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伦捣毁新庄街的故事>专书 先睹为快系列29

现场:新海桥附近万应堂

 

械斗与有应公庙

图.文/陈健一

031125新庄隘门与有应031125公庙图完成与拷贝  

 

早期聚落或街区附近若有无主尸骨,会被在地居民收埋在有应公庙(或称百姓公、万善堂)。 

过往陌生人经常往来的道路或河边、海边,每每有人路倒病死或淹死,没有亲人前来处理尸体(一般称做无主尸骨),在地人会收埋这些无主尸骨,供奉在有应公庙里。除此,地方上有械斗,亡故又不知亲人是谁的无主尸骨,当地人也会前来处理收埋,供奉在有应公庙。 

新庄街自乾隆年间即为北台湾热闹街区,前临大汉溪,又是各地往来道路交通中心,偶有前来谋生的外地人不幸亡故,附近大汉溪出现水漂尸,这些都仰赖在地人收埋,也因此,新庄街附近存在有应公庙龛。

新庄街附近的有应公庙,除了收埋客死异乡的无主尸骨,还收埋械斗亡故的无主尸骨。近三百年来,新庄街市况热閙,人口众多,族群关系复杂,往来交易货物的势力冲突偶有发生,其间属不同族群间的利益关系与争执尤其剧烈;自乾隆晚年,北台湾大小械斗,很多都会牵扯到新庄街;其中规模较大的是若干次的闽客械斗和漳泉械斗,前者在西元1840年代彻底把客家势力赶离新庄,后者则形成以泉州同安人为主的新庄街和以漳州人为主的板桥对峙;更早之前,乾隆51(1786)的林爽文事件,以及嘉庆10(1805)蔡迁海盗的掠夺淡水河,也都以新庄为战场。这样形势,也使新庄械斗及战争亡故者不断发生,其中有许多无主尸体;也因此促成新庄街周边出现许多有应公庙。若更具体观察,会发现新庄街四周布局著四个有应公庙;偏顶街公馆沟一带有集善祠,偏下街头,也就是新海桥一带有万应祠,下街街尾,也就是大汉桥下有英灵祠;另外,现在大众庙一带,早期为坟区,未有大众庙前也是有应公庙,现在也供奉祈福械斗亡故者的武大众爷。 

时至今日,仅管清朝统治时期,持续一百年的械斗已经消弭,但是仍然存在因缘械斗的有应公庙,安置在新庄街四个角落,此一布局或可说是一种偶然,也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小档案>

械斗简表

列举十八、九世纪和新庄有关的重大械斗事件:

(1)1786年(乾隆51年) 林小文乱 

(2)1805年(嘉庆10年) 蔡牵乱

(3)1809年(嘉庆14年) 漳、粤、泉械斗( 漳州商人林平侯为身家安全,而于1818年(嘉庆23年)迁大溪)

(4)1833 (道光13年)漳、泉械斗

(5)1834年(道光14年)兴直堡、八里坌—闽、粤械斗(1840年后粤人败走)

(6)1853年(咸丰3年)新庄、艋舺、八中庄—械斗(同安及三邑人)

(7)1855年(咸丰5年)年漳、泉械斗

(8)1859年(咸丰10年)新庄、大坪顶、桃园—漳、泉械斗

(9)1862年(同治1年) 漳、泉械斗

(10)1863年(同治2年)为平息漳、泉纷争,板桥林家维让兄弟与泉州人庄正共设大观书社。

(11)187312 板桥林维源建廸毅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