵,工兵的任務,而且一般都部署在最危險的地段,負責一線突擊,排除雷場等最危險的工作。他們即使是戰功比較卓著的,最多也就升任到連排幹部,營團級別的官階與他們無緣。

通常我們看到的用機槍督戰,基本被督戰的就是懲戒營,督戰的一般是內務部隊,在人命如草芥的戰爭時代,懲戒營前進是死,後退也是死,只有爆發出亡命徒的勇敢才能活命。


T-34都流水線下來幾分鐘就開往前線了,還少那麼幾挺機槍?你這問題水平太凹了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