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法國乃至世界最偉大的建築之一巴黎聖母院大教堂起火,大火熊熊燃燒五個多小時,截至發稿仍未熄滅,目前無人員傷亡報告,有報道稱,教堂內的藝術品已順利轉移。巴黎警方已就火災起因展開調查,並表示,聖母院的主體結構未遭毀壞。有消息指,火災可能源於聖母院近期的施工修繕工程。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火災現場對全國發表講話,他稱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人的藝術,是人類的遺產,感謝消防隊員們避免了最壞情況的發生。他呼籲國際社會幫助重建在火災中受損的聖母院。

  火情最早發現於當地時間傍晚6:50分,火勢迅速蔓延,塔尖在大火中坍塌,隨後巴黎聖母院的所有木質框架都在燃燒。

  巴黎警方表示,目前暫無人員傷亡報告,事故原因尚不清楚,暫作事故處理。但有消息稱,此次火災可能與近期聖母院屋頂的翻修工程有關。400名消防人員在現場進行滅火,有消防人員表示,火災初期幾乎所有精力都用於轉移教堂內的藝術品,而這些藝術品已被安全轉移。

  馬克龍原定當晚在“黃背心”國家大辯論結束後,發表全國政策講話。火災發生後,他和總理菲利普即刻抵達現場。他在推特上說:“被火焰吞噬的聖母院,是整個國家的情感,此刻心懷所有全體法國人。”他稱,“與所有國民一道,我今晚哀傷地看見我們的一部分被燃燒”。

  火災發生之後,大批市民聚集到教堂外的廣場。一位巴黎市民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正在燃燒的不是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一部分,是巴黎的一部分,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

  居住在巴黎的華人市民朱豔亮對第一財經表示,滅火存在一定的技術難度,無法採取直升機空中灑水滅火的方式,因其可能導致未有坍塌的部分遇水後整體坍塌。“巴黎人民希望巴黎聖母院能再一次挺住厄運。”她說。

  這不是巴黎聖母院第一次遭遇“劫數”,它曾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遭遇嚴重損壞,在19世紀被重新修建,也就在那個時期,維克多·雨果出版了他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提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於哥特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羣裏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正面雙塔高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

相關文章